摘 要:李白在詩歌史上能有如此高的地位,與其人生經(jīng)歷、人物性格、家庭影響和特定的時代環(huán)境密不可分。以安陸為中心的十年漫游時期是詩人李白人生中的黃金時期,也是他性格成熟、勤奮創(chuàng)作、追求理想的十年。本質(zhì)和存在是相同的,正如他的人物性格和他的詩歌作品一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為后世塑造了一個自信、童真率性、心懷天下的形象,所以才受到千千萬萬后來者的推崇,也鑄就了獨特詩人李白。
關(guān)鍵詞:李白詩文;安陸十年;人物性格;家國情懷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人云:“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宋代蘇軾:“其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保ā洞饛埼臐摃罚┰谥袊糯膶W范疇中,“文如其人”討論的是文章與個人的品質(zhì)、個性內(nèi)在一致,與文人的性情、道德、品行、才情、修養(yǎng)等有關(guān)。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且李白又自稱“臣是酒中仙”“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他酒飲得多,詩也寫得多。李白詩文散佚不少,今存900多首詩歌,60余篇文章,大約只占他全部詩文的十分之一。開元十三年,唐代詩人李白,懷四方之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元十五年春,李白東涉溟海后,反棹游鄖城安陸,初居壽山,開啟以安陸為中心的十年漫游生活,創(chuàng)作大量膾炙人口的傳世詩文。據(jù)新舊《唐書》、《資治通鑒》、《登科記考》、《唐方鎮(zhèn)年表》等歷史文獻和多部地方志,及李白交游人物的記載,《李白在安陸十年詩文》收錄近百篇。其中《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上安州裴長史書》、《春夜宴從弟桃花源序》、《蜀道難》、《將進酒》等名篇著作流傳于世,廣為人知。文學源于生活,又是高于生活的藝術(shù),是對時代環(huán)境的反映。天賦異稟和曲折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及特定的時代環(huán)境,為后世塑造了一個自信、童真率性、胸懷天下的形象,鑄就了獨特詩人李白。
1 申管宴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
李白來到安陸后,“憩跡于此”,前后長達十年,“浮五海,戲滄州”“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朗笑明月,時眠落花”(《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同時還與友人同游,互贈詩文。有人勸誡他不要“蹉跎十年”,為此,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借山神口吻來答辯維揚孟公的責難,提出要“申管宴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的人生理想?!半m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是什么原因能讓李白用如此自信狂傲的口吻來回答孟公的責難?這與他的天賦異稟、家庭原因及特殊的時代環(huán)境密不可分。
李白生活的唐開元時期,正是唐朝全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高峰。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發(fā)展經(jīng)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科學家,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時勢造英雄,各階層文人都希望自己能追求功名利祿報效國家,奮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李白就生活在這個時代。晚唐文宗皇帝把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和張旭的草書譽為“三絕”。徐增在《而庵詩話》中說:“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意思是說詩歌總是離不開才華的。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合乎天才的就是李白。他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覽千載,觀百家”(《上安州李長史書》)“談笑滿席,風云動天”(《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與韓荊州書》)“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五六歲的時候,就接觸了五行方術(shù),十幾歲便學習諸子百家,年及弱冠,學得一身好劍術(shù),寫得一手好文章,這與李白的家學和早期教育有關(guān)。在中國古代,能夠接受教育的人很少。在“書”出現(xiàn)很長一段時間,只是“有閑階級”的奢飾品,普通人是不容易接觸到的。況且,古代能夠從蒙學、小學、大學,接受比較完整的教育,出身在普通家庭人是做不到的。李白一向認為他是大唐皇帝的宗室,在《贈張相鎬》一詩中稱:“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睗h代的飛將軍李廣是他的元祖,南北朝時期建立涼國的李暠是他的先祖,李白與李唐皇室是統(tǒng)一宗族。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和新舊唐書均記載,李白是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李白的從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中國權(quán)力斗爭中的失敗者即使是皇帝的兒子爭位,失敗以后下場一般都是一個死,清代九子奪嫡就是一個典型的事實,為防后患,甚至整個家族會被斬草除根,有滅門之災(zāi)。李白說自己是“絕嗣之家,難求譜牒”,與后來不走科舉取仕之路,能否從側(cè)面反映出他的身世不平凡的問題?生活在盛唐時期,天資聰慧,出身貴族,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自身勤奮努力,塑造了一位自信的詩人。所以他在《行路難(其一)》:“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痹娙朔叛厶魍?,雖然眼前路途崎嶇,前途迷茫,但是自己還是對未來充滿信心,以昂揚的氣魄,高歌自己會沖破重重阻力,戰(zhàn)勝艱難險阻,乘長風,掛著云帆,橫渡一切艱難險阻,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在《將進酒》中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痹谒磥恚且驗槿松喽?,壯志難酬,所以應(yīng)該及時尋樂,況且這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完美自信、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更顯示了詩人“君子坦蕩蕩”之風。在長安期間,詩人曾到坊州、新平等地游歷,雖然在仕途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受到很多權(quán)貴的奚落和嘲諷,但請求汲引之心并未泯滅,反而更加強烈,“愿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他日閑相訪,丘中有素琴”將自己比作陶朱相越,孔明興漢,等功成后便退隱歸山。這種只求功名,心懷天下,不求富貴的思想,正是他自信特征的具體寫照。
2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的詩歌充滿童真般的熱情,聞一多先生曾指出:“他那嬰兒哭著要捉月亮時的天真,那神秘的悵惘,圣睿的憧憬,無邊際的企慕,無涯岸的艷羨,便使他成為最真實的詩人?!薄肚f子·漁父》:“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崩畎自姼杷尸F(xiàn)的就是永不改變的天真本性與率真自然的詩歌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
李白的天真,表現(xiàn)在狂放任性,不拘禮法,我行我素。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云:“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由是慷慨自負,不拘常調(diào),器度弘大,聲聞于天?!笔艿叫诨实鄣慕右?,李白沒有恭敬守禮,知進退,而是不拘格調(diào),侃侃而談,洋洋灑灑,滔滔不絕。另一方面他的天真,表現(xiàn)在輕財好施,重諾言,講義氣?!芭c友自荊徂揚,路亡權(quán)窆,回棹方暑,亡友糜潰,白收其骨,江路而舟?!保ㄎ侯棥独詈擦旨颉罚╅_元十三年,好友吳指南病死于洞庭湖,李白曾為之“服慟哭,若喪天倫”。由于當時條件有限,只是草草埋葬,此次前來見皮肉還未完全腐爛,就用刀子清洗干凈,然后將自己的長袍脫下來包裹,背到鄂城之東埋葬。在封建社會政治活動中,李白采取以平等的方式、平等的意識結(jié)交,“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由?!保ā抖褂陔S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這種思想在當時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是不可多得的、難能可貴的。在漫游十年期間,還寫了大量思念友人的詩句,在《登太白峰》中:“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在《以詩代書答元丹秋》中:“長望杳你難見,浮云橫遠山?!痹凇对乱菇屑拇迒T外宗之》中:“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在《江夏送張丞》:“欲別心不忍,臨行情更親。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送君從此去,回首泣迷津。”望著朋友遠去的背影,只能獨自嗟嘆,獨自悵惘留戀,站在與朋友道別的渡口,淚眼模糊,感情的閘門如同激流傾瀉無余,如入汪洋大海,倒海翻江卷巨瀾!李白一生輕財重義,與人交往,超脫世俗,視金錢如糞土,在《上安州裴長史書》自言:“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睎|游不期一年,便散金三十余萬,救濟他人。在《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中:“我情既不淺,君意方亦深。相知兩相尋,一顧輕千金。且向山客笑,與君論素心?!彼凇渡街信c幽人對酌》中:“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蔽液湍阍谶@山花叢中喝酒,一杯接著一杯。如果我醉了的話,你大可自行離去,明天如果還想喝酒就抱著琴過來。想做官,也不加掩飾,不忸怩做作,在《南陵別兒童京》中描寫他自己奉詔入京時的情景,高興得“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臨行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不惑之年的心態(tài)幾乎與兒童無異。仕途不如意,他就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愁時就直接大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求同銷萬古愁。”(《將進酒》)被世人棄時,他就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鞂氃昵?,李白應(yīng)詔入長安,被任命為翰林供奉,李白以天真的心態(tài)看朝政,朝政一片光明,“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保ā稄鸟{溫泉宮醉后贈楊山人》)李白的天真無處不在,貫穿一生,他的情感在各種表現(xiàn)狀態(tài)中都滲透了天真的本質(zhì)特征,展現(xiàn)出的是一顆天真爛漫,充滿童真童趣的赤子之心。
3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何謂“家國”?關(guān)于“家”,《說文解字》曰:“居也?!标P(guān)于“國”則曰:“邦也?!比寮姨岢觥叭V五常”的觀念用以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以及《大學》中關(guān)于“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理念,都包含了對“家國”的情感傾注?!凹覈閼选钡挠^念從先秦時便已萌芽并貫穿著整個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它不僅包含親人之間本能的親情之愛,更是胸懷天下,對國家、對民族深沉的愛。李白一生主要受儒家思想影響為主,儒家思想不僅影響李白入世理念,還啟發(fā)他的文學理念。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李白明確宣稱自己的人生價值追求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語出《孟子·盡心上·忘勢》,原文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一種“出世”的世界觀和處世觀,它與“達則兼濟天下”的“入世”的處世觀相對立。李白將其進行置換,先天下,后自己,更突顯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他采用了干謁長官,結(jié)交名人的“終南捷徑”,即隱居深山,養(yǎng)成逸士賢名和通過廣泛的社交,為自己培養(yǎng)巨大的社會聲譽,從而獲得推薦,得到皇帝的賞識而格外提拔,為蒼生社稷作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這也是他寓家安陸,娶故宰相許圉師孫女的原因之一。
李白一生,素懷遠志,“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wù)自負”(《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開元十三年途經(jīng)江陵,作有《大鵬遇希有鳥賦》呈請司馬承禎批閱,司馬承禎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賦中李白以“大鵬”自比,以“稀有鳥”比司馬承禎,抒發(fā)自己大鵬展翅的宏大志向,表示要跟隨司馬承禎神游八極。由于他的素志不是求小官,而是希望能憑自己的文才,得到地方長官的賞薦,而達到“一鳴驚人”,“官至卿相”。為什么李白一身才華卻仕途坎坷?這與他的性格密不可分。和詩圣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誰能叩君門,下令減征賦”“幾時高議排金門,各使蒼生有環(huán)堵”“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接地氣”式的具體提出措施服務(wù)百姓的政治主張不同,李白的思想受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的影響,儒家入世的思想指導他漫長而艱辛的求仕之路,然而他在政治上主張道家的“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jīng)》,是道家的治國理念。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而且強調(diào)“無為無所不為”,主張不過多的干預民眾,順其自然,充分調(diào)動民眾的積極性。雖然他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求仕之路,但是耽于幻想、天真的性格決定了他在仕途上的坎坷命運,他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沒有從實際出發(fā),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來到安陸初期,“許相公家見招,妻以孫女,便憩跡于此”,李白與許夫人結(jié)婚后,開始有了一段美好的家庭生活,“蓬壺雖冥絕,鸞鳳心悠然”(《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然而“云車何來遲?撫己空嘆息”(《日夕山中忽然有懷》)望著落日,不禁想到自己年已“而立”,功業(yè)仍無成就,來接自己的“云車”還不知何日才能到來?“傅說板筑臣,李斯鷹犬人。欻起匡社稷,寧復長艱辛。而我胡為者?嘆息龍門下?!保ā抖棺硭摭堥T覺起言志》)宰相傅說曾經(jīng)做過夯土的工作,宰相李斯也曾經(jīng)是個鷹犬狩獵人。匡扶社稷這件事情,難道沒有經(jīng)歷長期的艱辛。而我在干什么呢?在龍門的客棧獨自嘆息。由于時機不佳,他大力展開了社會活動,“遍干諸侯”。結(jié)識了蔡十、薛乂 、廖侯等一批“涢國之秀”,積極奔走官場,聲稱自己的德行是“入暗室而無欺,屬昏行而不變”(《上安州李長史書》 )文才則“天才英麗,筆不休”(《上安州裴長史書》 )明確要求這些地方官予以推薦提拔,“強君侯顧之,無按劍也”。這一活動,雖然曾一度得到安州都督馬公的溢譽,而最終結(jié)果,卻只落了個“永辭君侯,黃鵲舉矣”負氣而去的結(jié)果。在長安期間,他以自己特殊的身份,謁見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并相繼結(jié)識了衛(wèi)尉卿張垍、汝陽王李琎,以及崔宗之、賀知章等人,積極創(chuàng)造外因條件,希望得到天子近臣、近親的援引,甚至是皇帝的直接垂青,助他實現(xiàn)“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志向。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秋天,李白42歲的時候,得友人吳筠推薦,獲唐玄宗賞識,應(yīng)召入京。唐玄宗甚至曾親自調(diào)羹賜食李白,并授他翰林供奉的職位。上元二年,朝廷任命李光弼為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都統(tǒng)河南等道行營節(jié)度,率兵阻擋南侵之敵。李白聽到李光弼率大軍出征的消息,激動不已,“拂劍照嚴霜,雕戈鬘胡纓”,要親自上陣殺敵,用自己的劍去收復北國疆土,然而李白畢竟是六十一歲的老人了,還不及行至軍營見到李光弼,半路上就病倒了,結(jié)果只好抱病折回金陵。這是詩人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成為李白人生的謝幕儀式??梢哉f李白的一生都在踐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理想。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李白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滿腹經(jīng)綸,一身傲骨,其作品表現(xiàn)出的那種“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語言風格千百年來備受推崇。正是因為他的自信、天真、仗義、心懷天下造就了獨特的性格特征,也促就成別具一格的詩學風格。
參考文獻
[1]郭沫若.李白與杜甫[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
[2]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M].成都:巴蜀書社,1990.
[4]李白.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8.
[5]張昕,王清.李白在安陸論叢[M].深圳:珠江文藝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毛淑靜(1990-),女,漢族,安陸市李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