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瑤
摘要:繪本是一種圖形式的課程教育資源,它能發(fā)展幼兒的語言,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圖畫樣式的繪本可以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這是因為繪本教學依循了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對幼兒的想象力發(fā)展和審美認知起到了促進作用,讓教師對幼兒的信息攝取和信息提煉方面的教學更加完整。本文分析了在幼兒園教育中展開繪本教育的策略,以期能對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繪本? ?教學有效性
從《幼兒學習發(fā)展指南》中可以看出,豐富的繪本能促進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以繪本為代表的低齡讀物影響了幼兒的成長,繪本故事的傾向性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幼兒的發(fā)展傾向。但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常常會遇到問題,教師要積極分析幼兒遇到的每個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策略,把握幼兒學習脈絡,使用特定的教學方案體現(xiàn)高效的教育方式,幫助幼兒深度解讀繪本,對幼兒進行品德和行為等教育。下面,筆者從實際教學出發(fā),分析了運用繪本提高幼兒園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問答式對話,深入了解繪本作品
首先,在集體性質的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對幼兒進行有層次的提問并讓幼兒回答,有助于幼兒挖掘繪本中的潛在信息,能啟發(fā)幼兒關注作品本身的內涵和價值,在思維層面發(fā)展幼兒的學習能力,拓展幼兒的思維結構;其次,在一問一答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預設和改善提問,不能讓幼兒沉迷繪本閱讀或媒體學習,要讓他們掌握繪本中的信息,鞏固學習知識,從而保持教學秩序。通過這兩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把控課堂的細節(jié)和整體,讓學生從多樣化的視角了解和學習繪本,提升教學質量。
如在教學《丑小鴨》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大家會嘲笑丑小鴨?”幼兒回答:“因為丑小鴨長得和其他鴨子不太一樣,顯得比較丑。”“那為什么大家最后又贊美丑小鴨了呢?”“因為丑小鴨最后變成了白天鵝?!边@樣一問一答的對話能讓幼兒初步整理信息,在問答中確立自身的判斷。幼兒得到了啟發(fā),就能對繪本語言和內容進行發(fā)散思考,能從教師提問的角度發(fā)覺他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特點,培養(yǎng)幼兒換位思考的能力。
二、立體解讀繪本,把握繪本的整體
對幼兒來說,繪本故事能呈現(xiàn)出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畫面,在有限的篇幅中給幼兒新奇有趣的享受。在講解繪本故事的思路時,教師要全面解讀繪本,詳細品讀繪本中的每個角色、情境和情節(jié),不僅要分析文章人物,還要捕捉繪本作品中存在的線索,把握文本信息,幫助幼兒分析作品的發(fā)展趨勢,讓幼兒更好地想象人物和故事的發(fā)展。
如在教學《猜猜我是誰》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簡單地推斷繪本中隱藏的信息,推測各類小動物的身份,讓幼兒在猜測和判斷中學會整合已有信息,在人物對話和模擬中認知繪本內容和人物形象,使教育更傾向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合適教學方法,使繪本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優(yōu)勢逐漸凸顯出來,教師就能在表達層面上表現(xiàn)繪本故事的整體性,體現(xiàn)繪本內容的主題,豐富繪本故事的細節(jié)。
三、平衡圖文比例,提高知識吸收的效率
在幼兒園教育中,繪本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方面。而早期的閱讀教學偏重于知識的準備性,單獨圖形表達的效果和單獨文字所表達的效果完全不同,兩者結合的效果也大為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平衡圖文比例,讓幼兒更好地欣賞繪本內容,提高對繪本知識的吸收率,幼兒通過大腦不同分區(qū)錄入繪本信息,在分門別類中內化繪本的有效信息,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教學《海的女兒》時,教師可以挑選圖文比例均衡的繪本,既不偏重圖畫,又不偏重文字,讓幼兒在城堡、大海、人魚、王子等圖畫中形成對故事的初步印象,在文字性的敘述中進入故事環(huán)境感受故事情節(jié),從而更好地欣賞繪本。
四、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教學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具有重要意義,要想讓繪本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教師就要調整教學策略,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逐漸學習和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讓繪本教學更適應幼兒的發(fā)展,幫助幼兒形成人文知識的閱讀體系,為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華.幼兒園繪本教學有效性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9,(1).
[2]谷雪梅.依托繪本引領幼兒成長——幼兒園繪本教學研究[J].兒童大世界,2018,(3).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