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 周小燕
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廣東中心 廣東廣州 510555
為了促進申請人對專利法中“修改超范圍”問題的理解,應該盡量避免其中的缺陷,更好的去理解和答復修改的范圍和審查意見。這就要求審查員必須要謹慎的對待這一問題,同時,在后續(xù)的復審程序中,也應該從立法的本意上去思考和研究問題。然后對其中記載的整體內容進行相應的分析,這樣才能從實審階段得出不同的結論,提高專利權的穩(wěn)定性[1]。
申請人在對專利文件進行修改的時候,如果是按照文件明確記載的文字去劃定申請人和社會公眾之間的權益界線,這時候,往往會忽視掉他們在文件中對于相關問題的真實表述,也無法給予申請人相應的權益保護。專利法的存在,讓申請人可以對文件進行修改,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否則在修改不當?shù)那闆r,很容易影響到社會公眾的利益。由此可見,申請文件的修改不應該超過原始記載的范疇。
按照法律規(guī)定,專利保護的范圍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以內容為主的權利,另一個則是說明書和附圖對于權利的介紹。從實際情況而言,后者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性,如何對權利要求的內容進行解釋?怎樣解釋?這才是相關人員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就以“墨盒案”為例,對于“存儲器”的解釋,是按照專業(yè)術語去理解,還是按照專利人在無效宣告中描述的案例去闡述。對此,本文則是認為,按照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基本規(guī)則,綜合專利說明書的內容,結合該領域中的實際情況,不應該將“存儲器”解釋成“半導體存儲器”[2]。
在實踐中,對于相關規(guī)定也進行了全面且系統(tǒng)化的闡述,尤其是在專利審查檔案中,對權利要求內容的解釋,以及使用條件等。要知道,專利審查檔案并不是授權公告的權利文件,大部分時間,公眾看不到檔案的內容,所以從公示的角度來看,僅僅在意見陳述書中進行了解釋。如若不接受這樣的解釋,那么意見陳述書也只能看作是一種輔助性的說明文件,無法作為一個獨立的解釋憑證。
有一種觀點表明:普通的技術人員往往需要通過綜合性的說明書和附圖,就可以推導出常見性的內容??墒菑墓降慕嵌葋砜?,這部分內容應該是屬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假設申請人在申請期以后要求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保護,可是按照專利法的要求,則是不接受這樣的申請,這樣對于專利人而言,實際上是不公平的。對此,就應該從兩個方面去看待問題,一方面,如果是由于專利人自身的疏忽,那么后果則是應該由自身承擔。另一方面,通過綜合原說明書所推導出的內容,在侵權訴訟中,則是可以被納入到保護的范圍內,這樣也能確保他們的權益能夠得到相應的補償。
從整個專利審查而言,尤其是一些有關實體性的條款,其主體還是這個領域中的普通人員。對于本領域人員在判斷超范圍問題時,所具備的個人能力,對于不同法律問題的審查,所運用的能力也應該有所差異。例如,本領域中技術人員所知道的一些常識性問題,但是在“修改超范圍”時,對于這一能力的運用,一般是體現(xiàn)在對說明書和權利要求的記載方面,而不是要應用常識對這些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因此,說明書所記載的范圍要求最終表述的內容是明確的,方便技術人員按照表述的要求直接、準確的確定最后的內容。
“直接”、“毫無疑義的確定”實際上不能將其概括是一種簡單的邏輯意義,而是應該從普通技術人員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按照原說明書和記載的相關內容,分析修改內容以后,是否有按照申請人的本意去實施相應的工作。一個是對于技術特征的理解,不應該全部脫離原本的技術方案,無論是在修改前還是在修改后,都應該從技術人員的角度切看待問題,結合特征所處的技術方案,綜合考慮說明書所記載的整體內容。另一個則是,按照申請方案的整體內容去進行判斷,這些技術特征作為一個綜合構思,完整的體現(xiàn)出具體事例中出現(xiàn)的附圖,然后將兩個部件進行組合,這樣獲得的技術方案,技術人員則可以直接、毫無疑義的確定內容[3]。
正確理解修改后權益要求保護的范圍,實際上也是判斷修改是否超出范圍的一種標準。因此,原文中沒有相關文字描述,但是如若可以直接且唯一得出的結論,這種修改是被允許的。換言之,對申請文件所作的修改應該包含原始申請文件中的相關內容,而且所做的修改和修改依據(jù)之間,最好也要相互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