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翀
摘 要:隨著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高校信息公開辦法》等文件的先后出臺,信息公開已經成為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的一項頂層設計,已經成為機關事業(yè)單位的一項重要的常規(guī)性工作。通過研究比較國外高校信息公開的經驗和特點,參照其成熟的做法,分析我國高校,特別是地方辦高校在財務信息公開方面的短板與弱點,并努力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財務;財務信息公開;公立高校
中圖分類號:F8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2-0149-02
引言
高校財務信息的廣義定義是高校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辦法等文件以及獲取資金、使用資金、編制預算、形成決算等數據信息的總稱。從開展公開、接受監(jiān)督的層面看,規(guī)范、真實、準確、及時、有效的財務信息公開對學校的運營、發(fā)展具有長遠的積極意義。但是,財務工作又具有一些特點:內容對象決定了經濟性,思維文化決定了私密性,技術壁壘決定了專業(yè)性,這些特性使財務信息公開成為高校信息公開工作中的難點之一,有的“不愿公開”,有的“不會公開”,有的“不知道該不該公開”。經過調查發(fā)現,國外高校在財務信息公開方面具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一、國外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情況
(一)關于美國高校
因為美國高校質量十分高,且公立、私立都非常突出,因此筆者選擇了6所高校作為樣本。其中有3所公立學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3所私立學校: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同時兼顧了學校排名和區(qū)域分布。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發(fā)現四點顯著特征:一是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大學,官網均公開財務信息且下載文檔十分方便。二是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比較豐富但各高校并不完全一致,共性內容有審計報告、資產負債情況、收支情況、現金流量表和財務報表附注等。三是各學校開始財務信息公開的時間始點不一致,在官網上可向前追溯的年份不一致,會計周期也不一致,而且多達9月1日至8月31日、10月1日至9月30日、7月1日至6月30日三種。四是財務部門為財務信息公開責任部門。
(二)關于英國高校
英國高校中公立院校明顯優(yōu)于私立院校,因此,筆者選擇了6所公立院校作為樣本,分別為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倫敦國王學院。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發(fā)現四點顯著特征:一是由于英國在2005年頒布實施了《信息自由法》,按照法律要求,學校官網均公開了財務信息,并且相關信息的查找和免費獲取都十分便捷。二是按照《信息自由法》的有關要求,財務信息公開全部通過《公布計劃》中進行公開,會計周期統一,均為8月1日至7月31日。三是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比較豐富,共性內容有審計報告、資產負債、綜合收支與收益變化情況、現金流量表和財務報表等6項。四是財務部門為財務信息公開責任部門。
(三)關于加拿大高校
鑒于加拿大高校特點與英國類似,筆者選取了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麥吉爾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蒙特利爾大學、阿爾伯塔大學6所公立高校作為樣本。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發(fā)現四點顯著特征:一是由于加拿大早在1982年就通過了加拿大《信息自由法》,因此各高校按照法律規(guī)定全部公開了財務信息,并且相關信息的查找和免費獲取都十分便捷。二是加拿大各州通過《信息自由法》的時間普遍相對較晚,而且高校官網上開展財務信息公開的時間又普遍晚于所在州《信息自由法》或《信息自由和隱私保護法》的頒布實施時間,樣本中在2000年之前公開財務信息的大學僅2所。三是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比較豐富,共性內容有審計報告、資產負債、凈資產變化與運營情況、現金流量表和財務報表附注等6項。四是財務部門為財務信息公開責任部門。
(四)關于澳大利亞高校
鑒于相同的原因,筆者同樣在澳大利亞高校中選取了6所高校作為調查樣本,分別為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發(fā)現四點顯著特征:一是澳大利亞高校全部公開了財務信息,并且相關信息的查找和免費獲取都十分便捷。二是澳大利亞高校開展財務信息公開的時間普遍較早,樣本中就有高達5所高校早在2000年之前就開展了財務信息公開工作,占比遠高于美、英、加三國。三是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比較豐富,共性內容有審計報告、資產負債、凈資產變化與運營情況、現金流量表和財務報表附注等6項。四是財務信息公開責任為大學理事會,權責較其他三國存在上行特點。
(五)關于美、英、加、澳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情況的小結
從財務信息公開進程來看,調查的21所國外高校在財務信息公開方面的體系健全程度、信息發(fā)布的規(guī)范性和成熟度上均具有相當的穩(wěn)定性,而且在公開的內容、方式和對待財務公開的態(tài)度上,能夠感受到開誠布公的誠實與誠意。
從履行公開的主體上看,根據美、英、加、澳四國相關立法要求,高校的財務信息公開義務履行主體,包括聯邦政府部門、地方政府部門、高校董事會或財務部門,甚至非政府民間組織,信息公開的責任主體比較綜合而立體,可以交叉求證。而且,高校自身的信息披露責任履行也非常到位。
從財務信息公開體系上看,美、英、加、澳四國大學公開的財務報告,成熟完善,結構科學,能夠實現客觀、準確、完整、綜合反映高校財務狀況和運營狀況,對下一步發(fā)展做出預判的目標。除上文所述的共性公開內容外,通常還含有校長聲明、財務部門負責人的年度財務評述、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等文件,以及權益變動表等綜合類會計報表。此外,相當比例的大學還公開了風險管理報告、內部控制報告、董事會責任報告等財務資料,以保證大學財務活動的合規(guī)、透明,提升大學的社會公信力。
二、我國高校財務公開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筆者同樣訪問了多所國內高校網站,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在熟悉了國外高校查找財務公開信息的模式以后,想獲得相關財務信息具有非常明確而類似的程序和方式,信息透明,方式便捷;而國內則存在巨大的差異,通過對比不難發(fā)現我國高校財務公開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執(zhí)行不到位
筆者通過訪問網站進行調查研究之時,從隨機訪問的我國教育部及若干所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所搜集的情況看,總體情況與國外知名高校相比不甚理想。一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普遍也是國內頂尖學府的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率相對較高,但是最近年度的財務預算、決算等最基本的財務信息也沒有達到100%公開,初略統計公開率不足九成。二是地方高校最近年度的預、決算信息公開率甚至不足50%,存在著巨大差距。三是民辦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率更低,隨機訪問到的京、豫、陜3?。ㄊ校┑拿褶k高校均未公開預決算信息,與國外高校成熟的財務信息公開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二)內容不充分
多數高校公開的內容給人以避重就輕、模糊不清的感覺。比較普遍的兩種公開狀態(tài),一種狀態(tài)是粗枝大葉、科目不清,“其他支出”占比很大,使人難以深入研究;另一種是事無巨細,公開的內容不夠系統,或者過分專業(yè),非財會人士如看天書。此外,面對提出的疑問或申請公開,普遍不能給予滿意的解答或回復,財務公開更像是一種形式,容易引起質疑。
(三)思想有障礙
研究過程中發(fā)現,國內高校對招生信息、就業(yè)信息的公開情況明顯優(yōu)于財務信息,不僅披露比較充分,而且一般都在網站的顯著位置。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因為招生和就業(yè)情況直接展現學校形象和實力,另一方面可能還是沒有通過財務信息公開實現廣泛監(jiān)督的思想認識,甚至存在主觀上不愿公開、不愿接受監(jiān)督的可能。
(四)方法不明晰
客觀地講,由于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沒有得到普遍的認識和認可,所以,不能排除部分高校的具體工作人員對財務信息公開工作如何開展、怎么公開、公開什么、公開到什么程度把握不準的情況。
三、財務信息公開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是明確公開主體責任,解決“誰來做”的問題。相較而言,我國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主體單一,學校作為公開主體,因此,首先要明確財務信息公開的責任不能簡單由財務部門甚至財務工作人員來完全承擔,而要上升到學校管理層。高校管理層應當提高對財務信息公開工作的認識,轉變固有看法,以更高的層次正確看待學校財務信息工作,將之視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從更長遠、更大范圍的角度樹立學校形象和保證學校建設發(fā)展。
二是規(guī)范公開內容體系,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從國外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情況不難發(fā)現,其均有一套十分成熟而穩(wěn)定的內容體系,國內高校可以學習借鑒,再發(fā)展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的財務信息公開內容體系。從美英加澳四國的成熟經驗看,筆者建議可以搭建包含財務報告(以資產負債表、收支活動表、現金流量表、凈資產變動表為基本內容)、責任報告、審計報告、內部控制報告等內容的公開體系。
三是完善公開監(jiān)督辦法,解決“做不做”的問題。《通知》明確指出,高校主管部門和各高校要進一步完善財務信息公開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責任分解和責任追究的程序、方法和組織實施,嚴格責任追究。根據規(guī)定,各級教育部門、財政部門宜根據管轄權限對所轄高校的財務信息公開給予關注,將之作為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補充,建立健全監(jiān)督和責任追究機制,既將廉政關卡前移,又有利于高校財務信息公開工作的扎實有效推進。
參考文獻:
[1] ?黃永林.高等教育財會十大熱點問題[J].教育財會研究,2013,(6):3-12.
[2] ?江伶俐.高校財務信息公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商業(yè)會計,2017,(9):99-102.
[3] ?孟凡芹,朱泓.“互聯網+”背景下高校信息公開:本質、困境與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2):53-55.
[4] ?郭潔.美國公立高校風險管理:背景、機制與借鑒[J].高校教育管理,2015,(6):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