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高校對于推動我國校風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風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對解決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人格缺陷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人格養(yǎng)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價值維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我國公民必須嚴格遵守的道德準則,同時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的基本標準。愛國,是每個公民的首要美德,熱愛祖國,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為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敬業(yè),是每一個公民的最基本職業(yè)道德要求。國家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每一位公民愛崗敬業(yè),這又是公民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要執(zhí)著堅守、勤奮工作,開拓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進取拼搏、積極奉獻;誠信,是安身立命的之本,無誠則無德、無信則難成事,誠信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同時也是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產(chǎn)”。在社會交往中,個人要以誠信取信于他人;政府要以誠信贏得民心;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它已深深滲透到我們的民族心理和思維方式之中,是“仁者愛人”的延續(xù),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公民的一種重要價值追求和道德品質。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健康人格養(yǎng)成的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人格現(xiàn)狀綜述
大學生是當下社會成員中最具有理想、激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支充滿活力的隊伍,抓好大學生的價值觀養(yǎng)成的大學階段十分重要,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西方多元價值觀的沖擊,當代大學生的人格缺陷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理想意識強烈,行為能力欠缺。大學生都是具有雄心抱負的青少年,有宏偉的理想和奮斗的精神,但他們落實在行動上卻差強人意,他們是典型的“拖延癥癥候群”,想法與行動的不協(xié)調導致心理的落差,易產(chǎn)生多種心理問題和現(xiàn)象,或沉迷于網(wǎng)絡、或消極學習等亞健康學習狀態(tài)。
二是交往意識強烈,共情意識薄弱。當代大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道德認知水平高、而道德行為能差。他們的道德人格具有明顯的二重性——即以集體主義的價值標準評判別人,卻用利己主義的標準評判自己。他們不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事事以自我利益為中心,淡漠了對他人乃至社會的關心。
三是競爭意識強烈,合作意識淡薄。在日益強調個性發(fā)展的今天,整個社會對合作意識的強調不僅未降低,反而更加的予以強調。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的大學生群體中被異化了,部分大學生始終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都只為了滿足自我的欲望,不關心他人,不與他人合作,人際關系較差,不愿為別人做出半點犧牲,嫉妒心較強。
(二)“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對大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的意義
人格教育是一種塑造品格的教育,是教育的根本。高校人格教育既要從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精華,提倡同情、責任、毅力等人格行為。又要加強現(xiàn)代人格行為的培養(yǎng),如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這是現(xiàn)代大學生適應社會挑戰(zhàn)的重要方面。
從自身來講,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下才能保證其身心思想的積極健康發(fā)展,才能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得到生存發(fā)展的機會,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對社會各方面所帶來的壓力與挑戰(zhàn)。另一方面,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軍和接班人,必須在堅定的政治信念下才可以肩負起黨和人民交給的重大使命,在未來中國的發(fā)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使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不斷向前快速邁進。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當代大學生人格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高等教育的失序
學校是教育的主體,是培養(yǎng)人的主要場所,在學生的人格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盧梭所說:“教育并不是培養(yǎng)軍人和官員,而是培養(yǎng)人?!备咝=逃哪康膽撌桥囵B(yǎng)人格健全的人,但目前的高校教育卻存在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健全人格養(yǎng)成的現(xiàn)象。一是人格教育被智力教育完全取代,在我國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許多高校過多注重智力教育,用智力發(fā)展作為衡量人才的唯一目標,在新時代下,應將價值觀與當今社會主流相結合,處理解決我們現(xiàn)實問題,樹立正確價值觀;二是教育方式的落后,現(xiàn)在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過于死板,老師只是照本宣科,一味“灌輸”,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在上課過程中,應該釆用多媒體立體教學,讓課堂先進化;三是教師自身人格的不完善,教師作為學生的導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面鏡子,教師教書育人的過程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合力尚未形成
一些高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往往只是重視大學生的知識傳授,忽略了價值觀教育,輕視人格的養(yǎng)成,未能很好的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過程中,沒有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沒能發(fā)揮以大學生為本指導思想的應有作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培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家庭忽視了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只重視智育教育,同時缺乏與高校的溝通聯(lián)系;全社會也未能為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良好優(yōu)化的大環(huán)境。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當代大學生人格教育的路徑
(一)加強愛國價值觀宣傳教育
愛國是每一個公民最起碼的價值遵循,也是保障公民生存自由權利、發(fā)展權利和切身利益的需要,更是當下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構成部分。從而,要想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使之能適應當下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建設的愛國主義要求,我們要在課堂內外,結合實際,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二)科學指導敬業(yè)價值觀教育
進入大學校園,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而這就是學生最核心的敬業(yè)精神。圍繞這個核心,在課堂上,我們不僅要用貼近實際的例子讓學生明白搞好學業(yè)是第一要務,而且在課堂教育方法上還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對大學生敬業(yè)教育的力度應該加強,強調學業(yè)是學生的本職工作,尋找重視學業(yè)獲得成功的正面教材和輕視學業(yè)而失敗的反面特例,以此為對比,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改變大學生的學業(yè)思想,使“學業(yè)為本”成為大學生對待本職工作的正確觀念,同時也為步入工作崗位后能夠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打下夯實的基礎。
(三)開展誠信教育,重塑誠信意識
在高校以往的誠信教育中,往往是以理論和案例的相互結合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只能達到一時的效果,并不能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不能讓學生樹立起誠信的意識。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高校應該從機制建設入手。一方面,要在各類課堂內外集合各種案例分析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從課堂內外對誠信缺失行為進行懲罰與糾正,以課內和課外相結合來達到最好的效果。對此,高校應該建立健全大學生失信懲罰機制。對于嚴重失信的行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戒,對其它大學生起到警醒作用。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誠信事關高校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重任。
(四)合力推進友善價值觀實踐活動
友善是指人們希望自己生活在一種友好、友誼、友愛的環(huán)境中,希望自身的周圍充滿善意、善舉。通過友善觀培育,有助于大學生構建多層次的人際結構,有助于其健全人格品質的養(yǎng)成,有助于其在當下國內外激烈競爭的社會中逆流而上。由此,我們要在高校教育中深入開展友善價值觀的培育。一方面,高校教育者要在課堂內講透友善價值觀,并使其內化為學生的認識。要做到這一點,高校教育者要時刻關注、廣泛關注大學生在網(wǎng)絡交際媒體的友善觀訴求,并且結合高校校園網(wǎng)、校園微博、校園BBS、易班,在課上講解處理方法和思想認識,從而對大學生友善觀培育的進行引導。另一方面,在學校、家庭、社會當中,高校要發(fā)揮主體作用對大學生進行友善觀的培育。從相互關系上來說,高校事引導者,在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中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家庭和社會配合高校開展工作,只有將這三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取長補短的開展工作,才能促使大學生更好地樹立起正確的友善價值觀。
四、結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有效表現(xiàn),更是高校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xiàn)。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理清工作思路,緊緊抓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突出工作重點,加強道德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張玉芬.大學生人格教育[M].北京: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2006:90.
[2] 劉彥青.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14.
作者簡介:李靜(1990- ),女,福建三明人,三明醫(yī)學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教育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