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實踐中,有多種學習模式有助于教學質量與學習效果的提升。其中,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范圍較廣,其內涵也更加深刻。本文將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探討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意義與作用,通過列舉相關的課文實例加以論述,希冀對這一學習模式有更為直觀詳盡的了解與感受。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與內涵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指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完成教學任務,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主要以其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溝通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發(fā)散思考,不斷提升對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學習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學生角度:增強合作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
當今社會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并不單單體現(xiàn)為個人能力水平,還體現(xiàn)在與人合作的的能力。通過合作,學生能夠共同進步,體驗學習的快樂。在語文這種培養(yǎng)學生語感與理解能力的學科學習中,學生要培養(yǎng)出一定的理解力,單憑個人的鉆研是不夠的,集思廣益也許會更有效果。合作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體意識,營造和諧的氣氛,不斷增強集體的榮譽感與責任心。同時,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對于促進成長,完善性格也大有裨益。在討論中,學生要為個人的學習負責,要積極參與討論過程,這種不同于傳統(tǒng)的老師單向傳輸教學,合作學習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望。
(二)老師角度:減輕教學負擔
對于老師而言,合作學習能夠減輕教學負擔。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都采用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老師的備課難度與工作量有很多,且教學進度的硬性推進,容易出現(xiàn)教學效果與教學進度矛盾的地方,老師也容易在繁雜的作業(yè)量與教學任務、效果難以權衡中犯難。合作學習能夠為老師減輕負擔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任務與教學效果上。通過合作學習,老師在課堂上可以積極地聽取學生的想法,避免了傳統(tǒng)的單向傳輸教學模式。此外學生在課堂上相互促進,相互溝通,能夠促進教學進度的順利開展,不斷提升教學效率。
(三)環(huán)境角度:自主創(chuàng)新,相互監(jiān)督的良好氛圍
合作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合作氛圍,學生互相之間都很熟悉,在溝通時會更加放松愉悅,老師在教學時也會避免出現(xiàn)死氣沉沉的教學現(xiàn)象。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敢于自主創(chuàng)新思想,大膽發(fā)言,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此外,在日常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眾多,在課堂管理上難免容易出現(xiàn)疏漏,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提高監(jiān)管,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氛圍。
三、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路徑
(一)通過思考、合作進行教學
合作學習有利于給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空間和溝通交流的機會。通過合作學習,每一個成員要積極思考學習內容,以獲得更多新的觀點,從而不斷啟發(fā)個人思維。要通過思考、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要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老師要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然后結合小組合作的形式將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如在學習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一單元第一課《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時,老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思考。如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分為三種:1.認知目標:了解朱光潛及其主要作品,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2.技能目標:學習議論文的寫作手法;3.情感目標:正確認識自我,理解作者“在立身處世的任何方面,貪懶取巧的方法都不會有大成就,要想獲得大成就,就必須超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由此,老師的教學要圍繞這三個方面進行展開,具體的方法主要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先疏通課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總結重點詞句,掌握基本的概念。然后通過小組進行強調,老師可以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如:“超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的寓意是什么”“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第二部分可分為幾層,每層的大意是什么”,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老師要讓學生明確這是一篇議論文,那么關于議論文的一些基本特點就是學生應當要掌握的,如文章的論點是什么,作者是通過什么論據(jù)展開論述的,論證方法又是什么。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思考與小組合作思考的方式進行交流,然后由小組成員一同提出意見,讓全班一起參與討論,然后一起總結領悟教學內容。由此,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也就落到了實處,學生通過合作、思考能夠提升對文章的認知,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提高了高中語文的教學效率。
(二)通過未知、建構進行合作教學
學習從一開始并不是完全已知的,其內在的未知需要學生和老師自己去探索領悟。因而在開展合作教學時,老師要幫助學生通過已知探索未知,建構思維模型,以豐富對事物的整體認知。如在學習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七課《留取丹心照汗青》時,學生通過標題就可以知道這是講述文天祥的文章,但對于作者想要描述的內容也許還不夠明白,因此這就是老師要指導學生從已知探索未知的內容。同樣的,老師要明確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了解作者卞毓方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掌握重點詞匯并背誦《過零丁洋》和《正氣歌》;2.技能目標:學習“傳評”的寫法及散文特點;3.情感目標:了解文天祥的事跡,感受文天祥的愛國情懷與浩然正氣。由此,學生就會明白學習這些內容的目的性與計劃性,建構對這些內容的基本認知。此外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結構,此文章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文天祥一生的偉大意義,介紹他被俘的情境;第二部分寫了文天祥在獄中不受敵人的威逼利誘,表現(xiàn)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硬漢精神;第三部分寫了文天祥在獄中創(chuàng)作《正氣歌》的情境,并予以了高度的評價。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時候,就要圍繞文章三部分的結構進行展開,不斷通過合作方式,激發(fā)自己的思維,從已知認識未知,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強化自己的認知能力,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與語文水平。
(三)通過規(guī)范主題,引導探究
高中語文的知識內容十分廣泛,看似浩如煙海,實則有規(guī)律進行引導。如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都涉及了散文的教學;必修二和必修三、必修五中都涉及了文言文的教學;必修三和必修四中都涉及了小說的教學;必修一和必修四中都涉及了古典詩歌的教學。這些課文內容的貫通性都為老師進行教學提供了連用主題,隨著必修內容的不斷推進,學生對于內容的掌握也應是逐步提升的。如在學習文言文時,必修五中最后一單元第一課《鴻門宴》,老師不僅要將文中的大意與司馬遷寫作時的背景與內容進行講解,還要讓學生自主體會,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寫作特點是怎樣的,文言文的一些通假字有沒有相同的意思,其中的一些字的用法是不是表達了相同的含義。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延展內容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如《垓下歌》,《大風歌》等,這些都單獨體現(xiàn)了鴻門宴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與處境氛圍,有利于學生運用歷史思維理解內容。同樣的,在學習其他文言文時,老師也可以通過延展內容的帶入進行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深化對文言文這一主題的認識。不論是哪一種主題,老師都要注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在學習現(xiàn)代文或者詩歌時,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大膽發(fā)表對文章的看法,不斷提升認知,通過相互討論來深入探究,在具體開展時,老師要注意結合有效的學習方式,如進行朗讀、頭腦風暴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更加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中進行討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有助于教學內容的開展,有助于教學效率與學習效率的提升,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強化對學習內容的認知。本文結合了合作學習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意義,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目的,結合教學實例對應用合作學習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路徑進行了探討。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分別是通過思考、合作進行教學、通過未知、建構進行合作教學、通過規(guī)范主題,引導探究。當然,合作學習具體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路徑還有很多,需要更多教學工作者們細心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孟海霞.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科普教育,2014.6.
[2]李勇.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6.3.
[3]張宏建.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12.
容霞,廣東省茂名市第十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