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藝恒
去年秋天,學(xué)習(xí)壓力頗大,姑父一家即邀我爬山,一舒心中愁郁.山已忘其稱謂,唯記得山中秋景,便喚作“秋山”,亦未不可。吾以為,秋山有三奇,一曰“秋景如畫”,二曰“峰回路轉(zhuǎn)”,三為最奇者,曰“蟬鳴”。
站在秋山腳下,還未深入去見識那落葉鋪成的黃毯,清泉奏響的仙樂,亦未見識那怪石嶙峋、游魚戲水,僅大眼一掃,漫山遍野的金黃,漫山遍野的秋風(fēng),如同一個大寫的“秋”字,直愣愣立在你眼前,又忽而間融于萬物之中。
雖旅途疲累,但心向往之,只是稍作休整,便大步跨進那條幽深的山路,剛一深入,便不禁打了冷戰(zhàn),趕忙緊了緊我身上的風(fēng)衣,腳步也慢了下來。這時我想起寒山的詩“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想到這兒,忽然覺得四周的景變得詩意起來,爬山的興趣又昂揚在心頭。
可再大的興趣和耐心也熬不過這十八彎的山路。貌似全天下的山路都是這副德行,高低不平,斗折蛇行,仿佛沒有盡頭,路況又不好,一步步走下去,耐心很快就磨完了。
正當(dāng)我心灰意冷之際,耳畔忽然響起一聲蟬鳴,辨不得遠(yuǎn)近,似是從四面八方傳來,聲音不大,卻傳的渺遠(yuǎn)。不知為何,突然有了捕蟬的欲望,遂尋聲而動,走了大約百來步,依舊尋不得蟬的蹤跡,心中正疑惑——剛才聽的聲音不大,為何離得這般遠(yuǎn)?
此時,一陣風(fēng)輕拂我的面龐,略加思索,心中就有了答案,不過是憑借秋風(fēng)罷了。我如同看穿了一位魔術(shù)大師的一個高明的魔術(shù)一般,正洋洋自得,不知何時,風(fēng)停了,蟬鳴卻依舊清晰可辨,不急不徐,好像在嘲笑我剛才的鼠目寸光。
聽著這略微刺耳的蟬鳴,心中的好勝心也被激了起來,顧不得有路無路,直穿林子去尋那秋蟬。費了好大一番功夫,終于找到了蟬鳴的源頭——那是一顆高大而挺拔的樹,蟬鳴便從樹頂上傳出。這情景頗有些“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的韻味,只聽了不一會兒,我便沉醉在這詩情畫意之中了。風(fēng)早已停憩,蟬聲卻依舊渺遠(yuǎn)。
我忽然悟了!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指導(dǎo)教師:柴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