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涵
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秋景,大多呈現(xiàn)出蕭殺與悲涼、凄涼與冷清。譬如馬致遠筆下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可謂是極度的冷清了。
或許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看到“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心里就會產(chǎn)生悲傷與沒落的感覺,他們由景生情,把人生的凄寒代入進去,使人感到“自古逢秋悲寂寥”。
可我眼中的秋景卻是另一番景致,在秋日里閑看“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也是異常美麗的。那時的我,感受到清風徐來,夜已有絲絲涼意,看著纏繞著翻飛的落葉,秋色點滴的鏡頭就映入我的眼簾。
早晨醒來,拉開窗簾,看著窗外小區(qū)里的那棵陪我一起長大的杏花樹,它早已沒了累累的碩果,細看疏散的綠葉間已夾雜著片片枯黃,看起來似一幅水墨畫的意境。在這秋色里,我喜歡小區(qū)里香飄四溢的桂花樹,也喜歡夾雜在路邊的幾株銀杏,但此刻的我,卻對這棵已漸枯黃的杏樹情有獨鐘,它沒有楓葉的火紅,也沒有柳葉的飄逸,但它卻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那覓食的小鳥。
這枯黃中有來自秋天的憂郁,也有鳥兒歡唱的靈動,但我獨對它滿懷深情,是因為它陪伴我度過了無數(shù)個風風雨雨,陪我走過了從童稚到青春的十個年頭。這十年來,我也見證著它的生長: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枯黃、凋謝,年復一年,它的樹葉換了一重又一重,如今它又該脫下舊衣裳,等待來年換上新裝了。枯黃的樹葉掛在樹梢上,給天空綴上了金黃的色彩,煞是美麗。一片、兩片、三片……一陣秋風拂過,樹葉兒便紛紛淘氣地跳了下來,像是翩翩起舞的蝴蝶,讓人不禁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枯葉蝶”的景象。而樹葉也最終把自己交還給大地,“零落成泥碾作塵”,在蛻變中孕育新一輪的成熟與豐收。
在秋日里,最有詩意的還是下過雨后,到小區(qū)里走一走,你會聞到一股來自被雨水沖刷過的泥土氣息,嗅著桂花的香氣,還能體會到“長亭外,古道邊”的詩情畫意,就這樣走著,仔細品味這樣的秋景,還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因此,秋景不僅僅是許多文人墨客筆下的蕭條與冷漠,它自有生機盎然的另一面,我倒覺得,劉禹錫筆下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更能表現(xiàn)出秋天的魅力。
‖浙江省新昌縣七星中學‖指導教師:姜見知
秋天的景致是由繁茂至極到枯敗凋零的轉變,所以,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是一種常態(tài),而作者卻由自己獨特的視角,從秋天表面的肅殺、凄涼中,看到了它澄澈、美麗的另一面——小區(qū)里那些陪伴“我”一起長大的樹木,在秋天有著別樣的魅力,吸引著覓食的小鳥;在秋風中翻飛的樹葉兒,像是翩翩起舞的蝴蝶,把自己交還給大地,孕育新一輪的生命;秋雨過后,那獨特的泥土氣息伴著桂花的香氣,讓人體會到“長亭外,古道邊”的詩情畫意……
在作者的眼里,秋天是成熟后的收獲,是新生命的序曲,是詩意心靈的孕育,如此,秋天,在他的眼里,便有了別樣的魅力。
【適用文題】別樣的風景;感受秋之美;看見……(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