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佩
(川北醫(yī)學院,四川南充 637100)
《喧嘩與騷動》是美國南方著名作家威廉·??思{的重要代表作,是第一部為他贏得世界聲譽的杰作。作為美國南方的土生子和奴隸主的曾孫,福克納一生都在寫南方的故事,而南方社會的核心問題便是白人與非白人的關系問題?!霸谀戏桨兹俗骷抑?,恐怕沒有人像??思{那樣對種族問題如此關注?!盵1]215??思{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中的15部長篇小說幾乎都涉及到了種族問題。與其早期作品相比,福克納在《喧嘩與騷動》中第一次對種族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側重描寫小說中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通過小說中白人和黑人的雙向互動,??思{深刻揭示了新舊更迭的時代背景下白人和黑人主場地位的微妙變化。并且通過這種變化昭示了美國南方社會種族關系的未來。
小說以內戰(zhàn)后的美國南方社會為背景,敘述了康普生一家分崩離析的故事。康普生家族曾是杰弗森鎮(zhèn)上的名門望族,祖上出過好幾位州長和將軍,黑奴成群。如今卻只剩下一棟舊宅子和黑奴迪爾西一家。正如小說主人公昆丁所說:“我們頭上籠罩著一重詛咒,這不是我們的過錯,難道是我們的過錯。”[2]160昆丁口中的“詛咒”指的正是奴隸制?!斑@個土地是受了詛咒的—內戰(zhàn)就是受了詛咒的一部分—因為土地的主人把人當成了工具;一句話,是奴隸制度詛咒了它?!盵3]39在這種罪惡的詛咒之下,康普生家族的成員都無能、懦弱、缺乏勇氣和道德感??灯丈珶o病呻吟,整日臥床不起??灯丈壬兔R舅舅沉醉于酒精,以此來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責任。大兒子昆丁無法承受家族榮譽之重,一事無成,二十歲時選擇跳河自殺。女兒凱蒂放縱自我,未婚先孕,嫁為人妻后慘遭拋棄。生下女兒小昆丁之后又被母親逐出家門,最終淪為妓女。二兒子杰生極度自私和冷酷,對周圍的所有人和事都充滿了怨恨,缺乏愛的能力。小兒子班吉是天生的癡呆,三十三歲的他只有三歲兒童的智力。相比之下,小說中的黑人卻充滿了生命力和勇氣。黑奴吉卜生一家代替康普生家的白人撐起了風雨飄搖的康普生家族。在大遷移背景下北移的黑人執(zhí)事?lián)碛辛霜毩⒌恼巍⒔洕蜕鐣匚?,打破了昆丁白人身份的種族優(yōu)越性。通過對班吉和勒斯特,昆丁和黑人執(zhí)事,以及康普生太太和迪爾西等白人角色和黑人角色的對比描寫,??思{表明新舊更迭的時代背景下主場地位已經重構。小說中的黑人擁有了一定程度的主觀能動性,并且正在替代白人成為行為主體。
《喧嘩與騷動》書名出自莎士比亞著名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的臺詞,“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任何意義”[4]149。這里的“愚人”指的就是康普生家的小兒子班吉。班吉是天生的癡呆,三十三歲的他只有三歲兒童的智力。勒斯特是黑人女仆迪爾西的小外孫,也是班吉的貼身仆人。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tǒng)的主仆關系不同,勒斯特實質上充當了白人班吉的監(jiān)護人。班吉哭鬧時,他會想盡辦法讓他“別哼哼唧唧了”[2]1。有時他甚至會在其他人面前威脅要打班吉,以顯示自己的權威。當別人問他班吉吼起來的時候,他該拿班吉怎么辦時,他非常自然地回答說:“我拿鞭子抽他。”[2]14每當班吉長時間哭鬧停不下來時,勒斯特便會威脅班吉“你這老傻子,你骨頭癢癢欠抽是嗎”[2]15。
雖然勒斯特偶爾威脅班吉,也時常捉弄班吉惹他哭鬧,但小說中給予班吉關懷最多的人便是勒斯特和迪爾西。班吉和勒斯特差不多是同吃同睡。有勒斯特的地方總會有班吉,勒斯特早就視班吉為黑人世界里的一份子。小昆丁失蹤時,勒斯特告訴迪爾西自己知道她的下落卻被姥姥數(shù)落一番,他氣憤地對姥姥說:“我可不愿意摻和到白人的事兒里去,走吧,班吉,咱們上外面玩兒去?!盵2]280勒斯特最常說的便是“我和班吉”。班吉和勒斯特被比作“傻笨的大狗”和“機靈的小狗”[2]291。雖然杰生以極其輕蔑的口吻稱他們是“熊、猴同籠”,但這也足以說明班吉和勒斯特的親密程度[2]249。小說開篇的敘事時間為為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這一天正好是班吉三十三歲生日。此時的康普生家族已經支離破碎,康普生先生早已去世,昆丁自殺身亡,凱蒂在外游蕩。班吉小時候最喜歡的人便是姐姐凱蒂,這是因為康普生家中真正關愛他的人只有姐姐凱蒂。失去了姐姐關懷的班吉時常感到孤單無助,還好有勒斯特陪在他身邊,給予他必要的安慰。
從某種意義上說,黑人勒斯特替代姐姐凱蒂成為了白人班吉的“母親”。班吉三十三歲生日這天,勒斯特跑老遠到鎮(zhèn)上去給他買生日蛋糕,并和迪爾西一起陪他過生日。平時喂班吉吃飯、給班吉穿衣服、讓班吉安靜不要哭鬧、帶班吉到草叢去玩的人是勒斯特。生日這天,班吉看到自己被閹的下身哭了起來,此時安慰他不要哭鬧,給他穿上睡袍讓他入睡的人也是勒斯特。班吉生日前一天晚上,勒斯特擔心他冷,特意為他捅起爐火,并拿他喜歡的墊子安慰他不要哭鬧。勒斯特不僅是班吉目前行為的施動者,也是班吉未來一切行為的施動者,所有班吉想做的事情必須通過黑人小廝勒斯特才能完成。雖然班吉的皮膚是白的,但他卻在實質上融入了小說中的黑人世界。班吉最常待的地方就是迪爾西的廚房和吉卜生家住的小木屋。班吉的幸福主要取決于黑人世界的幸福,同時也成為了黑人世界里幸福的一部分。
然而,除了照顧班吉之外,勒斯特也想擁有自己的生活。小說開篇時,勒斯特和班吉都在家附近的草叢找東西。勒斯特在找兩毛五的镚子兒,以便購得晚上演出的門票。黑人勒斯特花錢去看白人戲班子的演出,說明此時的黑人擁有了相對獨立的經濟地位。當別人質疑他的錢“是白人不注意的時候從他們衣兜里掏的”,他反駁說錢“是從該來的地方來的”,并聲稱黑人的錢和“白人的錢一樣值錢”[2]13。而白人班吉則在尋找早已離家的姐姐凱蒂。每當聽到高爾夫球場上有人喊“開弟”,班吉便會聯(lián)想到心愛的姐姐凱蒂,哼哼起來。耐人尋味的是,黑人勒斯特在尋找將來,而白人班吉則在尋找過去。薩特曾經評論說“??思{看到的世界可以用一個坐在敞篷車里往后看的人所看到的來比擬”[3]114。薩特認為??思{式的人是“一種去掉了潛在性,只能以其過去的存在來解釋的人”[3]114。小說中的白人們在尋找過去的時候丟失了未來,而黑人卻在尋找未來的過程中找到了自我。勒斯特對外婆說:“反正我要去看演出,不管有沒有班吉。我不能白天黑夜沒完沒了地跟在他屁股后面?!盵2]56這些話語表明了勒斯特對自由的渴望。顯然,班吉對于勒斯特來說是一種負擔和累贅。
康普生太太是康普生家的女主人,她時時刻刻以南方名門閨秀的身份自詡,卻是嚴重失職的妻子和母親。極端自我中心的她缺乏愛心和同情心,子女從她那里得不到母親的關愛,丈夫從他那里享受不到妻子的溫情。她時常以身體狀況不好為由,逃避自己應盡的職責?!拔铱刹皇悄欠N精力旺盛能吃苦耐勞的女人。為了杰生和孩子們,我真希望我身體能結實些”[2]6,“在丈夫面前她總是為娘家的地位、名譽而神經過敏,在孩子面前又老是抱怨他們吵擾了她將息養(yǎng)病”[5]36。她冷漠、自私、絮絮叨叨、無病呻吟,長久以來折磨著一家人,成為了所有人的負擔。她沒有給予班吉最起碼的關愛,覺得他丟了自己的臉,“迪爾西說母親太驕傲所以看不起班吉”[2]172。用她自己的話說,班吉“準是老天對我的一種懲罰”[2]3。為了維護所謂的南方淑女的名號和家族的榮譽,她答應撫養(yǎng)女兒凱蒂的私生女小昆丁,卻要求女兒永遠不要回家。大兒子昆丁在自殺那一天回憶過往時,也曾痛苦地把母親比作“地牢”[2]175。她最喜歡的二兒子杰生長久以來誆騙她的錢財,甚至毫不客氣地稱她為“傻老婆子”[2]245。
相比之下,黑人女仆迪爾西卻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撐起了破敗的康普生家族,成為康普生家實質上的女主人。福克納本人也說是迪爾西在維持著康普生家族。她替代康普生夫人,撫養(yǎng)了康普生家的小孩,并且照顧著一大家子的日常起居?!八麄兗业男『⒆佣际俏冶Т蟮摹盵2]30。連康普生太太也不得不承認她事事都要靠著迪爾西。她曾經無奈地對杰生說:“我不得不遷就他們點兒,我什么事兒都得依靠他們呀?!盵2]273迪爾西從自己善良的本性出發(fā)關愛康普生家族的子女,昆丁、凱蒂、班吉、小昆丁都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康普生先生去世,昆丁自殺,凱蒂離家之后,她竭盡所能地保護著班吉和小昆丁。班吉過生日時,是迪爾西自己掏腰包為他買了生日蛋糕。班吉哭鬧時,她總有辦法讓他安靜。班吉的本名為毛萊,與康普生太太的弟弟毛萊舅舅同名??灯丈訔壈嗉匾獍寻嗉拿謴拿R改為班吉,為的就是切斷他與自己娘家人的聯(lián)系。迪爾西對此嗤之以鼻:“這算哪檔子事呢,迪爾西說?!瓝Q個名兒可幫不了他的忙。”[2]58雖然她只是一個仆人,但她卻有勇氣反抗杰生的惡行并斥責他的冷酷無情。當小昆丁受到杰生的虐待時,迪爾西挺身而出保護小昆丁。在杰生質問自己為何允許凱蒂回家看小昆丁時,她公開反駁杰生:“杰生,如果你總算是個人,那你也是個冷酷的人。我要感謝上帝,因為我比你有心肝,雖然那是黑人的心肝?!盵2]207她以自己的正直、真誠、勇敢、溫存映射出了康普生太太和杰生的虛偽、自私和冷漠。
如果說??思{通過班吉和勒斯特、康普生太太和迪爾西的對比描寫反映了南方社會內部白人和黑人關系的變化,昆丁和黑人執(zhí)事的對比描寫則凸顯出了大遷移背景下南方白人和黑人關系的變化。昆丁是康普生家的長子,父母用賣掉“班吉的牧場”的錢送其到哈佛求學,為的就是求一個好名聲。作為南方傳統(tǒng)的繼承人,昆丁以維護南方傳統(tǒng)和家族榮譽為己任,最后卻因不堪重負選擇自殺。布勒卡斯坦說昆丁“是一個繼承人形象,他的悲劇是一個遺產繼承的悲劇”[6]110??偟膩碚f,昆丁是一個活在過去的人,他死抓住傳統(tǒng)不放。他對過去的執(zhí)念十分明顯地體現(xiàn)在他對待黑人的態(tài)度上。到了北方之后,他意識到自己特別想念黑人迪爾西、羅斯庫司、路易斯等人?!皼]有了這么多黑人圍在我身邊我是會感到若有所失的。”[2]87他能夠“時時刻刻意識到黑人的存在”,有軌電車里的黑人、騾背上的黑人、黑人執(zhí)事都充斥在他自殺前的意識流里[2]86。同時,他也時常會以白人身份的優(yōu)越感自居,施加黑人一些“小恩小惠”[1]256。從車窗向外扔硬幣給騾子背上的黑人,時不時給執(zhí)事一些小禮物等行為都體現(xiàn)了他對舊南方那種古老的主仆關系的眷戀之情。
然而,在與執(zhí)事接觸的過程中,昆丁身為白人所具有的種族優(yōu)越感和他所緬懷的主仆關系被徹底粉碎了。執(zhí)事是一位老黑人,他經常替哈佛大學的學生辦些雜事。他與生活在密西西比的勒斯特、迪爾西不同,是遷移到馬薩諸塞州的南方黑人。黑人遷移到北方是美國黑人史上的關鍵事件之一。1916年到1940年是美國黑人遷移史上的第一波浪潮。大約有一百六十萬黑人從南方鄉(xiāng)村遷移到北方,中西部以及西部城市。執(zhí)事就是這其中的代表之一?!皩谌藖碚f,遷移意味著離開他們在美國原有的經濟和社會基礎,并尋找一個新的基礎?!盵7]6哈佛大學位于美國東北部,這里的種族氛圍明顯區(qū)別于南方?!拔覄偟綎|部那會兒總不斷提醒自己:你可別忘了他們是‘有色人種’而不是黑鬼”[2]87。執(zhí)事在馬薩諸塞獲得了獨立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成為了行為主體。他參加游行,獲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他利用自己來自南方的特殊身份,以《湯姆叔叔小屋》的行頭贏得南方少爺?shù)暮酶校⒃趲退麄冞\送行李的過程中敲了不少竹杠,還把他們“完完全全制服”[2]99。他會直呼這些“少爺”們的名字,他與白人混在一起,他稱昆丁為“自己人”[2]100。
昆丁自殺之前托執(zhí)事送信給施里夫,因此與執(zhí)事有過一段簡短的對話。這段對話形象地闡釋了執(zhí)事在心理上經歷的從南到北的迅速變化。一方面,即便是一段對話,執(zhí)事仍會變回生活在密西西比州的黑奴形象。昆丁在執(zhí)事身上看到了自己家的黑奴,迪爾西的老公羅斯庫司,“在那套白人的華而不實的制服后面,在白人的政治和白人的哈佛派頭后面,是羅斯庫司在瞧著我,那個羞怯、神秘、口齒不親而悲哀的羅斯庫司”[2]101。他和羅斯庫司一樣自卑、膽怯、畏畏縮縮。另一方面,也正是在這段對話中,執(zhí)事能夠迅速克服自己的奴仆形象,恢復他在波斯頓所獲得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皥?zhí)事又恢復了他長期訓練自己要在世人面前做出的那副模樣:自私、虛偽,卻還不算粗野。……他居高臨下地看著我,既慈祥又深沉?!盵2]101在馬薩諸塞,執(zhí)事成為了獨立的行為主體。他是送信工作的施動者,是他在給予昆丁便利。昆丁死后,這封信才會送到施里夫手中,而執(zhí)事又會在送信的過程中敲白人的竹杠。耐人尋味的是昆丁在這封信中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而這封包含白人昆丁未來去向的信卻掌握在黑人執(zhí)事手里。通過這封信,??思{象征性地表達了黑人能動地掌握著白人的未來。
福克納曾說他唯一屬于的流派是“人道主義流派”[1]71。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他從未停止譴責種族主義和奴隸制。他在《密西西比》一文中說他 “最痛恨的是,人們之所以對黑人施以私行并非因為他們犯了什么罪行,而是因為他們的皮膚是黑色的”[1]217。黑人之所以被歧視、被剝奪自由,完全是殖民主義和奴隸制的結果。而這種“本身里面包含著毀滅的種子”的制度是注定要滅亡的[3]57。奴隸制在帶給黑奴傷害的同時,也給南方土地以及南方子孫埋下了禍根,康普生家族的衰敗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喧嘩與騷動》的敘事時間為內戰(zhàn)之后的1910年到1930年。一方面,根據(jù)小說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奴隸制廢除多年以后,黑人的生存狀況仍未得到實質性的改善。白人主人依然可以隨意打罵黑人。小說中的杰生、小昆丁等角色代表了南方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種族主義者。另一方面,通過對班吉和勒斯特,康普生太太和迪爾西,以及昆丁和黑人執(zhí)事等白人角色和黑人角色的對比描寫,福克納表明白人和黑人的主場地位已經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這種變化雖然緩慢,但是變化的趨勢勢不可擋,通過這種變化,??思{書寫了種族關系的未來。
小說中的白人都必須依靠黑人,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黑人的負擔。班吉未來生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勒斯特身上。沒有黑人小廝勒斯特,班吉就失去了行為主體,也失去了未來。此外,勒斯特還是小說中唯一掌握康普生家族第三代繼承人小昆丁去向的人。在以班吉為敘述者的第一章中,班吉和勒斯特看到“那黑影從昆丁那房間的窗子里爬出來,爬到了樹上?!又呛谟半x開了樹,我們看見它穿過草地”[2]74。這是作家特意為之的伏筆,直到小說最后一章小昆丁失蹤時,讀者才意識這里的“黑影”正是小昆丁。小昆丁拿著杰生從母親凱蒂那里騙來的錢,順著自己房間的窗戶,逃離了康普生家。而小說中唯一掌握這一信息的人卻是黑人勒斯特。勒斯特驕傲地對迪爾西說:“我可知道是什么事兒……我可知道昆丁小姐在哪里。”[2]291-292黑人女傭迪爾西替代康普生夫人履行了母親和女主人的職責,并且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目睹了康普生家族衰敗的全過程。迪爾西說:“我看見了初,也看見了終?!盵2]291她如同“一根穩(wěn)固的柱石”,支撐著康普生家族[2]9。??思{曾說“迪爾西代表著未來”[1]222。黑人執(zhí)事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給予昆丁便利,顛覆了昆丁對黑人地位的認知,并通過手中的信象征性地掌握了昆丁即將自殺的消息。福克納以這種高度戲劇化的方式賦予黑人角色掌握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主觀能動性,打破了白人的主體性地位。實質上是在表明種族之間沒有等級之分,黑人和白人一樣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