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艾思奇、賀麟、金岳霖的哲學翻譯觀解讀

      2020-01-01 23:12:19袁隴珍
      文化學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賀麟艾思奇金岳霖

      袁隴珍

      20世紀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中國面臨民族危機,政治形勢復雜,愛國知識分子都奮起救國救民,涌現(xiàn)出一批哲學翻譯家,他們國學積淀深厚,又有遠涉重洋的西學功力,著書立說,獨步于中國譯壇,助推翻譯實踐不斷向翻譯理論轉向。艾思奇、賀麟、金岳霖最具代表性,他們以豐厚的翻譯實踐為支撐,形成了獨特的翻譯思想。譯界賀麟研究主要從其譯論譯史價值[1]、理論與實踐[2]、嚴復譯介思想[3]、思辨精神[4]、成因及其闡釋性特征[5]等視角介入。金岳霖翻譯研究側重其翻譯觀[6]及譯學貢獻[7],陳大亮[8-9]從知識論的立場考察了意譯和譯味的二元對立,勾連文學的不可譯性,從認識論的視角透視翻譯理論與實踐,深度考察了金岳霖的翻譯思想,并做了中肯評價,褒貶兼之。譯學界對艾思奇研究鮮見,只有陳??怠吨袊g學理論史稿》、王秉欽《20世紀中國翻譯思想史》及馬祖毅《中國翻譯通史·第一卷》對其翻譯思想及譯著有所論及。劉孔喜[10]從西學背景、學術淵源及理論貢獻,探究了三位大家的哲學翻譯觀成因??梢?,雖然艾思奇、賀麟、金岳霖對翻譯理論貢獻極大,頗有見地,但譯學界較少關注其翻譯思想,因此有必要深度挖掘他們的哲學翻譯思想,拓展延伸翻譯研究范式。

      一、艾思奇、賀麟、金岳霖的翻譯觀

      (一)艾思奇的“直譯與意譯”

      艾思奇是公認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開拓者,既有海外求學經(jīng)歷,又歷經(jīng)多次革命活動的錘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翻譯與研究領域頗有建樹。艾思奇的《談翻譯》是一篇精彩的譯論,雖然針對合作翻譯《新哲學大綱》的困難而作,卻圍繞“直譯”與“意譯”和“信達雅”的辯證關系問題展開,極富哲理。

      艾思奇主張直譯,認為“直譯并不是被曲解作一字一句翻著字典來移植……也要對原著者負責任”[11]。他主張翻譯首先要以傳達原著者原意為主,最好每句都保持原來的語法,但“直譯并不是要把外國文法也死板板地搬到中國文字里”,真正的直譯是“要用最恰當?shù)闹袊挶憩F(xiàn)原意”[12]。他提出意譯不是譯者“隨意給原作一種解釋”,而是譯者對原意要做“正確的融會貫通”,可見,他的直譯是在理解融會原意基礎上,尊重原著,用最恰當?shù)奈淖直磉_原意的直譯,并兼顧意譯,“不能拋棄‘意’”。據(jù)此,他提出了直譯和意譯的辯證關系:“在這樣的意味上,不能把它看作絕對隔絕的兩件事。把任何一方完全抹殺了,都會出毛病的。但也不是折衷主義?!盵13]但他提倡基于意譯的直譯,因為他認為意譯是理解原作、準確表達的原“意”的基礎和鋪墊,用以順利地完成直譯。所以,艾思奇主張準確的直譯是翻譯的根本原則也就不難理解。

      艾思奇還從辯證的角度闡發(fā)了直譯和意譯與信達雅的關系。直譯與意譯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直譯并非按照字面意思死譯硬譯,意譯并非隨意增刪文句?!爸弊g”是基于“信”的“達”,即盡可能保持原意,既融會理解原文,又兼顧意義。若將直譯與意譯對立,會犯形而上學的錯誤。艾思奇總結了直譯與意譯辯證關系,“這是我譯《新哲學大綱》后的感想……然而卻有方法論的意義?!_’和‘雅’對于‘信’,就像屬性對于本質的關系一樣是分不開的……”[14]此處的方法論意義實質是翻譯尊重原文的“信”為根本原則,“達”和“雅”為次要因素,但不可顧此失彼,方法論意義即辯證的翻譯觀。

      (二)賀麟的翻譯思想

      賀麟縱橫譯壇60載,翻譯實踐經(jīng)驗豐富,從早期的英詩、德詩翻譯,中期的赫格爾和斯賓諾莎著作翻譯,及至晚期的黑格爾、馬克思及斯賓諾莎著作翻譯,共著有九篇相關嚴復翻譯思想、譯名等翻譯論文。賀麟的《論翻譯》雄辯地解析了言意之辨,為哲學著作翻譯是否可能、可譯提供了理論性的解決思路:

      因為意與言或道與文,是體與用、一與多的關系。言所以宣意,文所以載道。意與言、道與文間是一種體用合一,而不可分的關系……今翻譯之職務,即在于由明道知意而用相應之語言文字以傳達此意、表示此道。故翻譯是可能的。因道是可傳,意是可宣的?!徽胬?、同一意思,可用許多不同的語言文字或其他方式以表達之。[15]

      賀麟深度剖析了言與意的關系,將言意關系推衍至翻譯實踐中,倡導只要潛心鉆研原著,雖然言不盡意,但言可表意,西方哲學典籍譯作完全可比原作更暢達詳盡。

      賀麟評判、繼承并拓展了嚴復的“信達雅”標準,提出了“藝術工力”說。他不認同嚴復的“信、達而外,求其爾雅”的標準,質疑了嚴復推崇的“雅”,并以“藝術工力”替代。賀麟強調(diào)譯作要有“藝術工力”,譯者需要領悟參透原作的意義與神韻,“費一番心情,用一番苦思,使譯品亦成為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而非機械式的‘路定’(routine)”[16]。譯本不是傳話機,不能刻板因循原作,講求“一名之立,旬月躑躅”,方見功力。質言之,賀麟的“藝術工力”說與中國傳統(tǒng)譯論“按本—求信—神似—化境”一脈相承,蘊含著中國古典美學的意境或境界說,其實質是翻譯的最高境界——化境。

      此外,賀麟的“華化西學”思想折射了對翻譯的本質屬性和意義的真知灼見?!叭A化西學”即汲取西學精華,吸收移譯并融化,將吸取學術思想喻為輸入新鮮血液,“這乃是擴充自我,發(fā)展個性的努力,而決不是埋沒個性的奴役”[17]。賀麟對翻譯的本質認知,突破了翻譯活動的語言轉換、策略選擇和實踐技巧等微觀靜態(tài)語言層面,前瞻性地指出翻譯的功用在于借鑒西方先進的思想,理解融通,“為我所用”,“洋為中用”,創(chuàng)建中國的哲學翻譯理論,并在翻譯實踐中履行文化救國的翻譯職責。

      (三)金岳霖的“譯意與譯味”

      金岳霖是我國現(xiàn)當代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和翻譯家,英語功底扎實,翻譯造詣頗高。除了翻譯哲學和邏輯學原著外,廣涉西方文化典籍和詩歌翻譯,還發(fā)表多篇英文哲學論文。

      “語言與翻譯”是金岳霖《知識論》的第15章,雖然專門探討翻譯問題,但實質是將語言、翻譯視為表示意義或工具的命題,旨在論證知識的客觀性,并非為解決文學翻譯的不可譯難題。金岳霖將翻譯分為“譯意”與“譯味”,是對翻譯研究的突出貢獻。他在《論翻譯》中厘清了譯意與譯味的內(nèi)涵,認為譯味是用不同語言表達“句子所有的各種情感上的意味”,譯意表達“字句底意念的意義”[18]。繼而區(qū)分了“譯意和譯味,指出譯意是譯者用不同語言準確表達原文字句內(nèi)涵、外延等意義。而且譯味難在“味包括種種不同的趣味與情感”[19],只有精通某種語言,并深諳該語言群體的歷史、文化、習俗的譯者才可譯出“味”。金岳霖還認為,直譯和意譯都應兼顧原文意義表達和味道表達。但知識論的翻譯注重命題,注重譯意,而非譯味。譯意與譯味的側重,應根據(jù)譯者和所譯內(nèi)容而定。為了解決譯意與譯味不可兼得的問題,金岳霖主張譯味應重行創(chuàng)作。他認為,意譯是翻譯的基礎,譯味才是關鍵,有效解決“味不可譯”的困境,就需要借助中國哲學的“象思維”方式,超越概念的局限性才能轉出翻譯的路徑,創(chuàng)作新的表述方式。

      二、艾思奇、賀麟、金岳霖的哲學翻譯觀

      (一)翻譯的哲學基礎

      可譯性問題是翻譯理論研究的重大命題。艾思奇、賀麟和金岳霖都主張言可表意和思維同一的哲學基礎,辯證性地解決了哲學原著的可譯性問題。賀麟明確提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構成哲學著作可譯的基礎?!啊耐硗牟糠植攀侨祟惖谋拘院臀幕娜矗欢诵耐硗糠忠嗉词强梢苑g的部分,可以用無限多的語言去發(fā)揮表達的部分?!盵20]金岳霖秉持語言是表達概念、意念和命題的工具,譯意的根據(jù)是相同的思想,由于意念或概念意思或命題不論用哪種語言表達,思想內(nèi)容都普遍同一,因此,“譯意底根據(jù)或概念這二者都是思議底內(nèi)容。所思都是普遍的”[21]。而且,人類思維不受時空限制,不同的譯者和語言都能表達。換言之,知識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就應該跨越不同的語言文字而得到普遍的理解與表達,說明人類思維是同一的,所思都是普遍的,思維能通過不同語言從不同角度理解某知識所蘊含的觀念或思想,不同的語言不影響思維的內(nèi)容。

      (二)辯證的翻譯觀

      縱觀中西翻譯史,翻譯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命題亙古同一,如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文質之爭”,西方譯學的“直譯意譯之辨”,都涉及翻譯的標準和原則問題,熱議經(jīng)久不衰。但是,艾思奇、賀麟和金岳霖從哲學的辯證視角,打破了直譯與意譯的二元對立,解決了哲學著作翻譯的可譯性問題,對譯學實踐與理論極具啟發(fā)與推動作用。艾思奇主張的“直譯和意譯”,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分關系,也不是折衷主義,而是理解融會原意,尊重原著,兩者兼顧強調(diào)“信”的“達”和“雅”。賀麟的“言意之辨”也是辯證關系,更為透徹、雄辯,意屬形而上,言屬形而下;言雖不盡意,卻可表意。賀麟主張翻譯應注重“意譯”或“義譯”,不同于“直譯”對立的“意譯”,而是“正譯”,即表達原書義理,表達普遍真理的“意譯”。同樣,金岳霖的“譯意”與“譯味”更是言簡意賅,深刻體現(xiàn)了“表達意念或概念”和“表達情感”的邏輯關系,“意”與“味”兼得固然好,若不能兼得,就要作出取舍。

      (三)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本質

      翻譯的本質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中西方翻譯研究者。艾思奇、賀麟和金岳霖都辯證性地揭示了翻譯的本質是脫去語言文字的外殼,得“意”而忘“言”。艾思奇的融會貫通原著的得“意”,賀麟的把握“同意的真理”,金岳霖提出真理不會因語言變化而改變,語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故而傳遞意義是可能的,翻譯可能可譯。印證了語言是思想的物質外殼。更為重要的是,三位大家都主張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艾思奇提出直譯應忠于原著,兼顧意譯,再用最恰當?shù)闹袊挶磉_,實則也是強調(diào)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賀麟力主“翻譯為創(chuàng)造之始,創(chuàng)造為翻譯之成”,更凸顯了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金岳霖認為,翻譯的真諦不在于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而在于翻譯材料與翻譯者心里的溝通與融合。翻譯本質上是深度挖掘原文蘊含的意義,力圖原文與譯文的神韻和風格一致,而語言文字并非翻譯的關鍵,只是意義轉換的工具。由于譯意與譯味不可兼具,為了在“信”與“達”方面體現(xiàn)“味”,他推崇“譯者要重行創(chuàng)作”,并認為創(chuàng)造是保留原文意味,不囿于原文的文字表述,“創(chuàng)作新的表示方式”[22]??梢?,三位哲學翻譯家都對翻譯的本質進行了辯證性闡發(fā),既要忠實于原作,譯者應發(fā)揮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地達意;還應把握好創(chuàng)造性的尺度,實現(xiàn)文化間的“創(chuàng)造性闡釋”。

      三、結語

      哲學是現(xiàn)代學科的本源與母體。語言哲學研究如何通過語言表述思想,描述世界,以維特根斯坦提出的“可言說的”與“不可言說的”為代表,關鍵是解決言說與意義的問題。翻譯研究解決語內(nèi)、語際和符際的意義轉換。自施萊爾馬赫提出的“讀者適應作者”還是“譯文貼近讀者”的先聲,直至德里達的“文本之外無意義”解構意義觀,都把研究目光投向語言與意義主題。語言哲學與翻譯研究都是以語言為手段,聚焦言與意的關系問題,區(qū)別在于前者闡釋世界,后者轉換文本。我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xiàn)“翻譯救國”“啟智”的翻譯高潮,以艾思奇、賀麟、金岳霖為代表的哲學家從哲學的思辨角度,就翻譯的可譯性、直譯與意譯及翻譯的本質,著書立說,形成了哲學翻譯思想。本文從哲學視角對言意關系進行解讀,梳理了三位哲學家的哲學翻譯思想,并提出了其共同的哲學翻譯觀基礎,論證了翻譯的本質,展示其哲學翻譯思想的辯證性方法論特征,以期拓寬譯學研究范式,補充譯論研究。

      猜你喜歡
      賀麟艾思奇金岳霖
      “新心學”人生哲學體系何以可能?
      ——賀麟人生哲學的困境及其出路
      “人民的哲學家”艾思奇:向大眾傳遞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之火
      云南畫報(2021年6期)2021-07-28 07:10:46
      論金岳霖接受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內(nèi)在理路
      理論戰(zhàn)士型革命家艾思奇人格風范及其當代價值
      創(chuàng)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32
      善的原意
      盯住一個點
      潤·文摘(2019年1期)2019-05-14 09:01:45
      賀麟:在歷史的洪流中
      同舟共進(2017年5期)2017-05-03 20:37:49
      賀麟人生哲學的精神向度
      金岳霖的栽培術
      《金岳霖全集》出版
      出版廣角(2014年8期)2014-06-06 14:56:24
      苏州市| 蒲城县| 灵璧县| 海丰县| 凭祥市| 射洪县| 兰坪| 乐业县| 河东区| 江油市| 灵璧县| 延边| 景泰县| 黔西| 丰都县| 集贤县| 拉孜县| 阳山县| 祁门县| 略阳县| 湘潭市| 青河县| 新乡市| 长治市| 顺昌县| 崇州市| 苏尼特左旗| 花莲县| 芦山县| 尚义县| 孙吴县| 南丹县| 合阳县| 资溪县| 兴山县| 吴旗县| 安徽省| 昭苏县| 西乌| 津南区|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