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位一體 交相輝映
      ——論吳孟復的文獻學成就

      2020-01-02 13:40:23曹金發(fā)
      皖西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古籍整理訓詁文獻學

      曹金發(fā)

      (淮北師范大學,安徽 淮北 235000)

      吳孟復(1919—1995),安徽廬江人,著名學者,代表作有《古籍研究整理通論》《唐宋八大家概述》《吳山蘿詩存》《桐城文派述論》等。作為新時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師[1],吳孟復先生在語言文學、文獻學、詩文創(chuàng)作以及語文教學等方面皆有突出成就,囿于篇幅,本文僅將其文獻學領域的成就作一粗略探討??傮w說來,吳孟復先生在文獻學方面的成就,大致可以從教書育人、建室辦刊、整理古籍、著書立說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教書育人

      吳孟復先生的一生,是作為教師而存在的一生,其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奉獻在教育戰(zhàn)線上,教書育人是其人生中的核心工作和使命,這似乎在他從無錫國專畢業(yè)、即將踏入社會時就確定了方向,并堅持了一生[2]。

      1943年上半年,吳孟復先生曾經(jīng)擔任過私立東南中學校長,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50年,吳孟復任安徽滁州中學教導主任并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這是他人生中為數(shù)不多的兩段中學工作經(jīng)歷,其余多數(shù)時間,則主要在高校度過。1944年,吳孟復赴蕪湖任安徽學院講師,是其高校教師生涯的開始,此后不久,即赴時在屯溪的上海法政學院任教授,講授《中國通史》和《基本國文》,1946年秋赴上海,任暨南大學副教授,講授《國文》與《詩選》,1956年,調至安徽省中學教師進修學院(后改為合肥師范學院)任教,第二年雖然離開了教師崗位,調至該校圖書館工作,但仍然為師生解惑答疑,在事實上履行著教師的職責。1975年初,吳孟復先生從下放之地來到了安徽師范大學淮北分校(現(xiàn)淮北師范大學)任教,重新開始了其高校教師的生涯[2]。其間,1979年任圖書館館長,1981年任中文系主任,1985年任古籍研究室主任,1987年6月,調至安徽教育學院工作,直至去世。

      吳孟復先生在漫長的教書育人生涯中,利用其淵博的文獻學知識,結合教學內(nèi)容,言傳身教,為學生呈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范例。例如,某次他講解宋代張孝祥的《西江月》詞,詞曰“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十里秋光。江神留我看斜陽,吹起鱗鱗細浪。”當時即有學生指出 “明月”與“斜陽”矛盾,不能同時出現(xiàn)。吳先生說明,此詞選自明本《六十家詞》,又展示了雙照樓覆宋本《于湖詞》的內(nèi)容,其文作“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顯然明本訛誤。吳先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將目錄版本學的知識恰當?shù)剡\用于詩詞欣賞之中,信手拈來,令人贊佩。又如,吳先生曾講唐代王維《送李梓州之蜀中》詩之尾聯(lián)“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以韓愈《藍田丞廳壁記》為例,說明唐代文人仕宦失意,每有“不問公事”以鳴清高者,又以王維《贈劉藍田》詩中“詎肯無公事,因君問是非”與此互證,指出上聯(lián)之“漢女輸賨布”,言賦斂尚重,“巴人訟芋田”言訟獄猶煩。合而觀之,知王維意在說,此時不同于文翁之時,李梓州不當僅效文翁之教授而不務民事也。同時也指出“不敢”之正確,并非“敢不”之訛。征文考獻,知人論世,合以訓詁,審其詞氣[2]。在這個講解過程中,吳先生征引了相關文獻,并能夠從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出發(fā),結合當事人的時地背景來推敲詩句的真正含義,顯示了其深厚的文獻學功底,是用文獻學知識解析詩詞的又一范例,為學生樹立了榜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周嶺先生是著名編劇、紅學家,作為淮北師范大學的首屆畢業(yè)生,他回憶,自己的治學基礎有賴吳孟復先生為其奠定,在跟隨吳老參與編寫《漢語大詞典》期間,得到了他的悉心指導,獲益匪淺,“等于讀了他的博士后研究生?!睆偷┐髮W吳禮權教授追述:當年,同學們都以吳孟復先生是中文系的教授而驕傲,吳老所著《訓詁通論》“是當年訓詁學方面開風氣的學術專著”,而《古書讀校法》則對青年學子“有著無限的學術功德?!盵3]可以看出,吳孟復先生在文獻學領域對學生的影響之深,他在學生心目中的學術地位是如此之高。

      除了作為教師而培養(yǎng)學生文獻學方面的能力之外,吳孟復先生作為領導、作為同事、作為益友,還督促提攜后進,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指導,這些幫助和指導,自然少不了文獻學方面的內(nèi)容。1981年5月,吳孟復先生調任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中文系主任,在隨后的幾年中,他致力于中文系的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建設,采取多種方式培養(yǎng)中青年教師。而在業(yè)余時間內(nèi),他又毫無保留地為登門請教的人答疑解難。并且言傳身教,帶出了一批古籍整理研究專門人才[2]。他主持《安徽古籍叢書》編審工作期間,在審訂書稿的同時與整理者進行深入的交流,無私地奉獻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使接受指導的編撰者不僅解決了具體的學術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交流和指導,提高了整理者的整體學術能力和水平[4]。關于這個問題,徐學林先生回憶道:“先生甘當人梯,獎掖后進,誨人不倦……為我指示做學問的途轍……正是在這種學術的陶冶中使我逐漸熟悉整理古籍的方法?!盵5]

      吳孟復先生無論是在課內(nèi)還是課外,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同事、朋友,都能給他人以文獻學方面的指導和幫助,是與他尊重師承、重視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相聯(lián)系的,紀健生先生有言:“吳先生認為……只有培養(yǎng)出人才,學術之發(fā)展才有可能。……所以,他的重視教學與尊重師承是一脈相通的?!盵4]

      二、建室辦刊

      建室即創(chuàng)建古典文學研究室,這是吳孟復先生在文獻學方面的又一成就。1981年,在吳孟復先生的推動下,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室成立,1985改為古籍研究室,與中文系并列,吳孟復任主任,后又改為古籍研究所。古典文學研究室的創(chuàng)建,為后來的“安徽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2年10月,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按照《安徽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規(guī)定的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五項標準,依托院內(nèi)文學、歷史、政法等文科系,在省級重點學科和院級重點學科的基礎上,整合原院古籍所、史學所等科研力量,建立了實體性研究機構“典籍與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7月改名“安徽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并通過省教育廳驗收授牌,目前是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十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有專兼職研究人員十余人,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并辦有專業(yè)學術叢刊《安徽文獻研究集刊》,其奠基之功,當屬吳孟復先生。

      辦刊即創(chuàng)辦刊物,1986年9月,在吳孟復等人的多方努力下,《古籍研究》創(chuàng)刊,原為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與淮北師范大學共同主辦,1988年上半年因故停刊。1994年底,安徽大學、山東大學、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三高校古籍所聯(lián)合復刊,受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資助指導。2004年起改為半年刊,由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目前由安徽大學、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辦公室、淮北師范大學、安慶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聯(lián)合主辦?!豆偶芯俊穭?chuàng)刊以來,刊登了大量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術界同仁的一致認可,成為古籍研究領域有影響的學術陣地,《古籍研究》的創(chuàng)辦,吳孟復先生同樣功不可沒。

      三、整理古籍

      吳孟復先生在整理古籍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成就非凡。

      從晚年開始,吳先生傾心投入了《安徽古籍叢書》的整理與編撰。1984年,由魏心一先生牽頭,成立了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實際的古籍整理工作由吳孟復先生負責,1987年11月,領導小組邀請相關專家,在合肥召開了安徽省古籍整理會議,主要議題是討論編輯《安徽叢書》①,會上,吳孟復先生做了主旨發(fā)言,他主張重印《安徽叢書》,另需編纂續(xù)書,“以清代典籍新注疏為主,再收朱子等書?!盵6](P477)實際上形成了稍后出現(xiàn)的《安徽古籍叢書》的構想。1988年底,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委員會決定編纂《安徽古籍叢書》,由編審會組織學者整理,黃山書社負責出版發(fā)行,同時組成了由吳孟復擔任主任委員的十五人編審委員會。吳先生對此項工作極為重視,對整理質量要求非常之高,為此他進行了組織規(guī)劃、系統(tǒng)設計,構建了新時期安徽古籍文獻整理的整體框架,從制定計劃到撰寫序跋,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甚至達到了以命系之的程度。黃季耕先生指出,在此項工作中,“先生親定體例,親自審校,已成十幾種點校,均融注先生心血?!盵7]紀健生先生認為,吳先生高度重視《安徽古籍叢書》的整理工作,把它視作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一件大事,認為要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安徽、無愧于前輩、無愧于子孫[8]。

      《安徽古籍叢書》初步計劃出書320種,制定有叢書的選錄準則[9],并對???、標點、注釋、翻譯、吸收新成果、附錄、前言、點校說明等問題進行了規(guī)范[10]。至目前為止,《安徽古籍叢書》已經(jīng)出版110多種230多冊,總計8700多萬字,持續(xù)時間長、影響廣泛,涌現(xiàn)了諸多精品,包括《方望溪遺集》《定本莊子故》《桐城耆舊傳》《朱子全書》《錢澄之全集》《分篇水經(jīng)注》《戴震全書》《俞正燮全集》《凌廷堪全集》《吳汝綸全集》以及選輯《安徽古籍叢書萃編》等,多次獲得地方乃至全國的優(yōu)秀古籍圖書獎,得到了海內(nèi)外學界的高度贊譽。正是因為計劃周密,實施得力,學界反響非同一般。臺灣師范大學的謝鴻軒教授稱:“網(wǎng)羅放佚,??本珖溃葹榕宸??!盵10]著名文獻學家張舜徽先生亦言:“近從書店買得姚永樸《舊聞隨筆》一冊,印刷、校注均佳,知貴社意在表揚鄉(xiāng)先正遺書,甚盛!甚盛!”[9]

      值得一提的是,吳孟復先生還主持編纂了《續(xù)經(jīng)籍纂詁》,此書同樣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贏得學界廣泛好評,包世林先生評價該書:“編纂精當,融學術性、適用性為一體,不但具有使用價值,而且頗具收藏價值?!盵11]此外,吳孟復先生還評點校注《古文辭類纂》《劉大櫆集》《劉大櫆文選》,校注輯補《中華畫學論著集成》(即《中華美術叢書》)、組織專家學者編撰《漢魏六朝詩紀事》等文獻,真可謂碩果累累,毫不夸張地說,吳孟復先生在古籍整理領域的功績,是一座高兀的豐碑。

      四、著書立說

      吳孟復先生不僅是師者,更是學者,他在繁忙的教學、管理工作之余,不廢學術研究,在很多領域都有建樹,其中文獻學方面的成果主要有《古書讀校法》《讀書與治學》《訓詁通論》《吳孟復安徽文獻研究叢稿》《古籍研究整理通論》(以下簡稱《通論》)等專著,并發(fā)表有《黃山谷詩注補箋》《文獻學家蕭穆年譜》《古籍??崩劇垂偶砝摗抵弧返葘W術論文。這些成果中,有的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訓詁問題,有的教人讀書治學,有的則探討古籍研究整理乃至語文教學等內(nèi)容,展示了吳孟復先生深厚的學術素養(yǎng)和誨人不倦的師者精神,讀來令人獲益匪淺。其中,《古書讀校法》分為“治學與讀書”“古書的目錄與版本”“叢書、類書及經(jīng)史要籍”“辨?zhèn)?、輯佚與校讎、訓詁”“詩詞的閱讀與研究”五章,既有文獻學領域的知識方法專論,亦有讀書治學研究方面的心得[12];《讀書與治學》指導青年學者如何讀書、如何得入治學門徑,指明了基本路徑②;《訓詁通論》是訓詁領域的專書,分別從“訓詁及其歷史”“訓詁與文字、音韻”“訓詁與語氣、文法”“訓詁的方式、方法”四個方面,較為系統(tǒng)地論述了訓詁的知識和方法[13];《吳孟復安徽文獻研究叢稿》則為后人所編,收錄了作者十九篇關于安徽古籍的序跋和十二篇學術論文,序跋主要包括《讀老子注三種》《明太祖集序》《莊屈合詁》《劉大櫆集前言》等,學術論文有《歐陽修在安徽》《梅堯臣事跡考略》《論梅堯臣詩》《程瑤田論略》《略論包世臣的文學思想與詩文創(chuàng)作》《梅堯臣年譜》《劉海峰簡譜》等[14],皆為作者研究心得。

      就整體而言,吳孟復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學著作當為《古籍研究整理通論》,曾于1991年由臺北貫雅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出版,其“提要”和“簡介”分別指出:“書中內(nèi)容……既博采古今通人之論,更有著他博考深思所得的創(chuàng)見。”“這部書就是他教書、注書、研究文史五十年的經(jīng)驗總結,也是其所撰十幾種書、幾百篇論文的提要鉤玄?!盵4]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該書分“語言與文學”“輯錄與考辨”“版本與??薄薄罢戮渑c標點”“語義與注釋”“篇章與教學”“分析與欣賞”等幾章,既有輯錄、考辨、版本、校勘等文獻學方面的專門內(nèi)容,又有語言、文學、章句、標點、注釋、篇章、分析、欣賞乃至語文教學等其他方面的內(nèi)容,林林總總,蔚為大觀。作者在“輯錄與考辨”一章中指出,輯錄要做到“力求其全”,又談到“如何訪求”,并“要注意鑒別”,同時要注意“附錄”部分,即其他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也應當收錄,之后從“辨?zhèn)巍薄捌埔伞薄翱紝崱薄袄谩睅讉€方面分析了考辨問題,較為詳盡?!鞍姹九c??薄币徽?,談到了“??敝妗薄靶?敝y”及“校勘之要”,作者認為,??庇兄谟栐b,便于讀書,利于整理古籍、出版古籍以及講授古詩文,而??笔怯须y度的,是需要多種方法并用的,要掌握其要領,并把??背晒麘玫浇虒W、研究中來,方為成功。而在“語言與文學”“章句與標點”諸章中,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分析正誤,切中要害,揭示門徑方法。整部著作既有相當?shù)睦碚摳叨?,亦有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涉及了閱讀、研究、教學、整理四個方面的知識和方法,是一部難得的綜合性古籍整理方面的學術專著[15](P275-443)。唯其如此,紀健生先生認為:該書是“一部從閱讀、研究、教學、整理四位一體的實踐角度展開論述的文獻學著作,可以說是反映本世紀文獻學成果的典型個案?!盵4]

      概而言之,吳孟復先生早年得到多位學界前輩的指導與教誨,秉承桐城派文法與學風,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一生致力于教書育人與學術研究,醉心于家鄉(xiāng)文化建設,孜孜以求,篳路藍縷,做出了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文獻學成就,這些成就是其一生所學所思的積累,也是其畢生心血的凝聚。如果說《古籍研整理通論》是閱讀、研究、教學、整理四位一體的著作,那么吳孟復先生的文獻學成就即為教書育人、建室辦刊、整理古籍、著書立說四位一體的學術結晶,它以學者兼師者精神為紐帶,秉承著理論結合實踐的理念,心系學子,情系鄉(xiāng)邦,蹈循著讀書——治學——育人的路徑,既師法前賢,又培養(yǎng)新人,既源于學術研究,又付諸教育實踐,既有整體設計,又能事必躬親,彼此聯(lián)系、相輔相成,創(chuàng)造出一段學術與教育交相輝映的佳話,樹立起一座文獻學實踐的豐碑,為后人留下了一筆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chǎn)。基于此,紀健生先生論稱:“吳(孟復)先生一生讀書治學……先生之書,稱《通論》而尤當;先生其人,稱通人而無愧?!盵4]徐學林先生贊譽:“(吳孟復)先生以廣博的學識,深厚的根基,指導圖書校理別有新創(chuàng)……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保存鄉(xiāng)邦文獻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盵5]

      注釋:

      ① 筆者按:民國時期已經(jīng)出版有《安徽叢書》,此次開會其實是討論重印和續(xù)編問題。

      ② 筆者按:《讀書與治學》已經(jīng)印刷出版,為淮北煤炭師范學院自印本,未見版本情況,后增訂修改為《古書讀校法》。

      猜你喜歡
      古籍整理訓詁文獻學
      斯鹽最靈,此籍可餐
      ——鹽業(yè)古籍整理新成果《河東鹽法備覽合集簡注》出版
      論字詞訓詁與文本闡釋的互動關系
      論“明清實錄藏族史料類編叢書”古籍整理工作
      西藏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 08:09:50
      《說文》形義匹配思想與訓詁價值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首屆宋云彬古籍整理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出版人(2017年7期)2017-07-20 16:24:54
      “夏譯漢籍”的文獻學價值
      西夏研究(2017年2期)2017-05-16 06:48:53
      《傷科匯纂》文獻學研究
      《荀子》文獻學研究述略
      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幾個文獻學問題
      土默特右旗| 灌阳县| 囊谦县| 临泉县| 化州市| 阿拉善左旗| 调兵山市| 盖州市| 原平市| 盐池县| 舒兰市| 基隆市| 合肥市| 建始县| 陇西县| 洞口县| 小金县| 常德市| 潼关县| 班戈县| 吴堡县| 江源县| 元氏县| 社旗县| 秦安县| 广汉市| 德保县| 宣恩县| 新田县| 临洮县| 鱼台县| 兴国县| 米易县| 通渭县| 含山县| 美姑县| 岑溪市| 罗田县| 平和县| 唐河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