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史研究的方法

      2020-01-02 16:25:38韓石山
      文學自由談 2020年1期
      關鍵詞:做學問

      □韓石山

      感謝大同大學宣傳部的安排。剛才介紹來賓,其中一位是河南文藝出版社的鄭雄先生,他是該社副總編輯,與他同來的還有兩位編輯。此番來山西,是為了給他們的一本新書造勢,第一站是太原,第二站是大同。這本書不是別人的,是我的,叫《邊將》,去年12月出版,這才5月,已是第二次印刷了。春天的時候,有朋友聯(lián)系我,說是大同大學想叫我做個講座。我答應了,但老沒有合適的時間。這次是兩好湊成了一好。按說今天該多講這本書,想想,時間寶貴,機會難得。在座的不光有中文系的學生,還有歷史系的學生。我想根據自己的體會,談談文史研究的方法,順便也會說到《邊將》。

      這個講題,來的路上就想過。在太原,去兩個地方講過,一個是省文史館,主要講了《邊將》的寫作過程;一個是山西大學,主要講了明史研究的重要性,講題為《山西大學應當成為明史研究的重鎮(zhèn)》。說是山西大學,具體是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再具體些是歷史系。到大同講什么呢?很費躊躇。

      這就要說到我對大同的看法。山西的幾個城市里,從歷史上說,最有都市景象的,不是太原,也不是平陽(臨汾),而是大同。這是一個真正做過一個朝代都城的地方,遺留的古建筑之多,規(guī)模之大,全國少有;若以密度而論,恐怕都超過了北京。我曾跟朋友開玩笑說,如果大同當了山西省的省會,山西的文化品位,都會提升一個檔次。

      大概五六歲的時候,我來過一次大同。父親在大同當兵,爺爺帶上我母親和我,還有我哥哥,來大同探親。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駱駝馱著一大堆干草過城門洞子,看著草堆那么高,以為肯定過不去,可它走著走著就過去了。當時覺得很奇怪:明明高出一截子,怎么走著走著就過去了?長大就明白了,小孩子個頭低,視線從草垛子頂部掠過去,視點落在了城門洞最高處的上頭,就覺著過不去;走著走著,視點低了,自然就過去了。御河邊的鐵牛,父親也領上我和哥哥到跟前看過。那會兒沒有欄桿,說不定還上去騎過。有了這個親切感,就覺得到了大同,要多講些切實的東西。我不是純粹的學者,談文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談自己切身的體會。

      大學,我上的是歷史系,山西大學歷史系。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我們沒怎么上課,是混出來的。對歷史的興趣,跟許多不良嗜好一樣,不能沾上,沾上很難戒掉。這么多年,雖一直應著專業(yè)作家的名分,實際上最喜歡的還是歷史。買書買得最多的是歷史書,看書看得最多的是歷史書,其他書也買也看,就少多了。有些場合,人家介紹說韓某人是個作家,我聽了沒有一點榮耀感,反而覺得是“時運不濟,淪落至此”;要是吹牛,還會說句“家門不幸,出此孽子”。因此上,一有機會,總愿意“顯話”一下自己史學上的底子、做學問上的功夫。“顯話”是晉南土話,跟北京話“顯擺”是一個意思。

      北京有個魯迅文學院,是專門培養(yǎng)作家的,可說是個作家速成學校。我跟這個學校,還有一點關系。這個魯院,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辦起的,起初叫“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講習所第五期”——所以叫成“第五期”,是跟五十年代的中央文學講習所接續(xù)上的——沒兩年就改名叫成了魯迅文學院。我是講習所第五期的學員,也可說是魯院第一期的學員。大致是一個省一個學員,山西的,就是我去了。學習方法,主要是請外面的專家學者講課,然后看幾天書,再開個討論會交流心得。一個課題,前后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妒酚洝氛埖氖潜贝蟮募炬?zhèn)淮先生講的,《紅樓夢》是請北大的吳組緗先生講的。講《紅》的還有一個學者,沒記錯的話,是社科院的陳毓羆先生?!都t》重要,學了兩個星期。全班三十二個人,討論時先是分組,再是全班。全班討論時,一個組出一個人發(fā)言,再自由發(fā)言。我們組的發(fā)言人,幾乎每次都是我。我這個人很淺薄,愛出風頭,每次輪到我發(fā)言,都要精心準備顯一顯自己。小組討論在前一天,全班發(fā)言在后一天,都是上午,中間只隔一個下午。按說這么短的時間琢磨不出什么,我們是學了一兩個星期,才全班討論的,有的是時間從容應付。

      有次學習蘇聯(lián)小說《活著,可要記住》,主人公是個女的,叫納斯焦娜。書的版權頁上有俄文的版權信息,標著重音。我學過俄語,一看就知道該怎么讀,重音在“焦”上,同學們聽了很是驚奇。發(fā)言中我說,少婦較少女,具有更多的女性魅力,也就具有更多的文學性。世界級的大作家,多是描寫少婦的高手,世界文學史的長廊,站滿了一個又一個裸體的少婦塑像。我的這番話,可謂之“少婦論”。到了8月,放了一個月創(chuàng)作假,各自回去寫東西。班上有個同學叫古華,回來跟我說,他回到株州寫了個《芙蓉鎮(zhèn)》,是按我的“少婦論”寫的,過去從未聽人這么說過。我的《邊將》里,也是按我的“少婦論”,寫慕青這個女人的。

      接著說學習《紅樓夢》的事。這本書,上高中時看過,工作后又看過,很熟。不光對書里的情節(jié)熟,對成書過程、歷來的評論也都熟。比如成書的原委,有“反清復明說”,有“自傳說”,當年最占上風的是“四大家族說”。作者呢,學界幾乎已認定是曹雪芹寫的,沒寫完,高鶚續(xù)寫了后四十回。對這些,我都有看法。寫書的動機上,絕不認同什么“四大家族說”。明明只寫了賈家,林王薛三家是親戚,很少正面著墨,怎么說是寫了四大家族呢?還有人說寫了階級斗爭,更是牽強附會。那個時代的文人,怎么會有階級斗爭的觀念?

      全書的命意是什么呢?我認為是“正邪二氣說”,即是說,全書體現的思想理念,是正邪二氣的生成與斗爭。對此,書中有明確的提示。第二回的回目叫《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主要內容是:冷子興說榮國府的人事,祖上是誰,父輩是誰,榮寧二府又有誰,末后說到寶玉的出生與異秉。冷子興說了,賈雨村有番議論,是這么說的: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余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皆應運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紂,始皇,王莽,曹操,桓溫,安祿山,秦檜等,皆應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撓亂天下。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今當運隆祚永之朝,太平無為之世,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馀之秀氣,漫無所歸,遂為甘露,為和風,洽然溉及四海。彼殘忍乖僻之邪氣,不能蕩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結充塞于深溝大壑之內,偶因風蕩,或被云催,略有搖動感發(fā)之意,一絲半縷誤而泄出者,偶值靈秀之氣適過,正不容邪,邪復妒正,兩不相下,亦如風水雷電,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讓,必至搏擊掀發(fā)后始盡。故其氣亦必賦人,發(fā)泄一盡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兇大惡。置之于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tài),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生于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于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yōu)名倡……

      好了,不念了,下面是一大串人名,除了陳后主、唐明皇、宋徽宗三個風流皇上外,全是卓異的詩人、畫家、書法家,最后兩個是崔鶯鶯、朝云。崔鶯鶯是《西廂記》的女主角,朝云是蘇東坡的愛妾。

      念了這么多,你們未必理得清頭緒。簡單點說,是說天地之間有正邪二氣,大仁大德之人,乃正氣之所秉者,大兇大惡之人,乃邪氣之所秉者。正氣與邪氣相遇,如同雷電相碰撞,風水相激蕩,有一絲半縷誤泄而出,若有男女偶秉此氣而生,必為才情卓越之異人。這當然說的是賈寶玉。不要忘了,作者為賈寶玉設置的這個生存環(huán)境,恰是一個正邪二氣相碰撞、相激蕩的大家族。也就是說,《紅樓夢》的故事設置、人物安排,正是體現了作者的這一社會理念與人生理念。

      看看榮國、寧國二府的人名吧。寧國府那邊是老大,叫賈赦,下面是賈璉,“爬灰的爬灰,養(yǎng)小的養(yǎng)小”,沒個正經坯子。榮國府這邊是老二,叫賈政,賈母在這邊坐陣;管事的王熙鳳,是寧府那邊的媳婦調到這邊管家;兒子是賈寶玉,女兒們也都俊俏可愛,知書達理。賈政,政者,正也。賈赦,這個赦,就是赦免的那個赦,該赦的能是好東西嗎?可以說,赦者,邪也。一個正,一個邪,雷電相激蕩,水火不相容,便生出許許多多悲戚哀婉的故事來?!罢岸庹f”,這才是《紅樓夢》成書的理念與宗旨。

      再說對書名和作者的看法。

      作者,現在都說是曹雪芹。這個人名,并非像現在,出了書寫在書頁上,而是胡適、周汝昌一班學者考證出來的。連生卒年、出生地、人生經歷,都是一筆糊涂賬。不信你們百度下,曹雪芹條下,生卒年是約1715年至約1763年,年下還有月日。年都不準,月又從何而來?依據這個時限,曹雪芹成年后,主要生活在乾隆年間,是清朝的太平盛世。我認為,在太平盛世,一個沒有功名又平庸窮困的書生,寫不出《紅樓夢》這樣的大作品。

      會是什么人寫的呢?一下子我也說不清,但我可以做個大致的推測。此人極有可能是一個生在明末,有相當社會地位與聲望的名士,遭受家國巨變之痛,發(fā)下大愿,才能寫下這么一部警世勸人的大著作。為什么說有家國之痛呢?看看書名三字——紅樓夢,顛倒過來就是“夢紅樓”。中國人在做夢上,要么是強烈的追求,要么是深深的懷念,都能做出好夢來?!都t》書里人物的穿戴,是明朝人的衣冠。全書就是一場大夢,夢的是往昔的繁華與榮耀。這個書名,作者在第一回里,做了好些掩飾,一會兒《石頭記》,一會兒《情僧錄》,一會兒又《風月寶鑒》;還說是《金陵十二釵》,更是沒來由。有一個地方泄漏了天機,說是在悼紅軒里增刪多次才成書的。夢紅樓,悼紅軒,作者的用情在“悼”字上,要彰現的是那個“紅”字。清朝初年,士人都有亡國之痛,不能呼天搶地,大放悲聲,最常用的隱語是“惡紫奪朱”。古詩《詠紫牡丹》里有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有個文人引用一下,也叫殺了頭?!爸臁辈荒苷f了,紅為正色,不能讓人不說,于是有才華的文士,便以之名其處所,寫下這樣一部名中帶“紅”字的大書。我認為,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將作者定為曹雪芹這么一個落魄書生,實際上是降低了此書的品格。不如干脆署上“無名氏”,作者生存年代,可寫作明末清初。好幾次看到有人說是吳梅村寫的,年代合,身份也合,但是證據不過硬,還是不要妄作定論。

      這是我早年在學問上的一些思考。也曾跟人說過,不多。《紅樓夢》的“正邪二氣說”,記得是1981 年吧,在一個什么會上,跟山西大學一位研究紅學的教授說過。他鼓勵我寫成文章發(fā)表,我笑了笑沒有答應。他說他是紅學會的理事,可以推薦到《紅樓夢學刊》,說不定會登的。學問上的事,要慎重,一得之見,千萬不敢自以為是。一時沖動,白紙黑字,丟人可就沒個深淺了。就是現在,正式場合我也不會說這個。今天在這里說,是要引導同學們學會思考,怎么個想,往哪兒想。

      前多少年,寫《李健吾傳》,寫《徐志摩傳》,考證個什么歸攏個什么,也有做學問的意思,但主要是理順材料,顯現人物的品質。只有這次寫《邊將》,讓我過了一次做學問的癮。有人說,小說嘛,編吧?;蛟S有人能這么寫,寫下還叫好,我不行。我是上過歷史系的,知道寫下的東西,糊弄今人只是一時,胡編亂造后人會笑話的。因此上,動筆之前,對大同一帶邊防的布局,軍堡的設置,將領的調配,都做過也還不算粗略的研究。比如杜如楨做了大同鎮(zhèn)總兵之后,為了解決閑散兵士滋事這一社會問題,與巡撫方逢時商議,擬用“轉輸”的資金,雇用休假兵士修筑邊墻,既增加了兵士的收入,又維護了當地的社會秩序。這辦法,就是看《山右叢書二編》第五卷收錄的《楊襄毅公本兵疏議》得來的。不看這樣的書,你就不知道“轉輸”是什么,也就編不出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楊襄毅公就是楊博,《邊將》里寫了這個人物;“本兵”是對兵部尚書的尊稱,楊博當過兵部尚書。

      《邊將》出版后,按說可以不看明代的史書了。怪得很,我是反而上了癮,丟不開了。沒事了,愛看這方面的書,見了有興趣的,還是個買,買了還是個看。來大同的路上,帶了一本閑書叫《典故紀聞》,預備晚上一個人睡不著了看的。是在右玉吧,刮大風,有半天沒出去,閑翻書,一翻就翻到一則史料。心里直后悔,如果寫《邊將》期間看到這則史料,我的書里,說不定會增加一個人物,或者是讓主人公有這么個經歷。

      《邊將》最早的本子上,寫嘉靖二十九年,杜如楨陪新婚的嫂嫂,從右衛(wèi)城出來,去馬營河堡給二嫂的父親上壽,就是過生日。一出城,路邊不遠處一個新墳頭,一伙人披麻戴孝在墳前祭奠。車夫老張給杜如楨說,這是在祭奠前些日子,蒙古人進犯大同,中埋伏戰(zhàn)死的大同總兵張達,同時死了的還有副總兵林椿。這是真事。嘉靖二十九年是明史上一個重要年頭,俺答,蒙古人一個部落的首領,率兵突破邊墻,先圍大同,總兵張達和副總兵林椿戰(zhàn)死;俺答又揮師東進,鐵騎直抵北京東直門城外。城外的火光,皇上在紫金城里都能看見。這年是農歷的庚戌年,史稱“庚戌之變”。后來為了寫隆慶和議,讓杜如楨參與其事,將他的年齡提高五歲,看見上墳祭奠這個情節(jié)就舍棄了。但是后來寫到邊關馬市時,仍說殺胡口堡守備官林某,是林椿的兒子。可見對張達、林椿戰(zhàn)敗殉國這件事,還是心有所念的。

      在《典故紀聞》書里,看到一則什么材料呢?

      有一則記載說,張達原先駐守寧夏還是什么地方,貽誤軍機,論罪當斬。某大員求情赦免,以其勇猛善戰(zhàn),為可用之材。庚戌年調任大同總兵,俺答來犯,張達果然奮戰(zhàn)身亡。若寫《邊將》前見了這則史料,我會在杜如楨的副將中寫這么一個將領,犯了錯,本當重處,赦免之后,以死報效朝廷。這樣就增強了戰(zhàn)爭的慘烈,豐富了邊將的陣容。也可以讓杜如楨犯了什么重罪,赦免后更加忠勇——當然不能讓他死了。

      說這些,意思是要看閑書,豐富知識,擴大視野。有沒有學術興趣,端在愛不愛看閑書。愛看閑書的,才是真正有做學問的興趣?,F在的學生,讀上四年本科,都不知道自己的學術興趣在哪兒??飚厴I(yè)了要做論文,老師出個題,自己從網上找些參考文章,東湊西拼,就是一篇論文。就是看書,也只看與寫論文有關的書,關系不大的,根本顧不上看。這樣的學生,上了幾年大學,跟沒上是一樣的。學問之事,一定是有興趣才能做好,沒興趣,那叫混飯吃,不能叫做學問。多看閑書,在閑書中得到線索,得到啟發(fā),再在正史中找材料來進一步論證,絕對是做學問的正經路子。胡適說的“大膽的假沒,小心的求證”,我想著就是這么來的。一點苗頭也沒有,怎么個假設?做學問,底子要厚實,思維要活躍。底子怎么個厚實?多看閑書才會厚實。怎么個活躍?看得多了才會活躍。

      做學問上,一些幾何學上的原理,同樣適用。兩點定一條直線,三點定一平面,給一個點再給個半徑,就能確定一個圓。用在做學問上,兩個證據延伸,說不定就發(fā)現一個規(guī)律;三個證據,說不定就能破解一個歷史公案;一個確定的點與一個確定的時段,就能確定一個歷史現象的范疇。你說你做了,可是得出的結論是錯的,那只能說,你的兩個點選得不對,不能說兩點定一線的幾何學原理是錯的。

      古人說,做學問講究的是才、學、識。有人以為這是平行的三個條件,其實不是,是遞進的?!安拧笔钦f你得有那個靈性,“學”是說你得有那個積累,經過那么個步驟,“識”是“才”加上“學”之后的升華,也可以說是“才”與“學”糅合起來的一個結果,一個飛躍。光這三條,總覺得不全,章學誠在《文史通義》里加了一條:德,連起來就是才、學、識、德。梁啟超很是贊同,且將“德”冠在四條之首。我不這么看。我認為,“識”里就包括了“德”。在為人上,說某人“識不及此”,多半說的是德行不好。一個人在學問上弄虛作假,能說他在器識上夠用嗎?品質不好的人,學問上也不會有大出息。為啥?他的心眼,不能全放在學問上。全力以赴猶不及,心有旁騖怎能行?

      有人會說,你這是道德至上主義。我不這么看。德的問題,在智的層面上就應當解決,拿到“識”的層面上,已經是高抬了。說做學問,就是說德上已不存在疑惑。叫我說,要加上一個字,該加的是“為”字。有才有學有識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有為,就是做出成果,表現出來。這上頭,我們有許多慘痛的教訓。某個學者死了,追悼會上說他還有什么書稿沒有寫出來,常用的詞是“赍志而沒”,聽起來怪嚇人的,好像死的時候,肚子跟孕婦似的,里面是一摞子書稿。有的是真的,有的就那么一說。要是這個人只活了三四十歲,還可信,要是活了六七十歲,他的兒女可以信,旁人是不信的。一輩子能有多忙,連部書稿都寫不出來?我說加個“為”字,就是說,要做出來,要將你的才、學、識展示給世人看,別在追悼會上落下遺憾。孕婦是能把孩子生下來,你那個“赍志而沒”,誰也看不見。

      對同學們來說,眼下是學的階段,主要是讀書,打底子。這個時候,讀書要亂,要雜,有興趣的,都可以看看。史學研究,過去多注意政事,變法啦,戰(zhàn)爭啦,再就是典章制度。近世以來,加大了對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的關注。在大同,更應當關注邊疆沿革、邊防經濟。我寫《邊將》時,因為當時主持隆慶和議的宣大及山西總督王崇古,是蒲州人,我的老鄉(xiāng)。運城的鹽池,明代屬蒲州管。當時邊防糧秣的解決辦法,有一條是用鹽引解決,就是你給邊防上輸送了多少糧食,給你多少鹽引,你就可以做鹽的生意賺大錢。聰明的商人并不真的趕上馬車往邊防送糧食,而是雇上人在邊防一帶開荒種地打糧食。這兒交了糧食,領下鹽引去那邊進鹽,一本萬利,沒有不發(fā)財的。可是我當時看書少,找不下鹽引換糧食的具體史料,也就沒寫。這些日子看《典故紀聞》,對鹽引沿革、兌換數據,都有清楚的記載。只能說我當年看書,還是不雜,還是不多。

      剛才說做學問要的是才、學、識,還可以更簡略地說,做學問憑的是兩力,一是記憶力,一是聯(lián)想力??吹迷俣?,記不住跟沒看是一樣的;記住了,卻都是一個一個的點,連不成線,撐不起面,也不行。要連成線撐起面,靠什么?靠的是聯(lián)想的能力。這個聯(lián)想力憑的是什么?叫我說,憑的是活躍的思維。這上頭,一下子想不起個好例子。這次講學,本來就有推薦《邊將》的意思,我就舉這本書里的一件事吧。

      右衛(wèi)圍城期間,杜如楨和二嫂去偏院書房,看望爺爺杜俊德。閑得無聊,爺爺就出了個謎語讓叔嫂二人猜。謎面是“象喜亦喜,象憂亦憂”,謎底是“鏡”。猜的過程中,叔嫂二人相互打趣,很是親近。過后爺爺說了這個典故的出處。舜的父親是個瞎子,母親很壞,一心要害死舜。舜上房苫草,他們就掀掉梯子放了把火,舜拽著斗笠跳下來逃走。家里有井,水不旺了,舜下去淘。下去沒多久,父母就從上面倒土,要將井填實悶死舜。幸虧舜一下去挖了個偏窯,相當于地道,上面土倒下來,舜就順著地道逃走了??v然如此,舜與那個叫象的弟弟,仍然相親相愛,所謂“象喜亦喜,象憂亦憂”,從不嫌棄。

      杜如楨兄弟三人,都是衛(wèi)所的青年軍官,每天早上值守前,都要去正房向父母請安,古人的禮節(jié),叫晨昏定省。母親這個人,有點偏心眼兒,喜歡老二老三,對老大一個眼角都看不上。每天見了面,心情不好了,就訓斥一通,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氣不打一處來。問安時,杜如楨住正院,常是先去,出來往往會遇上大哥正要進去。若母親心情好,他就給大哥做個笑臉,若母親心情不好,就做個苦臉,這樣大哥就知道要小心伺候,別招母親斥罵。爺爺說了謎語的第二天,請安時母親心情好,如楨在門洞見了大哥,就做了個笑臉。他騎上馬去城門值守時,路上想起了爺爺說的“象喜亦喜,象憂亦憂”,如楨就想,上房苫草,下面點火,拽著斗笠跳下,還有情可原——天熱戴個斗簽避暑,天陰戴個斗簽防備下雨;淘井下去,先挖個偏窯作地道,不就等于知道父母要加害于他嗎?以狠毒之心猜測父母,先就是大不孝,是要受天譴的。會是什么原因呢?如楨一想就想到了他與大哥的關系。對,一定是那個叫象的弟弟,給哥哥傳遞了什么信息。說父母要害人,也是大不孝,于是便用表情暗示哥哥,沒事還是有危險,哥哥就會及早做出防備。謎語、請安、臉色,這三點連在一起,就顛覆了兩千年來,世世代代對“象喜亦喜,象憂亦憂”的定論。我是用在小說里,化成了故事情節(jié)。就是寫篇文章發(fā)表,也有地方登的。

      最后還想說說表達的能力,就是要有文字上的功夫。你們還年輕,談這個話題有些早,不過這種事,早點知道比晚點知道好。我有個建議,就是在你們這個年齡,一定要喜歡文學寫作,小說、散文、詩歌,喜歡什么寫什么,能發(fā)表就發(fā)表,不能發(fā)表也要不停地寫。圖個什么呢?什么都不圖,就圖個筆下通暢,拿起筆不生澀。要么堅持寫日記——這個辦法最靈,生活中遇到的事,很是蕪雜,你能用筆清晰地寫下來,這是大本事。我是寫小說出身,后來做起學問,也還有點成績。我有個三弟,說起來跟大同還有點緣分,是大同師范學校中文科畢業(yè)的,現在也是個作家。好多年前,弟兄倆談起寫作,他說,二哥呀,你知道你現在為什么能取得成功嗎?我以為他要夸我如何勤奮,如何愛買書;說我聰明是不指望的,因為他常說我們老韓家的孩子都不是多么聰明,只能說還都本分。結果他說什么呢?他說你的成功在于,作家沒有你這么好的學問,學者又沒有你這么好的文筆。我讓你們寫文學作品,就是為了讓你們早早就練下一手好文筆,將來寫什么都不吃力。

      我是老二,那個是老三。還有個老四,南開大學畢業(yè),如今在法國一所高校教書。前不久弟兄們在“老韓家群”里交流,不記得我說了個什么,老四說老二這個人呀——我們相互之間,都叫老幾老幾,不叫哥呀弟呀——他說老二這個人呀,有中國古代文人的特質,以良心頂天,以學問立地。我老伴回復說,只有老四這樣夸二哥。這話說我,我是擔當不起的,但是我今天在這里,把它送給同學們。是的,往后的歲月里,希望同學們能做到,以良心頂天,以學問立地。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兒。總結一下,前面說的就三句話:讀書要雜亂,思維要活躍,文筆要通暢。再加上這兩句,以良心頂天,以學問立地。愿以這幾句話,與同學們共勉。

      2019年12月14日,改寫

      猜你喜歡
      做學問
      語無煙火始成家
      中外文摘(2022年1期)2022-02-28 08:43:14
      寫散文從做學問開始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02
      教師是做學問的
      陳寅恪的哀而不怨
      中外文摘(2019年16期)2019-11-12 20:34:26
      做學問與搞創(chuàng)作
      特別健康(2018年7期)2018-01-27 11:48:10
      姜亮夫先生的胸懷和做學問的方法
      求學四“道”
      做學問像爬山
      學習—進步—創(chuàng)新
      大地之子與美學之思
      人文雜志(2005年3期)2005-04-29 12:59:09
      永仁县| 西城区| 通许县| 泸定县| 兴安盟| 临猗县| 南和县| 秦安县| 东兰县| 丰县| 睢宁县| 新蔡县| 甘南县| 隆昌县| 阿巴嘎旗| 石狮市| 景洪市| 大冶市| 宜兰市| 金寨县| 宜昌市| 万州区| 石棉县| 舒兰市| 屏南县| 巴青县| 镶黄旗| 澳门| 郎溪县| 文昌市| 白朗县| 九龙城区| 正蓝旗| 自贡市| 榕江县| 昭平县| 新巴尔虎左旗| 莱芜市| 定南县| 宁武县|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