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湖南長沙 410124)
梅山武術起源于湖南新化縣內的梅山,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錘煉,受到生存、宗教及軍事活動的影響,形成了種類繁雜,多樣性的梅山武術文化。梅山武術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可以分為歷史影響和現(xiàn)代因素影響兩方面。
1.1.1 歷史社會影響
首先,梅山武術文化的形成受到梅山人原始勞動形態(tài)的影響,是原始眉山人為了生存與禽獸斗爭、耕作過程中提煉出來的動作結果。其次,古人信奉宗教,而梅山人也信奉梅山教,因此梅山區(qū)域人們的行為、習俗會受到梅山教的影響,甚至帶有一些迷信色彩,因此梅山武術中很多招式都與梅山教內套路有關[1]。最后,一千多年來,梅山所在地區(qū)的戰(zhàn)爭不斷,為了應對隨時可能發(fā)生的戰(zhàn)斗情況,梅山人便會有意地去掌握、練習、運用攻防、格斗技能,來保護自身的安全,因此使得梅山武術的傳承過程中形成了很強的攻擊性。
1.1.2 現(xiàn)代因素對梅山武術文化的影響
首先,國家和社會對武術文化和體育競賽的重視。自20世紀50年代以后,我國提高了對體育項目的重視,梅山武術被納入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進而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其中梅山武術的著名傳承性任務劉保國、劉飛丹等在國內外眾多武術賽事中進行比賽和表演,獲得眾多金牌,提高了梅山武術的知名度和其競技性。其次,梅山人們對健身、娛樂的興趣提升。梅山武術作為梅山地區(qū)著名的體育競技項目,不僅提升了其知名度和競技性,還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梅山人民的精神生活,引發(fā)梅山人民對梅山武術的興趣,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將梅山武術的內容進行豐富,發(fā)展成為以梅山武術為基礎的武術表演、武術比賽及武舞集合的舞蹈表演等,形成了一份全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提升了梅山武術的品牌知名度[2]。最后,教育形式變化。隨著社會的開放發(fā)展,梅山武術教育也在傳統(tǒng)的師徒傳承及其他傳承限制中解脫出來,從民間傳播變成了大眾教學,不僅在一些學校進行了大眾傳播教學,還有一些地區(qū)建立了相應的武館專門傳授梅山武術。這種大眾教學的模式,給廣大武術愛好者提供了入門機會,提升了梅山武術傳承者的質量,促進了梅山武術的傳播發(fā)展,擴大了梅山武術在全球的影響與號召力。
當前梅山武術經過很多個階段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武術技術體系。梅山武術功法形態(tài)很多,包括拳、棍、板凳、鐵尺套路等多種技能套路,具有較強的攻擊性,且不受場地與年齡、性別等條件的限制,兼具內外兼修、術道并重的特色,廣受群眾喜愛,目前在湖南、廣西、云南、四川、貴州等地廣為流傳。
鑒于梅山武術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代因素影響,使得梅山武術具有功利性、競技性、地域性等特征。首先,原始梅山人為了生存要與自然界中的猛獸進行搏斗,在戰(zhàn)爭中獲勝。迫使梅山武術傳承人必須通過武術技能來防身,滿足其生存需求。發(fā)展到現(xiàn)代不論是比賽還是表演,相關傳承者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期待從表演或者競技中獲得一定的生存或者精神需求,而這種需求即是功利性的表現(xiàn)[3]。其次,體育和武術競技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起到強身健體,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提升人們的競爭意識,從競技活動中獲得社會的承認和大眾的認同,從競技比賽中使梅山武術文化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再次,地域性特征。梅山武術文化是以梅山區(qū)域為點發(fā)展起來的,其動作招式、使用武器等都來源于當地人的生活中,與當地的地形、氣候、民俗、歷史等有關,梅山武術文化形式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從次,梅山武術文化發(fā)展到現(xiàn)代,已經成為當地人們一種比較流行的武術、娛樂形式,既承擔著梅山武術傳承發(fā)展的重任,又擔負起強身健體、娛樂大眾的責任。通過大眾化眉山武術活動開展,對大眾而言可以起到健身及防身等作用[4]。最后,梅山武術文化是以梅山文化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包含了很深的、很豐富的梅山文化,與梅山文化中的歷史、風俗、生產時間等相互關聯(lián)。
梅山武術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中國文化,涵蓋的領域很廣,是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之一,對中國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當今大數據時代下,必須借助國家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的東風,緊緊抓牢梅山武術文化的特點及社會、人們對其的需求,將梅山武術文化發(fā)揚光大。但是目前梅山武術文化在傳播過程中,還存在很強的地域性,很多時候都是約定俗成的文化節(jié)活動和表演活動、體育賽事、武術比賽,且作為體育、武術比賽中一類技能,并未作出廣泛宣傳,并未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思維進行有效的宣傳,擴大梅山武術文化的傳播途徑和范圍。致使梅山武術文化傳播受到限制[5]。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梅山武術文化傳承人意識到大數據時代的重要性,開始積極應用網絡技術進行武術比賽信息發(fā)送、比賽視頻播放、教學視頻上傳等活動,給梅山武術文化信息傳播起到了推進作用,因此可以說大數據時代給梅山武術文化傳播帶來了機遇,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去了解梅山武術文化,同時也給廣大梅山武術愛好者提供了方便,方便相關學者學習梅山武術,促進了梅山武術的傳播。但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也給梅山武術文化弘揚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因為隨著互聯(lián)網的開放性發(fā)展,普通大眾也可以不受限制的上傳一些視頻到網絡中去。因此在正宗梅山武術文化信息傳播的同時,也會有一些“假”視頻流傳于網絡中。這些“假”視頻一般都來源于廣大梅山武術愛好者,其上傳視頻資料的目的可能是交流、展示,但是并不一定正宗。這樣就會給那些想要通過網絡來搜索“正宗”教授視頻的愛好者,造成很大困擾。
首先,梅山武術文化傳播是時代的要求,但是目前傳播過程中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并未緊跟時代的發(fā)展,進行相應創(chuàng)新,提升梅山武術文化的傳播多樣性。雖然已經開始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建立相應的網站、上傳相應的視頻,但是傳播的內容幾乎都是視頻和廣告形式,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難以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等新科技技術的特點,進行梅山武術文化傳播工作。其次,在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傳播時,傳播內容方面缺乏創(chuàng)新,大多是某些資源和組織機構的宣傳,但是各種文化傳播網站內的內容大都存在缺乏特色、形式類似、主題不明顯、缺乏新意等問題。目前與梅山武術有關的網絡報道大多是宣傳比賽信息、播放比賽視頻、教授武術視頻,缺乏相關的比賽解說和指導、欠缺專業(yè)的信息總結和與觀眾的互動,導致大多數梅山武術愛好者觀一知百,缺乏了對其他網頁的觀看興趣,造成資源浪費,且難以有效地達到宣傳梅山武術文化的目的。最后,互聯(lián)網上上傳的資料信息既可能存在虛假現(xiàn)象,又可能存在不全的現(xiàn)象,致使民眾對梅山武術文化內涵了解不深刻,只是學到、看到其外表,阻礙了梅山武術發(fā)展。
首先,梅山武術文化傳播者要提升傳播思維,做到傳播思維和傳播方式的與時俱進,提高對大數據時代的認識和互聯(lián)網技術的利用,提升傳播效率。其次,相關人員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學習一些互聯(lián)網操作、編輯技能及常見的互聯(lián)網傳播方式方法,為使用互聯(lián)網進行梅山武術文化傳播奠定基礎。
相關傳播者要認清楚大數據時代互聯(lián)網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正確利用機遇,敢于面對挑戰(zhàn)。首先,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行文化傳播,明確傳播內容。在梅山武術文化傳播過程中要根據受眾、活動、區(qū)域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充分考慮受眾的需求,最后以受眾需求和區(qū)域特色為切入點進行傳播內容的選擇、整合,提升內容與受眾的緊密度,進而提升對受眾的吸引力,引發(fā)受眾的共鳴,做到積極關注或者參與,提升梅山武術文化的傳播效率。其次,相關人員必須學會創(chuàng)新工作,不僅要做到內容的創(chuàng)新和吸引,更要注重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新,從傳播渠道、傳播方式等方面提升文化傳播的形式吸引力,吸引受眾參與了解相應的文化內容,提升梅山武術文化的傳播效果。
梅山武術文化傳播者作為網絡的使用者,無法從根本上控制非官方信息的傳播,但是可以與建立一定規(guī)模的官網體系,共同開設較為全面的宣傳,使廣大受眾認識了解到官網的權威性和消息準確性。并在官網內設置包含武術官方介紹、賽事信息、大眾教育、交流互動等多個板塊,來滿足受眾的需求,進行正能量傳播,幫助受眾正確地了解梅山武術文化,喜歡上梅山武術文化。同時官網的完善、擴大,有利于抵御虛假信息的傳播和發(fā)布,為傳播弘揚正宗梅山武術文化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要想做好梅山武術文化傳播,弘揚優(yōu)秀名族文化,必須利用好互聯(lián)網技術。以互聯(lián)網技術為基礎,進行多樣式的、全方位的文化內容和形式傳播,提升梅山武術文化傳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