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區(qū)教科院附屬小學,廣東深圳 518040)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各個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如何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班里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任務或問題,由學生通過相互合作或協(xié)作來完成任務或問題,不斷提升學生們的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教學導入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良好的導入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由此,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以讓學生代入情境,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需要仔細研讀具體的文本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為讓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真實有效,語文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這樣能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從而為教師進一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氣氛與氛圍。
例如,教師在開展《祖父的園子》的教學時,考慮到這是一篇充滿童趣,妙趣橫生,同時又飽含作者情感的抒情散文,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可以與學生以互動聊天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巴瑢W們,你們小的時候又去過鄉(xiāng)下或野外玩耍嗎?”有不少學生點頭,“那你們感覺鄉(xiāng)下好玩嗎?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嗎?”有幾個學生簡要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們今天學的這篇文章也與鄉(xiāng)下有關,是作者回憶小時候的美好時光,讓我們來看一看,作者筆下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呢?”問題都很簡單,但這種親切而又走心得問題讓學生們興趣盎然,不知不覺地就進入到了愉悅身心的目的。由此通過互動來創(chuàng)設情境,此時教師再開展進一步的合作學習教學,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將班里的學生進行分組,大多數語文教師雖然也比較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但由于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理論學習與認識,或者是為了方便,不少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比較隨意,大多按照座位或者學號來進行隨機的分組,這樣的分組方式雖然方便快捷,但卻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甚至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由此語文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具備合理分組的意識,圍繞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情來開展分組,具體分組時,要考慮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與語文學習能力的差異,每個小組的成員語文學習水平要合理分布,不能全部是優(yōu)等生,也不能全部是差生;也需要考慮學生的性格,性格活潑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往往比較活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則比較拘謹,每個小組的成員也需要在性格方面合理搭配;在分組時還需要考慮小組成員的數量,這需要根據具體的小組任務或問題來確定,一般來說,每個小組的人數在4~6人為宜,教師最好給每個小組成員都進行明確的分工,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順利地進行。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小組完成一定的小組任務或解決一定的問題,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好的任務或問題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由此語文教師也應當重視小組任務或問題的創(chuàng)設,在設計小組任務或問題時也需要仔細研讀具體的文本內容,在深入認識文本內容的基礎上來進行設計。同時創(chuàng)設的問題或任務也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難度要適中,太簡單的任務或問題學生可以輕易解決或回答,難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太難的任務或問題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學生感覺難以下手,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講授《威尼斯的小艇》時,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讓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們分組進行討論探究,在閱讀中思考,如“威尼斯有眾多的景物,大文豪馬克吐溫在游覽威尼斯時,為什么只選擇了小艇來描寫呢?”“威尼斯的小艇外形奇特,乘坐舒適,這離不開船夫的駕駛技術,那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樣提出船夫的高超技術的?”通過問題的創(chuàng)設,學生們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有明確的解決目標,會更有針對性,可以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對于小學生而言,合作學習的目的不明確,他們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如若管理不善,還有開小差的現象,所以教師一定要給他們提出更具體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做,每個學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學習中來,誰都不是局外者,大家都是學習的主人,生生互動,在這種有限制性的和指導性的頭腦風暴下才會折射出智慧的火花,這不但提高了學習質量,也讓他們充分參與了文本,打破了傳統(tǒng)學習的局限,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這與我們國家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思想也是相符合的。
比如,筆者在講授《桂林山水》時,比如,在上《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筆者就對他們提出了合作學習的任務:請學生們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以4人小組的形式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時請學生們注意幾個問題:(1)推選一位組長,由組長安排發(fā)言順序,在每位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并推選出一位學生代表該組進行匯報;(2)學生們在討論時應注意傾聽,尊重他人,學會欣賞他人,取長補短。希望學生們在10 min時間內完成任務。
這種具體的要求比那些含混不清的學習要求明確得多,問題很小,要求細致,他們更能清楚自己的任務,更有利于合理的開展小組學習。真正體現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將作為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深入學生群體,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相繼點撥、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表達,是一種能力,恰當的表達對于學生們來說是一個難題,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來講,更是難上加難。現在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而我們的學生得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文字或詞句,讓他們如何把每個學生的片面化的思維方式連成一體,讓他們在最短的合作學習中汲取最豐富的營養(yǎng)并由此而得出理想的答案,讓他們真正意識到合作學習比個人學習學到的知識多,并及時發(fā)現別的學生的長處意激勵自己更快的進步,同時,還要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是我們真正要考慮的。只有真正落實這一點,合作學習才能變得有意義,這自然離不開我們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
比如,在學習《長城》的時候,我們知道萬里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yōu)楣糯鷦趧尤嗣竦闹腔鬯鄯覀儫o比贊嘆先賢的偉大創(chuàng)舉,在教師的一段煽情后,請學生們大聲贊美我們的勞動人民。有的小組選擇了朗誦那段精彩的文字,有的小組選擇說一句感嘆句來贊美,有的小組集體創(chuàng)作了詩歌來贊美,有的小組畫長城,還有的學生想唱《中國人》,看他們多有創(chuàng)造力,一堂語文課集美術課音樂課和品德課于一體,體現了“大語文”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被有效地拓寬了,延伸了,學生們在有限成就感得同時也實現了學生們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有不少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省略對合作活動的評價部分,認為學生們已經合作完成了,也就不需要再進行評價。其實,評價也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環(huán)節(jié),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自己有更好的認識,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學生更好地努力。由此,語文教師也應當重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在學生們完成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要對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學生們表現好的地方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表現不好的地方也要客觀指出。在評價主體方面教師也可以嘗試多元化,不僅教師可以評價,也可以讓各個小組互相進行評價,讓學生們相互傾聽各自的看法。通過師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學生們的思維空間得到了拓展,視野得到了開闊,他們嘗到了合作學習的甜頭之后就更加鐘愛于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也對文本的學習也更加深入了,這樣的評價無疑是我們應該不斷探索和實踐的。
自提倡小組合作學習以來,筆者不斷地嘗試與實踐,這樣的合作學習,教師將大部分學習的時間都交給了學生,讓他們充分發(fā)揮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及小組,班級合作的精神,通過自己反復讀書,討論而領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目標,很多重難點都在他們的反復推敲中解決,當然,這樣的課堂并不輕松,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偟膩碚f,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起著積極的作用,語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合理分組,做好小組問題或任務的設計,同時重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