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強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邁入校園的初始階段,學生從較為散漫的管理模式轉變到全面系統化的管理模式,這個階段正是學生們完善個人人格,培養(yǎng)團體意識、增強學習能力的階段。小學校長作為整個學校的管理者,要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建立有效的校園管理制度,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從而提升管理效果,構建文明、友愛、和諧的校園。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管理;校長
引言
德育教育在小學中的開展,能夠有效的促進小學校園有序的運轉,促進小學生健康的成長,同時也是小學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教育作為正式教育的初始階段,每個學生都是一張“白紙”,小學校長應該充分發(fā)揮管理者的作用,在學校制度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小學生能夠養(yǎng)成綜合全面的道德品質,形成個人人格特色,達到以教師為筆,為“白紙”著色的效果。同時,由于時代發(fā)展迅速的原因,小學的德育教育觀念,也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完善,保證校園德育教育觀念是與時俱進的。小學校長也要確保校園德育教育方式的多樣性,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聯系先進的技術開展校園德育工作,提升校園管理效率。
1.校長要確保管理理念的先進性
在傳統的觀念里,校長要以威嚴的形象面對學生,以確保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管理,而且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手段都比較嚴厲和激進。這樣的管理觀念已經不適合當今的思想。當今正處于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思想每時每刻都在豐富,小學管理制度要追隨時代的腳步,來確保管理理念的先進性,從而使小學德育教育能夠更好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道德修養(yǎng)。小學校長要與新課標的要求相結合,依照以生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開展小學管理工作。
在進行小學校園管理工作時,校長不僅要以先進的管理理念為核心,也要確定管理制度的重點。在實際的小學校園管理制度中一般將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修養(yǎng)和個人性格作為管理的重點,即以德育教育為重點,同時結合一些活動來接收制度施行的效果信息。比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校園調查問卷,通過教師和學生反饋的信息,來查看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在了解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之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校園管理制度的完善,使管理制度能夠更適合學生,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2.校長要豐富校園管理的方式
小學校長也要重視起管理校園的手段,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小學校園管理的效果事半功倍。結合當今時代的發(fā)展和采用的先進的管理思想,校長可以引進多種管理設備和網絡平臺來增加校園管理制度的效率,也使學校的德育教育更深入,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適合學生德育發(fā)展的氛圍,讓學生在優(yōu)良的氛圍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
小學校長可以引入多種平臺,以平臺的方式了解校園、學生和教師的情況,根據平臺上反映的問題,及時的對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同時,校長也可以借助平臺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第一個方式,與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交流,讓班主任建立微信群,通過網絡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第二個方式,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網絡的好奇心較重,校長可以利用這一點,在進行信息技術課時,讓相關的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以此達到利用信息技術課平臺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第三個方式,依舊利用網絡的便捷性,設置“文明公約課”,在這個課堂上,播放與文明相關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形成遵紀守法,文明守則的道德修養(yǎng)。第四個方式,校長要與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進行溝通,也可以對班主任等教師進行德育培訓,讓班主任在班會課上,結合社會實情,向學生宣傳德育教育的例子,讓學生進行情感共鳴,從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班主任給學生播放2020年的《感動中國》,獲得“2019年度人物”榮譽的人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可以從堅守本心的老英雄學會堅持,從保護敦煌的學者學會奉獻,從雖眼盲但心不盲的盲人中醫(yī)師學會堅韌,小學生能夠從視頻中的人物中,學會很多高尚的品質,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讓校園德育教育更好的開展。
3.校長要確保管理制度有效的施行
“紙上談兵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與小學德育教育管理舉措的施行有著異曲同工的意思。在小學德育教育管理中,校長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設定了一系列的舉措之后,也要確保舉措能夠有效的施行。確保舉措能夠有效的施行,除了需要校長和教師的共同監(jiān)督管理之外,也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從而確保德育教育在小學校園中的全面展開。校長在制定制度時,要明確制度管理對象和主體,以主體為基礎進行設計。并且要在校園中認真執(zhí)行,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在嚴謹的氛圍中,提升道德水平,培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使德育教育在學生身上完美體現。
比如,校長要求學生在見到老師之后要問好,教師也要回應學生。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對象之一,要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見到學生時主動向學生打招呼。以這樣的形式,長久下去,學生就能夠養(yǎng)成見到教師主動問好的習慣。從而衍生到尊重教師,養(yǎng)成尊師重道的良好素質。
總結:
小學校園德育教育并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實施才能看到效果的。小學校長在制定德育教育制度和措施時,要結合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真實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讓德育教育在小學校園中全面開展。使學生在學校德育教育系統下,培養(yǎng)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小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梁志輝.淺析小學校長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A].《教育教學研究》編委會.教育教學研究(2019年第2輯)[C].:廣東晨越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2019:2.
[2]周耀海.改善小學校長德育工作的路徑探析[A].《教育教學研究》編委會.教育教學研究--課程教學研究(2017年版第二輯)[C].:廣東晨越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