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炳郁 發(fā)言 丁國婧 錄音整理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要發(fā)表的是朱子后學(xué)對《太極圖說》里面最有名的一句“無極而太極”的解釋?!盁o極而太極”的“極”是什么意思?朱子在42 歲的時候曾說過,“極”就是“樞極”,“無極”是要表達出“無聲無臭”的意思。朱子又強調(diào),“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極是理的意思,無極是無形的意思。這樣的解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內(nèi)容。張南軒有自己關(guān)于“無極而太極”的思想,他更重視“無極”,解釋方向是從“無極”出發(fā)來說明“太極”,“無極”里面有“太極”?!盁o極而太極”中“無極”的“極”和“太極”的“極”,在朱子的解釋中是不太一致的,他說“無極”的“極”是形體的意思,“太極”的“極”是理的意思,或者極致。那么這兩個一樣的“極”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qū)別呢?這個問題,朱子57 歲與林栗問答時曾強調(diào)過,“太極”是有理的意思,“無極”是無形器方體的意思。陸象山和他的哥哥就開始批評這個問題,朱子在與他們討論當(dāng)中說,“無極而太極”的意思是無形而有理,然后陸象山就批評說“形”這個詞怎么會是對“極”的解釋,朱子沒有說過“無極”的“極”是形的意思,可是他說“無極而太極”的意思是“無形而有理”,而且說過“無極者無形,太極者有理”??墒撬麄兊恼撧q當(dāng)中,朱子慢慢就領(lǐng)悟到了,他的這個解釋有一些困擾。這個“極”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物體當(dāng)中,建筑最高的地方就是“屋脊”,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意思,然后“無極”就是沒有建筑上面的表示形體的“極”。朱子的后人就開始研究,他們用房間的“脊棟”來解釋“無極”的“極”,然后說“無極而太極”的“極”最根本的意思就是有方所形狀的,“無極”要說明的是沒有這樣的方體形狀。黃榦的這種解釋被饒魯繼承了,后來吳澄又繼承了饒魯。可是朱子另外的一些弟子們,比如蔡沈就有另外的解釋,他認(rèn)為“無極”本身就是沒有形體的意思,“無”和“極”不能分開解釋。后來王柏這樣解釋:“無極”的意思在《太極圖》里面,只有“太極”沒有“無極”,所以就是說,我們看太極圖的時候“無極而太極”這句話才有意義,沒有這個圖的話,這句話就沒有意義。韓國大儒退溪先生認(rèn)為“無極”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沒有的極”,或者說“無的極”,另一個解釋就是“極的不存在”?!皼]有的極”,就是“沒有形體”的意思;“極的不存在”,指原本就沒有形體。
如果一個人繼承道統(tǒng)沒有自己的發(fā)揮的話,就不算繼承??鬃訉蛩磿r期的人而言有什么貢獻?在于他提出了“太極”這個概念,這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周濂溪有什么貢獻呢?他提出了“無極”這個概念。因為以前沒有這樣的概念,沒有比“太極”更深的概念,或者對“太極”的更深的一個解釋,所以他就是道統(tǒng)的繼承人。周濂溪提出了“無極”的概念,補充了對“太極”的說明,這是朱子對周濂溪的解釋。問題是“無極而太極”這個概念,朱子自己解釋成“無形而有理”,可是兩個“極”,為什么一個解釋成“形”,一個解釋成“理”?還有就是“無極”的“極”,他解釋為“至極”、“極致”的意思??墒恰靶巍碑?dāng)中沒有“極”的意思,“理”里面也沒有“極”的意思,他解釋“極致”和“無形而有理”到底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呢?這個問題就還要說清楚。“極”就是建筑最高的地方,最極致的地方,“太極”中的“極”用的具體東西來比喻抽象的概念,用“屋脊”中的最高的地方,來比喻“極致”。這么說的話,“極”的基本概念還是有具體的意思?!盁o極”中的“極”也是具體的所指,然后再把具體性否定掉,所以“無極”是對“太極”的一種補充。因為“極”是具體概念,別人會誤解,而“太極”用具體東西來比喻抽象概念,所以周濂溪提出“無極”來補充。朱子的解釋,是比較清楚的。
朱子的一些弟子,像蔡沈就不太注意朱子的這個說明,朱子的大弟子黃榦卻注意到了這一點,然后很重視“脊棟”的概念,用來說明“極”這個字?!皹O”本來是具體的地方,“太極”是比喻,“無極”是把“太極”的具體性給否定掉。黃榦這一脈繼承朱子的解釋,講得比較清楚。到元朝時期,對“無極而太極”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的解釋,元朝思想家王柏對“無極而太極”的解釋是《太極圖》中沒有具體形體的東西,可是還是用圓圈來表示,所以還要再加“無極”的解釋。這個說明就沒有對“極”的解釋,嚴(yán)格地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無極而太極”這句話有點困難。在韓國,從朱子到黃榦等人的解釋傳統(tǒng)還是不清楚,所以會有學(xué)者誤解,到后來才有人漸漸發(fā)現(xiàn)問題。退溪先生之前以為“無極而太極”的極,都是說的理?!盁o極”是沒有形體的理,“無”是“沒有形體的”;“太極”是最高的理。后來發(fā)現(xiàn),沒有形體的理已經(jīng)有了太極的概念,何必再加太極,還是有問題,最后覺得“無極”是否定“極”,“極”是具體的最高的地方。退溪先生以后的很多韓國學(xué)者都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還是很復(fù)雜的,慢慢解釋會明白,書面上看還是會容易有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