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容
(重慶市南川區(qū)隆化第三小學校 重慶南川 408400)
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字,除了在課堂上以教材為中心實施教學外,還要拓展學生的學習面,讓學生借助日常生活來學習語文知識。其實,生活是一個大熔爐[1]。只有把學生放在一個大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語文教學才能發(fā)揮實效。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很多。語文教師平時關(guān)注的大多是課文中字、詞、句的書寫,還有對課內(nèi)閱讀文章的分析和講解。其實,語文的教學方向有很多個。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課本之中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讓學生把學習語文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注重語言、文字的運用和學習,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閱讀教學能夠傳遞更多的語文知識。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能增加文學素養(yǎng)。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成為老師眼中的優(yōu)秀者。教師對某一個學生的表揚能讓他們都關(guān)注這個學生[2]。教師在閱讀指導中就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對那些閱讀課外書比較積極的學生給予表揚,掀起全班學生的課外閱讀激情。由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容易堅持下來,或堅持的時間短,為了讓眾多學生都投入到課外閱讀中來,語文教師可以定期詢問學生的閱讀情況,為那些閱讀積極的學生搭建一個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如講一講印象最深的故事等,讓學生感受到在班上講故事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教師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來刺激學生,可以使所有學生都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來。
語文的教學重在積累[3]。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內(nèi)的文章來激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內(nèi)文章的品析,讓學生在課下閱讀相關(guān)書籍、文章,也可以通過介紹相關(guān)的作者,讓學生對某一位名家的作品產(chǎn)生興趣,進而主動閱讀。由于小學生的興趣持續(xù)性較弱,教師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等活動來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內(nèi)在動力,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等,讓小學生也能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活動,生成豐富的學習體驗。另外,隨著年紀的增長,學生閱讀的書目也在逐步增多。為了激勵學生堅持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曾經(jīng)讀過的書都一一記錄下來,形成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F(xiàn)在網(wǎng)絡發(fā)達,為學生記錄他們的閱讀成果非常簡單。教師可以讓家長通過微信來記錄孩子的閱讀書目,進而讓學生生成相關(guān)的素養(yǎng)。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還不懂得語文閱讀的方法,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如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每天發(fā)朋友圈的方式來監(jiān)督學生養(yǎng)成定時閱讀的良好習慣。期間,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把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優(yōu)美詞語、好的段落記錄下來,為今后的寫作服務。在點滴積累的過程中,教師“育人”,也“育心”。把讀寫結(jié)合起來是小學高年級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多寫。為了加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可以定期讓學生在班上展示自己寫的小文章,或把那些寫得非常好的文章制成班級小報傳閱。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變成鉛字時,他們的內(nèi)心是非常激動的。教師要讓學生把內(nèi)心的這種激動變成學習上的動力,讓學生把更大的激情投入到閱讀中去。
一個人的思維是比較狹隘的。要想讓學生打開思路,教師就要注重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合作學習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巨大。小學語文老師要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全班的縮影,既有利于優(yōu)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后進生的“達標”學習,有利于在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相比其他學習空間,這種合作氛圍的學習空間最貼合“小”學生。他們會因為擁有了積極的心態(tài),而表現(xiàn)出學習的主動性。為了最大程度提高參與率,每個成員在小組里都要擔任一個具體的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為了促進學生的閱讀,語文老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活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zhì)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文章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還要教會學生質(zhì)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fā)問。二是從中心句著手,讓學生知道怎樣思考。在學生有了疑問之后,“互動”就會成為水到渠成的事。而在群體中激活個人價值之后,“自主閱讀”也會水到渠成。
綜上所述,讓小學生積極地參與閱讀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其生成語文學習素養(yǎng),還可以幫助他們養(yǎng)成核心素養(yǎng)。教師指導學生生成閱讀能力,其實就是在為學生營造未來的教育平臺,幫助學生增長見識、解讀生活、生成學習能力。筆者認為,小學生擁有了“閱讀能力”,才可能成長為成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