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李鷹飛 李鋤云
摘 要 目的:探討安羅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效果以及用藥安全性。方法:選取至少經二線方案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0例,采用安羅替尼治療,持續(xù)用藥至病情進展或患者不耐受,于第二個治療周期完成后復查,評價療效及患者的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有效率、KPS評分高于治療前,CEA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不良反應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6例、血小板減少5例、手足綜合征26例、高血壓16例、蛋白尿8例、胃腸道反應11例、乏力12例、肝功能異常4例。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總生存期(OS)為(7.41±1.02)個月和(9.10±0.92)個月。結論: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安羅替尼治療效果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可降低CEA水平,且不良反應可控。
關鍵詞 安羅替尼 非小細胞肺癌 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979.19; R73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23-0020-03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lo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ZHOU Ting, LI Yingfei, LI Chuyu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uzhou, Jiangxi Fuzhou 34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lo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and treated with second-line regimen were treated with anlotinib until the disease was progressed or the patient became intolerant.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and the KPS score were higher while the CEA level was lower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P<0.05). Manifest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ed neutrophil (6 cases) , thrombocytopenia (5 cases), hand foot syndrome (26 cases), hypertension (16 cases), proteinuria (8 cases),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11 cases), fatigue (12 cases), and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4 cases). Median progress-free survival (PFS) an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7.41±1.02) months and (9.10±0.92) months. Conclusion: The use of anlo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is effective,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level of CEA, and its adverse reactions can be controlled.
KEy WORDS anlotinib;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adverse reactions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屬于臨床中發(fā)生率較高的疾病,病死率高,在肺癌中占比80%~85%,一旦進入晚期,將失去手術切除的機會,生存期一般不會超過2年,多采用放化療、靶向治療等方案,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方案具有高效低毒的優(yōu)勢,且近年來隨著臨床藥學的發(fā)展,各種新型抗腫瘤藥物數(shù)量不斷增加[1],其中安羅替尼屬于中國自主研發(fā)的小分子多靶點藥物,在抗腫瘤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腫瘤生長上均有較好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至少經二線方案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納入時間為2017年5月—2019年10月。其中男44例、女16例;吸煙27例、不吸煙33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60.46±12.11)歲;病例類型:鱗癌42例、腺癌10例、其他8例;臨床分期:Ⅲb期31例、Ⅳ期29例。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晚期NSCLC的診斷標準;②無手術治療指征;③卡氏(KPS)評分>60分;④預期生存期>2個月;⑤年齡在36~75歲間;⑥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藥物過敏史者;②近1個月內進行其他抗腫瘤治療者;③特殊生理期者;④合并嚴重精神、臟器疾病者;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⑥中央型肺癌或存在大咳血風險者。
1.3 方法
給予口服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004)治療,劑量為12 mg,每天早餐前頓服,用藥2周后停藥1周,3周為1個療程,持續(xù)用藥至患者不耐受或病情進展。治療過程中,如出現(xiàn)漏服,確認距下次用藥時間<12 h的,無需補服。如治療中出現(xiàn)Ⅲ級不良反應,則減量至10 mg,并進行對癥處理。如出現(xiàn)Ⅳ級不良反應,則停藥,對癥干預至不良反應降低至Ⅲ級以下,如再次出現(xiàn)Ⅳ級不良反應,則永久停藥。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參照RECIST 1.1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2],病灶消失,持續(xù)4周及以上,為完全緩解(CR);病灶縮小>30%,持續(xù)4周以上,為部分緩解(PR);病灶未見縮小或增大為穩(wěn)定(SD);病灶增大>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為進展(PD)。有效率=(CR+PR)/總例數(shù)×100%。
2)KPS評分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其中KPS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狀況越好,越能耐受治療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反應;血清CEA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其表達水平越低,表明患者的預后情況越好。
3)不良反應。采用不良事件術語標準4.0版(CTCAC v4.0)進行評價,分為0~Ⅳ級。
4)生存情況。指標設定為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總生存期(OS)。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完全緩解0例,部分緩解26例,穩(wěn)定20例,進展14例,有效率為43.33%(26/60)。
2.2 KAS評分和CEA水平
治療后KPS評分高于治療前,CEA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表1)。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手足綜合征、高血壓、蛋白尿、胃腸道反應、乏力、肝功能異常(表2)。
2.4 生存情況
患者的PFS為6~12個月,中位PFS為(7.41±1.02)個月,OS為6~12個月,中位OS為(9.10±0.92)個月。
3 討論
近年來,晚期NSCLC發(fā)生率不斷上升,如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面對與需要解決的問題[3]。NSCLC的增殖、分化、轉移和蛋白酪氨酸激酶壁信號通路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如果阻斷該通路,則能夠起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4]。安羅替尼屬于多靶點受體TKIs,為針對血管形成的有關激酶,對VEGFR1/2/3、FGFR1/2/3、PDGFα/β等和腫瘤有關的激酶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并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5]。另外,NSCLC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與血清腫瘤標志物也存在密切的關系,CEA是最早被發(fā)現(xiàn)的標志物,對判定NSCLC患者的預后有明顯的價值,其表達水平越低,表明患者的預后情況越好,是評價NSCLC患者化療近期療效的重要指標[6-7]。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采用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治療后,總有效率為43.33%(26/60),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在2017年年會上報道,對NSCLC治療總有效率為9.2%,則表明安羅替尼的效果較好。治療后KPS評分高于治療前,CEA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說明該方案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態(tài),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對抑制腫瘤的進展有較好的效果。而在不良反應上,雖然不良反應的種類較多,但多數(shù)集中為Ⅰ~Ⅱ級不良反應,少見Ⅲ~Ⅳ級不良反應,對于本次研究中所出現(xiàn)的手足綜合征、高血壓Ⅲ級不良反應,在將劑量減至10 mg后,明顯緩解,說明該藥物治療的安全性較高,患者的耐受性好。在生存狀況上,患者中位PFS(7.41±1.02)個月,中位OS(9.10±0.92)個月。高亭等 [8]的研究中,安羅替尼組患者中位PFS為7個月,中位OS為個9月,與本研究一致。且其中位PFS高于全身化療患者,故可認為安羅替尼有利于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參考文獻
[1] 趙瑩瑩, 趙如森, 崔玉忠, 等. 埃克替尼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9, 9(18): 221-223.
[2] 黃勛勇. 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J]. 現(xiàn)代醫(yī)院, 2019, 19(10): 1488-1489; 1493.
[3] 張蓮興, 李志虎, 韓霞, 等. 恩度聯(lián)合含鉑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與不良反應觀察[J]. 上海醫(yī)藥, 2019, 40(7): 19-22.
[4] 馮宇, 胡興勝, 劉雨桃, 等. 阿帕替尼治療25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安全性和生存分析[J]. 癌癥進展, 2019, 17(19): 2268-2272.
[5] 常英英, 郭克鋒, 王坤, 等. 阿帕替尼聯(lián)合NP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對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藥師, 2019, 22(10): 1868-1870.
[6] 韓曄. 吉非替尼單藥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老年患者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 17(27): 123-124.
[7] 李蓉, 譚小武. 安羅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評估[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9, 35(18): 2815-2817.
[8] 高亭, 何小鵬, 李敏, 等. 安羅替尼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 浙江醫(yī)學, 2019, 41(23): 2543-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