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縣高禹中學 陳 超
關于學習目標,我們可以在國家相關教育文件上找到相應的理念基礎和原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此,確立任務導引單的學習目標,應該考慮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及培養(yǎng)學生健康豐富的個性的問題,具體實施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統(tǒng)編教材精選的文本都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雖然文本的內容、寫作的角度、運用的手法等有所不同,但只要充分挖掘資源,就能明確任務導引單需確立的學習目標,以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上冊說明文單元課文為例,單元目標是:“感受說明文求真求實的理性精神,激發(fā)對自然與社會的探索興趣”“把握說明文文體特征,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學會抓住特征來說明事物”等,該單元有經典的事物說明文《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也有《大自然的語言》等科學小品文,可先以經典說明文《中國石拱橋》的說明對象石拱橋為例,從石拱橋的歷史發(fā)展再到中國石拱橋的獨特成就進行探究,再根據(jù)單元目標總體要求,就能規(guī)范地確立任務導引單的學習目標。
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水平與心理及能力發(fā)展水平息息相關。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證明,學生學習的潛能可以在達到一定的目標時得到激發(fā),在一定的學業(yè)水平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難度,有利于提高學業(yè)水平,例如《中國石拱橋》被列為說明文學習的首篇課文,說明的對象和順序學生有一定的認識,說明的方法也是比較經典的,因此其學習目標可以確立為: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厘清說明順序。2.學會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等常見的說明方法;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征運用文學性的語言進行說明的方式。3.聯(lián)系實際親身感悟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自豪感。這樣的學習目標適應了學生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由易入難,由淺入深地確立任務導引單的學習目標就會事半功倍。
1.全面兼顧與重點突出。語文教學要兼顧三維目標,再結合課文內容,任務導引單需確立的學習目標就更多了,所以不能求全,實施不能求細。以下是未修改的《蘇州園林》任務導引單的學習目標:(1)學習本文突出重點、詳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簡潔生動的語言,體會說明中結合記敘、議論等方法。(3)厘清文章的結構安排。(4)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主要成就,激發(fā)愛國之情。
2.面向全體與分層設計。因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存在差異,學習目標的確立就必須體現(xiàn)層次性,例如針對“學習抓住事物的特征運用文學性的語言進行說明”這個目標,語文素養(yǎng)一般的學生要重視正確流利的朗讀,了解語言特點,成績較好的學生要分析說明方法,學有余力的學生能運用在寫作上。還是以上文《中國石拱橋》學習目標為例,任務導引單上的目標1 和目標2 的第一層次是針對語文素養(yǎng)中下層次的學生確立的,目標2 的第二層次是針對語文素養(yǎng)較高層次的學生確定的,這樣分層確立學習目標,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
3.課前預設與適時調整。任務導引單上確立的學習目標一般是不會改變的,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預設的學習目標了,但課堂學習或多或少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那么必要時應對學習目標進行調整。例如《恐龍無處不在》涉及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筆者曾將首要學習目標確立為“認識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學習科學研究重視內在聯(lián)系的方法”,但學生容易將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弄混淆,這時就需要首先明確“了解本文的說明事理和順序”,梳理邏輯說明順序,由淺入深才能整體把握文本闡述的科學道理。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往往重視了課堂學習過程的熱烈氛圍,輕視了確立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課堂上雖然很熱鬧,但學習目標達成度低,如上文未修改的《蘇州園林》的學習目標,其目標1和目標3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目標,即“虛目標”,這是無法或不知怎樣解決的目標,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泰勒教授認為“教學目標是屬于行為目標的一種,應強調目標的可見性和可測量性”。因此,語文教學改革不僅要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更要通過課堂學習后根據(jù)學生應該表現(xiàn)出的可見行為描述學習目標,所以確立任務導引單的學習目標時,表述必須明確而詳細,要有的放矢。
任務導引單的學習目標在描述學生學習行為時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使其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以及將要達到的預期成果。例如教師在確立認知目標時,可以這樣表達:“明確科學小品文的說明對象,掌握文藝性說明語言的特點?!边@樣的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行為的表述,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預期結果,盡量避免出現(xiàn)“了解”“要求把握”等描述教師教學行為的詞句。
新課標在目標的闡述中列舉了各目標水平對應使用的行為動詞,任務導引單的學習目標應該使用明確的便于理解的學習行為動詞。這里將《中國石拱橋》修改前后的任務導引單進行對比,修改之前的學習目標:1.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把握文章結構,厘清說明順序。2.學習舉例子、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3.感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上文修改確立后的學習目標相比可以發(fā)現(xiàn)修改之后的學習目標更便于指導學習,也更容易落實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益。
認知是教學的基礎而能力與情感是核心,但情意目標往往具有較大的模糊性,因此在確立學習目標時,認知目標相對更加明確和清楚,而情意目標的確立就更加困難一些,那么教師就要將模糊的情意目標轉化為易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習目標明確描述學生的具體學習行為及預期結果。例如在《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確立的情意目標是“聯(lián)系實際親身感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自豪感”,其關鍵詞“聯(lián)系實際”“親身感受”就比較明確便于操作了。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在運用任務導引單時,掌握確立學習目標的科學方法,一定能進一步增強學習目標的畫龍點睛作用,使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向,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和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