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玉
(福建省福州一中貴安學校,福建 福州 350501)
群文,字面義是指把幾篇甚至更多數(shù)量的文章集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2007 年,臺灣陳意志老師在南京的“群文閱讀課”,使群文閱讀課慢慢走入語文老師的課堂。與一般的閱讀教學不同,在群文閱讀之下,學生不再對單篇文章進行太過深入地精讀,而是在同一時間和空間內比較閱讀大量的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題材的文章,在進行比較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文章的異同之處,辨別文章間的行文結構和行文方法。
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現(xiàn)代人的基本素養(yǎng),閱讀力就是學習力。但目前我國小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呈現(xiàn)出以下幾種問題。
課標要求,九年義務教育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0 萬字以上。而小學階段不少于170 萬字。小學階段因識字量的限制,課外閱讀總量要求不少于5 萬字。中段課外閱讀總量要求不少于40 萬字。而高段,學生的閱讀習慣已經養(yǎng)成,閱讀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閱讀總量則要不少于100 萬字。這些閱讀總量的標準只能相對于閱讀習慣相對良好的城區(qū)學校的學生,對于廣大城鎮(zhèn)小學和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基本上達不到“課標”中所給出的標準。
雖然諸多教育專家、學者呼吁小學生要廣泛涉獵課外知識,但現(xiàn)實情況是小學的閱讀面受限,大部分學生只讀語文課本上或配套練習中的文章,少部分教師能夠給出相對全面的課外閱讀書目供學生參考。但不容樂觀的是,也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完完全全將老師給的書目閱讀完,大部分學生只挑選自己愛看的書目進行閱讀,教師和家長也沒有進行正確引導,因此有部分學生選擇不良的書籍進行閱讀,對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
由于校內課程課時緊張,學校的語文課程一般不設閱讀課,或者一周只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所以學生的閱讀大部分情況下是在家或者在課間進行。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所選的閱讀書籍隨意性比較強,比如來自老師、同學的推薦與分享,還有的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比如男生偏愛推理類小說、歷史軍事類書籍,女生則偏向童話類、文藝性說明類書籍。沒有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小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他們不愛看書,甚至拒絕看書,他們中的很大部分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硬性要求下不得不去閱讀。
前文提到的課標中對各個階段小學的閱讀總量的要求,如到小學畢業(yè)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 萬字”。僅僅依靠單篇課文閱讀教學很難達到這一要求。但如果采取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教師每周安排至少一次群文閱讀教學,每次提供5 篇主題下的文章,那么學生的閱讀總量基本能達到。
縱觀各個版本的不同學年的語文教材,課文比較生動形象,趣味性很強,深受學生的喜愛,比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兒歌、詩歌等,只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很容易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群文閱讀會讓孩子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實踐,并在其中產生愉快的閱讀體驗。
群文閱讀的初衷,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分析、綜合、運用等各種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時,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謹慎選擇教學主題。比如可以根據(jù)各個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特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比如低、中年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歌謠、詩歌主題,高年級學生感興趣的人文、科學的主題。
例如浙江省杭州市天長小學制定的五年級“群文閱讀”讀本目錄,根據(jù)古詩詞中的意象進行分類,如“太陽意象”詩詞一組;“天下名樓”詩詞一組;“大江大河”詩詞一組;“折柳送別詩”一組。將兒童詩中有“詞”感覺的現(xiàn)代詩劃分成一組;“尋找光明”詩歌劃分成一組;“兒童敘事詩”劃分成一組;“金子美鈴”詩歌梳理成一組。將小古文按照“尊重生命”“小動物”“四字表達”等不同主題來劃分。而現(xiàn)代文按照“創(chuàng)世神話”、“對話”,突出“聲音”的文章、突出“色彩”、結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說”等不同主題、類別的文章進行整合、分類。
群文閱讀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參考教材中略讀課的教學方法,以一個探究問題或感悟一個寫法為主線,比如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學期中的第六單元第二十課來自于畢淑敏的《學會看病》為例,本文豐富、細膩而又充滿矛盾心理活動的描寫體現(xiàn)母親對兒子的深切之愛,讓孩子重點品讀、領會這一心理活動的描寫,而其他部分,比如語言描寫部分則可讓孩子課余自學感悟。此外,在本冊教材的選讀課文中恰巧編排了一篇同樣來自于畢淑敏的《剝豆》,文章的主題與《學會看病》一樣:體現(xiàn)母子之愛,作者也同樣采用矛盾的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體現(xiàn)母親希望兒子學會獨立。兩篇文章在文章主題上和寫作方法上具有共性,因此在課堂上讓孩子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對比閱讀,深化學生對矛盾心理描寫這一寫法的感知以及在自己習作中的運用。為此,我們在進行群文教學時,不要對每篇文章進行過于深入的解讀,而在于從內容上、寫法上進行橫向比較,比如在“群詩閱讀”中,在抒發(fā)友誼的同一主題下的五首詩歌,在學生初步理解每首詩后,再以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統(tǒng)整談論。學生經過談論、探究發(fā)現(xiàn)五首詩圍繞著同一個主題,但是表達的手法卻不同,引導學生在寫法上進行異同比較,《我喜歡你》和《阿貴只有九歲》這兩首詩是列舉許多和朋友一起做的瑣碎小事,來凸顯朋友間的深厚感情?!兜却贰洞蜻^架的夕陽》和《贈汪倫》是用比喻或象征的方式(如微風、夕陽、潭水等),來表達朋友相處時的不同感受。透過不同的詩,小組內同學間彼此的分享、比較,拓寬思路,也可以幫助學生對詩有更深的理解與掌握。
“使用語文是一種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沒有什么不同。”“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保ā秴问逑嬲Z文相對論》)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則是學生從閱讀過渡到寫作,閱讀的最終目標是為寫作訓練。教師可以一定的寫作訓練為議題,如按照“如何寫好細節(jié)”,將《竊讀記》《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等文章歸為一類,為孩子提供范例。群文閱讀也不僅僅只為學生的閱讀實踐服務,學生在探究到不同文章背后的寫作秘密后,如不進行寫作實踐,則并沒有真正體會文章的秘密,“從做中學”則告訴我們不能只將群文閱讀教學停留在閱讀教學上,而要創(chuàng)造學生寫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需要教師、家長引以為重,群文閱讀只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其中一種方式,而群文閱讀教學則不是僅僅依靠一位教師就能完成的,筆者群文教學可以作為課內教學外的補充,學校需要號召教師積極投入、及時反饋、交流,這樣群文閱讀教學才會越加成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