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鵬
家訪作為學校德育的常規(guī)工作,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它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體現家訪的有效性,在家校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呢?筆者認為,要堅持家訪的長期性、注意家訪的及時性、運用好家訪的便捷性,加強家訪的團隊性。
一、堅持家訪的長期性
堅持家訪的長期性,其目的就是要把家訪納入常規(guī)工作,要求有計劃地進行,提高家訪的有效性。作為科任教師或班主任切忌為了完成任務而流于形式,或是純粹為快速完成任務,蜻蜓點水式進行。作為教師,要用利用好家訪的機會,深入學生家中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加強師生間的情感。家訪過程,就是與家長面談溝通,了解學生家庭狀況、與家長交流學生在家校的表現等等,最后形成共識,實現教育引導的目的。
家訪需要執(zhí)著的堅持,建議定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家訪對象,長期下來,熟知全班學生情況,為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長期家訪足以顯現老師的專業(yè)與誠心,而讓家長感動,家校從此建立良好關系。
二、注意家訪的及時性
我們以往總習慣于聽號施令,當學校有家訪任務安排才想起家訪這件事兒,工作被動。有經驗的班主任通常發(fā)現班上某些學生思想學習紀律出現異常的苗頭,及早進行家訪,做到早發(fā)現早處理,班級工作預防為主,避免問題發(fā)生或事態(tài)嚴重了才出手,這會耗費我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把事情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及時家訪十分必要。如,正值酷暑,不少學生心里癢癢,蠢蠢欲動,想到大河或水庫暢游一番。預防溺水,珍愛生命是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班主任不能掉以輕心。針對部分學生家離江河較近,班主任可利用休息時間及早家訪,一方面能了解檢查學生假期學習并給以指導;另一方面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這樣的家訪更顯現出班主任對學生無時不在的牽掛關心,讓家長感動,配合做好監(jiān)護職責。
三、利用電訪的便捷性
電訪屬于家訪的一種方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與人的聯系方式變得多樣且方便快捷。這為家訪工作從單一的走街入戶、約談傳統(tǒng)模式擴展到可以利用微信、手機等方式進行,成了我們較為常見的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電訪是一項教師及時聯系家長,了解學生家校雙邊的家訪方式。如,某學生今天早上遲遲未到課室,班主任迅速一個電話打過去,便直接可以聯系到家長,知曉遲到或未到校的原因。電訪突破了傳統(tǒng)家訪的種種局限。現在各班紛紛建立起班級微信群,每天“熱鬧極了”。學?;虬嗉壍男畔ⅲ鳂I(yè)布置與完成情況等,通過班主任、科任教師的發(fā)布,家長可以及時了解班級及小孩學習動態(tài),效率提高了,密切了家校的聯系,形成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齊抓共管”。
四、加強家訪的團隊性
團結就是力量,每個班級把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凝聚起來,形成家訪團隊,讓學生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班主任的關心,還有科任老師的關愛。如,今年筆者任教的九(1)班,班主任曾老師深諳其道,她在開學初就建立了一個特別的群,這個群里的成員是班上的科任教師。曾老師開學初就制定出班里的家訪任務——對班上的所有學生要進行一次普訪;針對個別學生要長期跟蹤性家訪。在曾老師的精心組織下,每次家訪科任教師全部到位。如,寒假期間曾老師組織了一次家訪活動,每到一處,各科任教師認真檢查學生假期作業(yè),并分別針對本學科的問題提出建議要求,這讓學生能夠全面知道自己各學科的存在不足,及時地改進。后來跟蹤性回訪,發(fā)現該學生各科進步明顯,學習更有信心。事實證明,團隊家訪對指導糾正學生學習生活行為,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極為有利。
家訪,是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是密切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聯系的有效途徑;是學校德育部門一項重要的常規(guī)工作。我們只有堅持它的長期性、注意它的及時性、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才能真正發(fā)揮它的的有效性,在家校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