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吉虹
一、隨堂微作文背景描述
近年來,隨著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交流平臺的發(fā)展與普及,信息傳播已進入“微時代”。溫儒敏教授指出:未來高考語文將設計一道大作文和一道“微作文”,“微作文”指向應用或某一方面寫作能力的考查。它篇幅短小,涉及的文體更為多樣,表述更為靈活,內(nèi)容涉及相當廣泛,這種新的作文教學形式適應了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順應了語文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在課堂教學教學中嘗試微作文教學,旨在從模仿文本語言著手,培養(yǎng)學生遷移性“微作文”訓練。
二、隨堂微作文嘗試
(一)鼓勵大膽書寫與完整表達
新時期隨堂微作文教學中,老師要去除精雕細琢句子般的教學,鼓勵學生大膽書寫與完整表達。起步階段,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哪怕是一丁點兒進步、一點點靈感和創(chuàng)新都要小心翼翼地予以保護。例如教學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彩色的夢》一課時,老師要求照樣子來仿寫兒童詩,“腳尖劃過的地方,大塊的草坪,綠了;大朵的鮮花,紅了……”學生仿寫:“大量的汽車,開了;細長的小草,綠了?!?此時,老師并沒有直接判定對錯,只是引導說:“你看,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彩色的夢》,你是否可以在你的詩句中也加上一些色彩呢?”學生說:“除了綠色、紅色、藍色,可以是黃色?!薄笆茄?,那你能試著寫一寫嗎?”學生就寫出了“大片的菊花,黃了;細長的小草,綠了”。雖然語言有些稚氣,但卻很形象。孩子從初次嘗試中獲得了進步的喜悅,增加了自信和對寫作的喜愛,對下一次寫作就沒有了心理顧慮。
(二)確保全體學生動筆機會
對于課堂閱讀教學五個能力方面,以往教師常常重視知識、體驗、表達,而策略、思考方面的培養(yǎng)則比較弱。其實,一節(jié)課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只成為個別學優(yōu)生的舞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隨堂微作文,調(diào)動所有的學生動筆思考,真正做到讓所有人學,高強度學,探究中學。教學三年級上冊《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時,教師讓學生們想象一下,胡蘿卜先生繼續(xù)往前走,當他走過鳥太太的家的樹根底下時,鳥太太正在找繩子晾小鳥的尿布。小鳥看到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會說什么?怎么做?仿照課文第6段,寫一寫。有的學生寫道:鳥太太看到了胡蘿卜的長胡子,高興極了,請求胡蘿卜先生給她一根胡子來晾小鳥的尿布。有的學生寫道:小老鼠的鞋帶不知道掉到哪里了,正急著四處尋找。胡蘿卜先生看到后扯下了一根胡子給小老鼠系鞋子,小老鼠連聲感謝……每位同學都動筆寫,還將自己的微作文讀給學習小組中的其他同學聽,分享自己編寫的故事。
(三)抓住文體表達規(guī)律仿寫
隨堂微作文能夠與教學相融合,有效深化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有目標意識和文體意識,根據(jù)課文特點來設計微作文。比如童話類課文教學中,著名特級教師、上虞金近小學校長何夏壽提出分級閱讀策略:一、二年級適合學習擬人體童話,例如《總也不倒的老屋》;三、四年級適合學習超人體(荒誕體)童話,例如《我想變成一棵樹》;五、六年級適合學習常人體童話,例如《急性子顧客慢性子裁縫》。
兒童詩富有情趣,節(jié)奏感強,兒童詩微作文可以是仿寫一個詩歌段落。例如《日》:“一看到這個字啊,我就想到了紅色,紅氣球的紅,紅蘋果的紅,紅日的紅?!苯處熞龑W生用看、摸、聞、聽、嘗等多感官感受自然,寫出有趣的兒童詩片段。
(四)找準時機精心設計內(nèi)容
教師要善于根據(jù)語文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微作文內(nèi)容,追求角度細膩,方法靈動,形式多樣。就像特級教師蔣軍晶老師說的,“教師要打開自己的思維,也要打開學生的思維”。例如三年級上冊《灰雀》,文章是這樣描寫三只灰雀的:“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苯虒W至此,老師先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然后設計讓學生仿照課文,學著寫一種小動物的樣子和生活習性。學生們樂于動筆,在孩子們的筆下,小動物們活靈活現(xiàn),生動有趣。
綜上所述,在統(tǒng)編版語文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隨堂微作文實踐,既降低了教師批改作文的煩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又提高了學生習作的興趣,提升了學生良好的習作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