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煒
【摘? 要】?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尤其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緊密結合課堂三維教學目標巧妙地提出問題,才能營造輕松愉悅的師生互動氛圍,誘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蕩起高階思維的漣漪。本文作者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闡述了基于高階思維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的途徑,值得大家深思。
【關鍵詞】? 披文入情;巧妙設問;高階思維;初中語文;化難為易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尤其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緊密結合課堂三維教學目標巧妙地提出問題,才能營造輕松愉悅的師生互動氛圍,誘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蕩起高階思維的漣漪,學習效果比較理想。所謂高階思維就是指發(fā)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認知能力和心智活動,高階思維能力主要包括反思、質疑、求解、批判、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素養(yǎng)。筆者借此契機,就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巧妙地提問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具體措施,期盼大家不吝賜教。
一、披文入情,開啟高階思維之門
文章與人一樣也有“眼睛”,文題就是文眼,正如古人曰:“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笨梢姡佑谖恼伦钚涯刻幍念}目是其形神之精華的凝聚。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緊緊抓住文題、披文入情和巧設疑問三大環(huán)節(jié),才能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打開高階思維的閘門。
譬如:筆者在執(zhí)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導入時,就開門見山地要求學生圍繞文題回答三個問題:一是說說這篇散文的寫作順序是什么?二是文章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三是作者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由于上述問題無不扣題而問,不僅開啟了學生高階思維之門,而且為深層次開展師生互動奠定了基礎。頓時,教室里的討論聲此起彼伏,他們紛紛舉手發(fā)言,從而順利地找到了解決上述問題的答案:一是寫作順序是空間順序;二是文章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三是作者主要采取對比的寫作方法。隨著師生互動合作的不斷深化,促使課堂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始終處于高階思維的興奮狀態(tài),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二、巧妙設問,提升學生的質疑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隨心所欲地提問,必須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所提的問題務必有利于營造“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境界,讓學生張開高階思維能力的翅膀大膽質疑,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健康發(fā)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緊扣作品的寫作精髓設問,讓學生萌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孟子倡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想是《談骨氣》一文的主旨,作者選用文天祥、餓人和聞一多的三個典型性事例,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內容時,先提出“作品是否可以把聞一多的事例換成屈原的事例呢?”同時播放涉及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的剪輯片段,許多學生一邊觀賞,一邊思考,最終形成了共識:“這篇文章不能更換為屈原的事例,因為屈原的表現屬于憂國憂民的行為,完全與本文的主旨不兼容。”可見,作者精選的聞一多的事例屬于獨具匠心的;然后,筆者提出了“是否可以把聞一多改為史可法的事例?”同時了播放了關于史可法事跡的錄音,各學習小組通過討論,也予以果斷地否定,從而深刻認識到作者創(chuàng)作的高明之處。
2.抓住文中關鍵詞語巧妙提問,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文學作品中的詞語蘊含豐富,信息量大,往往借助一兩個詞語就能概述全段或全文的主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緊緊引導學生抓住這些詞語的本質予以設問,才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譬如:魯迅的《社戲》內容繁多,篇幅冗長,無論是作者刻畫鮮明的人物性格,還是生動活潑的景物描寫,甚至余音繚繞的結尾都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筆者在執(zhí)教該文時,為了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所學知識,首先緊扣范文“樂土”一詞,提出了“平橋村為什么是我的樂土?”的問題,許多學生在仔細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到了三大原因:一是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二是大家平等相待,和睦相處;三是可以捉蚯蚓和釣蝦,充滿了無窮的樂趣。然后,我繼續(xù)提問:“平橋村是‘我的樂土,還是蘊含更重要的原因呢?”于是,大部分學生從景物描寫、人物性格、事件發(fā)展的過程等方面進行了深層次探討,從而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具體答案:由于平橋村既有一群天真可愛的少年朋友,又有熱情好客的父老鄉(xiāng)親,還有江南水鄉(xiāng)美麗如畫的景色。最后,學生針對“戲好看,豆好吃”這一結尾做出了合乎情理的聯(lián)想與分析,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步提升。
三、化難為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解決實際問題并不能一蹴而就的,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從鑒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科學地設計出具有系統(tǒng)化的問題;同時,在實際操作中,務必結合題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把較難的問題分解成通俗易懂的趣味化問題,讓更多的學生向高階思維的縱向發(fā)展。
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變色龍》一課時,采取由淺入深分層次設計問題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首先直接提出了“奧楚蔑洛夫具有哪些基本的性格特征?”這一問題,以利學生能夠輕松找到解決問題的實質;然后提問:“奧楚蔑洛夫‘善變的特征有哪些具體表現?”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全體學生立即進入熱烈的討論之中,紛紛說出了“反復無?!薄白兊每臁薄按馈焙汀昂眯Α钡取吧谱儭钡默F象;接著,我繼續(xù)提問:“無論奧楚蔑洛夫如何變幻莫測,但其本質特征還是沒有變化的呢?”通過各個學習小組的深入研討,大家得出了他是一個見風使舵者的結論。最后,筆者總結性地提問:“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奧楚蔑洛夫一變再變?文章的作者塑造這個形象有何實際意義?”結果,同學們做出了正確的分析與歸納,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了學習重點和難點,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善于從不同的層次和角度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大膽嘗試“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多元解讀”中樹立高階思維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使課堂上巧妙的提問成為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