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青 朱繼紅
摘? ?要? ?和諧的課堂管理需要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相結合。課堂管理者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推進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實踐:正確理解課堂管理,奠定兩者結合的思想基礎;提升課堂管理智慧,形成兩者結合的實踐支撐;認識個體個性差異,選擇兩者結合的合適方法;深化思想認識深度,促進兩者結合的合理實踐。
關鍵詞? 課堂管理? 理性化管理? 感性化管理
課堂管理需要理性智慧,也需要感性表現,理性生成了課堂管理的價值支撐,感性促成了課堂管理生動活潑的外在形態(tài)。理性和感性是課堂管理的基調,教育者在課堂管理時要先定準基調,才能在課堂管理中合理作為。
一、課堂管理的理性傾向及其缺陷
1.課堂管理的理性傾向
課堂管理的理性是指教師以理智的方式應對課堂管理的各種問題,很少摻雜感情在其中,注重課堂管理的技術性[1]。具體來說有以下理性特征。
(1)追求學生心智成熟
課堂管理以一定價值目標為導向,學生發(fā)展是課堂管理價值目標的具體指向,學生發(fā)展內涵豐富,包括心智方面的發(fā)展、情感發(fā)展、技能發(fā)展等,理性的核心是理智思維,這樣的思維必然會催生課堂管理關注學生心智發(fā)展,把學生心智成熟作為課堂管理的基本目標。
(2)注重管理技巧方法
理性化的課堂管理比較注重管理目標的實踐導向,會把相應的目標完成分解于各種環(huán)節(jié)要素上,以各種要素環(huán)節(jié)的合理設置和組合來促成管理目標實現,并且會更多地探索其中的管理技巧和方法,以技術性加強來促成管理目標的實現。
(3)強調教學管理設計
課堂中的管理和教學同步進行,為了使課堂管理不影響教學進程,并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教師往往都會事先設計課堂管理的時機、步驟和頻次,課堂管理的計劃性比較突出,較少進行隨性管理。
(4)關照課堂實際情況
不同課堂的學生情況各不相同,課堂管理基礎和條件大有差異,理性的課堂管理注重課堂管理的實際情況、可利用資源情況等,能夠從課堂現實出發(fā),按照現有條件采取合適的管理措施,不會做出比較過激的管理行為。
2.理性化課堂管理的不足
(1)師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師生和諧關系建構的重要條件,教師在課堂管理中比較理性,會突出師生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對學生更多地是要求和指令,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這必然會影響兩者關系的密切程度。
(2)課堂氛圍沉悶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展現生命活力和成長的過程,理性的課堂管理關注管理效能的發(fā)揮,比較注重各種管理指標的達成,工具理性比較突出,而對于其中師生情感、真實的人性等和人相關的問題關注較少,很少進行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此課堂氛圍往往比較沉悶。
(3)課堂缺乏人文情懷
課堂管理的對象是鮮活的生命主體,以人為本應該是課堂教學管理的基本理念,相應的理念實踐需要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應該觀照人的生存、發(fā)展和幸福,具有一定人文情懷。而當課堂管理過于理性化時,課堂管理者往往會忽視管理對象人的屬性,會忽略雙方作為人的存在,把過多的精力放在管理技巧方法和目標實現等問題上,從而使得課堂管理缺乏基本的人文情懷[2]。
(4)管理價值和過程割裂
課堂管理的目的是維持課堂秩序、促進學生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不僅僅是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技巧掌握,也包括情感發(fā)展和價值觀的建立,健全人格發(fā)展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價值。但是在課堂管理過于理性化的情況下,有關情感、人性等方面的問題并沒有得到重視,學生難以得到全面發(fā)展,管理過程和管理價值追求無形中被割裂開來。
二、課堂管理的感性需求及其局限
1.課堂管理的感性需求
課堂管理需要以理性為基礎,還必須要有感性,感性思維能夠使課堂更加精彩。教師率性化的課堂管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情感,能夠使課堂顯得更加真實,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真實的情感。學生成長的過程是逐漸認識了解人性的過程,同時也是喚醒學生美好人性的過程,但是課堂管理的理性化思維過于突出往往會壓抑人性,減少真實人性的展現,課堂管理的人性體現和突出必須要由感性思維來落實。另外,師生關系的建構需要課堂管理的感性化,在理性化的課堂管理下,師生僅僅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這樣的管理必然會增加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也難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最終影響師生和諧關系的建構。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取得成效的基礎,從課堂教學管理成效出發(fā),課堂管理要適當感性化。
2.感性化課堂管理的局限
課堂管理過分感性容易偏離管理目標。課堂管理的目的是解決課堂內的各種事宜,使學生盡可能地以良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使教學活動正常展開,但在管理方式比較感性的情況下,教育很容易偏離管理目標,放棄原本應該進行的合理管理行為,從而使課堂上學生缺少了必要的監(jiān)督和約束,偏離了課堂管理的目標。另外,感性化的課堂管理也容易缺乏實效,課堂管理的感性化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中的管理行為比較隨意,會根據個人情緒進行管理,這樣的管理行為看起來比較真實,容易激發(fā)學生情感,但是難以讓學生真正沉下心來思考問題,即便是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有影響,但是這種缺乏理性的情感態(tài)度很難持續(xù)[3]。再者,隨性的課堂管理也使得課堂管理思路相對無序,教師在課堂管理時的更多感性表現意味著其會隨機進行各種管理行為,相應的管理活動缺乏事前設計規(guī)劃,有關課堂管理的效果缺乏預估,課堂管理思路相對無序,課堂管理狀態(tài)和效果就不夠穩(wěn)定。
三、理性與感性結合的課堂管理思路
1.正確理解課堂管理,奠定結合的思想基礎
教師對課堂管理理性、感性的實質性認識關鍵在于其對課堂的理解、對學習的理解和對學生發(fā)展的理解等。從課堂理解來說,課堂的本質是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共同成長,交往是課堂的基本特質,良好交往是成功課堂的重要標志,也是課堂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課堂管理是師生交往的重要方式,師生之間的交往必然需要情感交流和溝通,教師理解了課堂的本質,便能夠認識到課堂管理時師生之間良好互動的重要性,最終認識到理性和感性結合的必要性。就學習理解而言,課堂教學為課堂學習服務,學習是課堂的中心,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是通過教師的教學促成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課堂管理服務于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是課堂管理的基本任務。學生學習活動的進行需要課堂管理講究技巧方法約束和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也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結合進行才能形成以上管理結果。從學生發(fā)展來說,課堂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課堂中的學生進步成長,學生的進步成長包括心智、情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成長的單一理解勢必會使其在課堂管理時形成理性或感性等單方面的傾向,在其全面理解學生發(fā)展內涵時,會意識到課堂管理要全面關照學生的思想感受、學習成績、人格發(fā)展等都多方面的問題,從而形成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并進的意識。
2.提升課堂管理智慧,形成結合的實踐支撐
理性意味著計劃、技巧,感性意味隨心所欲、率性而為,兩種思維的實踐方向是相悖的,要把理性和感性結合在一起,使兩種思維實踐相融共生,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課堂管理智慧[4]。從改善問題出發(fā),當下的教育者需要進一步提升課堂管理智慧。先要全面掌握課堂管理的各種問題,從課堂管理的生成、價值、目的、實踐形式,到課堂管理的現狀、問題、改進方向等都是教師需要了解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更多的課堂管理實踐和注意相應的素材搜集,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深刻反思,同時還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從更高的層面審視問題。實踐經歷可以讓教師獲得一手經驗,深刻反思能夠使其深化問題理解,理論水平提高則能夠幫助其升華問題認識,使其關于課堂管理的經驗性認知轉變成為客觀性認識。另外,教師還要積累更多的管理技巧方法,教師對課堂管理理性和感性的基本理解要把相應的思想認識落實到實踐中,需要具有較好的實踐技巧和方法?,F實生活中大多數教師往往是偏重于理性或感性的某個方面,缺乏理性和感性結合的方法積累,需要更多地學習他人經驗,或者是通過實踐探索形成更多的方法積累。此外,課堂管理中理性和感性靈活結合的能力也需要提升。課堂管理有時需要理性,有時需要理性,整體來說,要以理性為主,適當糅合感性在其中,兩者的靈活結合關鍵在于教師對于情勢的準確判斷和結合方法的合理選擇。情勢判斷能夠讓教師準確把握結合時機,合適的方法選擇能夠使課堂管理理性和感性的結合更加自然和諧。相應的能力提升需要教師對他人經驗的更多借鑒,同時更需要其在課堂實踐中多行多思,使自身能夠精準掌握課堂管理的節(jié)奏,從而在每個合適的時間點采用恰當的方法來處理。
3.認識個體個性差異,選擇結合的路徑方法
不同教師的個性有差異,其在課堂管理中的思維和風格自然會形成理性和感性偏差,這種偏差會使得特定教師偏重于理性思維或感性思維,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適當向相反的方向調整,使課堂管理兼有理性和感性。但是這種調整需要適度,不能悖離教師原有的個性風格,而是要在原有個性基礎上適當融入新的思維成分,這既能發(fā)揮其原有的個性優(yōu)勢,同時也能夠使個性的張揚在理性范圍內。要達到以上境界,需要實踐者在認識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找到課堂管理理性和感性結合的路徑方法,形成兩者結合的合理思路。教師要通過合適的方法了解自身的個性特征,審視自身在課堂中的管理特色,以此來確定自身課堂管理的理性或感性轉向。教師對個人課堂管理形成一些主觀認知后,還需要和他人的課堂管理進行對比,驗證自身的結論是否準確,同時基于比較結果補充自身關于課堂管理的理解。另外,教師關于自身的課堂定位需要有一定的標準或模板來對照,才能使自身關于課堂管理的理想建構更加合理。人的個性與生俱來,教師的課堂管理只能是在個性基礎上的發(fā)揮,不僅需要張揚個性優(yōu)點,還要通過情緒調節(jié)等合適方法突破自身個性在課堂管理中的局限,保持課堂管理的感性和理性平衡。
4.深化思想認識深度,促進結合的合理實踐
課堂管理中的理性來自教育者對課堂和自身角色責任的深刻認識,教育者要突破當下浮躁的教育生態(tài),把課堂管理上升至文化層面,要有人文情懷,兩者對于課堂管理缺一不可,且能夠相輔相成,共同促使課堂管理踏上新臺階。因此理性和感性的結合實際上是教育基本目標以及文化本質匯聚于課堂管理的共同表現,要使兩者結合的認識和實踐更加合理,需要教育者深化自身的思想認識深度,從更高層面來理解問題,明確不同要素的角色功能,然后把各種要素都擺放于合適的位置。一般情況下,教師對課堂管理都會有一定認識,但是相應的認識是在實踐經驗中無意中積累的結果,不夠深刻和系統(tǒng)。相應的思想認識深化,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增加實踐反思來推進。每一節(jié)課堂都會形成不同的管理情境和事宜,教師有機會進行大量的課堂管理實踐,實踐出真知,但是真知的形成需要教師對實踐的深刻反思。因此,教師需要適當增加反思,培養(yǎng)自身的實踐反思習慣。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更多閱讀。課堂管理的理性和感性實際上是如何定性課堂、理解課堂的問題,課堂管理是教育的具體實踐,也是教育文化的體現,教師基于開闊的視野和更高的站位,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課堂管理的基本定位,從而為其理性化和感性化結合奠定思想基礎。再一方面,教師還需要加強理論學習來升華思想。課堂管理需要按照一定教育規(guī)律來進行,其中的感性和理性結合是基于教育規(guī)律的具體實踐。教師需要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從專業(yè)視角解讀問題,這能夠使其關于感性和理性的結合問題認識更加透徹和全面。
參考文獻
[1] 車偉艷.有效課堂管理的范圍、要素及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5(04).
[2] 許紅敏.頂崗實習師范生課堂管理困境與改善對策[J].教育探索,2015(07).
[3] 夏鵬翔.凸顯生命關愛:有效教學的課堂管理[J].當代教育科學,2015(08).
[4] 黃偉,凌佳.焦點重聚與價值更新:課堂教學管理變革芻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6(15).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