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英
【摘 ?要】家園共育指的就是: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共同完成對幼兒學生的教育。目前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幼兒學生的教育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幼兒學生的教育就像是蓋房子時候的地基一樣重要,只有把地基打好,建出來的房子才會牢不可破。幼兒學生的教育為學生的以后做好了鋪墊,而對于幼兒學生來說,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對于幼兒學生來講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共育;有效實施;探究
幼兒學生的模仿能力超級強,他們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模仿家長的一舉一動,所以就目前來說,對于幼兒學生的教育僅僅限于幼兒園教師來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就需要幼兒家長和幼兒園教師來合力對幼兒學生進行教育,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學生的家長兩方必須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的促進幼兒學生的發(fā)展,家庭和校園的溝通交流、資源共享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才能夠促進幼兒、家長、教師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長,為幼兒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一、了解幼兒園教育內容,實現家園共育
為了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幼兒學生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夠知道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學生進行的教育到了什么階段,從而對幼兒學生可以和幼兒園教師進行同步的教育,讓學生對于說學習到的知識記憶力可以更加深刻,這樣一來,幼兒學生在家中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成長,提高幼兒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幼兒學生營造一個舒適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幼兒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家園共育還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拉進親子之間的關系。
例如:幼兒園可以設置一個家園聯系欄,在家園聯系欄當中,教師可以寫上這一周的學習計劃、教學重難點以及家長對幼兒教師的意見,讓幼兒學生家長每一周都可以清楚了解到本周的學習重點,并讓幼兒學生的家長進行積極的配合,這樣一來,才能更好的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幼兒園也可以開展“尋找春天的活動”讓家長帶領孩子去公園或野外去踏青,并讓學生畫出來,讓學生可以在大自然中學習,這樣一來不但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而且還增加了幼兒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感情,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
二、以幼兒園特色活動為載體,促進家園有效共育
家庭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伙伴,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幼兒學生的影響是一生受益的,幼兒園應該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幼兒學生家長的理解、支持以及積極參與。幼兒學生的教育家庭因素有著很大的影響,親子之間的關系對于幼兒學生的學習、性格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兒園教師就可以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增加親子之間的親密度,讓幼兒學生從家長身上學習到責任以及承擔,也可以讓家長從幼兒學生身上了解到孩子真正需要的,讓家長和幼兒學生共同成長,從而更好地完成“家園共育”,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幼兒園教師開設“小百靈暨故事大王比賽”特色活動:教師開設這個活動,讓每一位幼兒學生都上臺為臺下的父母表演一個節(jié)目:唱歌、跳舞、朗誦、講故事等等這樣的節(jié)目都可以,讓每一位幼兒學生都有一次顯示自己的機會,提高幼兒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開朗的性格以及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幼兒學生可以獨立站在舞臺上表演,在學生表演完,讓家長也參與其中,說一說在看完自己孩子表演后的內心感受,提高學生的榮譽感,完成“家校共育”的目標。
三、家庭和校園有效溝通,教育觀念達成統一
家庭和幼兒園的溝通是尤為重要的,家庭和學校進行有效的溝通,可以讓學校真正地了解到家長的心聲,幼兒園教師應該向家長介紹學生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進餐情況等等,而家長也可以向教師反映學生在家的情緒變化、完成作業(yè)情況等等,讓家長和教師進行合理有效的溝通,達成統一的教育理念,研究出對幼兒學生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家校共育”,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孩子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才。
例如:幼兒園教師利用好早晚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以及微信群、校信通、家園練習冊等等交流方式,把幼兒學生在幼兒園的情況及時的反映給學生家長,讓家長可以知道學生在幼兒園的情況。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到家之后,為家長表演今天所學到的內容,讓學生家長了解到學校今天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指導學生哪里有錯誤,讓學生及時改正,這樣一來,經過上課時間教師的第一遍傳授和家長的第二次教導,加深幼兒學生對于當天學習知識的印象,也促進了親子關系,達到了“家園共育”的目標。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
“家園共育”最終目的就是讓幼兒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成長,教師和家長之間做好有效的溝通,就能及時的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從而進行糾正,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成長。教師引導幼兒學生家長在家對學生進行當天知識重難點的記憶,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使得“家園共育”發(fā)揮出最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糾正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讓學生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