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與乾嘉學風

      2020-01-18 06:45:36周金標
      關(guān)鍵詞:箋注南宮王維

      周金標

      (淮陰師范學院 文學院, 江蘇 淮安 223300)

      王維是盛唐詩歌的重要代表,卻非注家青睞的主要對象,這與詩歌注釋的特點有關(guān)。古詩注釋關(guān)注的重點有兩類,一是集大成的作品,以杜甫詩歌為代表。杜詩是儒家思想在集部乃至詩歌領(lǐng)域的集中反映,同時也是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歷代注家趨之若鶩,“千家注杜”不僅是獨特壯觀的學術(shù)現(xiàn)象,也是詩歌注釋學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因為杜詩幾乎滿足了詩歌注釋的所有需求,即思想性、藝術(shù)性、歷史性、知識性等,而不同時代的特點,又不斷推動杜詩注釋的深入和創(chuàng)新。韓愈、蘇軾的詩注與此類似,盡管規(guī)模遠不能相提并論。二是具有爭議或難以解讀的詩歌,值得注家為之注釋,如阮籍、李商隱、李賀的詩歌,歷代均有注釋,尤其是清代的注本更多。而處于二者之外的詩歌,即使大家名家如李白、王維、孟浩然、白居易,乃至宋代的歐陽修、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人,因為詩歌較易讀懂,難以引起注家的強烈興趣,自然注本稀少。王維詩歌直到明代中期,才有顧起經(jīng)《類箋唐王右丞詩集》及其子顧可久《王右丞詩集注說》兩部注本。清代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在其基礎(chǔ)上踵事增華,取得一定成就,但也暴露了不少問題。

      趙殿成(1683—1756),字武韓,號松谷,浙江仁和人。乾隆初,征孝廉方正,府縣以名上,因適居母憂,堅辭不應,諸生而終。與厲鶚、全祖望、李紱、杭世駿、王琦等著名學者皆有交往,王琦為其內(nèi)弟。其堂兄弟趙殿最、趙昱、趙信,侄趙一清等人皆為當時文人學者。據(jù)《王右丞集箋注》李發(fā)枝《序》,稱其“志趣卓犖,工書好學,左圖右史,朝夕不暫釋。著書多種,未嘗輕出示人”云云(《王右丞集箋注》卷末)。又輯《臨民金鏡錄》,是乾嘉時期學者。

      《王右丞集箋注》28卷是王維詩文的全集注本,前15卷是詩歌,后13卷是文賦表狀等其他文體。卷首有自序、例略、目錄。詩歌15卷,前14卷是可靠作品,分古體6卷、近體8卷,共432首,以劉辰翁校本改編;第15卷是外編,收逸詩47首。第16至28卷,共13卷,收賦表文等各類文體,亦有注釋。卷末附錄。趙氏注釋王維作品的緣由,《自序》有所交代,他同情王維的遭遇,認為“其詩之溫柔敦厚,獨有得于詩人性情之美,惜前人未有發(fā)明之者”,而“詩注雖有數(shù)家,頗多舛鑿,至于文筆,類皆缺如”,所以“校理舊文,芟柞浮蔓,搜遺補逸,不欲為空謬之談,亦不敢為深文之說,總期無失作者本來之旨而已”。據(jù)《箋注例略》及李紱《序》,注本初稿成于雍正戊申(1728),后又歷時10年,備嘗艱辛,至乾隆丁巳(1737)才竣工付梓。它有兩個主要特點。

      一、它是王維文集最完備的本子。在編集、???、資料方面,均較舊本有了顯著提高。如詩歌編集方面,它沿襲顧氏父子的做法,采用劉辰翁六卷本為底本,這是可靠的本子。特別是搜集47首有爭議的詩,將其列入《外編》,并于題下分別列出來源,如《東溪玩月》,注曰:“顧元緯(起經(jīng))外編錄此首?!段脑酚⑷A》亦作王維詩?!短莆拇狻纷魍醪g詩?!辈贿^其收集的范圍比顧氏更廣,如《賦得秋日懸清光》,注曰:“《詩雋類函》《唐詩類苑》俱作王維詩,《唐詩品匯》作無名氏詩?!北M管此詩應該遵從《唐詩品匯》,定為無名氏之作,因為《詩雋類函》《唐詩類苑》考證不精,濫收濫選,但說明趙殿成在版本收集方面確實下了一番功夫。文集方面,卷二十八單收《論畫》三首和《石刻》二則,共計5篇,又在篇末按語考證,認為“殆非維真筆”,“姑且存之”。從保存文獻的角度看,王維的所有詩文,均在趙氏的收羅之內(nèi),這是值得肯定的。

      校勘方面,趙注對異文進行詳盡羅列。如詩歌方面,他收集歌集本有四家,即劉須溪本、顧起經(jīng)本、顧可久本、凌濛初本。劉本是宋本,后三種均為明本。又有宋、明各種總集,基本囊括了重要的版本。文集方面,顧起經(jīng)“糾其失款者八字,補其脫缺者十七字,更其差謬者三十四字,總五十九字”,而趙氏在此基礎(chǔ)上“又得六十六字”(《例略》),使文字更趨完善。打開《箋注》,校語星羅棋布,斑斑在目,如卷一《魚山神女祠歌》,題下注分別引《河岳英靈集》《楚辭后語》《樂府詩集》,說明詩題的三種異文。卷九的前幾首詩,每首都有三五處???,有的校語長達數(shù)十字。有的重要異文還加以考證,如卷二《林園即事寄舍弟紞》,“白云移翠嶺,后浦通河渭”,校曰:“浦,二顧本、凌本俱作沔。非?!庇衷谄┯枚傥迨值钠C明“后沔”之誤及“后浦”的正確。這個考證為今人接受,成為定讞。詩題下的注文,究竟是詩人的文字還是后人所加,困擾歷代的學者和注家,趙氏“酌加原注二字以冠其上”(《例略二》),態(tài)度謹慎。對文字也是如此,“其謬誤顯然者正之,余則兼存其字,并載集中,以聽覽者之自為擇焉”(《例略五》);對于顧起經(jīng)本右丞文集的文字,“其介于疑似之間者,一仍原本,而附注于下,以俟后人之論定”(《例略七》),而非像有些注家臆改文字。對于避諱引起的文字問題,“茲皆悉依舊本,未改者不敢妄更,已改者不敢妄正。疑以傳疑,庶幾不失古書面目”(《例略九》)。盡管這種做法,有某種逃避的嫌疑。

      資料方面,收錄了傳記、遺事、贈答、詩評、畫錄、年譜、序跋等大量資料,有助于知人論世。當然有些材料不無瑕疵,如《遺事》收集了數(shù)則《云仙雜記》《云溪友議》《汗漫錄》等雜史小說的逸聞,趙氏也深知其來路不正,自嘲如“盲賈人到寶洲,見一異物即拾取入橐”?!对娫u》五十二則、《畫錄》一百十九則,也濫而不精,缺乏鑒別,但大體收羅了王維詩畫方面的文獻資料,其篳路藍縷之功不可抹殺。價值較大的是《右丞年譜》,仿照錢謙益《少陵年譜》,分列紀年、時事、出處、詩文四個欄目,以列表的形式,展示王維一生的生平和作品,雖有不少可議之處,但為后世注家奠定了基礎(chǔ)?!缎蛭摹肪艅t,是乾嘉學者注釋學思想的集中展示。作序的李發(fā)枝、杭世駿、符曾、全祖望、厲鶚、王琦、趙昱、李紱、趙殿最等九人,均為一時的學界翹楚。如厲鶚說“箋釋之學,自古為難”,又曰“詩之有箋,昉自鄭氏”,對注釋學如數(shù)家珍。趙昱說“詩家有注,殆放鄭氏康成之箋毛詩。呂忱云: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為箋。然則詮詁箋釋之學,由來好古君子所宜盡心已”,表明乾嘉學者對注釋學的全新認識。李紱《序》稱“注書難,注唐以前書尤難”,“蓋世遠則古書多亡不見,故雖博贍者猶難之,況未亡者尚多未見,安能注哉?”又曰:“今世注家止取習見語填綴滿紙,稍稀僻即闕”,批評注釋領(lǐng)域的就易畏難情緒,又批評“誣古人以就己意”的現(xiàn)象,對今日學者均有啟迪。

      二、它是考證較為成熟的注本。趙氏在考證方面,往往探賾鉤深,不遺余力,改變了明人粗率簡陋、不學無術(shù)的作風。不少歷史、地理、名物、官制、人物的辨析十分精湛,如《送陸員外》“緩步出南宮”,“南宮”一詞,歷代認為指禮部,趙氏的考證很見功力:

      成按:唐人通呼尚書省為南宮,后人因禮部郎有南宮舍人之目,及杜工部《寄禮部賈侍郎》詩有“南宮故人”之句,遂謂南宮專稱禮部,誤矣。白樂天詩“我為憲部入南宮”,是其除刑部時詩也;盧綸詩“南宮樹色曉森森”,是酬金部王郎中詩也;李嘉祐詩“多雨南宮夜,仙郎寓直時”,是和都官員外詩也?!兑蛟掍洝罚骸吧袝|南隅通衢,有小橋相承,目為拗項橋,言侍御史及殿中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項而望南宮?!眳⒒タ贾?,其義見矣?!俄嵏河瘛分^漢建尚書百官府曰南宮,考其說亦無所本。惟后漢時陳忠為尚書令,前后所奏,悉條于南宮閤上,以為故事;鄭弘為尚書令,前后所陳,有補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宮,以為故事,見《后漢書》及杜氏《通典》。謂尚書省為南宮,當本此。

      南宮就是尚書省,這是唐人的習稱,但唐以后人誤解南宮專指禮部,主要是因為杜詩《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南宮吾故人”之句。趙氏列舉白居易、盧綸、李嘉祐的詩歌,諸詩所指均非禮部;又舉唐人趙璘《因話錄》,證明南宮即尚書省,殆無疑義。接著又對唐人稱尚書省為南宮的根源作出溯源,認為《后漢書·陳忠傳》及杜佑《通典》所載東漢鄭弘的事例,是“南宮”稱呼的源頭。這個考證鞭辟入里,駁斥有力。卷二《秋夜獨坐懷內(nèi)弟崔興宗》,明代顧起經(jīng)《類箋唐王右丞集》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認為“崔興宗”是崔恭禮之子,趙氏認為崔恭禮是唐高祖之駙馬,“崔興宗”必非其人;王維又有《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此“崔處士興宗”則是“未有爵祿于朝者”,與本詩“內(nèi)弟崔興宗”亦非一人。接著又指出唐詩中多有“姓氏偶合者”,如韓愈詩“李愿”,并非河中節(jié)度使“李愿”;杜詩“花卿”,并非一般人認為的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瓜園詩》的“薛璩”,引證《唐會要》和韓愈文章,辨析《唐詩紀事》和《錢注杜詩》的“薛據(jù)”之非。類似的考證很多,盡管不一定皆為定論,但諸多考證皆言之有據(jù),可備一說,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独浴返诎藯l曰:“官制歷代更易,地理屢朝變遷,稽古家以二者為最難考訂?!壁w氏在官制和地理上頗為用心,此不贅言。

      其次是佛教條目的考證。王維詩歌佛典眾多,如卷三《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有“居士”“四大”“根性”“陰界”“蓮花目”“香積飯”“聲聞”“斷常見”“幻夢”“實相”等條目?!独浴吩唬骸爸劣隗们现畷匚捶河[,即同人中亦鮮有旁通。惟王友琢崖時見其游目此中,每有所注,輒就訪問,多檢出本處示余。今注中所載,龍藏貝書之故實,一花五葉之源流,皆其所尋章摘句以襄助者也?!痹谕蹒膸椭拢w殿成對諸多典故作出了原原本本的注釋,改變了舊注的簡陋面目。據(jù)統(tǒng)計,注釋中佛教文獻引用頗頻,經(jīng)典如《涅槃經(jīng)》74次,《華嚴經(jīng)》60次、《維摩詰經(jīng)》56次、《法華經(jīng)》39次,類書、辭書如《法苑珠林》《釋氏要覽》等也有數(shù)十次不等的引用(參見陳婕《王琦與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中的佛典注釋》,《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年第1期)。佛教術(shù)語的注釋是該注的一個特色。

      如果對照《例略》十四條,不難看出其著述的重心,完全在文獻整理和考證方面,這與上述兩條不謀而合,也是其超越明代顧氏父子之處。

      如果說這部《箋注》在文獻方面較為成功的話,那么它在注釋方面,則是不及格的。一部成功的集部注本,應該包括兩個學術(shù)向度,首先它應該是連接作者和讀者的紐帶,體現(xiàn)注釋學的特色;其次是照顧到詩文特點,體現(xiàn)文學的特色??上н@兩點它均嚴重缺位。

      先說第一點。古代的集部注釋是在經(jīng)學尤其是《詩經(jīng)》注釋的影響下誕生的,自李善《文選注》后獲得長足發(fā)展,宋代掀起第一波高潮,產(chǎn)生了諸如趙次公《杜詩先后解》和任淵《黃陳詩注》這樣的佳作。這兩部著作的共同特點,就是其強烈的導讀性,注家?guī)ьI(lǐng)讀者領(lǐng)略詩歌的奧秘,為讀者分析詩法句法、字詞淵源、歷史背景,評頭論足,賞奇析疑。讀者不僅體會到詩人高超的文學技法,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也感受到注家的熱情和風范,體味趙、任二氏淵博的學問和鞭辟入里的眼力。明代的注釋和評點歷來飽受譏議,認為空疏無術(shù),但就注家的擔當而言,他們是站在“第一線”的,指點詩詞,激揚文字,談笑風生,有血有肉。清初掀起第二波高潮,以錢謙益、朱鶴齡為代表的學術(shù)大師,滿腹經(jīng)綸,眼光如炬,批郤導窾,又體貼入微。如《錢注杜詩》卷首《略例》,就是對舊注的一篇戰(zhàn)斗檄文,聲討學術(shù)的各種不正之風;數(shù)十篇詩末“箋”語,揭示杜詩深心,明召大號,啟發(fā)讀者。清初類似的注家還有不少,如金圣嘆、顧嗣立、查慎行、錢曾、張遠、仇兆鰲等,盡管如日月照明,不無虧蝕,但皆極具個性,他們的注本不僅有學術(shù)的廣度和深度,也有人文的“溫度”和“力度”。

      反觀《王右丞集箋注》,我們只看到一大堆毫無生氣的材料,不見注家的影子。趙氏將考證的結(jié)果和盤托出,任憑讀者自取,還美其名曰“聽覽者之自為擇焉”,一副與我無關(guān)的模樣。就注釋學而言,它有兩個極端的弊端。

      一是條目的濫注?!豆{注》昧于抉擇,并不考慮讀者的接受水平,大肆設(shè)立一些簡單易懂的條目。開篇的卷一《奉和圣制天長節(jié)賜宰臣歌應制》,有“天長節(jié)”“太陽”“閶闔”“玉堂”“金天”“三光”“彤庭”“八荒”“華胥”“九服”等九個條目,看似琳瑯滿目,其實小題大做,對于稍有學問的讀書人而言,幾乎皆無必要。即使對初學者而言,恐怕只有“天長節(jié)”“華胥”“九服”三個可以簡單注釋。正如《四庫提要》批評余蕭客《文選音義》所云:“世有不知漢武帝、曹子建而讀《文選》者乎?”注釋必須考慮一般或可能的讀者對象,在條目方面多下功夫。

      二是條文的濫引?!豆{注》另一令人厭惡之處是大肆引錄文獻,這也是其不顧注釋特點的表現(xiàn)。如卷一《登樓歌》“宜春”、《贈徐中書望終南山歌》“終南山”等注釋,篇幅冗長,使人厭觀?!端蛷牡苻位茨稀贰叭章湓茐袅帧?,為注釋“云夢”二字,注家列述《周禮》《爾雅》《尚書傳》《左傳》《漢書》《后漢書》《水經(jīng)注》《史記索隱》《元和郡縣制》等十數(shù)種文獻,儼然一個小型的專題考證。但作為一個地名或代稱,“云夢”究竟在何處,其實并不十分重要。這種考證雖有一定的知識性,但不顧讀者需求而大肆考證,連篇累牘,嚴重脫離了讀者的實際需求,何況大多讀者對“云夢”一詞并不陌生。最嚴重是文集部分,許多人物和佛典的注釋,鈔販文獻,毫無節(jié)制,如卷十七《責躬薦弟表》的“王縉”,將《舊唐書》關(guān)于王縉的傳記一字不落地復制下來。卷二五《能禪師碑》的“能禪師”,注文完全抄錄《傳燈錄》,長達八百多字。其余如卷二十《贊佛文》的“樹神”“香飯”“獻珠”“佛母”,《西方變畫贊》的“西方”“寶藏”等,皆長達數(shù)百乃至千字,較詩歌注釋更甚。其實古代優(yōu)秀注本在引文方面,早就確立了“節(jié)引”的規(guī)范,就是依照文本,引用最能解讀作品的那部分文字,而非完全鈔錄原書。這就需要注家首先吃透文獻,然后以簡潔文字介紹給讀者,注家是注本的主人,而非介于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被動傳遞者,他應當主導全部工作,有自己的強烈意志,當然這里有適度的問題,這是另一話題。而趙氏幾乎完全隱身“幕后”,完全將注本視作學術(shù)著作,自說自話,忘記了自己的注家角色,正因其對注釋學要義不甚了了,導致學術(shù)定位的錯誤。

      再說第二點,它無視注釋對象,亦即不考慮集部的文學特點,也有兩點問題。

      一是只見文獻,不見文學。集部注釋不同于經(jīng)史,它除了引用文獻,還要正確解讀作品。以詩歌為例,中國古代詩歌強調(diào)抒情言志,情景交融,因此詩歌注釋除了對史實、地理、名物等作出注釋外,還要照顧集部的文學特點,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追尋作者真正的創(chuàng)作動機,剖析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這就并非單純引用文獻所能解決的了。注家對這兩部分,分別稱之為“外注”和“內(nèi)注”,“外注引古,內(nèi)注解意”(仇兆鰲《杜詩詳注》凡例),外在的地理名物、典章史實等,不過是作者內(nèi)在抒情的工具罷了,作者的目的和藝術(shù),才是注釋的重點所在。按照這個標準,《王右丞集箋注》雖滿目文獻,卻買櫝還珠,忘記了注釋的初衷。在《箋注》中,看不到作品的主旨,更看不到藝術(shù)的批評。它雖也收錄了一些評論,但都是些大而無當?shù)姆悍褐?,又將它們置于書末的附錄,根本沒有讓讀者一睹為快的意思。因此如《渭川田家》(卷三)、《山居秋暝》(卷七)等眾多佳作,卻無一字的藝術(shù)評論,《山居秋暝》因沒有值得注釋的條目,只好用“春芳歇”“王孫”兩條湊數(shù)?!督K南別業(yè)》只有兩條文字校勘和“無還期”的注釋,末尾所附《詩人玉屑》一條評點聊勝于無?!短以葱小肥窃谔諟Y明《桃花源記》基礎(chǔ)上進行的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王士禛曾評價說:“唐宋以來,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詰、韓退之、王介甫三篇。觀退之、介甫二詩,筆力意思甚可喜。及讀摩詰詩,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強,不免面紅耳熱,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談》)但這首杰作,趙注卻評曰:“東坡謂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邑┐嗽?,亦未能免俗”,將想象與激情交融的詩歌,化作大煞風景的無聊考證。這并非個例,而是乾嘉學者的通病。康熙時期這種情況尚不普遍,如仇兆鰲《杜詩詳注》還串講詩意,分析詩法,而到了乾嘉時期,仇氏的方法一概被視為時文伎倆,必去之而后快。至于明代盛行的評點,更被注家視為禁區(qū),避之唯恐不及。趙氏說:“王友琢崖嘗辟之曰:詩有二義,或寄懷于景物,或寓情于諷諭,各有指歸。乃好事之徒,每以附會為能,無論其詩之為興為賦為比,而必曲為之說曰,此有為而言也,無乃矯誣實甚歟!”(《終南山》按語)因此他“不欲為空謬之談,亦不敢為深文之說”(《例略》),借口反對附會和深文,而拒絕對作品藝術(shù)和主旨的探究,這就走入了另一極端。

      二是文學條目的“舉末遺本”。在條目上,《箋注》的問題十分嚴重。它最感興趣的是地理、職官、典章、人物、名物等,往往占據(jù)了注文的大半。如《送崔五太守》,設(shè)立了“黃花縣”“九折坂”“玉樹宮”“五丈原”“褒斜谷”“子午谷”“嘉陵水”“劍門”“蜀川”“雙流”“刀州”“臨邛”等12個地理條目,篇幅占比達八成以上。卷一《贈徐中書望終南山歌》:“晚下兮紫微,悵塵事兮多違。駐馬兮雙樹,望青山兮不歸”,設(shè)立“終南山”“紫微”和“塵事”3個條目,卻漏掉了“雙樹”這個最重要的條目。按《翻譯名義集》:“娑羅樹,東西南北四方各雙,故曰雙樹?!辈粌H條目畸輕畸重,與文學關(guān)系不大,而且有限的語言考證很少追根溯源?!端膸焯嵋分赋觯骸捌涔{注往往捃拾類書,不能深究出典。即以開卷而論,閶闔字見《楚辭》,而引《三輔黃圖》。八荒字見《淮南子》,而引章懷太子《后漢書注》。胡床字見《世說新語》桓伊、戴淵事,而引張端義《貴耳集》。朱門字亦見《世說新語》支遁語,而引程大昌《演繁露》。雙鵠字自用古詩‘愿為雙黃鵠’語,而引謝維新《合璧事類》。絕跡字見《莊子》,而引曹植《與楊修書》。皆未免舉末遺本。”這種現(xiàn)象在《箋注》中比比皆是。如卷二《藍田石門精舍》“桃源人”,不直接引用《陶淵明集》,卻轉(zhuǎn)引偽書《搜神后記》記載的《桃花源記》。卷五《鄭霍二山人》“豈乏中林士,無人獻至尊”,引《唐六典》注“至尊”,但這個字面早在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句中已出現(xiàn)。卷十三《雜詩》其二“君自故鄉(xiāng)來”,注引陶詩“爾從山中來”,殊不知此為偽詩。究其根源,是《箋注》“捃拾類書”所致。類書編集只是羅列材料,而注家又無力追根究底,只好鈔撮類書,做些表面功夫。

      綜上所論,無論是注家角色的缺位,還是注釋對象的失焦,根本在于乾嘉學風的影響。乾嘉學風注重“無征不信”和“言之有物”,強調(diào)巨細靡遺的“廣博”特色。強調(diào)“無征不信”,必然大肆引用文獻,以此證明所謂的“客觀性”,而文學藝術(shù)乃存于妙心,無可引證,遂至闕如;強調(diào)“言之有物”,所以特別看重歷史、地理、典章和典故等,而詩歌的主旨則空空如也,不注亦可;強調(diào)“廣博”,所以大段轉(zhuǎn)引,炫該逞博,喧賓奪主,往而不返。乾嘉學風的核心,在于迷信學問導致的“知識主義”泛濫,將這種理念用于經(jīng)史考證則可,用于集部注釋,難免南轅北轍,變樣走形,過度關(guān)注知識性而忘掉詩歌的文學本性,注釋煩瑣只是這種理念的表象而已?;輻潯稘O陽山人精華錄訓纂》、馮集梧《樊川詩集注》、馮應榴《蘇軾詩集合注》、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均是乾嘉學風的產(chǎn)物,不過側(cè)重不同,良莠不齊而已。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王右丞集箋注》只是資料匯編,是個半成品,也為今日的集部注釋提供了深刻的教訓。

      猜你喜歡
      箋注南宮王維
      安美橋(南宮)羊絨制品有限公司
      公民與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 03:19:34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走哪條路好
      《四庫全書總目》五峰集 斐然集箋證
      詩史、索隱與晚明記憶
      文教資料(2019年16期)2019-08-24 05:58:25
      《曝書亭集詞注》箋注內(nèi)容探析
      戲劇之家(2019年16期)2019-07-01 06:37:22
      鳥鳴澗
      兒童繪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妹妹猴腮雷
      桃之夭夭A(2016年4期)2016-04-13 11:06:48
      河北南宮:七個“到位”給力批后管理
      南宮六“延伸”提升城鄉(xiāng)規(guī)劃工作水平
      南和县| 桃源县| 泸定县| 邢台市| 新闻| 孙吴县| 公安县| 高要市| 兴文县| 绥宁县| 武穴市| 和静县| 勐海县| 寿宁县| 朝阳县| 衡阳市| 邵阳县| 连山| 鄂托克旗| 澄迈县| 雅安市| 大渡口区| 探索| 洪洞县| 长宁县| 寿光市| 叙永县| 两当县| 富宁县| 泗洪县| 梁平县| 阿克苏市| 襄城县| 昆明市| 玉田县| 兴安县| 廉江市| 贵德县| 监利县| 巫溪县|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