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偉,王向東,李洪影
(齊齊哈爾大學 理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現(xiàn)在的學生不同于以往,做事情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我們應該因地制宜的做好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正是在這一市場契機下應運而生的。“翻轉課堂”顛覆了以往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鼓勵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消極地去接受。老師也應該審時度勢,轉變思想與認識,正確進行角色的轉換與定位。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領路人”,我們更多的是對學生正確的指導,而不是手把手的灌輸。學生只有“一技在手”,才能舉一反三,融匯貫通,輕松應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微課模式可以拉近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師生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形成一種熱烈的課堂教學氣氛。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尤其是《高中地理》課程,僅憑任課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往往不夠扎實,又沒有具體的參照物。微課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產(chǎn)物,在課堂教學的應用上,可以結合視頻、音頻、圖片、文字、FLASH等多種形式,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學生可以更好地去了解教學單元的實際意義。通過有趣的畫面,形象的音頻資料,詼諧幽默的FLASH動畫,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微課”并不是以整節(jié)課程錄制成視頻的形式供學生賞析觀看,它重在“微”上,是針對某一個教學內容做的一個簡短的分析,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學習目的性更強。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過長的教學時長會使學生產(chǎn)生乏累的感覺,即使可以堅持下來,關注點也不會一直集中45 min。據(jù)美國權威的調查結果顯示,人能夠全神貫注、集中注意力的最大時限是15 min。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每節(jié)微課的時間都不應超過這一最大數(shù)值,一般都是在5-12 min之間,短小精悍,闡明主旨大意即可。而且學生也容易集中精神,學習效果也會比較理想。
微課的制作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與模式,任課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適合于本班學生的微課資源。而且,微課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多樣化,不要拘泥于上課內容,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階段也可以使用微課資源,來考核學生的掌握程度。比如,課前采取“微課”導入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有了濃厚的興趣,“大氣是怎么形成的?”帶著問題進入學習肯定會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會大大提升其學習效率;課中,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微課”教學模式有機的結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感知力,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的熱情。使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更加頻繁,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課后,任課教師可以采用“微課”這一信息化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課后評價、小組作業(yè)、答疑交流等環(huán)節(jié),老師也會第一時間清晰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方便任課教師調整課程進度。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應該大力提倡這一新興的“微課”教學模式,加強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yōu)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
要花大力氣,認真做好微課教學設計工作。任課教師應該精心準備,做好教學大綱的框架處理工作,有針對性地制作微課視頻。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可以結合大家的智慧,優(yōu)化與整合教研室所有任課教師的資源,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與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強項”,把微課教學資源設計的豐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提升“微課資源”的教學質量。
“翻轉課堂”的提出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學生從主觀能動性出發(fā),主動地去學習,才能夠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學習的真諦。所以,在進行微課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切入點,精準定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比如,在課前,我們可以導入一個與課程相關的小視頻,通過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進入到課程的學習中,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微課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的改變,更是一種教學理念的更新。微課教學倡導的是雙向的溝通與交流,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自上而下式”的單向交流,微課重視的是一種互動。通過微課的學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老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課堂教學是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的。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向同學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也可以開動腦筋,與老師展開熱烈的討論,最終得出自己的見解。
通過實踐教學發(fā)現(xiàn),微課教學資源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學生也逐漸喜歡上了這種多元化的輔助教學模式,很多學生開始有意識的在課下搜集和瀏覽相關的課程資源庫,來滿足自己的個性需求。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層次,我們可以在微課后為學生提供一些知識點的鏈接網(wǎng)站或公眾平臺,方便對教學內容感興趣的同學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這也是一種“分級教學”的適用手段,可以給學習層次比較好的學生吃一點“小灶”,滿足學生的高層次需求。
應該看到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做好新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推動工作。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提高微課教學的趣味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穩(wěn)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