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言談互動看讓步同語式“X是X”的話語功能和語義獲得①

      2020-01-19 20:37:23聶小麗
      華文教學與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語式問話涵義

      聶小麗,李 瑩

      (1.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2;2.樂山師范學院文新學院,四川,樂山614000;3.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①感謝匿名審稿專家和編輯部提出的寶貴修改意見。

      0.引言

      讓步同語式“X是X”是一種話題結構,很早就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呂叔湘(1982:433)將其話語意義概括為:“要論什么,確然是什么,可是……”,徐烈炯、劉丹青(2007:126)稱之為拷貝式話題結構,認為“所謂讓步就是先肯定對自己觀點不利的事實,所以在讓步小句中通常會用一些表示肯定或強調的成分”。陸儉明(2016)認為“是X”只是重復了話題所說的內容,并沒有提供新信息,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說,這等于是“在原地踏步”,而“在原地踏步”意味著“讓步/容讓”。樂耀(2016)在對表達評價立場的讓步類同語式進行會話序列結構的分析時,發(fā)現(xiàn)這類結構“只出現(xiàn)在接話的話輪中,即單方‘邀請-回應評價’、和雙方‘發(fā)起評價-回應評價’相鄰語對中表達‘回應評價’的這后一話輪”,并從該語言結構和會話結構之間的這種關聯(lián)出發(fā),深入分析了其交際動因。其實,如果擴大考察范圍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表達非評價意義的讓步同語式也偏愛出現(xiàn)在各類回應話輪中,特別是出現(xiàn)在“問—答”話對的答話話輪中(詳見下文)。另外,與同樣表達讓步意義的連詞“雖然”相比,“X是X”體現(xiàn)出了強烈的口語語體傾向,并且強制性地出現(xiàn)在轉折小句之前而不能出現(xiàn)在轉折小句之后。這些特點顯然都與讓步同語式“X是X”的答話功能有關,因此我們認為要對讓步同語式“X是X”進行深入分析,就要從答話語境入手。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討論的讓步同語式既包括“X是X(了/過/著)”形式,也包括“X是沒(有)/不X”形式,前一形式中的X本身也可以是否定形式。為稱說方便,我們統(tǒng)一形式化為“X是X”。例句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

      1.答話語境中讓步同語式“X是X”的話語功能

      同語式“X是X”表達的是一種容認性讓步(邢福義2002:462),呂叔湘(1982:430)在談到容認性讓步時指出:“容認句……先承認甲事之為事實(一放),接下去說乙事不因甲事而不成立(一收)。容認句和轉折句很相近,同是表示不調和或相違逆的兩件事情;所不同者,轉折句是平說,上句不表示下句將有轉折,而容認句上句即已作勢,預為下句轉折之地”。根據這一分析,所謂“容認性讓步”有兩層意思,一是事實確認,二是預示轉折。就問答語境中的讓步同語式“X是X”而言,它表現(xiàn)出答話和預轉兩項話語功能。

      1.1 問句的類型限制與讓步同語式的答話功能

      讓步同語式“X是X”在對話語體中常作為回應性話語出現(xiàn),最典型的情況就是用來回答問話,以確認某一事實。不過,作為答話出現(xiàn)的“X是X”對問句的形式是有選擇性的,主要是用來回答是非和正反疑問句,選擇問句和特指問句受到限制,選擇問限于“V/A還是不V/A”這類正反兩項選擇的形式(我們歸入正反問),特指問則限于疑問詞是用來詢問意見的“怎么樣”的問句。例如:

      (1)“他們都去了嗎?”“噢,他們去是去了,長官,可是我不敢說他們到了沒有,我再去看看好不好?”

      (2)“公公上孫府去過了沒有?”王華笑道:“去是去過了,不過咱家也沒說出是為什么,只說主上要咱家去看看他的風濕??!”

      (3)“……每人十塊錢,怎么樣?”鄧有梅說:“可以是可以,在誰家做呢?”

      例(1)~(3)中的同語式結構分別對上一個話輪中的是非、正反和詢問意見的“怎么樣”問句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同時又形成了預轉之勢,預示后續(xù)話語會出現(xiàn)轉折小句。在有些情況下,這兩項功能是分開來進行表達的,例如:

      (4)“那么我問你,西安道上有一個牡丹小姐,你就沒有聽說過嗎?鄭州有秀才,西安有牡丹,你應該知道吧?”“我知道,我知道是知道,也只是聽說。我從來沒有找過牡丹?!?/p>

      此例中,答話人首先用一個主謂結構“我知道”對問話人的提問進行了回答,接著又用一個包含同語式的結構來表達讓步預轉之意,如果加入轉折連詞“但是”,它可以出現(xiàn)在同語式之后,也可以出現(xiàn)在同語式之前。

      從問話對答話的限制來看,是非問和正反問都是將答話限制在肯定與否定的二元選擇之內,“怎么樣”問句雖然屬于一個特指問,但是當它用來詢問意見時,也就意味著讓答話人做出贊同與否、是褒是貶的選擇,仍可以看作是在肯定與否定之間做選擇。所以我們大致上可以認為讓步同語式“X是X”的答話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對極性問做出肯定或者否定回答。

      從答話方式上來看,漢語往往是直接針對疑問焦點,利用問句中的核心詞語,即謂語中心語來對問話信息進行確認,而不是像英語那樣多用“yes”或“no”來回答問題(參看Raymond,2003)。漢語的這種答話方式是讓步同語式“X是X”產生的一個前提,X既是疑問的焦點所在,也構成了答話(或答話的一部分),由此構成了同語的形式,充分保障了會話形式上的銜接和語義上的連貫。

      1.2 答話困境與讓步同語式的預轉功能

      用來回答問話的“X是X”和預轉義聯(lián)系起來,與疑問句和條件句的相通性有關。Haiman(1978)從相同形式必有相同功能的觀點出發(fā),論證了疑問、條件和話題在功能上的一致性,他認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Jespersen認為“條件句”實際上是相當于一種隱含著“肯定回答”的疑問句,條件推論句可以分析成由兩個人進行的微型會話,例如:

      (5)a.A:Is he coming?

      b.B:(Yes.)

      c.A:Well then,Iwill stay.(轉引自Haiman,1978)

      在這個微型會話的第二個話輪中,答話人B對問話人A的提問給予了肯定性回答,這也就是讓A的假設性條件得以成立(即“if he is coming”成立),而A在得到肯定性回答之后便做出了一個推論,即“Iwill stay”。所以對于c而言,a和b就構成了它的條件。

      在下面的例子中,疑問句和條件推論句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

      (6)問題3:從小到現(xiàn)在,你是否接受過性別方面的教育?如果你有,請列舉一二。

      (7)是不是老蔣的意思?如果是老蔣的意思,我看我們就去美國好了。

      例(6)(7)中都出現(xiàn)了“正反疑問句+假設性因果推論句”的話語模式,其中“如果”引導的表示條件的小句正好可以構成對前邊問句的一個肯定性回答。

      Haiman和Jespersen的分析表明,在交際意圖的驅使下,一個問話行為可能同時承擔了信息詢問和條件確立兩項功能,前者需要答話人提供信息,后者需要答話人給予認同。會話分析學者從會話結構和社會互動行為的角度也指出,說話人在實施某種話語行為之前,常常會通過詢問的方式來確認該行為實施的先決條件成立與否,由此就形成了由問答話對構成的前置序列(pre-sequence),例如:

      (8) pre- Hi.Do you have uh size C flashlight batteries?

      Go-ahead Yessir

      在面對農村改革進程中的問題時,要努力調整資源配置,提升農村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消化的能力,在立足現(xiàn)有資源的情況下,能過政府協(xié)調、農民自籌、政策扶持、方法變通的形式,充分利用好各種渠道,促進本地區(qū)農村改革的發(fā)展。要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體制機制,用制度的約束和機制的規(guī)范來推動改革。一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堅定不移地把農村城市化作為深化改革的方向,穩(wěn)步促進農村勞動力,特別是剩余勞動力的城市化轉變。二是重點發(fā)展農業(yè)農村,把工業(yè)技術和城市文明引入農村,提升農村工業(yè)基礎水平和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增強農村農民的幸福感[2]。

      Request I'll have four please

      Compliance (turns to get)(轉 引 自Levinson,2013)

      例(8)中的話輪1和話輪2就構成了一個請求行為序列的前置序列,其中話輪1就是說話人通過詢問來確認請求行為實施的先決條件是否成立,因此它既是尋求信息的行為,也是尋求條件確認的行為。

      以上這些討論都主要是圍繞例(5)中a句展開的,本文更加關心的是其中的b句,因為b句出現(xiàn)在讓步同語式“X是X”經常出現(xiàn)的序列位置上,即二者有相同的序列位置分布。Raymond(2003)詳細分析和論證了“英語是非問的語法限制了其回應語句的標準設計”(劉婭瓊,2010),她指出,符合問話人預期、類型一致(type-conforming)①Raymond(2003)把答話分為符合預期和不符合預期、類型一致和非類型一致幾類。所謂“類型一致”的答話是指符合問話語法形式限制的答話,例如英語中針對一般疑問句而言,類型一致的答話包括“yes”和“no”以及與它們意義等同的“mmhmm”“mmm”“uh huh”“yep”“yup”“yeah”“nope”等等。根據這個定義,我們認為讓步同語式“X是X”屬于非類型一致的答話。的答話和問話構成了一種優(yōu)先會話序列。那么和問話(極性問)構成優(yōu)先會話序列的答話在前置序列或相應話語語境中就很容易被同時賦予兩項對應的功能:信息確認功能和條件認同功能(后者與會話涵義的推導有關,詳見下文分析),如例(5)中的“Yes”。

      在實際的言談互動中,答話人很有可能處于這樣一種兩難的境地:為了遵循會話交際的合作原則,他應該針對疑問焦點給出真實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但是這很可能會讓受話人做出不正確、不合適的推論;如果提供錯誤的、虛假的信息,就能阻止受話人做這樣的推論,但這又違背了合作原則中“質”的準則。此時,答話人面臨了答話受限、受話人可能產生誤推的交際壓力,而使用讓步同語式則是能把說話人從這樣一種答話困境中解救出來的話語策略之一,體現(xiàn)了說話人對話語資源的一種調用。與常規(guī)的肯定或否定答語相比,讓步同語式在進行信息確認的同時,還發(fā)揮了條件否認的話語功能,即針對對方疑問焦點提供信息,同時又否認了此信息的“條件”資格,因而阻止了問話人以答話作為前提或條件做進一步推論的行為,由此表現(xiàn)出預轉義。例如:

      (9)A:你有多的一支筆嗎?

      B:呃,有是有,但是快沒墨了。

      B:(拿出筆遞給A) (口語對話)(10)“她有意見?她不是早就知道你與蘭芷訂婚之事嗎?”“她知道是知道,不過,我們本來都以為蘭芷失蹤了那么久,可能死了?!?/p>

      例(9)中的話輪1和話輪2構成了一個典型的前置序列,若答話人僅回答“有”,那么A自然是會明確提出借筆的請求或期待B直接將筆遞給他,這里B用“有是有”來回答了A的問題,這就已經隱含A不能因為“有(多的一支筆)”就做出可以借筆的推論(進而實施借筆的行為),后續(xù)轉折小句便解釋了其中的原因。例(10)中,話輪1的兩個問句表達了說話人的一個明顯的推論:玉瑤(若)早就知道你與蘭芷訂婚之事,那么她就不應該有意見。此話輪中的第二個問句采用了預期肯定回答的“不是……嗎”的有標記疑問形式,它兼具信息詢問和條件確立兩項功能,并且以后者為主。答話人在答話時首先就用一個讓步同語式“她知道是知道”做出了符合問話人預期的肯定回答,但同時也否認了它作為推論的條件的資格,后續(xù)由“不過”引領的轉折小句則是對這一話語行為做出的解釋。

      當然,在實際會話交談中問話人的推論未必這么明顯,或未必要進行什么推論,但是答話人并不是完全被動的,當他認為自己的回答有可能引發(fā)問話人進行某種不正確的推論時,他就有可能使用讓步同語式結構以提醒問話人。另外,答話人的回答未必都符合問話人的預期,但受到條件句強化作用①關于條件句的強化,請參看Geis & Zwicky(1971)、黃振榮(2010)等。(即條件句被理解為一個雙向條件句)的影響,不符合問話人預期的回答很可能引發(fā)問話人作出相反的推論,當這種推論不正確時,說話人也有必要對問話人的推論行為進行阻止和糾正。這些都體現(xiàn)出問答之間的高度互動。

      除了用來阻斷問話人已經或可能進行的相關推論,讓步同語式還可以用來提示問話人問話本身可能存在問題。例如:

      (11)董靈霄搖頭道:……你到石鼓山莊沒有?”白鶴道:“去是去了,但如今石鼓山莊已經改了名字,叫做碧云莊?!?/p>

      (12)李益幽然一笑,說道:“我叫十郎。你叫十一娘,分明是低我一籌,叫你一聲老妹子,并沒有不對呀?”“對是對,可惜只對了一個老字,錯了一個妹字?!?/p>

      例(11)中,讓步同語式后邊的轉折小句是對問話命題的預設“有個山莊叫石鼓山莊”進行了否定,例(12)中的轉折小句則是對問話命題中的一個分命題“叫你一聲妹子,并沒有不對”進行了否定。問話本身合適是答話人進行回答的前提和條件,一旦答話人直接對問話給予回答(無論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受話人利用回溯推理就可以推導出問話本身是合適的。而在這兩個例子中,答話人在答話時采用的策略是暫且忽略答話的這一前提和條件,先針對問話人問話的疑問焦點給予回答,接著再用后續(xù)轉折小句指明問話本身存在的不合理性。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讓步同語式“X是X”在答話話輪中的話語功能表現(xiàn)為:對極性問句給予肯定或否定回答(答話功能);同時形成一個“隔離區(qū)”,切斷由問話人已經或即將建立的該回答與其他話語或行為之間的推論聯(lián)系(預轉功能)。從外部聯(lián)系來說,它通過否定條件適宜性的方式,取消了答話和問話人推論(包括言語的和非言語的)之間的聯(lián)系,往往代之以一種新的聯(lián)系(轉折);從內部聯(lián)系來說,它把針對疑問焦點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與問話命題的其他部分(如預設、子命題等)隔離開來,取消了答話行為與問話合理性之間的聯(lián)系。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步同語式的答話功能表現(xiàn)為一種針對疑問焦點做肯定或否定回答的語義功能;預轉功能表現(xiàn)為一種否定將答話作為進行推論(包括推論問話本身的合理性)的條件的適宜性的語用否定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答語的讓步同語式是一種非一致性回答(nonconforming response),后續(xù)轉折小句是對這種非一致性答話行為進行的解釋,所以“讓步同語式+轉折小句”構成了“非常規(guī)回答+解釋”的話語模式,這是一種典型的非優(yōu)先序列中回應話語的話語模式。這就決定了讓步同語式必須有后續(xù)轉折性話語,而不能像“雖然”引導的讓步小句那樣可以出現(xiàn)在轉折小句之后。

      2.言談互動與同語式“X是X”讓步義的獲得

      呂叔湘(1982:433)把讓步同語式的話語意義概括為:“要論什么,確然是什么,可是……”,這個表述中有三個語義要素,分別對應三個語言成分:①表示話題意義的“要論什么”;②表示強調確認的“確然是什么”;③表示轉折義的“可是”。“X是X”的答話功能主要由②(即“X是X”中的“(是)X”)來承擔,預轉功能則由①+②(即整個“X是X”構式)來承擔?!霸掝}+確認”是如何獲得讓步意義的呢?關于強調確認與讓步的聯(lián)系,徐烈炯、劉丹青(2007)已有說明,但我們認為二者雖然有聯(lián)系,但強調確認并不必然意味著讓步,特殊的話題結構以及在特定話語環(huán)境中的言談互動,特別是會話涵義的推導,才是它表達讓步義的決定因素。

      讓步同語式答語以問話中的疑問焦點來充當話題,以此作為答話的起點。這是區(qū)別于一般答話話題結構的最顯著特征。一般答話的話題會與問話話題保持一致,在語言形式上,可以出現(xiàn),也可以省略。例如:

      (13)小邪笑道:“老頭,我找江振武,他在不在?”“在是在……”老頭上下打量一下小邪,不屑道:“你也想找我家老爺?太不識相了吧?我家老爺豈是……”

      例(13)中“在是在”說明的話題應該是“他(江振武)”,在答話語境中省略了,而說明部分的“在是在”又構成了一個拷貝式話題結構,第一個“在”既承問話而來,又與真正的答語一致,似乎實在是多余的。因為根據會話交際的合作原則,答話總是針對問話的焦點來作答的,這是無需說明的,除非出于某種特定交際意圖的需要而進行刻意強調或者說明。我們認為,答話人借助同語式“X是X”來強調和提醒受話人答話只是針對疑問焦點在肯否之間作答,目的是要阻止受話人利用“不過量”準則推導會話隱涵義。

      “不過量準則”和“足量準則”是會話交談合作原則的重要內容。沈家煊(2004)指出,說話人和聽話人可以利用“足量準則”和“不過量準則”傳遞和推導“會話隱涵義”?!白懔繙蕜t”要求(說話人為聽話人省力著想)說的話要充足,在不過量的前提下,盡量多說些。利用這條準則,說話人在說出“P”時傳遞“最多P”的隱涵義,這種隱涵義是否定性的(不多于P),推導這種隱涵義不需要有特定的背景知識。“不過量準則”則要求(說話人為自己省力著想)只說必要說的話,在足量的前提下,不說過多的話。利用這條準則,說話人在說出“P”時傳遞“不止P”的隱涵義,這種隱涵義是肯定性的(至少是P),推導這種隱涵義需要特定的背景知識。在例(13)的話輪1中,說話人采用了“陳述性祈使+提問”的話語行為模式,其中后者的成立(肯定回答)是前者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如果答話人提供了肯定性回答“在”,那么受話人就能借助二者之間的條件推論關系利用“不過量準則”推導出“我找江振武”的要求被滿足這樣一層隱涵義。然而這種借助特定背景知識推導出來的“不止X”的隱涵義,卻并不是答話人所想傳達的。

      我們知道,會話隱涵義是可以取消的,常見的方法就是用后續(xù)(轉折)句來取消,如例(13)中“在是在……”的后續(xù)話語表達的就是拒絕之義,用來取消預期性回答“在”帶來的隱涵義,同語式“在是在”則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在給予回答的同時就形成了預轉之義。同語式讓步義的語義獲得過程是:同語式中的前一個“X”是一個強行插入的話題,而“話題在語義上具有‘有關性’特征”(吉田泰謙,2016),說話人通過提供足量信息來傳達“不多于X”(即“答話X只與X與否相關”)的隱涵義,這樣受話人利用“不過量準則”推導出來的“超越話語自身之外的意義”(Traugott & Dasher,2002)就被取消了。這一過程可以簡單概括為:(問話人認為X意味著Y,)答話人回答X的同時表明X只與X與否有關,(X并不意味著Y)。同語式“X是X”在肯定X的同時又否定了它的隱涵義Y(推論),這就構成了語義上的轉折,同語式的讓步義由此產生。這種分析能夠解釋讓步同語式“X是X”的預轉功能是一種語用否定功能,因為從根本上來說,對X作為推論條件的適宜性的否定是由對受話人利用“不過量準則”推導出來的“不止X”的隱涵義Y(推論)的一種否定引起的。

      3.結語

      文章從答話語境入手,分析了讓步同語式“X是X”在答話語境中具備的答話和預轉兩項功能。答話功能是一種語義功能,用來回答是非、正反和詢問意見的“怎么樣”問句,為問話人提供確認性信息X;預轉功能是一種語用否定功能,用來否定將X視作據以進行推論(包括推論話語本身是合適的)的條件的適宜性。就預轉功能而言,它是在特定語境下由特殊的話題結構來表達的,該結構是答話人在因答話極其受限而導致受話人可能進行誤推的壓力下使用的一種話語策略,它將問話焦點X設立為話題,以此向問話人傳達一個重要信息:當前答話X只與X與否相關,由此形成對利用“不過量準則”推導出來的隱涵義Y的一種否定,于是在肯定X和否定Y之間就構成了一種語義上的轉折。據此,我們認為可以將呂叔湘先生對讓步同語式“X是X”話語意義的概括微調為:“若只論X與否,確然是X,可是……”。

      讓步同語式“X是X”是語言的“結構形式和它所承擔的會話行為相互塑造用于互動交際”(樂耀,2016)的一個典型案例,它的產生植根于答話人在互動交際中走出答話困境、促使交際順利進行的需要,它也因此承擔了答話和預轉的會話功能。起初它可能只是一種臨時的話語策略,當它被反復運用之后,這些意義和功能也逐漸固定下來。同語式在答話話輪中往往給出符合問話人預期的回答,當它進入到非答話的回應性話輪中則往往體現(xiàn)為對對方或他人(暫時)的認同和順應(并由此過渡到不認同和反對),而在引發(fā)話輪中則是將X做背景化處理并由此引出與之構成逆轉關系的某一情狀、觀點等,這時同語式結構的語義信息功能相對弱化,預轉功能進一步凸顯。

      猜你喜歡
      語式問話涵義
      我的仙人掌
      探究《說文》省形的真實涵義
      民法法典德譯時的功能性語式及句式特征*——以《大清民律草案》德譯本為例
      從語域角度淺析《霧都孤兒》
      青年文學家(2017年5期)2017-03-23 20:33:54
      韓禮德的語域理論與網絡語言
      怪鳥奪妻殺夫(下)
      奧秘(2016年7期)2016-07-30 17:01:52
      榮祿在“問話”時擔任的不是軍機大臣
      我對國防教育的涵義的理解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2
      文本閱讀中變“問話”為“對話”淺探
      財務失敗涵義、原因
      高安市| 阿克| 绥阳县| 湖北省| 岐山县| 武胜县| 平舆县| 嘉善县| 平舆县| 若尔盖县| 理塘县| 天峨县| 东阳市| 平武县| 荥经县| 咸阳市| 当涂县| 乐至县| 隆林| 商南县| 临夏市| 含山县| 乌海市| 东乡族自治县| 沁源县| 新昌县| 新郑市| 广南县| 德令哈市| 郑州市| 塔城市| 嘉兴市| 泽普县| 湟源县| 昌江| 鄂托克前旗| 湘阴县| 甘洛县| 凌云县| 屏东市|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