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摘要? ?在培養(yǎng)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面對統(tǒng)編譯文教材逐漸啟用普及的事實面前,高中閱讀教學正處在一個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中?;诖耍恼路治隽巳何拈喿x與單篇閱讀的關系,論述了群文閱讀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僅供相關教育者參考。
關鍵詞? ? 單篇閱讀;群文閱讀;閱讀教學
閱讀是高考必不可少的得分項目,更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方法。2017年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明確了語文四大核心素養(yǎng)并提出了18個任務學習群。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一味堅持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但目前高中的閱讀教學仍是以單篇教學為主,這樣做確實無法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面,難以滿足新課改對學生閱讀量的要求,也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上略遜一籌。而具有開放性、主動性和結構性的群文閱讀能在給很大程度上彌補單篇閱讀教學的不足,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單篇精讀,夯實基礎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不以精讀單篇文本做基礎,那么思考就沒有支點,何談發(fā)現(xiàn)問題深入探究。在單位課堂時間內,如果不能對單篇文本細讀精讀,那之后的群文閱讀勢必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何能綻放思維之花。所以,只有把握單篇文本,以其為基礎才能更好地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才能“言之有物”。
課堂上圍繞一篇文本反復琢磨、精講細讀,確實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情趣有重要的價值。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忌投機取巧、急功近利,機械地把理解好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不能讓學生只記住知識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學生只記不思,既沒有閱讀的主動性,又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如何能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所以即使在單篇閱讀的教學上,也必須秉持啟發(fā)式的引導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這是立足于群文閱讀的單篇閱讀教學,為群文閱讀的展開夯實基礎。
二、群文閱讀,豐富多彩
如今淺閱讀盛行,閱讀中囫圇吞棗、缺少思考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高中生更是缺少宏觀的、系統(tǒng)的閱讀。語文課堂成為學生閱讀的主要陣地,在這個意義上,語文有必須要對學生們的閱讀進行“立體式”引導。
而群文閱讀,就是要彌補“扁平化”的閱讀教學中缺少理解、質疑和發(fā)現(xiàn)上的不足,鼓勵“發(fā)現(xiàn)至上”,讓學生主動探索和理解。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教師在固定的課堂時間內,指導學生對圍繞某一議題所選擇的多篇文章進行歸類探究閱讀。
這里所提及的“議題”是群文的聚焦點、連接點,也作為課堂教學的線索貫穿課堂始終。它既是群文閱讀的核心,因此議題的選擇不可率性而為。而一個好議題除了需要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尊重教材的導向,更需結合學情。誠然,確定議題有很多方法,但最佳方式還是立足單篇文本,師生共同認可。
這樣立足單篇的群文引入使單篇閱讀更豐富和客觀,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獲得了更多、更豐富的信息,既拓寬視野又回歸閱讀的本源。
三、由點到面,群文閱讀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像這樣把精讀文章作為出發(fā)點向四面八方展開來,那么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眴纹喿x與群文閱讀是閱讀的兩個側面:閱讀時既需要細嚼慢咽,也需要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而單篇精讀是生萬物的一,只有立足單篇精讀、做好精讀文本才能真正開展好群文閱讀。
例如,課堂上精讀《氓》,學生才能認識一個“完美”卻不幸的衛(wèi)國女子:善良勤勞、溫柔癡情、隱忍大度,但卻遭遇了婚姻的不幸,何其悲哉!此女之“美”與其人生之“悲”矛盾尖銳,這就是一個議題:為何這樣優(yōu)秀的女子會遭遇如此不幸的婚姻呢?這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開端。以教材為出發(fā)點,以精讀課文為基礎,發(fā)現(xiàn)可以探究的議題,選擇群文如《孔雀東南飛》,魯迅的《傷逝》《娜拉走后怎樣》《祝?!?,夏洛蒂·勃朗特《簡愛》,舒婷《致橡樹》等深入探究。
單篇閱讀面面俱到正是“?!钡捏w現(xiàn),其還需“廣”、“博”的支撐,從特殊到普遍,從個體到群體,如此認知才符合一般的規(guī)律。群文閱讀放棄了面面俱到,嘗試略讀瀏覽,甚至跳讀掃讀,回歸閱讀的常態(tài),把閱讀理解的主動權放回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消化吸收、發(fā)現(xiàn)、探究。
綜上所述,單篇閱讀是“點”重在“?!薄熬?,群文閱讀是“面”重在“廣”“博”;以單篇閱讀為例,才能得意得法,而以群文閱讀為助,是“以廣見深” “以博見?!?。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提高各方面的素養(yǎng),從課堂的小天地中品讀天地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