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基于互聯(lián)網、MOOC等技術及平臺的開發(fā),極大促進了高校課程教學的途徑的多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課程的網絡在線教學環(huán)節(jié)建設,既是重大挑戰(zhàn)也是發(fā)展機遇。以綏化學院商務英語網絡線上教學模式為例,對新時期、新技術條件下的線上教學模式開展原則進行探討,為學生開展優(yōu)質線上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線上課程;教學模式構建;實踐與思考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Course Teaching Mode in Local Universities
Liu Xueya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Suihua UniversityHeilongjiangSuihua15206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and platforms such as the Internet and MOOC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approach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nder such a background,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teaching links is both a great challenge and a development opportunity.Taking the onlin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odel of Sui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online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new era and new technology condition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highquality online teaching.
Key words:online cours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de;practice and reflection
地方高?,F(xiàn)階段的課程建設,教師可以利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慕課MOOC、語音直播、SPOC等方式,可以有效確保在線教學的開展,也可實現(xiàn)與課表相對應的教學工作。但在開展線上教學過程中,許多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并亟待解決,如線上教學期間教師不易了解學生學習狀態(tài),網絡另一頭學生究竟是怎樣學習的,特別是對于自學能力相對來說較差,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較低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教師既看不到學生,也無法知道學生學沒學,更沒辦法掌握學生的即時反應。至于學生聽沒聽懂,對知識實際掌握多少也不易考查。因此,筆者以綏化學院商務英語的網絡線上教學模式為例,探討新時期背景下開展線上教學的具體途徑,為本科高校開展優(yōu)質線上教學提供實踐參考。
一、構建師生以學為主的線上教學新模式
“線上課程設計”并不是要求學校不折不扣地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而是通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即便是獨自在線學習也保持一種正常的學習狀態(tài)。也就是說轉換角度來看線上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行動,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的過程。教學模式的核心是運用網絡技術逐步構建線上師生學習共同體[1]。如何精準落實師生在線教學工作的角色轉變,使師生在線共同高效地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將成為疫情期間教學改革的關鍵。首先,在確保線上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下及時對前期線上教學經驗進行歸納總結,不斷優(yōu)化課程項目,挖掘線上教學資源,積極探究“以學為中心”的線上教學模式改革,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課前、課中、課后始終堅持“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尋找在線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則根據教師的導學建議,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單的項目,了解章節(jié)課程內容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明確完成任務所需的商務知識與交流技巧。在構建師生“以學為主”的線上教學新模式的自學過程中,學生遇到的難點問題先嘗試自行解決,若無法解決可以將疑難問題上傳到社交軟件平臺,與其他學生、教師進行交流,為線上同步學習做好準備,最終形成了以師生相互交流“以學為主”的網絡線上教學新模式。
二、搭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線上教學新平臺
喬治·西蒙(George Siemens,2005)認為,學習是個體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整體分布式的認知[2]。線上教學新平臺的構建核心是個性化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必須做好身份轉換,與學生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3]?!耙詫W為主”的線上教學模式離不開前期任課教師對線上課程平臺的建設和豐富。經過教學總結,筆者逐步確定了依托“學習通SPOC+中國大學MOOC+釘釘直播”平臺,搭建同步異步統(tǒng)一、線上線下互補的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平臺。筆者首先搭建針對所教授課程的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筆者為期望能夠較好地達到對學生“以學為主”的引導,在每一章節(jié)設置學習主題、跨文化交流、商務情景、溝通差異、交流聯(lián)系等學習板塊,錄制2—3個重點知識講解視頻。最大限度輔助學生進行課程預習、自主學習等活動。同時,建立作業(yè)題庫、圖片資料庫、視頻資料庫、論文資料庫等課程資源庫,滿足學生拓展學習視野需要。同時,筆者利用中國大學MOOC中的精品課程商務英語推送新的知識與學習場景。
三、有效建立開展線上教學的評價體系
針對學習個體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搭建師生緊密聯(lián)系的學習共同體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有效建立開展線上教學的評價機制是線上教學效果和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4]。筆者建立了從教師、學習小組、學生三個方面的多渠道、立體化評價體系。學生在線上課堂完成課程學習內容后,其課程考核由學習小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任課教師評價三部分構成。學習小組評價主要依據于小組內部成員分工完成過程中的參與度、積極性、貢獻度等,學生自評主要是學生本人對自己在整個線上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評價,任課教師評價則主要從上課考勤、資料準備情況、翻轉任務參與度與完成度、表達能力等多方面、多元化來進行評價。這些評價很大程度上依托在線學習平臺完成。筆者利用的是學習通自建SPOC課程平臺完成出席、作業(yè)題目、小組學習、在線測試、調查問卷等環(huán)節(jié)的評價。
四、線上教學也要融入人文關懷
在目前網絡學習、慕課建設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筆者充分考慮到學生有可能產生生活中的焦慮情緒以及長期上網課的視覺疲勞情況,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因此,筆者在課程在線講授過程中融入心理和人文關懷。線上教學場景的選擇和交流主題的設置更多突出客觀理性、積極樂觀的主題。同時,任課教師為學生提供英文健康生活小貼士,鼓勵學生線上學習期間,也不忘記每日鍛煉身體,養(yǎng)成良好的居家生活習慣。線上教學逐步融入心理和人文關懷,不僅能夠為學生線上學習期間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融洽師生關系,提升網絡課程學習效果。
五、結語
地方高校線上課程建設途徑近幾年逐步受到社會的關注,這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成果的綜合考驗,也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探索。任課教師構建線上教學平臺,師生利用平臺軟件共建學習共同體交流社區(qū),及時有效地開展線上學生學習的評價與考核,這些工作的開展充分調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積極性和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大化實現(xiàn)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婧萱,譚慧影.“互聯(lián)網+”背景下學習共同體的創(chuàng)建[J].黑龍江科學,2019,10(11):4849.
[2]George Siemens.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Age[J].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5,2(1).
[3]Bergmann,J.& Sams,A.Flipped Learning:Gateway to Student Engagement[M].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4.711.
[4]陳文娟,王娜,李金玉.SPOC學習共同體構建探析——以大學英語SPOC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7,25(4):5861.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應對策略與教育反思研究”專項課題階段性成果;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SJGY20190763)
作者簡介:劉學妍(1983—),女,漢族,黑龍江綏化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本科課程教學與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