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曉俊
統(tǒng)編版教材中把整本書共讀正式納入了語文課程體系,將課外閱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保證落實班級整本書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經成為日常語文教學中面臨的非常實際的問題。
在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中,安排學生閱讀中國民間故事和世界各國民間故事。針對如何落實中國民間故事班級共讀整本書共讀,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精心選書,為學生閱讀提供最好的讀本
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的建議中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睘榱吮M量避免對學生主觀閱讀的干擾,在選書的時候,應該選擇不帶有任何注釋和解讀的素讀本。同時,因版本較多,內容編排有很大的差異,應該選擇編入中國古代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民間故事內容的版本。如:《寶蓮燈》《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長發(fā)妹》等最為經典的故事內容,意在讓學生盡可能地更直觀地感受到中國民間故事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特色。
二、細致解讀內容,為班級共讀定好目標
為梳理全書內容,我對書中故事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作了粗略的歸類(見表1)。
通覽這些內容,我們發(fā)現,這些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衣食住行,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最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將諸如棄惡揚善、向往美好、渴望公平正義等中國人最樸實的傳統(tǒng)道德價值觀念,自然地滲透在故事中。
這些民間故事的表現形式,體現了中國民間故事獨特的特點(見表2)。
三、深入思考,提取中國民間故事的班級共讀價值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這樣提到:“語文課程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課程標準倡導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課程基本理念中還提到:“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并注重在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备鶕n標要求,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特點,梳理全書在班級共讀中的教學價值如下:
1.從生動形象的故事中感受中國人傳統(tǒng)道德文化觀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感受中國民間故事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表達特色。
3.進行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其他綜合能力:
(1)延伸訓練課內語文要素:有速度地閱讀、創(chuàng)造性復述;
(2)在講述故事中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3)讀寫結合,訓練書面表達能力;
(4)在活動中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組織、合作、口語交際等能力。
在上述思考的基礎上,我對中國民間故事班級共讀的實踐操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 整體梳理,精讀重點
整本書不同于單篇課文,內容多,信息量大。因此要想讓學生從全書中獲取營養(yǎng),我們需要整合梳理全書的內容,提取全書的內容信息,并且進行統(tǒng)整思考。讓中國民間故事的思想內涵,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要想品味到中國民間故事想象神奇、活潑生動、口語化的表達特點,以及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思想品質,還需要仔細品讀故事的細節(jié)內容。因此,建議要選擇重點故事內容進行細讀。
對于全書的內容,我們可以采取速讀瀏覽的方式,將故事進行分類,梳理全書情節(jié)人物,再現我國人民世世代代的生活場景。
在此基礎上,梳理出其中表達的思想內涵,中國人普遍的道德價值觀念,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接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熏陶浸潤。
部分內容的細讀,我們選擇最典型經典的幾個故事入手。我們發(fā)現,供小學生閱讀的民間故事多用簡述、概述的語言來敘述??紤]到這樣的敘述特點,對于人物形象特點的表現,故事的感染力會有一定的限制,可以適當補充課程資源,來豐滿故事,突出人物,增加故事的感染力。以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要體會梁祝愛情之至美,就要將兩人相處、相愛、生離死別、化蝶相聚的情形再現給學生??梢员M力搜集補充主人公一起讀書、送別的情景材料。采用跨界閱讀的策略,借助影視、音樂、舞蹈等其他藝術形式來獲得更為豐富深刻的體驗。如:閱讀越劇中梁祝《十八相送》的唱詞,欣賞《梁祝》、《化蝶》等經典歌曲或者舞蹈,這樣的整合,可以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巨大的感染和震撼。
我們還可以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精選部分民間的故事和神話故事、童話故事的片段,將幾者放在一起對比閱讀,可以更好地感受口頭文學的語言特點。
二、活動切入,激發(fā)興趣
在整本書閱讀之后,進行讀書展示交流和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延伸,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自信的最好時機。共讀中國民間故事之后,可以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空間很大??梢蚤_展民間故事會,讓學生講述中國民間故事,去訪問老人,讓他們講述民間故事,整理身邊的民間故事。喜歡畫畫和寫作的學生可以進行民間故事連環(huán)畫的創(chuàng)作和編寫,喜歡藝術的學生可以欣賞和學習由民間故事創(chuàng)作的歌曲、舞蹈。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延伸,加深對中國民間故事的感受,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課內能力,持續(xù)運用
為落實部編教材對閱讀訓練的要求,應從課內出發(fā),實現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一體化的閱讀實踐過程。本單元創(chuàng)造性復述這一語文要素,可以在閱讀全書的推進過程中,穿插布置,進行持續(xù)訓練。教材集中訓練了幾種創(chuàng)造性復述的方法:改換人稱復述,想象增加情節(jié)復述以及變換情節(jié)順序復述??梢跃脑O計在對應的故事內容中去持續(xù)訓練。同時,在通讀故事提取信息的時候,可以用計時的方法,繼續(xù)訓練本冊教材中的“有速度地閱讀”這一閱讀策略。
四、抓住時機,延伸閱讀
學生在閱讀完一本書之后,還沉浸在故事內容和感情共鳴之中,往往是推進閱讀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以及時推薦世界各國的民間故事,讓學生廣泛閱讀,同時發(fā)現對比中外民間故事在思想內涵和語言特點上的異同點,激發(fā)學生的深度思維,全面提升閱讀品質。將整本書閱讀從一本延伸到多本,最后比較全面地感受民間故事這一文學形式的藝術魅力,并對學生的道德思想和文學素養(yǎng)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為了整合課程資源,我們還可以將與民間故事相關內容的古詩詞,納入到拓展內容中,讀整本書的同時,誦讀詩詞,積累語言。如:與七夕節(jié)的傳說相關的古詩《乞巧》,與《木蘭從軍》民間故事內容相同的漢樂府詞《木蘭辭》,與《孟姜女哭倒長城》相關的描寫征夫悲苦的《詩經》篇目,都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帶給學生,不僅可以積累語言,還可以使他們獲得更為豐富的閱讀感受,得到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學作品的熏陶。
其實,對于中國民間故事班級共讀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實踐的空間還很大。正如崔欒老師所說:課內語文教學的改革是有限的,而課外兒童閱讀的改革是無限的。班級整本書共讀課程實踐的這片處女地,可以開拓的天地還非常廣闊。相信在老師們積極地探索和研究下,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會領略到更為豐富的風景。
(作者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qū)中小學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