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泉
摘 要:在新時代,我們應發(fā)揚女排精神的豐富內涵,凸顯我國的優(yōu)勢項目,大力弘揚女排精神,傳承女排精神,提高武術影響力。要進一步在運動隊中弘揚優(yōu)秀體育文化,為備戰(zhàn)決勝十四運積蓄思想力量,打造武術項目文化,將中國女排精神與武術項目文化交匯結合,把“德”“義”“志”“技”融會貫通于武術項目文化,展現(xiàn)出強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國力量。
關鍵詞:中國武術;女排精神;武術精神;武術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6.019
2019年,中國女排再一次登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贏得十連勝,成為十冠王,為建國70周年獻上了一份大禮,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再次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1]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獲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軍的中國女排隊員和教練員時指出:“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你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你們在賽場上表現(xiàn)出來的祖國至上、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2]女排精神已經不再僅僅是排球項目,而是超越了競技體育范疇,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力量。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女排精神的內涵,挖掘女排精神和武術精神的契合點,進而促使中國武術事業(yè)的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為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增磚添瓦,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更大的精神引領作用。
1?女排精神的內涵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的歷史積淀,是各類比賽奪冠的經驗總結,是中國女子排球隊努力奮斗、團結拼搏的總概括。女排精神激勵著運動員們刻苦訓練、頑強拼搏,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排隊員不斷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標桿。女排精神的內涵是深刻而又豐富的,具體表現(xiàn)為愛國主義、團結協(xié)作、永不言棄、開拓創(chuàng)新等卓越精神。
1.1?愛國主義郎平曾霸氣宣言:“只要穿上中國隊的衣服,就是代表祖國出征。每一次身披戰(zhàn)袍,每一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大賽,中國女排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她們的目標直白地體現(xiàn)了為國爭光的精神,而更深層次的內涵則是彰顯了愛國主義情懷。2019年,在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9月29日中國女排再度奪冠,當五星紅旗在賽場上飄蕩時,瞭亮的國歌響徹賽場內外,無疑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3]10月1日,當中國女排乘“祖國萬歲”方陣的花車出現(xiàn)時,群眾們歡呼著“中國女排、世界第一”,吶喊聲震徹天空,這是女排精神的強大影響,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淋漓體現(xiàn)。三十幾年來中國女排從輝煌時光到暗淡歲月、再從臥薪嘗膽到成功登頂?shù)逆幼?,其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愛國主義。
1.2?團結協(xié)作排球是集體比賽項目,除發(fā)球外,都是在全體成員的配合下進行的,強調的是群體成員結構和功能上整合的最優(yōu)化,在充分發(fā)揮個人能力特長的同時還需考慮集體協(xié)同效應的最大化。沒有集體的配合,再好的個人技術也難以發(fā)揮,而這種默契的配合源自于隊員彼此間的信任。尤其是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在小組賽時,中國女排被荷蘭隊2∶1領先,即使處于開局不利的狀況,中國女排仍然調整心態(tài),不抱怨不放棄,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以大比分戰(zhàn)勝了意大利隊和波多黎各隊,擊敗衛(wèi)冕冠軍巴西隊,再力壓歐洲勁敵荷蘭隊,最終在決賽中用完美的配合實現(xiàn)大逆轉,力克塞爾維亞隊,時隔12年重新登上奧運會冠軍的領獎臺。這場酣暢淋漓的比賽充分展現(xiàn)了女排全體隊員們的團結協(xié)作和默契配合的能力,孫權曰:“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崩善浇叹氃趫蟾鏁性f過什么是團隊,“我們女排是一個團隊,贏球都是大家的,輸球也是大家的。中國女排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們在團隊精神和集體精神方面都有著非常好的傳統(tǒng),并且在日常訓練中教練員也和隊員們一樣辛苦,隊員們練習防守時教練就親自扣球,每日能達到上千次。另外,我們的團隊還包括球隊的醫(yī)生、體能師、康復師、理療師等,中國女排今天的成功都是他們在背后默默地付出,我們是一個互相幫助、相互促進的團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p>
1.3?永不言棄上世紀8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中國女排的輝煌時期,但中國女排在80年代后期一度陷入低谷,在這十幾年的困頓險阻中,中國女排靠著堅定的信念、必勝的決心,始終不渝地保持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韌勁,最終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4]中國女排無論是在80年代獲得“五連冠”后的低谷時期,還是2016年面對曾戰(zhàn)勝自己的塞爾維亞隊,如果中國女排簡單用一次輸贏看待,輕言放棄,那中國女排或許就一蹶不振,從此淡出大眾視野,但是中國女排堅守永不言棄、永不放棄的信念,再次站立于世界之巔,淬煉出可貴的女排精神。鐘秉樞教授贊揚道:“平凡孕育著偉大,就是這樣一種不服輸?shù)钠磩艃?,打不垮的韌勁兒,不放棄的倔勁兒成就了女排,讓她們走出低谷、重回巔峰?!?/p>
1.4?開拓創(chuàng)新中國女排在比賽中和平時訓練的細節(jié)中彰顯著科學化、個性化訓練和精細化管理,弘揚了中華民族開拓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在20世紀70年代,袁偉民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后,融合貫通了歐美式的高舉強攻打法和亞洲式的快速多變打法,從而形成了中國女排自己的獨特打法。2013年,郎平再次掛帥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聘請國外知名的體能教練、康復師等,將中國化與國際化相融合,創(chuàng)建“中西”復合型團隊,又組建了名為“郎之隊”的科研團隊,提出了“大國家隊”的嶄新訓練理念。團隊在管理模式上也做出了創(chuàng)新,將大量管理權力交給主教練,由主教練自主選拔合適的隊員。郎指導對訓練的時間也做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隊員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訓練,而不是只追求大負荷長時間的練法,既使訓練成績有效提高而又避免隊員身體方面的過度損耗,每一個小細節(jié)都充分體現(xiàn)出了科學化訓練理念。
2?女排精神與武術精神的契合點
2.1?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上的共通性在新中國走過的70年歷程中,女排精神不僅成為了民族精神的寫照,也是華夏兒女的共同記憶。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有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如果對國家有利,即使舍棄自己的利益也無妨。[5]反觀中國武術的千年歷史,習武之人在多年的訓練中始終有著“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毅力,磨煉出頑強不屈的意志,在國家處于危難存亡之際,武術大師們只有秉持著這種精神,才能深刻領悟武術精神,才能獲得更高的武術境界。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女排獲得“五連冠”,同時,在1981年到1986年之間,“女排精神”也漸漸被確立、推崇,到最后被國民所認可,成為支撐中國人民昂首前行的重要精神支柱。三十幾年流傳下來的精神,是靠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排隊員們的傳承和發(fā)揚,雖然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和人們的認識發(fā)生了改變,但它依然保持穩(wěn)定的傳承性。而武術也是亦然,中國武術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武術精神仍然屹立在中華民族之林,這種精神是我們創(chuàng)造的,也是屬于我們中華兒女的獨有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說:“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shù)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fā)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正因為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中華民族才能歷經歲月而不朽,歷久而彌新。
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互通性女排精神蘊藏著祖國至上的境界、兢兢業(yè)業(yè)的態(tài)度,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作為時代精神的代表,在2015年7月16日世界女排大獎賽香港站時,聽到國歌響起,正在進行賽前準備的中國女排隊員們,不約而同地中斷訓練,轉向國旗方向,肅立行注目禮。這些自然而然的行為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轉化為一種習慣,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行為準則。武術精神中的愛國主義、自強不息、尊師愛友、樂觀豁達、明辨是非這些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yè)、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理念相吻合。如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霍元甲,近代武術家葉問、李小龍等武術大師,他們清晰明了地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時代,在我們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到日常生活中去,成為我們的共同價值追求。
3?女排精神對武術發(fā)展的啟示
3.1?以女排精神為機遇,推動武術的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自古功成無捷徑,郎平帶領隊員們一步一步地苦練基本功,一步一步地尋找突破口,一步一步地攀上頂峰,中國女排付出了異于常人的辛苦,所以女排取得世界冠軍絕非偶然,而是必然。首先,在創(chuàng)新上,中國競技武術需借鑒學習女排的復合型團隊和新理念,打造專業(yè)的教練和科研團隊,為運動員配備專業(yè)的體能教練和康復治療師;在宣傳上,通過設立武術培訓班,培訓高層次的武術骨干力量;在管理上,強化職業(yè)運動員的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方面的教育,凝聚使命感和集體榮譽感。其次,需要通過社會上各種協(xié)會組織、健身館以及社區(qū)街道的力量,以及報刊、影視、廣播等傳播媒介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宣傳,來推廣中國武術。第三,通過教育部門的配合,使武術精神、武德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進大中小學校,成為大中小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以提升武術文化認知與影響力,傳播和發(fā)揚武術精神。第四,對教練員、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專業(yè)的培養(yǎng)和深化管理,并提供體制保障,完善武術的技術系統(tǒng)化、規(guī)則的合理化,實現(xiàn)中國武術的蓬勃發(fā)展,以便讓武術能夠早日成為奧運會的競賽項目。
3.2?以女排精神為楷模,加強對武術精神的傳承女排精神是在無形中浸潤并扎根在每一個女排隊員心中的,正是這種精神文化的熏陶支撐了一代代女排隊員們的生命和生活,推動著中國女排運動的延續(xù)發(fā)展。中國武術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幾千年來一直經久不衰,在我們邁入新時代時,中國武術也要順應時代的步伐以嶄新的面貌邁向世界的舞臺。中國的武者也應深入學習女排精神,把這種精神融入我們的生命,貫穿于我們訓練和日常生活中去,去重新詮釋武術文化,傳承武術精神。
3.3?以女排精神為參考,打造武術項目獨特的文化
女排精神奠基于一種獨特的項目文化,因為規(guī)則的不同,每種運動都表現(xiàn)出了截然不同的特征,排球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體現(xiàn)了一種不追責的寬容的獨特項目文化,這是在中國女排歷史長河中不斷打磨不斷提煉出來的,這種獨特的文化,有助于隊友之間的團隊協(xié)作、共同拼搏。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獨一無二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過時間的洗滌與凝萃,武術的項目文化可以總的概括為“德”“義”“志”“技”四字。所謂“德”,便是我們常說的祖國至上、為國爭光、為省添彩的優(yōu)秀品德,尊敬師長、團結友愛、自強不息的傳統(tǒng)美德,和習武之人崇尚的勇敢不怯、心懷仁愛的武術道德。其次是“義”,止戈為武,武術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魂,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一個義字要求我們堅守道義底線,堅持自律自重,秉持正義之氣,胸懷仁義抱負。第三是“志”,是志向,也是意志,是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也是敢于爭勝的拼搏精神。最后是“技”,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論干哪一行,只要熱愛本職工作,都能做出優(yōu)異的成績,我們要學習女排精神,在技藝水平上實現(xiàn)自我突破,永不滿足于現(xiàn)狀,力求精益求精、勇于爭勝,不斷超越自我。武術項目的文化是武術運動的枝干,貫穿并支撐著整個文化的發(fā)展,好的項目文化就是武術運動牢固結實的根基和源源不斷的能量。
3.4?以女排精神為表率,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現(xiàn)如今大多青少年都是獨生子女,在長輩的寵愛下成長,物質條件優(yōu)越,心理承受能力弱,經不起困難挫折。我們要以女排精神為表率,培育青少年高尚的人格和意志品質。中宣部、教育部聯(lián)合制定《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要求中小學各學科教育要有機滲透民族精神教育內容,所以學校在教授體育課時也要適量傳播武術精神內容,幫助培養(yǎng)青少年尊師重道、持之以恒、仁義博愛等精神,培養(yǎng)青少年的耐挫力,樹立集體主義意識,提高競爭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為社會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3.5?以女排精神為典范,助力實現(xiàn)體育強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敝袊飶疥牰柕牡谝徽n就是向女排學習,以促進運動員、教練員及輔助人員全力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為建設體育強國作貢獻。江西省體育局積極響應文件精神,以學習中國女排精神弘揚傳承優(yōu)秀體育文化為主題,以打造“吃好、睡好、練好、教好、管好”的優(yōu)秀運動隊伍為目標,在運動隊組織開展學習女排精神活動,采取專題隊會、座談交流、主題演講、撰寫心得體會等形式,學習 “祖國至上、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為核心的中國女排精神,學習女排精神所體現(xiàn)的“無私奉獻、團結協(xié)作、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的深刻內涵。我們在新時代的今天,在構建和諧社會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中,應當進一步提煉、提升和弘揚女排精神。
4?結語在新時代,我們應發(fā)揚女排精神的豐富內涵,凸顯我國的優(yōu)勢項目,大力弘揚女排精神,傳承女排精神,提高武術影響力,發(fā)揮武術精神內涵,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體育強國的早日實現(xiàn)。在女排精神將會隨著時代的脈絡,指引人們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進,向共產主義事業(yè)前進,并在面向未來的進程中,展現(xiàn)出強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1] 鐘秉樞,李楠.女排精神與體育文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46(02):5-7.
[2] 朱基釵.習近平會見中國女排代表[N].光明日報,2019-10-01( 01) .
[3] 柳鳴毅.?新時代中國女排精神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N].?中國體育報,2019-10-28(007).
[4] 本報評論員.?弘揚女排精神 奪取改革發(fā)展新勝利[N].?中國船舶報,2016-08-24(001).
[5] 侯連奎,姜麗敏.新時代中國武術提振民族精神的價值意蘊[J].中華武術(研究),2019,8(10):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