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強
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由于縣城高中留守學生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使身心發(fā)展、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環(huán)節(jié)受到嚴重的影響,進一步影響學生的社會生活。家庭功能弱化是影響留守學生正常社會化的重要因素,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改善家庭功能弱化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從而實現(xiàn)留守學生正常社會化的目標,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留守學生;社會化;家庭功能弱化;解決策略
經(jīng)過調(diào)查,大多數(shù)縣城留守高中學生社會化都存在較多的問題,根本原因是家庭功能弱化導致的。留守學生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使留守學生家庭教育嚴重缺乏,并在缺乏父母關愛影響下,使留守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嚴重變化,進一步影響心理意識,產(chǎn)生不良心理狀況,進一步影響學生正常社會化功能[1]。本文站在家庭功能弱化的角度分析留守學生社會化問題,具體內(nèi)容如下:
一、家庭功能弱化不利于縣城留守高中學生正常社會化
家庭是最基本的群體范疇,也是學生主要生長環(huán)境,且是學生社會化的開端。在家庭系統(tǒng)中,家庭成員構筑了完整的復雜系統(tǒng),并是全方位、綜合性的影響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領域。根據(jù)科爾曼與布徹·卡森的研究結果可知,五種家庭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經(jīng)濟條件差的家庭、動蕩家庭、反社會家庭、虐待性家庭、不完整家庭,而縣城高中留守學生所在的家庭屬于不完整家庭內(nèi)容,影響著學生正常社會化功能的發(fā)揮,制約學生正常社會化的發(fā)展。
(一)父母一方或者是雙方缺位
經(jīng)過調(diào)查可知,縣城高中留守學生存在父母一方或者雙方缺位的家庭情況。學生生活技能、人類情感、社會功能,是都是通過與父母的情感交往中獲取,由于父母缺位,使學生情感交流受阻,雖然在外務工父母經(jīng)常與學生運用信息傳遞工具交流,但是父母無法了解學生成長情況、學生無法感受到父母關愛與呵護,導致學生產(chǎn)生不良心理,如冷淡孤獨、自卑等,從而使學生的情緒健康、人格健康成長受到阻礙,無法成為健全的社會成員,嚴重影響學生正常社會化。
(二)隔輩監(jiān)護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
由于留守學生父母長期在外,監(jiān)護學生成長的責任自然由(外)祖父母或者是親戚承擔。其中,(外)祖父母監(jiān)護最為普遍,且由于年事已高、缺乏科學養(yǎng)育理念,導致學生接受不良的培養(yǎng)過程,進一步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另外,由于(外)祖父母年齡較大無法重視留守學生的情感與生命安全,造成留守學生情感空虛、安全缺乏保障,進一步影響學生正常社會化功能。
二、改善家庭功能弱化影響學生正常社會化的策略
(一)學校要加強與父母之間的聯(lián)系
高中階段是學生重要的時期,關乎著學生的未來。由于留守學生缺乏父母關愛,嚴重影響學生正常社會化功能,需要學校注重校內(nèi)的留守學生。學校要向教師下達留守學生管理任務,要讓教師與留守學生家長勤于溝通,掌握家長對學生存在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發(fā)展方向。由于當下信息技術的發(fā)達,微信、視頻可以隨時溝通,教師要單獨與留守學生父母建立微信群,每天都要采取與留守學生父母溝通的過程,讓父母了解學生每日在校學習情況,從而讓父母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自己與學生的情感教育學生,促進學生朝向正常的方向發(fā)展[2]。另外,教師還要向父母反映學生每日存在的不良行為,因為行為是由思想意識所掌控,通過行為能夠反映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讓父母與教師共同針對學生心理問題開展教育策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具備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學生正常社會化功能的目標。
(二)教師代理家長關愛留守學生
由于每位留守學生家長的思想觀念不同,使留守學生與父母團聚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成為代理家長,針對學生的生活、情感、價值觀、行為開展干預策略,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寄托,且在受到教師的關愛下,能夠影響自身思想意識、情感觀念,進一步改善行為,能夠讓正確的思想觀念指導自身行為,進一步形成正常的社會化功能。教師在開展時,要具備較強的耐心,因為留守學生的心理已經(jīng)存在不良因素,面對教師對自己做的關愛措施存在不理不睬、不知感恩的現(xiàn)象,教師要了解這一因素,不斷通過自己的微笑、行為去感化留守學生,從而實現(xiàn)學生接受自己,并進一步按照自己的規(guī)劃完成各項培養(yǎng)任務,實現(xiàn)學生擁有正常社會化功能的目標[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縣城高中留守學生缺乏正常社會化功能,需要學校與教師針對留守學生開展一切促進學生擁有正常社會化功能的措施。教師要與家長勤于溝通,讓家長掌握學生每日的思想活動、行為、存在的問題,從而配合教師對學生開展教育活動,改善學生不良思想意識與行為。另外,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代理家長,通過關愛行為影響學生思想意識,實現(xiàn)學生擁有正常社會功能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童.同伴教育在中學生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 2013,(07):21-22.
[2]鄭家歡,吳志祥.安徽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淺析[J].安徽農(nóng)學通報(上半月刊). 2010,(17):18-19.
[3]卞桂平,焦晶.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現(xiàn)狀、成因與對策——基于江西省部分市縣的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