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
摘 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方式有很多,口耳相傳、文字記載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古詩文。古詩文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遭遇的事件、當時的心情組合而成,雖然只有精簡的幾十字,卻蘊含了很多內容,需要學生去細細挖掘。本文簡單講解了古詩文經典誦讀的重要性,然后介紹了現(xiàn)如今古詩文經典誦讀教學面臨的問題,從“將古詩文教學形象化”、“突出古詩文中蘊含的情意”、“教師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學生誦讀熱情”初探了古詩文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中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經典詩文;人文素養(yǎng);現(xiàn)狀問題;策略方法
教師的職責是授業(yè)解惑,引領學生走上正途,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古詩文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其中的內容博大精深,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內涵。而且通過誦讀古詩文經典,學生可以積累很多好詞好句,并且試圖去體會詩人的遭遇,理解詩人的情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豐富自身涵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
一、古詩文經典誦讀的重要性
根據(jù)調查顯示,現(xiàn)如今的小學生普遍人文素養(yǎng)較低,缺乏基本禮儀的培養(yǎng)。究其根本,是家長過于溺愛孩子,使學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沒有分寸。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就需要糾正學生的想法,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的同時,做一個人人喜愛的人。古詩文中蘊含的文化很多,而且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并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法讓學生得到感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1]。
二、古詩文經典誦讀教學面臨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注重古詩文教學,認為只要學生背會能夠應付考試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作法會使學生的成長不夠全面成熟,也難以對古詩文產生興趣,更難發(fā)現(xiàn)古詩文的魅力。小學教材中的古詩文并不難懂,但就是因為太好教了,被教師所忽視了,課堂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古詩詞,直接讓學生背誦,將學生當做了知識存儲的儀器。
三、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教學策略
1.將古詩文教學形象化。
古詩文最大的特點就是簡潔,一句話中最多超不多七個字,平常的白話文學生理解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就更別提古詩文了。教師若是直接講解,會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無法達到教學效果,最好的教學方式是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教學。
比如小學生對形象的事物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將古詩文經典誦讀形象化,突出古詩文的形象美。雖然這樣的方式不一定能讓學生將古詩文的知識全部了解,但是能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大致的意思,讓學生去初步感悟古詩文,體會詩人的情感。古詩文中通常會有一些重點的鮮明的意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抓住這幾個意象,幫助學生聯(lián)想,形成畫面。詳細點來講就是:
(1)以點帶面,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只要教師將古詩文中最重要的意象抓住,進行講解的同時聯(lián)系詩文背景,讓學生通過這幾個重點意象理解詩文,體會詩人的情感。
(2)將詩文中的色彩抓住。在學生眼中事件萬物都是擁有生命的,而各種各樣的顏色就是大自然賦予萬物的個性。教師只要將詩文中的色彩抓住,就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抓住古詩文的形象美。
2.突出古詩文中蘊含的情意。
小學生是敏感的,可以從簡單的字詞中可以體會到一些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將其利用起來,通過情感刺激學生的感官,理解古詩文蘊含的深意,將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2]。想要突出古詩文中蘊含的情意,就需要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去品讀文章,體會詩人的情意。通過教學情境的層層遞進和教師細致的講解,學生很快就能對古詩文教學產生興趣,并且根據(jù)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營造出的形象,學生能更快、更深刻的理解知識,感受詩人的情意。
3.教師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學生誦讀熱情。
古詩文誦讀也是需要模板的,因為學生接觸古詩文的時間并不是很多,所以沒有從根本上掌握學習和誦讀古詩文的正確方法,但是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通過語音語調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語感直覺。
誦讀是與平常說話有著很明顯的區(qū)別的。平常說話只要表達清楚意思就可以了,不會對字句有著太大的要求,而且在說話過程中可以語氣平平。但是誦讀不僅要求字句,還對語調有著很嚴格的要求,需要細細去揣摩,利用情感,將其讀出來,引發(fā)聽者的共鳴。
古詩文的教學并不是理解掌握就可以的,還需要學生注重古詩文的思想內容及精神實質的把握。只有與古詩文內容產生共鳴,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識,才能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把握古詩文的節(jié)奏,將詩人的情感正確的傳遞給每一個人。
四、結語
現(xiàn)有的古詩文教學方式太過單一、枯燥,學生很難被調動起學習的興趣,也很難真正的理解古詩文、掌握古詩文的深意、明白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古詩文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傳統(tǒng)的美德,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學生去揣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抽象的古詩文形象化,降低將學難度,然后利用情境教學將學生帶入場景中,理解古詩文的深刻,最后教師要以身作則就行范讀,讓學生掌握誦讀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詹菲. 淺談幼兒美術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J]. 新課程(上), 2015(3):7-7.
[2]張窈綺. 淺談在兒童不同時期開展美術教育的重要性[J]. 小學教學參考, 2018(30).
注:本文系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課題小學語文《古詩詞經典誦讀之校本實踐活動的研究》的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JXKT一XW一05一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