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宛穎 郭 璇 張順生
顏色是用來描述物體的客觀屬性,人們又賦予了顏色除它們本身之外的豐富內(nèi)涵及情感。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對于顏色詞的運用和表達(dá)能反映出其中蘊(yùn)含的文化底蘊(yùn)。不同語言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習(xí)俗,因此同一顏色的意義、用法也不盡相同,翻譯時不能簡單地一一對應(yīng)。如提到“紅”,很多人會想到red,但是“紅糖”的對應(yīng)英文卻是brown sugar,這就涉及英漢語言使用者視角的不同。
文學(xué)家最擅長把握語言的魅力,通過運用顏色詞向讀者呈現(xiàn)精彩的世界,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四大名著《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更是將這一技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四大名著的文學(xué)、藝術(shù)及歷史價值極高,在中國乃至國際文壇上都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本文將運用紹興文理學(xué)院漢英平行語料庫,通過研究中國四大名著的英文譯本,以“紅”與“黑”為例,說明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顏色詞(“紅”與“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譯策略。
根據(jù)中國知網(wǎng)的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9年7月23日,關(guān)于英漢顏色詞的研究論文約298篇,其中12篇為《紅樓夢》顏色詞翻譯的研究論文,但尚沒有有關(guān)其他三大名著顏色詞研究的論文。據(jù)此,顏色詞的翻譯仍具有研究的意義。
經(jīng)過歸納分析,顏色詞的翻譯有以下四種情況:1.顏色A譯為顏色A(即“紅”譯為red或者black);2.顏色A譯為顏色A相關(guān)詞(如“紅”譯為scarlet,crimson,ruby 等其他與 red 意義相近的詞);3.顏色A譯為非顏色A及其相關(guān)詞(如“紅”譯為green等);4.顏色詞譯為非顏色詞(如“黑”譯作right等)。英漢語言的豐富性使得同一個顏色存在許多同義詞,它們代表了近似色,即不同的色調(diào)。在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描寫對象中,譯者可以采用同義詞或修辭方法翻譯出這些變化,這一技巧尤其體現(xiàn)在某個顏色詞的多個同義詞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句子中時。此外,漢語中一些含有顏色詞的詞語也具有特定的含義。
《新華字典》中,“黑”的第一個基本解釋是像墨和煤那樣的顏色,與“白”相對;“紅”的第一個基本解釋是像鮮血的顏色。在這種情況下進(jìn)行翻譯時,“黑”一般譯為black,“紅”則一般譯為red。
例1:原文:一面又見晴雯兩腮如胭脂一般,用手摸了一摸,也覺冰冷。(《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楊憲益、戴乃迭譯本(以下簡稱楊戴譯本):He noticed that her cheeks were as red as rouge,and feeling them found them as cold as ice as well.
霍克斯譯本(以下簡稱霍譯本):He noticed how red her cheeks were and put out his hand to touch them.They were as cold as ice.
分析:“兩腮如胭脂一般”指“像涂了胭脂一樣紅”。楊戴譯本忠于原文,且用了頭韻,as red as rouge將紅色與胭脂相比較,表現(xiàn)臉上的紅,霍譯本則沒有使用比喻而是直接用red。相較而言,楊戴譯本更加生動形象一點。
例2:原文: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西游記》第八回)
譯文:A jade face full of heavenly happiness,scarlet lips making a touch of red.
分析:“朱唇一點紅”中出現(xiàn)了兩個表現(xiàn)紅色的詞。其中“朱”譯為scarlet,表現(xiàn)嘴唇的鮮艷紅潤,而“一點紅”譯為a touch of red,red用作名詞,并且增加了動詞making,解釋出了是朱唇為玉面增添了一抹鮮紅。由此可見,顏色詞的詞性也可以有所變化,更體現(xiàn)了英漢互譯的靈活性。
例3:原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游記》第二十二回)
譯文:What's near cinnabar goes red,and what's next to ink turns black.
分析:這是一句有名的俗語,并且正好包含“紅”與“黑”兩個顏色詞。前面的“朱”和“墨”都是名詞,譯為 cinnabar和 ink;后面的“赤”和“黑”都是形容詞,這里譯為red和black。
例4:原文:佗曰:“痛者內(nèi)有針十個,癢者內(nèi)有黑白棋子二枚?!保ā度龂萘x》第七十八回)
譯文:Hua Tuo said the painful one contained ten needles,and the other a couple of chess pips,black and white.
分析:黑白棋子中的“黑”與“白”分別譯作black和 white。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一個顏色詞可以具有多個同義詞。據(jù)曹莉亞(2012:11)統(tǒng)計,“《紅樓夢》中屬紅色范疇的顏色詞最多,共59個,約占總數(shù)的25.88%”,如“猩、絳、丹、朱、赤”都是不同紅色的顏色詞,而英語中同樣也有豐富的詞匯來表達(dá)。檢索中國四大名著的平行語料庫可以發(fā)現(xiàn),翻譯時有“猩紅”譯為 scarlet、“絳紅”譯為 dark red、“朱”譯為scarlet或 aglow、“丹、朱砂”譯為 vermilion或cinnabar、“桃紅”譯為 peach-red、“赭石”譯為 red ochre、“胭 脂”譯為 safflower red、“ 肉紅 ” 譯為flesh-pink,其他有用 reddish,crimson,ruby,rosy 表現(xiàn)唇、面色等?!捌?、墨、烏、玄、皂”都有“黑”的意思,通常都譯為black,如“墨龍”譯為black dragons,“烏紗”譯為a black gauze cap,“玄鶴”譯為black cranes,“皂衫”譯為black tunic;而在形容皮膚黑時可以用 swarthy,dusky,如“黑肚皮”譯為 a swarthy belly,“黑漢子”譯為 a dusky fellow。在翻譯時,譯者應(yīng)考慮如何能夠表現(xiàn)這些顏色同義詞的差異。
例1:原文:及看時,慈端坐于地上,面皮轉(zhuǎn)紅。(《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
譯文:But when they went to look at him,he was sitting upright on the ground,quite well and rosy looking.
例2:原文:這張文遠(yuǎn)卻是宋江的同房押司,那廝喚做小張三,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譯文:Zhang was a handsome young fellow,with dark brows,fine eyes,white teeth and ruby lips.
分析:例1出自“左慈擲杯戲曹操”,左慈精通道術(shù),便想戲弄曹操,最終被關(guān)了一年,沒有飯吃。他被放出來之后,卻和之前一樣氣色很好。原文用的是“紅”,譯文用的是rosy,有“玫瑰色的,紅潤的,愉快的”含義,適合形容人的臉色。例2原因與例1類似,“齒白唇紅”中的“紅”譯作了ruby,意為“紅寶石色的、深紅色的”,非常形象。
例3:原文:因天黑了,尤氏說:“派兩個小子送了秦哥兒家去?!保ā都t樓夢》第七回)
霍譯本:As it was now quite dark,You-shi gave her women orders to see that two menservants were detailed to attend Qin Zhong on his way back home.
分析:原文“天黑”中的“黑”,這里英文中“黑”對應(yīng)的表達(dá)用dark,“天黑”的表達(dá)通常為pitch dark。
例4:原文:當(dāng)中坐著一個胖和尚……眼似黑墨……胸脯下露出黑肚皮來。(《水滸傳》第六回)
譯文:A fat monk sat in the middle chair...his face was as black as ink...Beneath his chest a swarthy belly protruded.
分析:譯文中“眼似黑墨”直譯作as black as ink;而“黑肚皮”的“黑”指的是深膚色的、黝黑的,故而譯者選了英語中的對應(yīng)詞swarthy來表達(dá)。
例5:原文:凝煙肌帶綠,映日顯丹姿。(《西游記》第五回)
譯 文 :When the dew forms,their flesh has a touch of blue,while the sun picks out their vermilion beauty.
分析:原文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寫綠葉紅花,其中“丹姿”譯為vermilion beauty。vermilion指“朱紅色的”,而不是一般的、普遍的紅。但是“綠”卻很奇妙地譯為blue。使用特定具體的顏色能讓文章更加多彩。
例6:原文:血染征袍透甲紅,當(dāng)陽誰敢與爭鋒?。ā度龂萘x》第四十一回)
譯文:Blood dyed the fighting robe and crimsoned his buff coat;None dared engage the terrible warrior at Dangyang.
分析:原文的“紅”表現(xiàn)狀態(tài)或者結(jié)果,動詞是“染”和“透”。譯文將“紅”作為動詞,表示“將……染紅”,因此“紅”譯為 crimsoned。
例1:原文:樹頭紅葉翩翻,疏林如畫。(《紅樓夢》第十一回)
楊 戴 譯 本 :While russet tree-tops swayed,in scattered copses lovely as a painting.
分析:原文是“紅葉”,而譯文中譯為russet,指“黃褐色的”。因為這句話出自寫寧國府會芳園中秋色的小令,所以“紅葉翩翻”指的是落葉,而不是楓葉。這里用russet更加準(zhǔn)確,而且有一種落葉斑駁的感覺。
例2:原文:弄的黑眉烏嘴,那里像大家子念書的孩子!(《紅樓夢》第二十四回)
楊戴譯本:With that grubby face you look a regular dunce,not like the son of a cultured family.
分析:“黑眉烏嘴”中,“黑”和“烏”指眉毛和嘴臉都布滿了黑灰,形容臉上很臟,很難看。因此,這里不是指“黑色的”,而是強(qiáng)調(diào)“臟”,譯為相關(guān)詞grubby face,即“骯臟的”,非常準(zhǔn)確地表達(dá)了原語的意義。
例3:原文:多謝姐姐了,誰知那起促狹鬼使黑心。(《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楊戴譯本:Thank you,sister.I never thought those mischievous imps would play such a dirty trick on me.
霍 譯 本 :Oh,thank you,Aroma.It's those horrible little beasts I was playing with.I didn't realize they could be so nasty.
分析:“使黑心”可譯為play a...trick,或者像霍克斯一樣采用意譯的方法?!昂凇笨芍阜穷伾x“邪惡的”,如“惡人頭上黑氣沖天”譯為an evil effluence rises over a bad man,“ 黑 心 ” 譯 為black-hearted,其中“黑”可譯為 spiteful,mean,dirty,nasty,這些詞也可指“暗,光線不足”,如“黑天摸地”譯為start groping around the floor in the dark,“乘黑殺至”譯為advance in the darkness等。
當(dāng)然,有的也被譯成別的顏色,如對于《紅樓夢》中的“怡紅院”,楊憲益和戴乃迭譯作Happy Red Court,而霍克斯則譯作Green Delights,這大概是中西文化對春天認(rèn)知角度的不同及對紅色的觀點不同所致。此外,漢語中的“青”在不同語境下的譯法也不一樣,有的譯作green,如green mountain指“青山”;有的譯作 blue,如 black and blue指“青一塊紫一塊”,the Blue House指“青瓦臺”。
《西游記》第二十二回中,孫悟空說流沙河怪在河中久住,熟知水性,因此只譯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的字面上的意思“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沒有問題。但這個俗語實際是個成語,指客觀環(huán)境對人有很大影響?!凹t”與“黑”相對,“紅”可以理解為正義的、好的,“黑”則相對是邪惡的或不好的,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故此,除四大名著語料庫之外,其他譯法還有“He that lies down with dogs must rise up with fleas.”“If you live with a lame person you will learn to limp.”“One takes the behavior of one's company.”等。
這一類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直接譯為其他名詞;譯為另一形容詞表達(dá)特性;忽視、省略及看似省略但隱含;顏色詞的其他意思。如,“臉紅”通常譯作blush。再如下面一些例子。
例1:原文:黑氣騰騰閉日明。(《西游記》第四十回)
譯文:The sun and moon were blacked out by its pall.
原文的動詞是“閉”,主語是“黑氣”,譯文用了被動形式,將“閉”譯為 be blacked out,而“黑氣”就譯為 pall。
例2:原文:看看紅日沉西,筵席已罷。(《水滸傳》第十三回)
譯文:When the sun was sinking in the west,the dining ended.
分析:“紅日”指太陽,因而通常直接譯成英語中的the sun即可?!凹t木”的英文為mahogany,翻譯時就不必畫蛇添足加上“紅”,正如“白蟻”的英文名為termite一樣。
例3:原文: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譯文:The earth is a checkered board,and the sky hangs over all,under it humans are contending,some rise,but many fall.
分析:此句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聽到一個耕田農(nóng)夫所唱的一首歌中的兩句,據(jù)說是諸葛亮所作。譯文未譯出“黑白分”,用contending表現(xiàn)“爭榮辱”?!昂诎住睂?yīng)上文中的“棋局”。這里的“黑白”指人的兩種分類:一種是追名逐利之人,就是“黑”;一種是淡泊明志之人,就是“白”。因此,譯文應(yīng)該翻譯出這樣的意思。
語言的顏色詞總反映著相應(yīng)的文化及其相應(yīng)的內(nèi)在精神?!凹t”與“黑”這兩大類顏色詞帶有許多含義,除了描述顏色,還能體現(xiàn)褒貶,因此在翻譯時要注意靈活、生動地表達(dá)出顏色詞在原文中的內(nèi)涵。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同一種顏色,既可以采用英文的對應(yīng)譯文,又可以采用其近義詞或采用一些修辭手法來翻譯;在某些情況下則譯為其他顏色詞,如“紅茶”的英文為black tea,“紅眼病”的英文為green-eyed,“青天白日之下”譯作 in broad daylight;當(dāng)然,有時根據(jù)上下文還不譯出顏色。
基于上述分析,譯者要準(zhǔn)確無誤地翻譯好顏色詞,只有勤于積累、善于分析,才能真正地“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擴(kuò)大對外交流,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