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歡
摘要:新教育理念影響下,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同時,我國教育部針對教育體系的創(chuàng)新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融入了一些新理念,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法。同時,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要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需要實現(xiàn)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教學改革趨勢,符合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語文知識教育,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強化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18-0115-02
新形勢下,教育理念在更新和完善,并且我國提出了新課程改革,這也就要求著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也要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采取更加具有現(xiàn)代化氣息、符合學生認知的方式以及趣味性語文教學情境為學生開展高效、有趣的語文教學。除此以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整合豐富、優(yōu)質的語文教學資源和內容,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生熱衷的學習方法等整合在一起,設置相應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和方案,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小學生也要做到自主學習,深入理解語文知識,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水平。
1新課程對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教堂教學的具體要求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確具體的語文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教學體系,只有這樣為后期開展語文教育和指導工作提供助力和支持。從總體上來說,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具有開放性、現(xiàn)代化的特點,是面向大眾化的,可以適用于每個小學生,并且起到的教學效果也比較好[1]。同時,新課標的提出也有其自身的理論和思想依據,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充分整合馬克思主義中的具體內容,同時還包括豐富的德育內容,提出的新課程改革內容。在當前自主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中,我國教育部關注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必要的語文知識儲備也是必不可少的,期望實現(xiàn)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既具備豐富的語文學科文化知識,同時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升。
2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2.1語文教學模式單一,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狀況而言,存在著一些影響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效果全面發(fā)揮的問題,比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還是采取傳統(tǒng)單一的語文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并沒有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意識和態(tài)度,不利于學生日后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發(fā)展和提升。此外,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認為語文素養(yǎng)這些內容都是虛幻的,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沒有實際的幫助,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則會采取灌輸式模式為學生講解語文理論知識,這樣就導致語文課堂陷入僵化局面,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也會陷入到被動的局面中。
2.2課堂角色定位不準,制約學習能力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幾乎每一分鐘都被語文教師占據,語文教師并沒有為小學生留出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時間,這樣就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比如:在講解一些語文知識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問題,教師并沒有讓學生思考,而是直接為學生提供正確答案,這樣小學生的思維會受到限制,這樣對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起到了限制,不利于小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也會被磨損,同時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2.3忽視學生審美能力,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并沒有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審美教育和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賞析古詩詞內容展現(xiàn)出來,通過賞析古詩詞中的某一個“字”或者某一句“詩”,這都是在考驗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關注這一方面的教學,僅僅是為學生講解賞析詩句的模板讓學生記憶和背誦,這種機械式教學方式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很難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和標準,同時也很難形成良好的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3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3.1優(yōu)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知識運用能力
眾所周知,學習知識就是要為現(xiàn)實生活和實踐服務的,學生需要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在新課標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優(yōu)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比如,在教學小學語文作文內容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滲透豐富的作文類型,或者是推薦學生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和文本,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2]。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也不能忽略課本中所學的一些重要知識點,因為有一些知識完全可以應用在作文寫作中,起到良好的潤色作用,可以為學生的寫作增加一些好的元素。比如,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到的一些四字成語、古代詩詞、優(yōu)美的課文片段等這些內容,像是“膾炙人口”“懸梁刺股”“胸有成竹”等四字成語,還包括一些優(yōu)美的古代詩句,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內容,學生可以有選擇性的將這些豐富的內容融入在語文寫作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準。所以,如果小學生可以將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在一些語文活動中,這樣學生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的語文內容,這有利于強化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和作用。
3.2創(chuàng)設良好語文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理解相關的語文知識,可以起到培養(yǎng)自身審美能力的作用。前文提到,小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可以借助古詩詞的鑒賞來培養(yǎng),那么,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鑒賞“字”或者“詩句”的能力,鑒賞模板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學生不能完全依賴模板,要發(fā)揮自己的自主學習和理解能力來培養(yǎng)自身的鑒賞、審美能力。比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古詩詞《夏日絕句》時,這是一首借古諷今詩,是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詩,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句詩讓學生來賞析,讓學生針對這句詩的表面含義、深層次含義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來賞析,并且提出一些語文問題,像是:“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你能從這首詩中獲得哪些感悟?”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再者,還可以借助一些語文課文助力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像是小學語文小說《景陽岡》中的一些具體語句進行分析,分析武松的性格特點,感受武松打虎的豪情。此外,體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周恩來的一些立志語言等,通過仔細賞析這些內容,學生會在潛意識里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助力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獲得全面發(fā)展和提升。
3.3語文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語文中的大多數(shù)知識都與具體的實踐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語文教學和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3]。比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相關內容時,為了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組織和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課堂“辯論會”,讓學生融入到具體的辯論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在此之前,教師需要提前為學生透露辯論的主題,那么學生在課下需要有意識的在其他書籍或者網絡上尋找一些有利于支持自己觀點的論證內容,并且記錄下來,應用在課堂辯論中。通過該探索環(huán)節(jié),可以鍛煉個人的實踐探究能力,有利于全方面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3.4借助多媒體教學,優(yōu)化語文教學環(huán)境
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關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帶來不同于以往的課堂學習體驗。比如,在講解小學語文課文《頤和園》時,這是一篇贊揚我國古代園林頤和園的課文,那么,為了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確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搜索有關頤和園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在觀看圖片之前,教師需要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和觀看。比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頤和園中的景色具備獨特美,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選擇頤和園中你喜歡的景點,并且說出你喜歡該景點的原因?”等,學生需要在觀看圖片以及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思考這些問題,并且最后還要做出細致的回答。圖片觀看完畢后,學生還可以小組之間互相分享自己的觀點,這對助力學生語文課文理解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全新的語文教學觀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學習相關的語文學習技能和方法。除此以外,小學生也要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意識的加強自身審美能力、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助力自身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實現(xiàn)個人學習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于蕾.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中華少年,2018(15):212.
[2]廖怡.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8(6):6.
[3]尤麗軍.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7(1):188-189.
(責編: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