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安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0-02-24 13:46:08武德花王元琪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7期
      關鍵詞:思政課西安紅色

      武德花,王元琪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 710129)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在實現(xiàn)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征途中所型塑的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符號文化等的集合。它根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具有先進性、純潔性和戰(zhàn)斗性等鮮明特征,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精神力量。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先后到西柏坡、延安、遵義、井岡山、上海等革命圣地考察調研時,一直反復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革命事業(yè)薪火相傳、血脈永續(xù)?!保?]215在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征途中,只有大力傳承紅色文化,才能有效揭批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守舊主義等錯誤思潮,增強社會主義價值認同,以清晰的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因而,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深入挖掘并宣揚紅色文化資源,既是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重要抓手,又是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路徑。

      大學階段是青年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中融入紅色文化,既可以激發(fā)愛國、愛黨熱情,又可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以實效性為考量,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編排紅色文化案例,同時應充分考慮案例材料的在地化或本土化。具體來說,高校應契合實際,在深挖本地、本校辦學歷史中有關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提升凝練,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共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這方面,西安高校內含的紅色文化資源的確值得關注和進一步研究。

      一、西安高校蘊含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西安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發(fā)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革命故事,擁有包括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西安事變舊址、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等在內的一百多處珍貴的革命舊址,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不惟如此,西安也是全國擁有高校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之一。與西方大學的發(fā)展演進不同,中國現(xiàn)代大學自產(chǎn)生之日起,就播下了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種子,踐行興學求強、以學報國的高遠追求[2]。因此,西安高校所蘊含的豐富紅色文化基因,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推進紅色文化“本土化”的鮮活資料,它既可以增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感染力和歸屬感,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遠大目標。

      一是西北聯(lián)大的“興學強國”精神。西北聯(lián)大與西南聯(lián)大是20世紀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最大的兩個大學共同體。1937 年“七七事變”后,為保存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基礎,京、津地區(qū)的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北洋工學院三校西遷陜西西安,組建了“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西北聯(lián)大將現(xiàn)代大學制度系統(tǒng)地植入西北,為構建西北高等教育體系奠定了基礎。她所聚集的著名學者、培養(yǎng)的俊彥才杰,為戰(zhàn)后中國西北開發(fā)和建設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積蓄了寶貴的人力資本。

      以“興學強國”為核心的西北聯(lián)大精神是在民族危難中磨練鍛造的,經(jīng)過血與火的洗禮,是中國高等教育的精神財富。“興學強國”根源于反侵略、反壓迫的民族訴求,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精神在大學文化中的體現(xiàn)。她的辦學實踐,深刻地說明了:只有民族獨立,才有學術自由;大學的責任使命就是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自覺實踐;“興學強國”是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覺。因此,西北聯(lián)大在抗日戰(zhàn)爭中高舉“興學強國”的旗幟,樹立了歷史豐碑[3]。

      二是以交通大學為代表的“西遷精神”。1956年,交通大學師生員工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從繁華大都上海奔赴千里之外的古都西安,投身于廣袤的大西北建設。1959年,內遷西安的交通大學部分正式改名為“西安交通大學”。當時,學科設置不僅有機、電、動等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還創(chuàng)建了無線電、原子能、工程力學等一批新興學科。遷校最初的10年間,不僅培養(yǎng)人才達萬人之多,而且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也不勝枚舉,在西部,甚至是全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了骨干和生力軍作用。在60余年篳路藍縷的歷程中,西安交通大學形成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西遷精神”。2017年12月,習近平在給西遷老教授的回信中指示:要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fā)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而在2018年的新年致辭中,他再次提及“西遷精神”,并將其與愛國奉獻、矢志奮斗緊密結合在一起,賦予其強烈的時代價值[4]。

      不惟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西安名校,也都是由東部地區(qū)遠遷而來。新中國成立后,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三校的航空工程系合并在一起,在南京組建了華東航空學院。這是新中國第一批高等航空院校,她以一流的師資和航空專業(yè)聞名大江南北。1956年,華東航空學院響應黨的號召,服從大局,整建制西遷。1957年10月與西北工學院合并成立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的成立對新中國在西北建設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航空科研、教育和生產(chǎn)基地有著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譜寫了西遷的輝煌篇章。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也是1958年由張家口遷至西安。經(jīng)過將近30年的發(fā)展,到1988年改為現(xiàn)名。學校以電子信息技術學科為龍頭,參與并見證了新中國電子信息工業(yè)從落后到崛起的偉大歷程,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項目實施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中國現(xiàn)代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是西北大學侯伯宇先進事跡。西北大學侯伯宇教授是新中國自己培養(yǎng)的第一代高級知識分子。在扎根陜西從事教學科研的45年中,先后培養(yǎng)出15名國際知名學術帶頭人、10名國際著名學術基金獲得者、5名國家和省級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帶出一支名震中外物理學界的“西北軍”。在物理學前沿領域,他所創(chuàng)“侯氏理論”在理論物理和數(shù)學物理方面影響巨大。侯伯宇教授愛國愛黨,忠誠黨的教育科技事業(yè)。他攻堅克難、勇攀科學高峰的探索精神,愛崗敬業(yè)、精心育人的師德風范,頑強拼搏、不畏挫折的奮斗精神,樸實無華、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質是全國知識分子的典范,更是全國共產(chǎn)黨員的楷模。侯伯宇教授逝世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國各地學習宣傳其先進事跡。中宣部將侯伯宇先進事跡作為全國重大典型進行集中組織宣傳。

      除上述提到的紅色文化資源外,陜西師范大學有扎根西部、教書育人,堅守擔當、奉獻祖國的“西部紅燭精神”;西安石油大學積極傳承“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鐵人精神;西安工業(yè)大學大力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兵工精神。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都說明了西安高校蘊含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梢赃@樣說,西安高?;诒拘v史起源與發(fā)展,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個性突出的紅色文化品牌??梢哉f,西安高校紅色文化就是基于本校校史發(fā)展以及校園建設,形成以個人、群體或專業(yè)導向的拼搏奮斗、報效祖國的偉大愛國情、報國志。這恰也成為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財富。

      二、高校紅色文化回歸思政課的可行性

      西安高校所蘊含的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為思政課全面育人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成為思政課實現(xiàn)新突破的新契機。

      第一,紅色文化是思政課的內在因素。思政課作為一門德育課程,其最直接的目的是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培養(yǎng)和塑造愛祖國、愛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思政課的一項關鍵模塊對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僅要向學生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方法立場,介紹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百折不撓的抗爭贏得了新中國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核心地位以及承擔的歷史重任,而且還要讓學生主動走進思政課,正確認識中國坎坷曲折的歷史、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的當下以及無限希望的未來,從學生內心出發(fā),讓學生主動感受體驗、內化升華,于內心深處生發(fā)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此意義上說,紅色文化不是思政課的外在嵌套,而是內在包含。因而,與其說是紅色文化“走進”思政課,不如說是“回歸”,紅色文化本身就是思政課的重要因素。

      第二,西安高校紅色文化與思政課的無縫銜接優(yōu)勢。西安高校自身蘊含紅色文化資源,在校史展覽、建筑雕刻、標語宣傳方面已無形地打上了本校紅色文化的烙印,對生活其中的學生來說,這種環(huán)境帶給他們的是隱性的、和緩的、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種高校自帶的紅色文化資源對思政課教育無疑是一個助推器。西安高校的紅色優(yōu)勢和學生的自身認同,使紅色文化走進思政課堂不存在生硬感和陌生感,相反是一個師生雙向體驗、互動交流的主動轉向。正因如此,西安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走進思政課更加自然、更有效率。

      第三,紅色文化體現(xiàn)了思政課的政治立場和道德導向。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實踐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內核的歷史遺存,具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綜合功能。其特有的政治立場和道德引領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意識形態(tài)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5]。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思政課宣講的必要內容。因而,紅色文化走進思政課能將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輻射作用進一步擴大,使紅色文化自身得到傳播的同時也推動思政課的發(fā)展,以及參與者的道德熏陶和價值提升。

      三、高校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的基本原則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八個相統(tǒng)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具體而言,就西安高校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其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有:

      第一,堅持意識形態(tài)主導性,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八枷胝谓逃侵干鐣蛏鐣后w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這種影響,從而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6]4因而,思政課必須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權,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信黨、愛黨、愛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課不僅是傳授科學知識的課堂,也是堅守意識形態(tài)、匡正社會風氣、樹立價值觀的理論陣地,承擔著立德樹人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重任。紅色文化自身的政治性恰與思政課的意識形態(tài)主導性相契合,因而,紅色文化回歸思政課首要的基本原則就是必須把握好意識形態(tài),讓紅色真正體現(xiàn)“紅色”?!拔鬟w精神”、“侯伯宇先進事跡”等無不體現(xiàn)著鮮明的紅色基因。以這些鮮活的精神材料引領學生,自然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示范性。

      第二,隱性滲透和顯性塑造相結合。思政教學是進行鑄魂育人工作的,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要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政治素養(yǎng),不能緊緊依靠課堂知識的灌輸,還必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引領學生愛校、愛黨、愛國。因此,思政課在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用和介紹可以充分關照在地化的紅色文化資源,“于細微處見真章”。為此,具有紅色基因的校史檔案資料、校園雕塑、校園建筑等,應當是再合適不過的素材。例如:西安交通大學的錢學森塑像、西北工業(yè)大學劉海濱塑像、西北大學的侯伯宇先進事跡展覽館、西安石油大學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等,都會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給學生以直面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為思政課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良好的紅色氛圍。

      第三,實踐體驗和理論教育相結合。思政課是一門學理性很強的學科,常常被稱為“理論灌輸”,實踐效果在短時期無法檢驗。在思政課中加入有針對性的紅色文化知識,可以使得紅色文化所具有的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特征突顯,因而能夠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情懷,從而確立崇高的理想[7]。因此,高校紅色文化資源介入思政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思政課理論說教的不足。推及到教學中,思政教師在講述革命人物的艱苦奮斗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革命遺址、紀念館等地,實地感受革命先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解放祖國的艱難歷程,直面革命事實、感受歷史境遇,讓學生在接受系統(tǒng)理論教育的同時,切實感悟歷史和現(xiàn)實,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用理論不斷鍛造高尚品質。西安各高校的校史館、革命先烈的紀念館、博物館、雕塑等,都是思政課實踐體驗的理想場所。

      第四,師生共建共享共學。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實踐沉淀下來的歷史遺存,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資源,也成為我們的優(yōu)秀民族精神。因而,紅色文化走進思政課堂時要把握好民族性、時代性和人民性的關系。新時代,社會信息化已然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現(xiàn)實背景,如何實現(xiàn)信息共享、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成為思政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可以考慮從師生共建共享共學這一原則出發(fā),推動課堂創(chuàng)新。具體說來,圍繞某個特定理論或現(xiàn)實熱點,課堂上師生共同建設與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把握基本的原則,學生搜集素材并進行編排,師生互動探討交流,最后形成一個基本的共識。一般說來,為了使得探討深入,師生雙方一定都會選擇貼身的事例來進行論證,這就會使得在地化的紅色文化資源成為基本素材。所以,師生共建共享共學的思政課堂,要求學生參與進來,成為講述者、體驗者,分享自己的紅色體驗和紅色感悟,通過具體情景故事的展示,增強思政課的在場感,讓每個人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西安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具體做法

      結合西安本地實際,高校紅色文化資源在回歸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xiàn)。

      第一,以思政課程教學內容鏈接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西安高校豐富悠久的紅色文化資源為思政課提供了豐厚的教學資源,自然可成為思政課內容的鏈接對象,這不僅是思政課教學性質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xiàn)培育時代新人目標的時代訴求。例如,教育者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簡述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初步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模塊時,可以從“西遷人”應黨的號召,不畏艱難,主動請纓遠赴西北建設的光輝事跡出發(fā),感受那個年代每一個共產(chǎn)黨人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從照片、故事、紀念物中,從一個個具體可感的事物中感受黨帶領人民在艱難中崛起的艱辛歷程以及受其滋養(yǎng)的偉大民族精神。鏈接這些珍貴的紅色文化,不僅豐富了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也彰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第二,設計紅色文化專題學習模塊,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西安高校部分院校在校園建設中已經(jīng)建造了體現(xiàn)紅色基因的紀念館和展覽館,為校園師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文化氛圍,但在專題學習模塊還處于初級階段,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和接觸僅限于學校的一些宣傳標語以及老師的課堂介紹,在自主學習方面還存在一定空缺。因而,紅色文化走進思政課堂要達到實效,就必須首先整合設計紅色文化資源,建立專題學習模塊,讓學生興趣有歸宿,興趣更強烈,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例如在講到“一帶一路”倡議時,可以結合西安高校已取得的成就加以例證。其中,西北大學有支中亞考古隊,連續(xù)十多年一直在中亞一帶從事田野考古。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不僅限于學術方面的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中國和中亞各國普通民眾的關系,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和參與者,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揚。中亞考古隊把對黨、對祖國的熱愛融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為還原絲綢之路歷史風貌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駝鈴回響的千年絲路唱響了新時代高校師生知識報國的浩浩長歌[8]。以這樣的案例融入思政課,可以避免學生因為單純理論灌輸帶來的枯燥感和厭倦感,把思政課從高大但卻有些說教的理想世界拉回到近在咫尺、可感觸的生活場景中來。本地、本校擁有的紅色文化資源為這種回歸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和豐碩的文化成果。因而,以思政課內容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本地、本校紅色文化人物故事以及活動作為專題學習模塊,既是思政課自身的內在訴求,也是增強理論說服力的必要形式。

      第三,積極探索用現(xiàn)代VR等技術重現(xiàn)高校紅色文化,增強思政課的體驗感。伴隨著“虛擬現(xiàn)實時代”的到來,VR技術成為新寵兒,而思政課中紅色文化由于跨度時間長、內涵豐富等特點,在時隔久遠的今天,面臨如何實現(xiàn)時空跨越而感同身受,達到凈化心靈,提升素養(yǎng)的效果,這成為思政課教學的一個現(xiàn)實難題。VR 技術的到來為緩解這一困境提供了些許可能,虛擬仿真技術的運用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真實”情景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革命先烈為民族解放英勇奮斗的艱難歷程,以及改革、建設先鋒為民族復興繆力奮斗的蓬勃熱潮。以“他者”的身份去聆聽、去感悟,始終還存在一個教育客體“進不進入課堂”的主觀差異,而VR技術打破了“他者”的視野,將每一參與教學活動的客體變?yōu)檎n堂的主人,以“我觀”、“我想”的方式不自覺地融入對教學內容的體驗與思考,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主人”。

      結語

      西安是高校重地,又蘊含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高校本身培育人、塑造人的責任使命恰與滲透血液中的紅色文化方向一致,道路一致,氣質一致,是新時代高校資政育人的新亮點。就教育本質而言,最好的教育是能以學校歷史和現(xiàn)實發(fā)展為依托,在無形之中讓學生自覺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和政治意識。也就是說,以可顯、可觸、可感的紅色文化物質基礎來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理解、認同并從內心接受的紅色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紅色文化、涵養(yǎng)紅色素養(yǎng)、追隨紅色精神、擔當紅色使命。因此,西安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堂既順應了黨中央的號召,又契合了學生的現(xiàn)實訴求,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旨歸,是新時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八個相統(tǒng)一”的路徑創(chuàng)新,也是思政課發(fā)展的機制創(chuàng)新。

      猜你喜歡
      思政課西安紅色
      西安2021
      Oh 西安
      紅色是什么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chuàng)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社會科學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紅色在哪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來?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10
      追憶紅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文昌市| 余干县| 应用必备| 文山县| 中江县| 彩票| 北票市| 厦门市| 天峨县| 南木林县| 佳木斯市| 兴文县| 祁阳县| 青神县| 丹棱县| 通榆县| 客服| 都江堰市| 五华县| 于田县| 潼南县| 巴南区| 靖宇县| 勃利县| 庆城县| 新营市| 吴忠市| 贺兰县| 沐川县| 商城县| 扎囊县| 巴塘县| 阿克苏市| 铜鼓县| 佛坪县| 金溪县| 洱源县| 侯马市| 玉山县| 绥中县|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