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越秀區(qū)小北幼兒園 夏妙華 梁雪云
幼兒園一日生活里有很多戶內外活動,每一次戶內外活動交接過程中都會存在過渡環(huán)節(jié),如何利用好這些過渡環(huán)節(jié),減少孩子無所事事、消極等待或環(huán)節(jié)轉換不自然等現(xiàn)象,這是幼兒教師要考慮的問題。本文以我園中班當前一日活動過渡環(huán)節(jié)實施中的一些問題,結合《指南》相關要求,探討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huán)節(jié)實施的點滴策略,以期促進幼兒園教育的不斷發(fā)展。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戶內外活動的過渡環(huán)節(jié)要么孩子準備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要么孩子已經(jīng)完成大運動量活動。在這個過渡環(huán)節(jié),孩子應該是如廁、盥洗、喝水,保持一定的安靜情緒對開展下一個活動是很有必要的。幼兒日常生活離不開手的活動,其他領域的活動也離不開手的參與,如閱讀與書寫準備、操作與擺弄物體、美術活動等。因此,只要提供足夠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幼兒手的動作能力就可以在各種相關活動自然地得到鍛煉并獲得發(fā)展。鑒于過渡環(huán)節(jié)時間不長,我們選擇了和孩子們進行手指游戲活動。
手指游戲,就是通過語言和手部動作完成一個小游戲,通常配上順口溜、兒歌等等,既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又能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欲。手指游戲內容多樣,語言簡練,易于上口并記憶,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剛開始我們覺得手指游戲還是挺簡單的,就選取了一首《剪刀石頭布》。班上的孩子雖然是中班,但是大部分學習能力仍然相對比較弱,但是讓我們意外的是許多孩子竟然幾乎沒有玩過剪刀石頭布。沒關系,那我們就不玩剪刀石頭布,而只是學它的手勢。聽到玩新游戲,好幾個還在廁所的孩子馬上跑出來,其他還在喝水的孩子在配班老師督促下也馬上喝完水放下杯子趕來了。手勢的“剪刀石頭布”,對于大人來說也許很容易,但是對我們班孩子來說是挺有難度的,我嘗試用鏡面示范右手手勢,從剛開始很慢的2秒出一個手勢學起,先讓孩子習慣手勢的出列方式,慢慢加快動作,直到能按要求2秒做出3個手勢。接著我改成了左手做手勢,這一來對孩子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幾乎一半以上的孩子不能完成。眼看著有些孩子由于做不來慢慢失去興趣了,我馬上改變策略,用右手豎起兩根指頭,神秘地問孩子:“喲,這是誰呀?”準備開小差的孩子馬上回過頭來看,是小白兔呀。“我是可愛的小白兔呀,你看,一把剪刀,一塊石頭,我是小白兔,你們好呀!”孩子們笑瞇瞇地看著小白兔,有一些已經(jīng)跟著老師做起小白兔的手勢了,會用自己的手去碰碰他們的小手:“你好呀、你好呀!” “請你的小白兔和其他人打個招呼吧”。孩子們嘻嘻笑著,舉著自己的兔子手勢紛紛和身邊的小伙伴碰碰小手。接著老師繼續(xù)念兒歌:“一把剪刀,兩把剪刀,親親小白兔,啵兒一個”,“你有兩只小兔子嗎?讓它們親一親?!瘪R上,很多小朋友都把兩只手做兔子耳朵狀舉了起來并碰一碰。這時,有個別能力太弱的孩子不能夠做到兩只手同時做兔子耳朵狀,我對他們說:“來,用你的小兔子去和別人的兔子親一親吧”,馬上他們也很開心地和別人碰碰小手。我還把前面的兒歌加上手勢連了起來,用很慢的語速邊唱邊做動作:“剪刀石頭布,一把剪刀,一塊石頭,我是小白兔,剪刀石頭布,一把剪刀,兩把剪刀,親親小白兔”,幾次練習下來,能力強的孩子就可以跟著做了,而能力弱的孩子因為可以完成小白兔的動作,也很開心,至此,過渡環(huán)節(jié)時間結束,孩子們都能比較快地完成如廁、盥洗、喝水的步驟來到老師面前參加活動,沒人再躲在廁所玩,也沒人邊喝水邊聊天了。
我們對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皆是游戲這個觀念的理解很深刻,哪怕是短短時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恰當運用游戲手段的確能吸引孩子更大興趣,教育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jù)孩子的學習接受能力去及時改變教學策略非常重要,不單能讓能力強的孩子學到新知識,也能讓能力較弱的孩子參與到游戲其中。更重要的是,過渡環(huán)節(jié)中增添手指游戲,既讓教師覺得操作簡單,不必顧慮道具和教具的使用,又讓孩子不再覺得無聊,減少了消極等待,一舉多得。我們會繼續(xù)使用這個方法,尋找更多合適的手指游戲,利用這些間隙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耍,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幼兒有事可做,營造良好的氛圍,使過渡環(huán)節(jié)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更加科學合理,充分發(fā)揮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