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瓷器賞析

      2020-02-24 07:09:28
      收藏界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鞏義白釉玉璧

      白釉雙龍耳瓶2.7厘米 口徑10厘米底徑10.9厘米唐代

      瓶盤口,細(xì)長頸,溜肩,腹部豐滿,至頸處漸收,頸上突起5道弦紋??谘嘏c肩之間有兩個(gè)對稱的龍形柄高聳直立,龍頭探進(jìn)瓶口銜住口沿。胎極白。施半截白釉。

      此瓶以造型的空間虛實(shí)以及輪廓線的自然和諧見長,對稱的龍形柄與口、肩相連所形成的虛實(shí)對比,于渾厚質(zhì)樸中洋溢出俊俏與嫵媚,圓滑的曲線與折角處分明的棱角有機(jī)結(jié)合后,又于剛健挺拔中透出協(xié)調(diào)柔和的韻律美。器身施白釉,更顯高貴典雅。這種瓶的形制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在融進(jìn)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后,端莊典雅的形體一展大唐盛世的神韻。

      雙龍耳瓶是唐代流行的瓶式,除白釉外還有青釉、唐三彩等品種。

      青釉玉璧形底碗高3.5厘米 口徑14.4厘米 足徑6.6厘米唐代

      碗撇口,淺腹斜收,玉璧形底,里外滿施青釉。從各方面特征看,此碗應(yīng)屬于唐代越窯產(chǎn)品。

      根據(jù)浙江諸暨牌頭茶湯唐貞元十年(794年)墓和上虞聯(lián)江帳子山唐貞元十七年(801年)墓出土的資料看,當(dāng)時(shí)已有撇口碗,這種碗斜腹,玉璧形底,是中唐時(shí)期出現(xiàn)的一個(gè)新品種。玉璧形底碗始見于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在南北方瓷窯普遍燒造,如河北的邢窯、定窯,河南的鞏義窯,山西的渾源窯,陜西的耀州窯,浙江的越窯,湖南的長沙窯等都有燒造。外國的很多古城、古遺址中也出土有中國的玉璧形底瓷碗。這種碗的品種主要是白瓷和青瓷??谶呌写娇诤筒粠Т娇诘膬煞N。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帶弧度。足一般寬而淺,中心凹處有的施釉,有的無釉。這種碗與敞口斜壁玉璧底盤及撇口平底碟的造型風(fēng)格相同,是一種新穎的飲食用具。

      絞胎三足爐高11 口徑10.7 足距15.8厘米 唐代

      爐口外卷,圓腹,下承以三獸足。此爐通體絞胎,即以兩種顏色的胎泥絞出花紋。

      此爐造型端正,爐身與三足比例合理。利用絞胎的紋理將器身的紋飾搭配成不規(guī)則的團(tuán)花圖案,是絞胎器物中難得的佳作。

      三足爐是河南鞏義窯常見的器形,其造型仿自唐代的金銀器,品種以唐三彩較為多見,此外還見有白釉、黑釉、藍(lán)釉等品種。此絞胎三足爐亦應(yīng)是鞏義窯制品。

      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厘米 高4.7厘米 口徑15.6厘米 足徑6.7厘米唐代

      碗唇口,腹壁斜出與水平面呈45。角,玉璧形底。釉色潔白,不用化妝土,施釉到足墻,光素?zé)o紋飾。釉質(zhì)瑩潤。

      邢窯白瓷胎骨堅(jiān)實(shí)、致密、厚重,胎土白而細(xì)潔,瓷化程度較高,扣之作金石聲。玉璧形底更為唐代邢窯白釉碗的典型特征。

      玉璧底碗始出現(xiàn)于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當(dāng)時(shí)的南北方瓷窯中普遍燒制,如河北的邢窯、定窯,河南的鞏義窯,山西的渾源窯,陜西的耀州窯,浙江的越窯,湖南的長沙窯等都有實(shí)物或標(biāo)本傳世。外國的很多古城、古遺址中也出土有中國出品的玉璧底碗。這種碗的品種主要是白瓷和青瓷??谶呌写娇诤筒粠Т娇诘膬煞N;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帶弧度;足一般寬而淺,中心凹處有的施釉,有的無釉。

      青釉八棱瓶厘米高22.5厘米 口徑1.7厘米 足徑7.2厘米 唐代

      瓶通體呈八棱形,直口,長頸,溜肩鼓腹,腹以下漸收至底,圈足。胎體呈灰白色。釉面明亮,釉色青綠,猶如一汪湖水。瓶體凸棱部位釉色淺淡,更增加了器形的美感。此瓶在裝飾上頗具匠心,瓶類多為圓形,此瓶則呈八棱形,且頸、肩相接處有三條凸棱,可謂與眾不同。此物的用途是做洗手用的凈水瓶。

      在唐代,制瓷業(yè)達(dá)到了一個(gè)歷史高峰,出現(xiàn)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以越窯的青瓷為代表,北方則以邢窯的白瓷著稱。當(dāng)時(shí)越窯生產(chǎn)規(guī)模龐大,產(chǎn)品備受世人青睞,許多文人紛紛吟詩作賦贊美它。唐人陸羽撰《茶經(jīng)》,形容越窯青瓷“類玉”、“似冰”,并把越窯列為唐代諸窯之首。詩人陸龜蒙則有“九秋風(fēng)露越窯開,奪得干峰翠色來”之句,把越窯青瓷比作干峰翠色,蒼郁蔥蘢,沉靜深遠(yuǎn),形象地表達(dá)出越窯青瓷所蘊(yùn)含的藝術(shù)魅力。

      1987年陜西扶風(fēng)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了14件唐代越窯青瓷,同在地宮出土的衣物帳碑上將這些越窯瓷器明確記載為“瓷秘色”。其中一件與此件八棱瓶相同,因此這件越窯青釉八棱瓶亦應(yīng)屬于秘色瓷。

      花瓷雙系罐高19.9厘米 口徑7.4厘米 底徑10.7厘米 唐代

      罐口微外撇,短頸,頸兩側(cè)對稱各置一系,豐肩,肩以下漸收,平底。近底處刻深弦紋一道。通體施黑釉,近底處露胎。烏黑的釉面上裝飾四塊灰藍(lán)色斑塊,似色料自然流淌而成,妙趣天成。

      長沙窯模印貼花褐斑注子高22.5厘米 口徑10厘米 底徑14.5厘米 唐代

      注子直口,闊頸,豐肩,腹壁斜直,平底。肩置八棱形流,對稱處安三條形曲柄。與流、柄成十字形的頸、肩之間置一對三條形系。通體施青釉,釉色青中略顯灰黃。肩、腹處模印貼花椰棗紋,其上覆蓋大塊褐色釉,形成三個(gè)橢圓形斑塊,突出了圖案的裝飾效果。

      此件注子的貼花紋反映了長沙窯貼花藝術(shù)的特點(diǎn),樸實(shí)、自然、生動(dòng)。器物造型和圖案特殊,是唐代長沙窯生產(chǎn)的外銷西亞各國的產(chǎn)品。

      長沙窯的釉色種類較多,僅單色釉即有青釉、黃釉、褐釉、黑釉、白釉、綠釉、藍(lán)釉等。模印貼花裝飾是長沙窯瓷器的特色之一,出現(xiàn)于唐中后期,系在器物的系或腹上作局部裝飾。其做法是先用模具印出裝飾物,趁坯體未干時(shí)把裝飾物粘貼在坯體上,經(jīng)施釉、涂彩后,再人窯經(jīng)高溫?zé)?。塑貼花紋有雙魚、雙鳥、花朵、葡萄、椰棗、獅子、寶塔、人物等。

      青釉印花高足盤高12.5厘米 口徑27.5厘米 足徑14.5厘米 隋代

      盤直口微外撇,盤心坦平,有印花裝飾,并有5個(gè)支釘痕,下承以空心喇叭狀高足。內(nèi)外施青釉,外壁僅施半截釉。

      此件高足盤釉色偏黃,從其胎釉特征看,應(yīng)屬安徽淮南窯制品。

      高足盤是南北方瓷窯普遍燒造的器物。從考古發(fā)掘資料看,高足盤最早見于北朝,北齊天統(tǒng)三年(567年)墓葬中即出土青釉高足盤。這種器物在隋代比較流行,隋代的繪畫、壁畫上都有所見。目前發(fā)現(xiàn)隋代燒造高足盤的瓷窯有河北的賈壁窯,河南的安陽窯、鞏義窯,安徽的淮南窯,湖南的湘陰窯,四川的邛窯等。上述瓷窯主要燒造青釉高足盤,釉色淡青而透明,有些可見胎上的黑點(diǎn)雜質(zhì)。河南的鞏義窯在唐代還燒造三彩高足盤。

      越窯青釉菱花口盤高2.1厘米 口徑10.7厘米 底徑5.3厘米 五代

      盤口呈菱花狀,斜壁,平底。里外施青釉,釉色瑩潤純正,外底有支釘痕。

      這件菱花口盤,口沿線條流暢,盤壁淺薄,給人以輕巧玲瓏之感。釉面有明顯經(jīng)使用而留下的磨痕,說明是一件令人喜愛的傳世珍品。

      花口盤自唐代中晚期開始流行,其造型受同時(shí)期金銀器影響,至五代時(shí)最為盛行。此時(shí)的瓷器受金銀器造型的影響較大,不僅盤多做成花口,瓶也多作成瓜棱形。五代時(shí)期的花口盤與唐代相比,口沿變化更為豐富,有五瓣、六瓣甚至十瓣口的器物。

      猜你喜歡
      鞏義白釉玉璧
      格物天圓
      ——中國歷代玉璧紋飾的演變
      鞏義康店磚廠唐墓出土器物
      一種白釉與陶瓷磚及陶瓷磚制備方法
      佛山陶瓷(2020年8期)2020-09-02 06:34:44
      河南鞏義親和園唐宋墓葬出土文物
      海南省博物館館藏德化窯瓷器淺析
      略論戰(zhàn)國出廓玉璧
      玉璧金龍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9
      實(shí)景漫游在鞏義《石窟寺虛擬現(xiàn)實(shí)項(xiàng)目》的應(yīng)用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
      齊魯周刊(2017年2期)2017-02-14 18:53:23
      王蔚波攝影作品欣賞
      达拉特旗| 抚州市| 什邡市| 德钦县| 黑龙江省| 伊吾县| 庆阳市| 新营市| 自治县| 兴海县| 陈巴尔虎旗| 达州市| 靖西县| 广丰县| 新乡县| 富民县| 梁平县| 牡丹江市| 澄迈县| 建宁县| 凤台县| 交城县| 海口市| 沾化县| 边坝县| 漠河县| 上犹县| 保康县| 永德县| 福海县| 南投县| 乐山市| 颍上县| 安西县| 阿克陶县| 枣强县| 三门峡市| 阿拉善盟| 城口县| 富源县|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