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林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能為以后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打好基礎的。新課改明確指出識字教學應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強調(diào)多識字、少寫字,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減輕作業(yè)強度,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但是,新課改的讀寫分離又給識字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識字教學成了新課改下教師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教學過程相對枯燥且耗時長。教師對于新課改下語文識字教學中識字量大的現(xiàn)狀,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予以適應,更新理念,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身為一名從教多年的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聯(lián)系多年在鄉(xiāng)村學校任教的經(jīng)歷,談一談如何提高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一、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利用多種激趣形式,拓寬學生的識字渠道,使學生樂學;多動手實踐,變枯燥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激趣樂學;探索不同學法,關鍵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激趣樂學。
二、用順口溜、謎語等形象化的語言,讓學生興趣盎然、輕松愉快地掌握生字
(一)用順口溜識字
如在教學“青、清、請、情、晴、睛”這組字時,筆者編了一句順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太陽升,是晴天,看東西,用眼睛?!睂W生讀來順口,又從字義和字形上區(qū)分了這組字。這種識字方法,生動有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單純的讀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二)用謎語識字
根據(jù)字型的特點用謎語識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例如,學習“飄”字時,可以用邊說兒歌邊寫字的方法出示生字,“西二小,真輕巧,風一吹,它就飄起來”。學生們哈哈大笑,很快就記住了“飄”。再如教“坐”字時,在板書“坐”字時對學生發(fā)出提問:“兩人在土上,這是什么字?”學生搖頭。再問:“你們現(xiàn)在是站著,還是怎么著?”學生齊聲回答:“坐著。”筆者解釋說:”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坐”字?!比缓笞寣W生再把上面的謎語說一、兩遍,字形與字義就自然而然地掌握和理解了。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就把字記住了,記得又準又快又牢固。
三、引導學生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不能一個方法用到底。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經(jīng)驗的教師會很注意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運用自己喜歡的或適宜的方法進行識字,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讓其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規(guī)律,漢字也不例外。漢字從它的結構來看,不外乎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內(nèi)外結構、半包圍結構等幾種,同一類的漢字,其構字是有規(guī)律的。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進行準確歸類,找出規(guī)律,這樣做既有利于提高學生識的記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擴大識字范圍。
四、讓學生在學習識字中感到成功與快樂
為了讓學生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我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指導學生學習認識漢字的方法和識字的規(guī)律,漢字的構成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一個漢字往往是由聲音、圖像、意義、符號四個“基因”的有機結合。如“河、江、海”與“跑、跳、趴”兩組漢字。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它們都分別有“三點水”和“足字旁”,并告訴學生們“三點水”的字是與水有關系的意義,“足字旁”的字是與腳有關系的意義。揭示字的規(guī)律,要正確區(qū)分這些字的部首,就能很好的掌握這些帶有“三點水”的字和“足字旁”的字了。
再如,在教學識字中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主動給字加上拼音、組詞、查字典、用字詞說一句簡單的話等,在學習中鼓勵學生多動腦,勤思考,這樣,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這種學習的體驗就會轉化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潛在動力。
五、拓展延伸,在生活中識字
識字并不是獨立的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只局限于課堂上的識字,只局限于書本上的識字量,那是遠遠不夠的。生活處處有語文,要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渠道識字,在開放中識字,不斷擴大識字量。漢字就在生活中,它無處不在,要鼓勵學生多問問、讀讀、認認、記記。另外,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在班上開展一些活動,比如:組織班會活動,把一些常用的漢字用卡片呈現(xiàn)出來,分組進行比賽或者搶答賽;辦小報,利用雙休,讓學生把自己課外認識的字通過小報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張貼到教室里面等等。
六、自主探究,合作識字
在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生字。一篇課文,先讓學生自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給生字進行“找朋友”,組詞或用自己喜歡的詞說話,再說說自己怎樣識記這個字,然后合作識字。同桌之間先互相認認對方認識的生字,在交流探討自己是怎么認識的,怎么記住的,然后再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如在學“朋”字的時候,學生先根據(jù)拼音認讀,然后同桌之間再進行交流討論,有學生說:“它是由兩個月字組成的”“看見它我就想到了友,我朋友一個好朋友”等。再比如學“秋”,學生交流反饋說“我是根據(jù)熟字合一合來記住它的?!薄拔沂抢脤W過的謎語來記住它的?!?/p>
總之,漢字是奧妙無窮的,教師要在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上多思考,多探索,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使其逐漸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進而提高識字能力。
識字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shi zi,意思是認識文字,指如何把具象化的事物在腦中與抽象化的文字聯(lián)系起來。識字方法主要有象形識字法,階梯想象識字法,隨文識字法等等。
最佳的識字年齡: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一般從三歲開始,形狀知覺的發(fā)展是最快的。3-7歲間,孩子慢慢長大,孩子正確的認識和區(qū)別圖形的百分率逐漸提高。不過在3-4歲的時候,孩子對于圖形知覺是最敏感的。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文字也是一種圖形,所以說現(xiàn)代文字也是一種圖形,只不過他是一種特殊的圖形而已。正因如此,孩子在這個時間段學習識字的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