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存科
摘要:高職院校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必修的公共課程之一,在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闡述思想政治課內涵及重要作用,分析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了改進建議:轉變思政課教學理念,凈化校園風氣,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此提高思政課教育的思想性、實效性,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院校思政課 問題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003-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备呗氃盒K枷胝握n(以下簡稱思政課)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也必須順應新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切實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地闡明了開好思政課的長遠意義,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要點,并在全國各個院校引起了熱烈反響,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對思政課的高度重視。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師資綜合素養(yǎng)、教學手段等的影響和制約,導致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要增強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實效性,就要不斷完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適合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手段和創(chuàng)新方法,以更好地發(fā)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
一、思政課內涵及重要作用
思政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通過利用一定的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以促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規(guī)范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政課設置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我國革命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學校思政課發(fā)揮著系統(tǒng)宣傳、闡釋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的作用,讓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指導下接受系統(tǒng)的思想教育,對于培養(yǎng)有責任擔當?shù)臅r代新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及確保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障。通過思政課的學習,進一步明確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為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此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尤其是受到一些西方不良社會思潮和價值多元化的沖擊影響,一些學生在思想上產生了道德滑坡、價值觀偏移、信仰缺失等問題。在此情況下,加強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思政課是高職院校塑造大學生靈魂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黨的十九大以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受重視程度和建設力度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在教學質量和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毋庸諱言,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制約、社會環(huán)境影響、師資素養(yǎng)不高、教學手段和教材內容缺乏針對性等;使高職院校思政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了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升。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制約
課堂教學模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茖W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然而,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被真正重視起來,導致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不高,進而大大影響了學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升。
2.社會環(huán)境影響
高職院校學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又區(qū)別于普通大學生;一部分人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思想道德素質不高。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多變,高職學生相比普通大學生,更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其思想政治素質和價值觀出現(xiàn)問題,進而也不利于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
3.教師綜合素養(yǎng)不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歷史使命。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是能否上好思政課的關鍵所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多數(shù)思政課教師都能夠與時俱進,不斷進取,自覺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但是也有一部分思政課教師還存在思想禁錮、政治方向不明確、知識陳舊等問題,大大影響了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
4.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
思政課理論性和政治性比較強,并有枯燥、抽象的特點。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一般根據(jù)教材內容泛泛而談,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jié),即沒有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或運用于實踐;特別是有些老師對時政信息不感興趣,導致講授的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這種空洞說教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對思政課產生厭惡情緒和逆反心理,不利于發(fā)揮思政課獨特的育人功能。
5.教學手段陳舊,缺乏師生互動
一些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手段還比較落后,雖然在新時代,很多學校都利用新媒體來開展思政課教學,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仍以上“大班課”為主進行“機灌”,無法實現(xiàn)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多形式互動。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手段改進建議
1.轉變思政課教學理念
在新時代,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學效果的需要和發(fā)展要求,因此,轉變思政課教學理念是關鍵。具體而言,教師要將自己原來的“講授者”角色轉為“引導者”,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將“教師如何教”轉變?yōu)椤皩W生如何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政課堂討論,與老師互動,使思政課“潤物細無聲”地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
2.凈化校園風氣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社會一些不良社會風氣日趨盛行,不僅影響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還給思政課教學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因此,要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就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凈化校園環(huán)境,防止學生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以后步入社會尋求發(fā)展奠定基礎。
3.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
教師是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講授思政課的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yǎng)。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信念和馬克思主義信仰,只有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及時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學之中,讓這些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積極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具備人格素養(yǎng)。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思政課教師要有獨立的人格,并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用自己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的信賴。嚴以律己,自覺弘揚社會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最后,還要具備學識素養(yǎng)。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參與和體驗思政課教學,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此外,還要追求思維創(chuàng)新,重視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4.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要著力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就要深刻把握“八個相統(tǒng)一”,其中包括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高職院校思政課作為承擔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要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既要有扎實的思政理論素養(yǎng),還要深入社會實踐,走進學生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明確他們的問題癥結所在,并及時給予思想引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思政課教學的枯燥乏味,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增強實效性。
5.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首先,要創(chuàng)新思政課載體。充分利用和發(fā)揮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諸多技術,創(chuàng)建高職院校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育人體系,進一步推進思政課教育與互聯(lián)網+模式的融合,使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形式由平面、靜態(tài)轉為立體、動態(tài),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師生互動。其次,要將思政課理論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黨建團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有機融合,有效發(fā)揮思政工作與企業(yè)、社區(qū)、紅色基地等校外教育資源的協(xié)同育人作用,以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最后,要創(chuàng)新學習評價。通過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思政課內容的理解和實際運用,重視考查學生的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得到客觀反映和全面提升。
四、結語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重要陣地,還承擔著宣傳國家黨政方針政策、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開設的公共理論必修課,對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盡管受一些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但是,只要以學生為主體,轉變理念,提高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就能真正提高思政課教育的思想性、實效性,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田維霞.新時代陜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19.
[2]陳金龍.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思維方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J].思想理論教育,2019(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