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
五年級的教室里,男生曉城又沖到班主任跟前告狀,說同學欺負他了。事情就發(fā)生在班主任眼前,曉城主動找同學玩耍嬉鬧,你撓我一下,我戳你一下。一會兒,曉城就不高興了,他覺得同學弄疼了自己,眼里含著淚指責同學,并沖到班主任跟前告狀,弄得同學十分尷尬。
班主任一邊安撫曉城,一邊幫他分析事情經(jīng)過,引導他正確區(qū)分游戲和欺負的區(qū)別,但曉城堅持認為同學是在侵犯自己,是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在談話引導沒有效果的情況下,班主任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只好讓一起玩耍的同學向曉城道歉。
從二年級以來,曉城一直是個另類。他 “見多識廣”,總是 “熱情”地指出同學的不足和錯誤,也總是以同學侵犯了自己、不尊重自己為由向老師、家長告狀,家長也多次找老師交涉,提醒老師要教育學生尊重曉城的感受。家長認為,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是家長和老師的責任,否則就會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所以到了五年級,曉城越來越自戀和敏感,所有的班規(guī)、同伴相處原則等等,都要為他的“感受”讓路,否則“心就痛了”,甚至要在家里“療傷”。
遇上這樣的學生,班主任很頭疼。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溝通家長和社區(qū)的橋梁,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既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又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班主任傾心進行班級建設的時候,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建構(gòu)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營造積極和諧的班風。同時,班級文化的建設,班風的養(yǎng)成,還要為每一個個體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提供合適的引導和幫助。也就是說,班主任既要為班級努力,同時還要看到 “一 ‘花’一世界”,為班級里的每一個個體學生的成長服務。
從根本上講,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最終目標,還是讓班級里的每一朵“花”能夠燦爛地向陽綻放——引導、陪伴、幫助每一位學生以個體的名義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那么,面對曉城這樣的學生,班級管理工作,尤其是班級文化的構(gòu)建,與促進個體學生的健康積極發(fā)展之間,該如何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呢?這需要班主任具有專業(yè)的素養(yǎng)和育人的實踐智慧。
班主任要認識到, “個體性”是兒童成長的唯一真相。教室里,統(tǒng)一年齡序列的兒童,經(jīng)歷著同樣的時間和空間規(guī)劃管理,學習著同樣的課程,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總是千差萬別、參差不齊的。班級制雖然是工業(yè)化的需求,雖然屢屢受到質(zhì)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兒童在班級生活中,的確學會了很多本領,為將來“融入社會”做了必要的準備。正是因為學校成長環(huán)境中時空規(guī)劃管理、課程設計的一致性,激發(fā)了兒童對個體性經(jīng)驗的重新審視,兒童開始了或輕松或痛苦、或短暫或持久、或積極或消極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適應過程。兒童在學校、教室環(huán)境里,在班級生活中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里,班主任的角色是什么呢?就是幫助兒童在班級環(huán)境中不斷認識自我、認識自己與環(huán)境中各種人、事、物的關系,并進行自我行為的調(diào)整和自我角色的積極塑造。
為什么曉城與班級同學相處,總是會產(chǎn)生齟齬,總是敏感地認為自己被侵犯被傷害,而常常被他的行為“傷害”的同學卻沒有同樣的認識和感受?這是班主任要厘清的重要問題,只有厘清了這個問題,才能找準切入點幫助曉城實現(xiàn)個體性的成長。后來的班主任綜合了曉城的家庭教育理念、曉城自己認識事情的經(jīng)驗邏輯、成長環(huán)境中不同人對他的行為的反應等,做出了分析判斷,發(fā)現(xiàn)由于父母過分地、無原則地尊重他的感受,導致曉城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共情能力。以往班主任等老師缺乏專業(yè)判斷和行動,有的也盲目“尊重”曉城父母的觀點,在教室生活中不僅自己遷就于他,還引導其他學生遷就于他,結(jié)果強化了曉城的錯誤認知和個體的慣性心理體驗;有的簡單地想以班規(guī)以及同伴相處原則等來影響曉城,希望曉城能認識到同學行為的合理性,反思自己有沒有尊重同學的感受。結(jié)果,前者強化了曉城的錯誤認知,后者讓曉城感到十分不適,對整個班級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
新的班主任了解、分析了這些情況,開始從與曉城關系最親密的媽媽入手,一起幫助曉城重新認識自我,調(diào)整與同伴相處的姿態(tài)。同時,班主任通過成長課,讓學生討論如何贏得同伴的信任和友誼,如何看待和自我反思同伴關系中的各種相處方式和行為,讓自己能在同伴關系中提供積極價值。由于在同伴關系維度上,班主任和學生一起積極地重建了共同認可的班級文化,慢慢地,曉城有了 “設身處地”思考問題的意向,還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室中被同學所認可的積極價值……
班主任幫助學生建立對班級文化的認同,并不是要將教室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塑造成同一個形象,而是在尊重差異性、尊重個體性的基礎上,幫助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共同的班級文化、班級生活的創(chuàng)建中來。構(gòu)建班級文化,形成良好班風,讓每一個學生產(chǎn)生班級文化認同感的目的,不是讓所有學生都成為“一個”學生,而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找到在共同塑造的班級文化中的個體價值。
曉城的案例中,班主任如何看待曉城的行為,如何在班級生活中對待與曉城有關的事情,反映的是班級文化和價值觀的取向。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是為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服務的,既不能一不小心讓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因個別學生而出現(xiàn)偏差,更不能讓每一個學生服務于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服務于學生個體性成長的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一定是在班主任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特點和成長需要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在真正相互理解的平等對話中實現(xiàn)的。
班主任科學認識和處理好了班級與學生個體的關系,班主任就會真正成為學生個體性成長中積極的重要“他人”。這是班主任工作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