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元明時期徽州契約文書詞語釋讀

      2020-03-03 05:36:35
      甘肅開放大學(xué)學(xué)報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休寧文書契約

      郭 超

      (陜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徽州契約文書是宋至民國時期徽州地區(qū)下層百姓各種交易的原始記錄?!盵1]它是研究當時社會經(jīng)濟和語言文字的最真實可靠的材料。對于這些文書中詞語的解讀有助于研究漢語詞匯發(fā)展演變的狀況,對詞典的增訂和完善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運用比類綜合,異文考求的方法對“聽自”“當差”“領(lǐng)札”“經(jīng)理”“買受”等詞語進行考釋,以期補充遺漏。本文所引契約文書材料大部分出自《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2],例句末尾括號中的內(nèi)容代表該例所在的卷數(shù)和頁碼,如“1/9”代表第1卷第9頁,其余皆可類推。另外,對一些契約題目作了適當?shù)奈淖衷鰟h,以期便于理解。引自其他契約文獻的材料,將另行標注,其中引用的史書、小說中的例證均來自BCC(北京語言大學(xué)語料庫)和CCL(北京大學(xué)語料庫)。

      一、“聽自”類

      “宋元以后比較完整的契約文書固定構(gòu)成要素是:所有權(quán)姓名、契約性質(zhì)、出賣或轉(zhuǎn)讓原因、標的物、地理位置、數(shù)量、界限范圍、價格、交易形成過程、錢物交易方式、出讓標的物責任擔保、反悔處罰約定、交易意愿表現(xiàn)、承擔賦稅轉(zhuǎn)移、立契時間、參與交易者各方署名畫押等。在一些要素表達時,其中有的詞語使用常常被固定,固定的詞語往往是同義詞、近義詞或者同類詞關(guān)系。”[3]契約關(guān)系建立的一條原則是自愿原則,即契約的建立必須是在立契雙方共同意愿的基礎(chǔ)上。為避免立契后產(chǎn)生不必要的糾紛,在契約中必須體現(xiàn)雙方的自愿性,表示這部分內(nèi)容的一類詞是聽憑、任憑之意,我們發(fā)現(xiàn)有許多使用“聽自”一詞的例子。

      (1)《明嘉靖十二年(1533)休寧李德一賣基地赤契》:“所有稅糧后(候)大造之年聽自買人收割入戶供解無詞。”(4/315)

      (2)《明崇禎五年(1632)汪六壽賣山地白契》:“所以稅糧聽自本戶起割供解無詞?!保?/322)

      也有在“聽自”位置上用“一任”“聽從”“隨聽”等詞,如:

      (3)《元至大元年(1308)祁門洪安貴等賣山赤契》:“其山地今從出賣之后,一任受產(chǎn)主收苗管業(yè)為主?!保?/9)

      (4)《明嘉靖十二年(1533)吳武澤賣田白契》:“其稅候再造黃冊聽從買人收稅入戶支解,本家即無異說。”(2/75)

      (5)《明崇禎五年(1632)休寧朱大仕賣田赤契》:“其稅今直冊年,隨聽買人在三甲朱大仕戶起割過戶當差無詞?!保?/320)

      (3)—(5)例的語境均是指契約簽訂后,交易的財產(chǎn)交由買方管理或是稅糧聽從買人進行辦理,賣方不得干涉,故“一任”“聽從”“隨聽”均可釋為“任憑”。將(1)(2)例與(3)—(5)例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聽自”與“聽從”等詞之前出現(xiàn)的內(nèi)容均是交易財產(chǎn)或稅糧,其后出現(xiàn)的均一般是“買人”,故可知“聽自”亦為聽憑義。在明清契約文書中,“聽自”句中常常會省略“買人”,如:

      (6)《明永樂十二年(1414)汪福得賣田赤契》:“所有稅糧,候造冊之年,聽自起割前去供解,本家即無言說。”(1/75)

      (7)《明天啟五年(1625)休寧張阿朱賣廚屋赤契》:“所有稅糧在于本戶,聽自隨即認納,另不立推單?!保?/180)

      實際上,“聽”是聽憑義,而“自”為自行之義。起初“聽自”當為聽從買人自行之義,由于使用頻率升高,為求簡便就省作“聽自”。后來使用者漸漸忘記“聽自”為省略之后的短語,反而將其當作“聽從”一類詞,在契約中與“買人”連用,故“聽自”也有了聽從義,這時“聽自”與其后內(nèi)容構(gòu)成兼語短語,即:“V+N+V”。在明清文獻的例子中“聽自”既可以當聽憑義理解,也可以當短語“聽憑買人自己”,如:

      (8)《明史·列傳》:“又田仁智等歲修職貢,最恭順,乃以衛(wèi)指揮僉事顧成筑城以守,賦稅聽自輸納,未置郡縣?!盵4]

      二、“當差”類

      明代律法規(guī)定,民間買賣不動產(chǎn)必須在出產(chǎn)后,向官府繳納稅糧,契約中的這一內(nèi)容即承擔賦稅轉(zhuǎn)移類要素,表達這一內(nèi)容的詞語均為繳納糧稅之義,常見的這類詞語為“當差”,如:

      (9)《明天啟二年(1622)休寧朱守初賣基地赤契》:“其地稅今系冊年聽至九甲朱榮戶起割,推入買人戶內(nèi)當差無阻?!保?/77)

      (10)《明天啟七年(1627)歙縣吳遠庵賣地白契》:“其銀、契當日交付明白,其稅糧候大造之年聽從過割當差。”[5]963

      與“當差”處于同一語境的是“辦納糧差”,如:

      (11)《明天啟五年(1625)休寧程應(yīng)佳賣田赤契》:“所有稅糧奉新例隨即推入買主戶內(nèi)辦納糧差?!保?/185)

      (12)《明崇禎五年(1632)休寧金巖榮賣碓基地赤契》:“其稅糧今遇大造之年隨即起推入買人戶內(nèi)辦納糧差無異。”(4/330)

      可見,“當差”和“辦納糧差”的內(nèi)容相近,均指在交易完成后,賣主有義務(wù)將交易財產(chǎn)的相關(guān)稅糧交代清楚?!爱敗庇谐洚斨x[6]10986,“差”有徭役之義[6]2717,故“當差”亦指辦納糧稅。“當差”一詞的這一意思也廣泛出現(xiàn)于明清文獻中。

      (13)《明會典·卷20》:“凡各處招撫外郡人民在境居住,及軍民官員事故改調(diào)等項,遺下家人弟男子侄,置有田地、已成家業(yè)者,許令寄籍,將戶內(nèi)人丁事產(chǎn)報官,編入圖甲,納糧當差?!盵7]141(《漢語大詞典》“當差”條失收此義)

      在契約文書中,與“當差”同義的還有供解、供納、扒納、推扒、支解、輸納、解納、挖納、認納、派納、會納等詞。

      (14)《明天啟三年(1623)汪傳芳賣屋基推單》:“今當大造隨即開挖與兄傳心名下供解,聽兄備造住歇無詞?!保?/81)

      (15)《清雍正七年(1727)二月休寧吳東會賣契約》:“其稅在三甲吳廷周戶內(nèi)起推入七甲吳德戶內(nèi)供納無阻?!盵8]

      (16)《明天啟元年(1621)汪孟孫等賣田白契之一》“所有稅糧,隨契扒納?!保?/28)

      (17)《明崇禎七年(1634)休寧黃應(yīng)梧賣基地、田赤契》:“其稅糧冊年即行推扒,并無異說?!保?/375)

      (18)《明崇禎六年(1633)歙縣鄭宗歧賣房赤契》:“其地稅聽憑買人遲早在賣人戶內(nèi)起割推入買人戶內(nèi)支解?!保?/353)

      (19)《明天啟五年(1625)程繼祐賣地屋赤契》:“其稅糧候大造之年,在本家程□□戶內(nèi)推入買人戶內(nèi)輸納無難?!保?/157)

      (20)《明正德九年(1514)鄭丕妻康氏賣地赤契》:“所有稅糧候造冊之年聽自買主收割入戶解納無詞?!保?/347)

      (21)《明天啟六年(1626)休寧胡廷俊賣地赤契》:“其稅糧今戶隨即挖納?!保?/200)

      (22)《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張寵等賣山赤契》:“所有稅糧在東戶,聽自認納。”(2/127)

      (23)《明天啟五年(1625)休寧鄭廷玉賣園地赤契》:“其稅糧系本戶派納。”(4/174)

      (24)《明崇禎十四年(1641)吳希元推單》:“其稅糧本戶會納,無得生情異說”(4/472)

      張麗(2013)指出:“供解,供納二詞為交納賦稅之義。”[9]也就是“辦納糧差”。儲小旵(2011)指出,“扒納”為“分給繳納”的意思[10]122-129,亦為“繳納糧差”之義。例(17)中“推”有推移之義,儲小旵(2011)認為“推扒”即將(稅糧)推入、分給(買家)[10]122-129。例(18)“支解”義為支付,交付[6]6451,支付義的“支解”和酷刑肢解義的“支解”當屬同形詞,寫法相同而意義迥異,是分頭而造的兩個不同的詞?!敖饧{”即解送繳納。“輸”有交出獻納之義,故“輸納”亦即繳納。在例(21)中“挖”系徽州地區(qū)方言詞,義同“起割”,指移交。契約中亦見“開挖”一詞,如《天啟五年汪海隆等賣基地赤契》:“其稅糧起割不便,候造冊之年開挖與海昌戶供解?!保?/158)“開挖”即移交?!巴诩{”即移交繳納。例(22)中“認”即應(yīng)允承擔,“認納”即應(yīng)承繳納?!罢J納”一詞詞典已收,但例證滯后。例(23)中“派”即分配分攤,“派納”亦即繳納糧款。例(24)中“會”有支付之義[6]7237,“會納”亦即支付繳納。上述諸詞在文獻中亦多見,今舉一二:

      (25)《清史稿·志九十六》:“奏銷冊者,合通省錢糧完欠支解存留之款,匯造清冊,歲終報部核銷。”[11]

      (26)《元史·志四十五》:“其咸寧、長安錄事司三處未散者,依已散州縣,一體斟酌,認納乾課,與運司已散食鹽引價同?!盵12]

      (27)《明會典·卷28》:“浙江杭、嘉、湖三府,俱照此派納,不許違例加增。”[7]206

      這類套語句式為“所有稅糧候大造之年/冊年/造年/造冊之年,在某戶內(nèi)聽憑買人起割/過割/起推入買人戶內(nèi)當差”,置于“當差”處的詞語均為繳納稅款之義。《漢語大詞典》已收“解納”“輸納”“支解”“認納”,而“供解”“供納”“挖納”“請納”“派納”“當差”等詞均與之同義。在徽州契約文書中,有許多語素的成詞能力很強,如由“起”構(gòu)成的“起推”“起割”“起業(yè)”,由“開”構(gòu)成的“開挖”“開撥”“開種”,而“納”亦是一個成詞能力很強的語素。由于雙音節(jié)詞比單音節(jié)詞表意義能力更強,雙音節(jié)化一直是漢語詞匯發(fā)展的趨勢。

      通過這些詞語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契約自有一套規(guī)范化的格式,但人們在實際書寫時所用的詞語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這是由于契約文書是由不同地方的不同人所寫的,具有很大的任意性。黑維強指出:“契約文書是最具地方性特征的文獻之一,因此在古代文獻詞語的考釋,特別是方言詞的考訂中發(fā)揮獨特的價值?!盵13]誠如此言,對這些同義或近義的詞語進行考察,可以發(fā)掘豐富的民間地方性俗語詞。盧慶全在論述“套語結(jié)構(gòu)”時說:“利用套語結(jié)構(gòu),根據(jù)已知詞語的語義,還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對一些生僻詞語做出訓(xùn)釋,從而構(gòu)建起一組又一組的同義詞語?!盵14]由此觀之,同義類聚的方式確乎是考釋詞語的不二法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謂的同義詞并非完全同義?!傲x近詞的訓(xùn)釋,只是指明于某種語境下雙方所表之義有些相近相似耳,不一定指其完全相同;因為每個語詞都有它本身特具的意義,根本就不能說它相當相等于另外的一個詞,故譯訓(xùn)也僅是言其大體而已。”[15]這些詞雖不完全同義,但在某種固定的語境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是相近的。

      三、【領(lǐng)札】

      領(lǐng)受憑證。

      (28)《南宋寶祐三年(1255)祁門縣周文貴賣山地契》:“其錢當立契日一并交收足訖,其契后更不批領(lǐng)?!盵5]536

      按:趙永明(2018)認為“批領(lǐng)”當解釋為“領(lǐng)貼”,即另外的領(lǐng)受憑證[16],本文認為不準確,“批”為確立之義,“領(lǐng)”可釋為領(lǐng)受憑證,“批領(lǐng)”當為述實結(jié)構(gòu)短語,確立領(lǐng)受憑證之義。在交易結(jié)束當天便簽字畫押,并將議價收足,以后不再開立相關(guān)證明,這是為防止有人偷奸?;蚍椿诘仲??!邦I(lǐng)”作領(lǐng)受憑證義在文書中常見,如:

      (29)《明永樂十七年(1418)李實政賣山赤契》:“其銀契兩明,契后再不立領(lǐng)?!保?/83)

      (30)《明天啟五年(1625)張應(yīng)鑒賣園地赤契》:“其銀當日收足訖,另不立領(lǐng),其業(yè)隨即交與賣人管業(yè)?!保?/155)

      具有這一意義的還有“領(lǐng)札”一詞,如:

      (31)《明宣德二年(1427)陳信賣田赤契》:“當成契日一并收足,別不立領(lǐng)札?!保?/109)

      (32)《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休寧潘廷積賣山赤契》:“其銀當成契日兩相交訖,別不立領(lǐng)札?!保?/295)

      “札”有書信、公文之義[6]5788。“領(lǐng)札”在文獻中常用作一個短語,義為領(lǐng)取任職憑證,如:

      (33)《姑妄言》:“明日早堂,到我衙門領(lǐng)札?!盵17]

      此例中的“領(lǐng)札”為領(lǐng)取公文或任職之義,而在徽州契約文書中,“領(lǐng)札”已可當作名詞使用,義為領(lǐng)受的憑證,《漢語大詞典》失收。

      四、【經(jīng)理】

      魚鱗圖冊中記載的信息。

      (34)《明嘉靖二十年(1541)休寧張珽等賣山赤契》:“畝步四至自有經(jīng)理該載,不及開寫。”(2/116)

      (35)《明天啟三年(1623)洪應(yīng)登等賣山白契》:“坐落東都四保土名葉落坑口,計田二落,晚租壹拾捌秤,系經(jīng)理三千五十一號。”(4/120)

      (36)《明天啟四年(1624)孫大年賣水田白契》:“坐落九都,土名青山下,經(jīng)理義字三千十八號。”(4/148)

      (37)《明天啟五年(1625)祁門葉盛時賣山赤契》:“四至自有經(jīng)理為照。”(4/166)

      按:王陽(2017)將“經(jīng)理”解釋為動詞“丈量”[18],我們認為不妥。由上引例證可見,在“經(jīng)理”之后的內(nèi)容是已經(jīng)經(jīng)過測量而記載于文件中的內(nèi)容,故“經(jīng)理”當釋為名詞“文件中的記載”。自宋代開始,為了管理地籍征收稅賦而攢造土地圖冊,因其紋理脈絡(luò)狀如魚鱗,故稱之為魚鱗圖冊。在契約文書中“經(jīng)理”之后是要說明所交易的財產(chǎn)在魚鱗圖冊中的具體位置和編號。經(jīng)、理確實是丈量義,近義連文,但契約文書中它由丈量義已引申而代指所丈量的結(jié)果,即圖冊中關(guān)于土地、房屋等信息的官方記載。《漢語大詞典》中“經(jīng)理”條失收此義。例(35)“系經(jīng)理三千五十一號”是說在圖冊中的編號是三千五十一,例(37)“自有經(jīng)理為照”是指地產(chǎn)的邊界有官方文件記載為根據(jù),這種用法在契約文書中很常見,如:

      (38)《明永樂六年(1409)祁門謝曙先買山地赤契》:“所是(有)山并地字號畝步照依經(jīng)理為準?!保?/64)

      (39)《明崇禎四年(1631)李應(yīng)時賣田白契》:“經(jīng)理四至自有保簿,不在(再)開述?!保?/602)

      五、【買受】

      購買。

      (40)《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鄭楚賣山白契》:“十五都鄭楚今有承祖買受山二號。”(2/132)

      (41)《明天啟五年(1625)洪大充等賣地白契》:“立賣契人洪大充今有承父買受東都四保三千一百八十二號,土名南邊方村竹彎?!保?/165)

      (42)《明崇禎五年(1632)祁門洪達綬賣基地赤契》:“東都洪達授同侄明家原買得洪達登基地一備,坐落土名楊柏源河西?!保?/324)

      按:(40)(41)例與例(42)語境完全相同,均為契約文書固定的格式,而前者使用了“買受”,后者使用“買得”,這兩個詞均與其前后內(nèi)容構(gòu)成完整的主謂賓格式,故“買受”與“買得”同為購買之義?!墩f文解字》:“受,相付也?!盵19]實際上此字兼有交付與承受兩個意思,后一義又另造“授”字表示,又引申為容納,因?qū)τ谫I賣雙方來說,買入一件東西相當于接受、容納一件東西,故又引申為買入。近代漢語中有“受主”一詞,義為買主,如:

      (43)《醒世恒言》:“子春嘆道:‘我杜子春直恁的命低!似這寸金田地,偏有賣主,沒有受主。敢則經(jīng)紀們不濟,須自家出去尋個頭腦?!盵20]

      所以“買受”同義連文,義為購買,買入。“買受”一詞在近代漢語文獻中亦多見,如:

      (44)《日本國志》:“凡野紙均官發(fā)商賣,不經(jīng)官許而賣者科罰金百倍,知情而買受者科罰金五十倍?!盵21]

      “買受”又可作“買授”:

      (45)《天啟六年王洪沂賣山赤契》:“十四都王洪沂今將承父買授山乙號,坐落本都一保?!保?/191)

      《廣韻》中“受”[22]316、“授”[22]429均為常母尤部,“授”當是“受”的通假字?!百I受”一詞《漢語大詞典》失收。

      前文通過列舉例證、異文比較對宋元明時期徽州契約文書中的一些疑難詞語進行了考釋,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某些仍有疑問的詞語提出了不同的解釋,旨在考求詞語正確的意義,以補詞典之失,進一步促進詞匯學(xué)的研究。近年來,從語言文字學(xué)角度對徽州契約文書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疑難問題,對它的研究還需要繼續(xù)深入。

      猜你喜歡
      休寧文書契約
      飲食契約
      智族GQ(2023年10期)2023-11-02 08:34:16
      一紙契約保權(quán)益
      公民與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50
      太行山文書精品選(17)
      休寧縣油菜品種對比試驗
      監(jiān)獄執(zhí)法文書規(guī)范探討
      企業(yè)舉辦職業(yè)教育的模式探究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中“砲”類文書再討論
      西夏學(xué)(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新疆發(fā)現(xiàn)契約文書與中古西域的契約實踐
      解放醫(yī)生與契約精神
      休寧中學(xué)非搬不可嗎
      南方周末(2014-09-25)2014-09-25 01:50:59
      修水县| 安徽省| 南安市| 白山市| 三门县| 白银市| 海林市| 衡水市| 平安县| 新郑市| 延吉市| 连南| 崇礼县| 北流市| 宝山区| 台江县| 凤城市| 远安县| 吉隆县| 盘山县| 开平市| 绥德县| 北辰区| 北安市| 连南| 高安市| 茶陵县| 色达县| 宽甸| 宜兰县| 孟连| 崇左市| 沐川县| 师宗县| 山丹县| 米脂县| 右玉县| 武邑县| 武威市| 化隆|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