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摘 要:陳列展覽功能構成了公益博物館的重要實踐功能,博物館通過開展文物陳列展覽的方式,有效確保了受眾擁有更多接觸館藏文物珍品的機會,擴展受眾的歷史文化視野,突顯公益博物館本身具備的文化教育職能。為了達到最佳的公眾文化教育效果,那么各地博物館在舉辦陳列展覽時應當運用科學措施來融合知識化與通俗化元素,增強陳列展覽吸引力,探索博物館融合知識化與通俗化因素的可行思路對策。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展覽;通俗化;知識化;融合對策
在目前的現(xiàn)狀下,各地博物館正在逐步創(chuàng)新珍貴文物的陳列展覽實施模式,進而達到全面展覽館藏文物珍品的良好效果,對于社會公眾形成非常明顯的文化吸引力。博物館對于陳列展覽活動應當確保達到知識化的標準層次,依靠陳列展覽的方式與手段來實現(xiàn)文化教育功能,促進公眾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與此同時,博物館還要運用易懂與通俗的方式來傳遞文物陳列展覽的相關知識內容,確保陳列展覽內容能夠得到更大范圍的受眾群體理解接受,發(fā)揮陳列展覽工作的最佳實效性。
一、博物館陳列展覽中通俗化與知識化融合的必要性
博物館在舉辦與開設文物陳列展覽的環(huán)節(jié)中,知識化因素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就是通過介紹講解館藏文物內涵,確保受眾深刻了解館藏文物價值,促進受眾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全面提升;通俗化因素的基本含義在于博物館講解人員運用易懂與通俗的語言風格來描述展出文物特征與價值,避免讓受眾感覺到難懂與晦澀,激發(fā)受眾了解感受博物館文化內涵的興趣[1]。
由此可以判斷出,博物館發(fā)揮陳列展覽最大化價值的重要舉措就是要充分融合陳列展覽知識化與通俗化因素[2]。博物館的具體工作負責人員在選擇陳列展覽藏品以及布置陳列展覽格局的環(huán)節(jié)中,應當能夠全面突顯知識化因素,讓受眾在進入陳列展覽空間的情況下感覺到濃烈的歷史文化氣息氛圍。在此基礎上,館內工作人員還要運用易懂與親切的語言溝通方式來講解館藏文物內涵,耐心解答受眾的疑惑與問題,創(chuàng)造親切通俗的陳列展覽環(huán)境氣氛并且增強受眾好感。
二、博物館陳列展覽中通俗化與知識化融合的具體實施思路對策
作為博物館的機構部門來講,博物館的重要使命職責就是開展多樣化的文物陳列與展覽活動,旨在運用豐富與新穎的文物展覽陳列表現(xiàn)形式來增強館藏文物吸引效果,獲得更大范圍的博物館受眾認同與欣賞。博物館部門目前如果能運用科學手段來融合陳列展覽中的知識化以及通俗化因素,那么將會展現(xiàn)出館藏文物珍品的情感吸引作用力,從而獲得最佳的陳列展覽綜合效益。具體而言,博物館在舉辦陳列展覽時應當探索如下的知識化與通俗化元素融合對策:
(一)運用新穎有趣的方式來展示博物館的文物藏品
博物館的受眾群體喜愛充滿新穎性與趣味性的館藏文物展覽形式,因此博物館目前對于枯燥單一的陳列展覽舉辦開展方式應當予以摒棄,引進新穎的文物展覽形式[3]。例如近些年以來,很多地區(qū)博物館正在嘗試建立三維立體化的館內空間場景,依靠電子顯示屏來提供游客指導服務,有效創(chuàng)新了博物館展示與陳列各種類型文物藏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陳列展覽設計人員對于幻影成像的重要虛擬現(xiàn)實技術手段能夠運用于形成生動逼真的博物館空間場景,依靠光學反射以及光學投影的重要技術原理來營造藏品展出氛圍。數(shù)字化的網絡媒體基礎設施平臺目前已經全面融入博物館的館內空間優(yōu)化設計以及陳列展覽布局規(guī)劃過程,并且能夠運用于文物展覽區(qū)域的場景復原與再現(xiàn)。觀眾在進入藏品展出空間的過程中應當能夠深刻體驗到數(shù)字化手段貫穿于藏品展示空間布局設計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數(shù)字化的現(xiàn)代博物館藏品展覽與陳列空間布局應當體現(xiàn)動態(tài)化的展區(qū)場景特征,旨在創(chuàng)造多樣與豐富的藏品展覽空間情境。
例如對于古代書法作品在進行陳列展覽的實踐中,館內工作人員可以引導游客積極參與相關的成語接龍游戲,啟發(fā)游客通過參與趣味性游戲的方式來深刻理解書法作品的文化內涵主旨,增強陳列展覽過程的情感吸引效果。館內工作人員以及游客之間應當保持緊密的互動,創(chuàng)造濃厚的親切交流氛圍,爭取贏得更多的游客信任與喜愛[4]。
(二)促進博物館工作人員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提升
博物館內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講解陳列展覽文物蘊含的生動歷史背景以及文化價值意義,上述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程度將會明顯影響到陳列展覽實施成效。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館內工作人員應當全面接受博物館機構部門的業(yè)務培訓,確保館內工作人員在接待受眾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始終保持態(tài)度熱情與耐心,仔細解答受眾提出的問題。
此外,博物館的具體業(yè)務負責人員目前針對網絡信息化平臺應當善于進行合理運用,以此來烘托陳列展覽空間氛圍,確保在根本上優(yōu)化藏品陳列布展的空間造型效果。從現(xiàn)狀來看,立體化與三維化的空間布局造景技術手段已經能夠融入陳列展覽工作實施過程,有效確保了陳列展覽立體化視覺效應的實現(xiàn)。
(三)優(yōu)化陳列展覽的布局空間結構
對于當前時期的博物館機構部門來講,館藏文物珍品的展覽布局方式將會給藏品文物展覽效果帶來不可忽視的實踐影響。為此,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員必須要運用科學思路來優(yōu)化陳列展覽空間布局,旨在促進博物館空間布局與分配方式的科學性效果提升,運用新穎方式來展現(xiàn)藏品與文物價值。
陳列布展的設計規(guī)劃人員必須要善于運用智能化的場景再現(xiàn)手段,轉變博物館的靜態(tài)布展陳列思路方法,營造充滿動態(tài)感并且富于人文情感內涵的藏品布展空間情境與氛圍。合理與科學的館藏內容展覽布局空間形態(tài)將會帶來全新的視覺欣賞感受,有益于博物館發(fā)揮出更加顯著的文化教育職能。作為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展覽布局規(guī)劃負責人員必須要科學規(guī)劃館內的區(qū)域空間,呈現(xiàn)出生動與逼真的陳列展覽場景。布展空間的科學規(guī)劃基本目標就是生動復原藏品展示場景,緊密結合展覽博物館藏品的主題與宗旨來安排布展陳列空間。
例如,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員可以運用虛擬信息化手段來分隔館內的陳列展覽空間,進而營造多維度的館內藏品觀賞角度。游客在進入立體化與虛擬化陳列展覽空間的前提下,游客將會感覺到親臨其境的強烈視覺震撼效應,迅速被陳列展覽氛圍吸引。由此可見,三維立體化的館內空間布景設計手段值得推廣于博物館的空間布局設計實踐領域,充分滿足博物館游客的視覺觀賞需求。
結束語:
經過分析可見,博物館在開設各種類型的陳列展覽過程中,應當充分融合通俗化以及知識化的兩項基本因素。進入新時期后,各地博物館致力于追求新穎的陳列展覽外在表現(xiàn)形式,同時也在不斷豐富與提升陳列展覽文化內涵。具體在實踐中,博物館機構部門應當善于巧妙融合陳列展覽過程的知識化與通俗化內容,增強陳列展覽吸引力,完善健全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工作保障機制。
參考文獻:
[1]張蕊.常設且新——關于海南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創(chuàng)新性實踐的思考[J].文化月刊,2020(11):134-135.
[2]俞天石,趙卿.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地球科學展覽策劃與設計實踐——以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地球奧秘廳為例[J].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20,05(04):69-74+97.
[3]趙雷軍.地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中通俗化與知識化的融合初探[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09):116-117.
[4]王慧賢.博物館陳列展覽中通俗化與知識化的融合分析[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03(08):111-113.
(瀘州市博物館? 四川? 瀘州? 6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