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懌
摘 要:2020年,受到全球疫情的沖擊,我國企業(yè)尤其是中小微企業(yè)面臨著較大的壓力,營商環(huán)境需要改善,但政府在行政審批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放管服改革需繼續(xù)深化。為了更明確地了解我國目前放管服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現狀,提出可供借鑒的有效舉措,本文以案例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選取了河南省來進行研究。探討當前放管服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存在的問題,以便提出有效建議,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和改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激發(fā)市場整體活力。
關鍵詞: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實;跟蹤審計
1導論
2015年5月12日,國務院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這是中央政府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促進市場經濟高效發(fā)展的重要舉措。雖然目前的放管服改革已經取得了成績,但是仍然存在放的權不到位,不恰當等問題,監(jiān)管也難免疏漏。近年來,國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推進放管服改革的貫徹落實。
在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中,審計是重要組成部分,放管服政策的具體落實,需要各級審計機關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和引導作用,更好地做到“治已病、防未病”。本文通過研究該放管服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通過案例分析可以發(fā)現目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便于提出建議,豐富理論體系,同時有利于總結先進經驗,促進審計工作全覆蓋,加快推進政策的落實和完善,有助于政府構建更為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
2案例分析
2.1河南省放管服改革現狀
202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放管服改革日漸完善:在證照分離政策改革方面,與投資項目有關的審批事項逐漸減少;在優(yōu)化服務政策方面,全省在線政務服務逐漸實現一體化;在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方面,全面開展了營商環(huán)境評價,讓市場主體參與其中,評價政府服務。在這些措施的實施下,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雖然2019年河南省政府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民生服務方面仍然有待改善,政府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有待解決,營商環(huán)境有待改善,民營企業(yè)等發(fā)展存在隱性壁壘,這些不足都需要改進。
2.2放管服跟蹤審計概況
2019年下半年,河南省審計廳開展對放管服政策落實情況的專項審計,以推動放管服改革的深化。
2.2.1審計目標
放管服審計的目標是要對該政策實施的整體情況全面摸底,以加快推動放管服改革。一是找出改革存在的問題,反映存在的虛假落實情況,以及人民群眾在政務服務中的獲得感不強等問題;二是通過審計,發(fā)現各部門在實施改革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點,以期總結經驗做法,并能將其普遍推廣到其他單位。三是通過發(fā)現的問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深層次原因,解決問題,加快改革的步伐。
2.2.2審計內容
本次審計圍繞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實情況展開調查,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一是行政審批精簡情況,包括行政職權事項取消和下放落實情況,建立權責清單制度,推進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情況。二是促進營商環(huán)境優(yōu)化,包括使得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改革深化,改善工程招標、采購的營商環(huán)境。三是促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包括促進企業(yè)工商登記更加便利,推動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政策改革,雙隨機一公開的監(jiān)管制度得到落實。四是促進民生服務改善,包括實施減證便民的具體行動,不動產交易登記、審批服務優(yōu)化等情況。五是推動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包括集中辦理相關審批服務,整合多種信息系統(tǒng),促進數據共享,促進審批服務標準化、規(guī)范化。
2.2.3審計方法
審計組采用了專家咨詢法、座談法、現場檢查法、資料分析法、調查問卷法等方法進行政策落實情況審計。審計組向有關專家咨詢,便于準確評價政策落實情況和提出合理建議;針對放管服改革涉及到的目標群體進行座談會,實時了解具體情況;前往政務服務大廳核查企業(yè)群眾辦事情況,查看放管服改革的具體操作流程;通過調閱或者前往單位查閱文件資料,檢查相關單位的政策落實情況;審計組前往基層開展調研,用調查問卷詳細了解相關政策執(zhí)行落實情況,為進一步分析奠定基礎。
2.2.4審計發(fā)現的問題
審計工作小組通過此次審計發(fā)現以下問題:一是行政審批需要精簡,審批環(huán)節(jié)較多,時間較長;二是營商環(huán)境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部分單位設置與企業(yè)相關的中介服務收費和保證金,政府在工程招標、采購過程中存在業(yè)績、資本金等限制性條款;三是商事制度改革需持續(xù)推進,業(yè)務辦理效率低下,有的部門對企業(yè)的執(zhí)法檢查不規(guī)范,“雙隨機一公開”政策監(jiān)管未能全面推行;四是存在較多的民生服務證明事項,部門涉民違規(guī)收費;五是政府“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有待加強,服務大廳叫號系統(tǒng)等基礎設施,服務環(huán)境、數據共享機制還需逐步完善。
3審計亮點與不足
3.1審計亮點
3.1.1創(chuàng)新技術方法
河南省審計小組充分利用聯網大數據審計分析平臺,進一步做到全省上下放管服政策審計全覆蓋。統(tǒng)一采集有關放管服政策落實的重要數據,開展數據挖掘分析,發(fā)現疑點,然后分別交給有關審計組核查落實,最后審計組會將核實過的結果上報省廳統(tǒng)一研究定性。
3.1.2加強信息溝通
審計小組上下及橫向加強溝通交流和信息共享,堅持與市審計組溝通,力求及時掌握最新工作動態(tài),解決在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堅持與本地區(qū)被審計部門溝通,詳細了解放管服改革落實情況,分析制度層面的障礙和缺陷,提出明確的審計建議。
3.2審計不足
3.2.1審計時效性不足
本次針對放管服審計開展時間相較于其他省份而言較晚,而且審計實施期限短。政策跟蹤審計需要提前介入,放管服政策已經實施后才開始的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可能時效性不足,搜集資料跨度大,也更加復雜,難度也更大。
3.2.2審計準備不充分
與傳統(tǒng)的財務審計不同,政策性跟蹤審計涉及領域廣,具有復雜性,審計人員在審計之前有必要充分了解有關政策,及具體實施情況。在本次審計開展前夕,各單位開始召開審計人員培訓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審計難度和審計成本。
3.2.3審計披露不充分
通過查閱審計署及審計廳、審計局相關審計公告,可以發(fā)現審計署對于重大政策跟蹤審計每季度發(fā)布公告,而審計廳局則較少公布審計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公眾不能及時了解審計結果,以及政策跟蹤審計發(fā)現的問題,無法形成有效的公眾監(jiān)督。
4結論
4.1建議
4.1.1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工作
大數據在審計中的運用更加廣泛,在今后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需要加強相關技術知識學習,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審計人員的技術培訓、知識培訓。對于政策落實跟蹤審計,需要提高審計人員對有關政策、制度的認識,可以通過知識競賽,技術競賽等方式,積極鼓勵審計人員全面提高審計專業(yè)素養(yǎng)。
4.1.2積極開展審計結果的披露工作
審計結果的披露對存在問題的部門可以起到警示和監(jiān)督作用,加強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促進政務公開,形成審計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合力。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及其整改建議,為其他部門也提供了借鑒作用,各部門可以相互學習經驗,為政策落實建言獻策。
4.1.3建立審計整改和問責機制
對于審計部門應該建立整改和問責機制,便于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疏漏及時整改,對應當審計的全面審計,樹立正確的審計工作態(tài)度,嚴肅問責,促進審計工作全覆蓋。各審計部門可以探索交叉審核,堵住審計工作中的漏洞。
4.2結論
本文主要從放管服改革的背景出發(fā),以河南省放管服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為例,詳細闡述了放管服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的目標、內容、審計方法、審計結果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fā)現審計工作亮點與不足,并為放管服政策跟蹤審計提出建議。
參考文獻:
[1] 王帆,謝志華.政策跟蹤審計理論框架研究[J].審計研究,2019(03):3-10.
[2] 林忠華.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實務研究[J].審計研究,2017(03):12-1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