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慧瓊/崔煥珍 (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
藝術歌曲是由詩歌和音樂結合而共同完成藝術表現(xiàn)任務的一種音樂體裁,其名稱因浪漫主義音樂大師舒伯特的作品而確立。近幾年中國的藝術歌曲發(fā)展迅速,在聲樂界獨樹一幟,中國的藝術歌曲主要以唐詩、宋詞作為歌詞,由作曲家進行譜曲。李清照作為著名女詞人,他的詞被大量創(chuàng)作為聲樂作品,《如夢令》是她早期的作品,表現(xiàn)了她早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在演唱時需要結合當代的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以及背景創(chuàng)作的掌握,具有時代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被稱為“天下第一才女”。從小出身于書香世家,他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弟子,在當時的蘇派中占有一席之地,李格非善于收集書籍,家中藏書甚多,早年間,李清照還是少女時,極其熱愛讀書,在這樣濃郁的書香氛圍中為她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她被當時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稱贊:“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她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嘗盡人生百味,也可以說是她的人生經(jīng)歷成就了她,使她的詩詞呈現(xiàn)出大相徑庭的藝術風格。少女時期的她生活優(yōu)渥,與趙明誠婚后的愜意生活也滋潤著她,這樣恬靜美好的生活使她創(chuàng)造出《如夢令》、《點絳唇》、《浣溪沙》等詞,但是在晚年她卻經(jīng)歷了家破人亡、孤苦飄零的凄慘生活,因此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情調(diào)傷感,如《聲聲慢》、《題八詠樓》、《好事近》、《清平樂》等。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在隨父親來到汴京后,新婚不久后回憶自己在閨閣中的悠閑時光所作。常說“詩言志,詞傳情”,這首簡短的小令寥寥數(shù)語就將作者的心境展露無遺。這是一首憶昔詞,作者回憶起少女時期在溪亭游玩醉酒的情景有感而發(fā)。起筆寫道“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句話把時間地點都交代的很清楚,指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李清照在小酌之后昏昏沉沉在溪邊的涼亭,不能明晰回家的路。可見作者內(nèi)心的歡愉,也折射出流連忘返的心情?!芭d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興致實在到了盡頭,直到天色全黑才準備乘舟回家,無奈迷了路進入荷花深處,雖然有些緊張,但是在醉酒的狀態(tài)下仍然情緒高漲,又可見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貪戀與忘情之態(tài)?!盃幎?,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慌亂狀態(tài)下,作者稚氣的喊著:“快快劃呀,趕緊劃出去”,兩個疊詞把整首曲子推到高潮。也正是一心想逃離這密集的荷花,反倒因為劃槳驚動了飛鳥,呼啦啦的飛向空中。正是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意境,體現(xiàn)了少女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神態(tài)。
1、曲式結構
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由現(xiàn)代作曲家王超所作。樂曲采用E羽雅樂七聲調(diào)式,也就是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加入變徵、變宮兩個變音,曲子中起承轉(zhuǎn)合的運用更加增添了古典韻味,即委婉又含蓄。音階進行平緩,少有跳進的音程,同時借鑒戲曲中的一字多音,使音樂極其具有中國的古韻色彩。這首曲子的曲式結構是單樂段曲式,由引子、A段、間奏、A'段和尾聲構成。節(jié)奏采用了中規(guī)中矩的4/4拍,節(jié)奏特點是強、弱、次強、弱,巧妙地結合了古詩詞的特點,徐徐道來整首詞的意境。前五小節(jié)是前奏,然后是四個四小節(jié)的方整樂句,在旋律上保持朗誦的節(jié)奏,具有古風古韻的意境。同時還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唱法,顯得曲子曲高和寡。在使用單樂段的寫作手法也體現(xiàn)了李清照中規(guī)中矩的大家閨秀的特點,這首曲子短小精煉的特點更能體現(xiàn)作者充滿朝氣蓬勃的游玩之樂。
2、演唱技術
《如夢令》的唱詞只有33個字,演唱中的咬字講究“字正腔圓”,這樣才能體現(xiàn)歌曲的韻律美。仄韻格律是這首詞的特點,要注重每一句尾音的押韻,“路”“處”“渡”“鷺”等都是歸韻于“u”,所以在練聲就要注意練習“u”母音的練習。而氣息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這首詞是典型的宋朝古詩詞,在演唱時少不得吟詩作賦的吟詩狀態(tài),尤其在尾音處既要咬住字,也要保持住氣息。演唱時有一字多音的現(xiàn)象,咬字時字頭不要太重,會顯得很生硬,也不要太松,讓人聽不清楚字的發(fā)音,演唱時就像說話的狀態(tài)一樣,保持氣息的流動。比如第一句中的“常”“日”“暮”“沉”“不”“歸”“路”,他們的時值都很長,因此要注意歸韻,在歸韻的過程中氣息要保持住,演唱過程不易過快,否則喪失了歌曲的韻味?!坝洝睔w韻在“i”上。保持高位置哼鳴的狀態(tài),把每一個字都放在同一個位置上演唱。在中間休止符的地方,借鑒戲曲中的演唱方法,聲斷氣不斷,保持音樂的連貫性。“路”“處”“渡”“鷺”等字都是開口音,歸音于“u”母音,在演唱時保持喉嚨吸涼氣的狀態(tài),胸腔打開,小腹和后腰給力,保持聲音的圓潤和飽滿,嘴型一定要保持住,不要變形,否則會影響音色。每唱一句歌詞,都要保持氣息的連貫性,準備好狀態(tài)再開口唱,胸腔在整首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氣沉丹田,不要提氣,尤其唱到“爭渡”的時候,注意頭腔共鳴,注意聲音的焦點,不要改變音色。尤其在譜子中出現(xiàn)的倚音、下滑音等,借鑒戲曲中的潤腔唱法,比如“記”“亭”,譜例上是下行的音階,因此在演唱時使用滑音和顫音的潤腔方法演繹。而“日”作為長音,使用下倚音的潤腔方法,“暮”可使用“拖腔”的潤腔方式。這首詞是作者少女時期借景抒情的作品,在演唱時把握少女俏皮、活潑和喜悅的形象,表現(xiàn)出少女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無限樂趣。
1、情感表達
中國古詩詞類的藝術歌曲對演唱者的文學素養(yǎng)極高,因為古詩詞的內(nèi)容理解和表達情感都具有獨特性,文化修養(yǎng)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夠把歌曲表達的淋漓盡致。所以說歌唱不僅僅是唱技巧,更重要的是“以情帶聲”,因此演唱者必須根據(jù)自身的理解和體驗,深刻的解讀古詩文,了解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內(nèi)容,將自己理解的藝術形象帶入,感知旋律與詞意的內(nèi)涵。這首曲子采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節(jié)奏悠揚歡快,是李清照回憶自己少女時期的美妙場景,歡樂的心情表現(xiàn)在歡愉的曲調(diào)上,所以演唱者對音色的處理要符合人物形象。因為情感表現(xiàn)極為重要,相當于歌曲的靈魂,可以打動觀眾的內(nèi)心。
2、舞臺實踐
藝術是一種美,除了聽覺上的聽覺美,還有視覺美,每一位歌唱者在舞臺上都要為觀眾展現(xiàn)視覺美。古詩詞看似歌詞簡短精煉,實則內(nèi)涵豐富,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更加襯托出藝術的高審美。這首歌曲的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以作者回憶自己的往事開頭,眼中的目光向遠處望去,右手向遠處探去,想象自己身處其境。“沉醉不知歸路”,表現(xiàn)作者極為感性的狀態(tài),演唱“沉醉”二字借助右手表達情感,將右手收回放至胸口處,這時的眼神應該是撲朔迷離的醉態(tài),演唱“歸路”時把右手緩緩下落?!芭d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前半句表現(xiàn)作者興奮的狀態(tài),以及盡興后雅致,后半句陳述作者誤入迷途,在慢慢探索出路,“誤入”可以把雙手向前向上,“深處”將雙手徐徐下落,這兩種狀態(tài)都需要表現(xiàn)在臉部。“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此處的音高達到最高處,情緒也達到高潮,借助雙手向上的動作輔助發(fā)聲,借助雙手向下的動作表現(xiàn)情感的起落。
3、伴奏織體
藝術歌曲指“詩歌與音樂的結合,鋼琴與人聲的結合”,古詩詞與美妙的旋律相結合,達到藝術的高度,在表現(xiàn)過程中,鋼琴伴奏與演唱者的結合,讓聽眾在聽覺上達到純粹的享受。古詩詞的古風古韻是歌曲中的靈魂,在鋼琴伴奏織體中一定要體現(xiàn)出來,尤其是審美意境,既要體現(xiàn)中國的意境美,也要結合新時代音樂的音樂素材,將鋼琴織體伴奏更加適合舞臺實踐。整體來說,演唱中每一句的呼吸氣口要和鋼琴的抬手氣口保持同步,讓音樂更加富有生命力。在歌曲開始的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主要以聲樂獨自吟唱為主,鋼琴伴奏給予足夠的獨唱空間,“暮”和“路”作為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鋼琴伴奏相較整句的其他伴奏織體略為豐富,更加充實了前兩句的音樂色彩。“興盡晚回舟”左手的伴奏織體要以配合右手的伴奏織體為主,“誤入藕花深處”的伴奏旋律音高升高,這兩句的兩個琶音要彈出來,演唱者注意歌唱的連貫性,加入戲曲中的潤腔,展現(xiàn)音樂的古色古香?!盃幎?,爭渡”,右手的伴奏音高達到最高,演唱者在演唱時注意氣息的穩(wěn)定性,胸腔打開保持住,兩者協(xié)同合作、相輔相成,推動音樂的最高潮?!绑@起一灘鷗鷺”,以吟唱為主,最后以右手的單旋律伴奏結束第一段的演唱,達到收尾呼應的效果。鋼琴作為歌唱的輔助樂器,主要是推動歌唱發(fā)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在一唱一和的合作中,伴奏要緊緊跟隨者歌唱者的情感并加以推動展現(xiàn)出更好的音樂作品。
在歷史的長河中,如大浪淘沙般留下最為著名的古詩詞,讓眾人一一稱贊,享受著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李清照作為一介女流之輩,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夢令》作為宋朝著名詞作,經(jīng)過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將詩詞的韻律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首歌曲極其具有藝術價值,本文通過對詩詞、旋律的研究,解讀李清照少年時期的歡愉,通過演唱技巧的分析,更加豐富地演繹著人物角色的特點。對于演唱者來說,譜子是一切的根本,必須嚴格按照譜例上的音符展示音樂的魅力。本文通過對“詞、曲、情”三個方面的表述,傾訴了李清照在少女時期的心境歷程,經(jīng)過研究和分析,本文揭示了藝術歌曲的特點,闡述了演唱者在演唱時的發(fā)聲技巧,以及自己的再次創(chuàng)作的特點。通過對人物形象精髓的再現(xiàn),真正做到“古韻新唱,意蘊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