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聯(lián) 李丹陽
摘要:幼兒文學經(jīng)常被認為是小兒科,幼兒也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我們認為他們都是幼稚膚淺的,實則不然。優(yōu)秀的幼兒文學常讀常新,文字當中蘊涵的生命密碼,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健康成長,更能讓成人反思,回到初心和本源的生命狀態(tài)。本文將從幼兒獨特的思維特征寫起,探究幼兒文學蘊涵的生命密碼,即人類集體精神的烙印,讓我們更了解幼兒,了解自己,保護幼兒,保護我們自己。
關鍵詞:幼兒;幼兒文學;生命密碼;安全;游戲;死亡
當我們給幼兒講“排排坐吃果果”,或者異常簡單的低幼繪本的時候,我們在講什么!也許我們會認為那是幼稚膚淺、天真簡單的,于是我們不屑一顧高高在上。我們是否對幼兒文學心生敬畏?沒有敬畏,就沒有尊重;不能尊重,何來理解和愛?
所以,我們有必要認真解讀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蘊涵人類生命密碼的優(yōu)秀幼兒文學,讓更多的人了解、走進、熱愛幼兒文學,讓它成為火種,點燃幼兒明亮的一生。
幼兒文學,就是以3-6歲幼兒為主要讀者對象,為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而編訂撰寫的藝術載體。幼兒總會表現(xiàn)出一些特殊的思維和行為特征。有研究表明,這些特征與原始期的人類有著驚人地相似之處。他們都知識短淺思想簡單,分不清動植物和人,認為萬物有靈,懷有“泛靈論”,渴望安全,喜歡游戲......龍應臺曾心發(fā)感慨道:“孩子將我?guī)Щ厝祟惖脑计瘘c。在漠漠穹蒼和莽莽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chuàng)世記?!?/p>
幼兒豐富的想象力,觀察事物獨特的角度,“萬物有靈”的體驗和善待,對于常常被過度規(guī)則化、單向化、功利化的成人思維來說,充滿了啟示。將我們帶回到有關生命和存在的單純而深刻的本質思考中。
“|厄拉體(3歲4個月)說:‘我肚子痛。母親說:‘你躺下睡著了痛就會消失的。厄拉體問:‘痛會上哪兒去呢?”
“蒂姆(6歲)正忙著舔鍋子時,問道:‘爸爸,我們怎么能知道一切不是一場夢呢?
蒂姆的爸爸有點不好意思,他的確不知道怎么回答。同時問蒂姆期待大人怎樣回復他。他又舔了幾下鍋子,回答說:‘我并不認為一切都是夢,因為人在夢里,不會四處詢問這是不是夢?!?/p>
----(美國)加雷斯 波 馬修斯《哲學與幼童》
很多時候,幼兒正是以這種思維方式,復原著我們對世界和生命的原始感知。也讓我們反思,我們應該越過忙碌的現(xiàn)代生活,關注早已被遺忘的存在感覺。所以也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幼兒期的意義,就是幼兒文學的意義。幼兒文學不是“小兒科”,它與某些印刻在我們集體記憶中的原始藝術精神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它從一開始就帶著人類集體精神的烙印。
《皇帝的新衣》中,當人人都在稱贊皇帝的“新衣”好看時,只有孩子說出了真相——皇帝根本什么都沒有穿。兒童文學界丟失這個承載真相的“孩子”,已經(jīng)許久了。我們從孩子身上學到了許多“巨大而簡單的”東西,比如:誠實和勇氣,夢想和信心。這些難道不是使人類繁衍生息的生命密碼嗎!有時我們走得太快,卻忘了本質。
另一種人類的生命密碼就是安全感。幼兒文學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安全感。兒童文學作家魏強曾說過,“童年的安全感,是一生的財富?!比鸬鋬和膶W作家林格倫也說,“關于童年,我最美好的記憶就是既不缺乏安全感,又有充分的自由?!贝呙咔?,搖籃歌,內容一般有母親對孩子的安撫和安慰,對孩子的祝福等。語言生動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柔和,可以使幼兒在情感上趨于平靜,帶有一種安全感和滿足感而安然入睡。幼兒文學各種文體大都講究節(jié)奏感韻律美,循環(huán)往復的韻律也會給幼兒一種安全感。
幾乎所有幼兒文學的結尾都是圓滿的,丑陋、灰暗、陰沉、殘暴、血腥都被抵擋在外。這不僅給幼兒一種安全感,更為他的童年畫上燦爛的底色。聽安全而圓滿的幼兒文學的孩子,成長得會更健壯,因為他們成長的土壤更肥沃;有了亮麗穩(wěn)定的生命底色,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才能抵御風雨。
一部好的幼兒文學作品,具有本色、自然、淳樸之美,在淺顯直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往往隱含著一種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的哲理。比如加拿大作家丹尼斯李的詩歌《進城怎么走法》:“進城怎么走法/進城怎樣走法/左腳提起/右腳放下/右腳提起/左腳放下/進城就是這么個走法?!贝蟮乐梁?,人生豈不是就這樣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過來的嗎!優(yōu)秀的幼兒文學真的可以從3歲讀到93歲的!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游戲起非常大的作用。幼兒通過游戲,了解世界觸摸世界。在人類歷史中,游戲是生命基因的一部分,游戲就是對規(guī)則、秩序、結構的超越,它帶來更多的精神釋放,帶來超越和新意。幼兒兒歌《裝風》最有代表性:“風婆婆/送風來/打麻線/扎 口袋/扎不緊/刮倒井/扎不住/刮倒樹/扎不牢,刮倒橋?!?/p>
在現(xiàn)實中,狂風、臺風、龍卷風對人類是一種災難,它無法引起我們的愉悅和狂歡,更沒有美學意味??墒窃谟變旱氖澜缰?,沒有災難,于是,大自然的災難也變成了被戲謔的對象,它只是一次小小的事故,并不會帶來死亡和恐懼,而是快樂和善意嘲笑。這也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碼,弱化痛苦,甚至嘲笑痛苦,尋找歡樂。幼兒與人類最原始生命本能的一致性決定了它們的同一性。
還有一些幼兒故事,比如方軼群的《蘿卜回來了》,美國作家阿諾德洛貝爾的《講故事》等,都充滿了游戲感,即故事情節(jié)除了形象在轉換之外,剩下都是一樣的、重復的;正是這種重復創(chuàng)造了敘事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特別符合幼兒的接受心理。再比如兒歌《一園青菜成了精》,并不存在多么高大上的主題思想,故事主體就是一群蔬菜,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演繹一場蔬菜叛亂,在這種混亂中隱喻了人類天性的生命密碼——無害的戲謔滑稽、偶爾的叛逆、不定時的狂歡沖動等。這也是一種情緒的釋放,包含著人類的智慧。
幼兒文學中可不可以出現(xiàn)死亡呢?怎么向幼兒談論死亡呢!蘇珊·華萊的圖畫書《獾的禮物》給我們提供了好的借鑒。如果說生命如歌,那么作者就是把死亡寫成了一首詩,借由獾的離世,我們看到了他的朋友們所經(jīng)歷的沉痛、悲傷、緬懷、感恩。死亡是很重很大的題目,但它降臨在幼兒文學中,幼兒的美好純凈世界,如一張濾網(wǎng),將后人附加在死亡上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和血腥恐懼殘酷過濾掉了,留下平靜和安詳;將未知的世界做了詩意和朦朧表達?!吧缦幕ㄖk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境界在幼兒文學中得到最好體現(xiàn)。
法國藝術家波爾·阿扎爾認為現(xiàn)代童話之父安徒生做到了,他說:“安徒生聽出了孩子心中的愿望,他幫助他們實現(xiàn),他以為這樣做就是自覺完成了童話創(chuàng)作的使命。他跟孩子們一起分享快樂,也借著孩子的力量更堅定地保護人類,使其不至于滅亡,并把人類引向理想境界?!?/p>
參考文獻:
[1]韋葦.世界兒童文學史[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2]方衛(wèi)平主編.幼兒文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馬修斯.哲學與幼童[M].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15.
[4]瑪利亞 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廣東: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2013.
[5]李少梅主編.幼兒文學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6]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李聯(lián)(1971.8)女,漢族,遼寧本溪人,博士學歷,遼寧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學前兒童文學方向;
李丹陽(1993.6)女,漢族,遼寧大連人,本科學歷,大連市沙河口區(qū)教師幼兒園教師,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