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 全葳 周美汛
課題項目:2018年遼寧省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基金課題,課題名稱:唐代山水田園詩與佛教文化研究,課題編號:L18CZW004。
摘? 要:唐代山水田園詩中的佛禪意象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佛教文化的盛行及禪宗思想的深入,本文主要探究闡釋唐代山水田園詩中的蓮、水、月等佛禪意象的文學(xué)內(nèi)蘊及與佛禪的密切關(guān)系,從而探討佛教文化對唐代山水田園詩意象選擇、意象運用及意境的貢獻。
關(guān)鍵詞:佛教文化;唐代山水田園詩;意象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3-0-03
意象,是我國詩學(xué)與美學(xué)研究的重要范疇?!跋蟆边@個概念早在《老子》書中就出現(xiàn)了。到了《易傳》作者把“象”進一步突顯,并且提出:“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1]p89可見我國古典詩學(xué)中的“意象”這個概念,最先源于《易傳》的“立象以盡意”。
童慶炳先生在《文學(xué)理論教程》將其界定為:“意象是指以表達哲理觀念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誕性為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觀念和抽象思維的指導(dǎo)下創(chuàng)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義性的達到人類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2]p167-168。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歷代文人在詩詞中使用了諸多意象,他們通過意象進行情感情思的表達。隨著佛教文化的傳入,唐代的山水田園詩中的意象在佛教文化的影響下呈現(xiàn)出了新的意蘊。為了便于闡釋,本文著重選取了蓮、水、云等代表性的意象來揭示佛教文化對唐代山水田園詩中意象的影響。
一、蓮意象
中國古代文人喜愛大自然,對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格外青睞,也常在詩文中運用一些花草樹木等意象來寄托自己的情感,比如梅蘭竹菊等植物,常常被視為君子人格的象征,而蓮也不例外。蓮,又名荷、芙蓉、芙蕖、菡萏、水旦、六月春、玉環(huán)等,因為顏色眾多,嬌媚可愛,成為眾多文人筆下的寵兒。據(jù)統(tǒng)計“《唐前詩集及樂府詩集》中,包含荷的單句有279個,‘蓮392個,‘芙蓉476個?!度圃姟芳啊度圃娧a編》中發(fā)現(xiàn)包含‘荷的單句908個,‘蓮1212個,‘芙蓉476個”[3]p245
自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以后,蓮這一意象在古詩文中帶有宗教色彩,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如孟浩然的《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義公習(xí)禪寂,結(jié)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慈∩徎▋?,應(yīng)知不染心。[4]p345-346
此詩流露出義公超塵恬靜、心潔如蓮的品性。前兩聯(lián)刻畫出禪房僧院四周寧靜、質(zhì)樸、淡雅的自然環(huán)境,顯現(xiàn)出了義公的精研禪修、清心寡欲。頸聯(lián)寫天氣狀況變動時禪房僧舍的別樣景致。尾聯(lián)“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禪宗的隱喻贊美禪師僧侶高爽澄靜的禪心。義公所選的這樣優(yōu)雅動人的山水自然環(huán)境來修造僧舍,可見他有佛眼般清凈的極致,懷有蓮一樣纖塵不染的品格與襟懷。“蓮”因其保持自身的純潔,不同流合污的品行,歷年來被佛教徒看作是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禪宗六祖慧能的偈語:“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結(jié)尾二句,精巧地點破了寫景的目的。本詩中的蓮看上去贊美有虔誠信仰的和尚,實則體現(xiàn)了詩人對詩意棲息樂土即蓮花樂土的向往和追求。類似的還有:
無家自身在,時得到蓮宮。[5]p1267(李咸用《游寺》)
何當(dāng)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5]p2256(李商隱《送臻師二首》)
雖在神仙蘭省間,常持清凈蓮花葉。[5]p856(張說《送考功武員外學(xué)士使嵩山署舍利塔》)
聞道白云居,窈窕青蓮宇。[5]p2090(陳子昂《酬暉上人夏日林泉》)
夜夜夢蓮宮,無由見遠公。[5]639(皇甫冉《望南山雪懷山寺普上人》)
以上帶有“蓮”的詩句中,大都有和寺廟、佛僧有關(guān)。佛教中蓮花的意象也有其深厚的淵源,如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盵6]p145
“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于金婆羅華,各各 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言 :吾有正法眼藏,涅盤 妙心,即付囑 于汝。汝能護持,相續(xù)不斷。時迦葉奉佛敕,頂禮佛足退?!盵7]p5
在這里提到的“拈花示眾”以及“金色婆羅華”指的都是蓮花?!斗鹫f無量壽經(jīng)》中云:“……猶如蓮花,于諸世間無染污故”[8]p487可見蓮花在佛教中象征著純凈、無染的品性,而中國古代文人,尤其是唐代的文人們將蓮所具有的高潔無污染的本性進一步升華,借助悟性思維構(gòu)建起自己的蓮花樂土世界。在這個蓮花樂土世界中,遠離塵囂,無憂無慮,追求一種自由自圣潔天籟的心態(tài),這既是一種理想的表達,也是心靈的寄托,也能達到明照萬物的目的。
二、水意象
水本性凈潔,又常隨物賦形,水或者作為獨立單一的意象或者與其它 意象們一起構(gòu)成一組乃至多組的意象群被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文士騷客所垂青睞,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筆下意蘊多義而深厚,唐代的山水田園詩也不例外。如孟浩然《贈蕭少府》亦云:“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聞君秉高節(jié),而得奉清顏”[9]p78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道德意識形態(tài)是“以水比德”。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9]p89”該詩開端即描寫了一幅壯闊的洞庭湖水圖,讓人不禁為遼闊浩瀚的洞庭湖生起敬畏之心。末兩聯(lián)詩人借渡水無舟比喻仕進無門的現(xiàn)狀,表達了欲報效國家而無人引薦的無奈及對張丞相的無限期待。該詩以水象征仕途的阻隔意蘊,也因孟浩然的巧妙運用而更加成熟了。李白《橫江詞六首》,全詞極力渲染橫江風(fēng)高浪險的形勢,抒發(fā)了詩人欲北上干謁、實現(xiàn)抱負理想而為橫江阻隔的感慨。“一風(fēng)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薄皺M江欲渡風(fēng)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薄皺M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fēng)愁殺峭帆人。”“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9]p145”該詩李白也以水象征仕宦阻隔的意蘊內(nèi)涵再次深化,更能彰顯盛唐氣象影響下詩人面對艱險而不懼的豪邁情懷。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云“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9]p156”以有形之水喻無形之情思,使這種情思顯得形象且深情綿邈。又《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9]p164,則以水的深度喻友誼的深厚,亦是以水喻人世情長的典型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