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芳
(岳陽市弘毅新華中學 湖南岳陽 414000)
中學階段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階段,青春期的到來,第二性征開始發(fā)育,同時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這一時期,初中生出現(xiàn)各種沖突和困惑,成為具有心理障礙的高發(fā)群體,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已有較多研究表明,寄宿生與非寄宿生相比較存在更多的焦慮、抑郁傾向、人際交往問題、性格缺陷、行為和學習等問題。雖然國內(nèi)已大量研究寄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寄宿因素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但專門進行寄宿與非寄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對比研究較少,也鮮有研究去識別寄宿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因果效應。為此,我們以岳陽市某中學為個案,針對寄宿和非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業(yè)成績開展對比調(diào)查,多維度、更深刻地探究寄宿與心理健康、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為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及開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建議。
隨機抽取岳陽市某中學初中生666名,其中寄宿生340人,占51.05%,非寄宿生326人,占48.95%;男生398人,占59.76%,女生268人,占40.24%;獨生子女223人,占33.48%,非獨生子女443人,占66.52%;單親家庭學生65人,占9.76%,非單親家庭學生601人,占90.24%;城鎮(zhèn)學生580人,占87.09%,農(nóng)村學生86人,占12.91%。調(diào)查對象中的寄宿生與非寄宿生分屬于建制寄宿班和建制非寄宿班。
1.學業(yè)成績調(diào)查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樣本學生初一入學考試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平均成績進行統(tǒng)計對比。
2.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5.0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t檢驗。
獨生子女 家庭類型總計是 否 雙親 單親 大家庭是否寄宿是 104 234 167 47 127 340否 119 209 187 18 120 326總計 223 443 354 65 247 666
將樣本數(shù)據(jù)中是否為獨生子女以及家庭類型的差別做數(shù)據(jù)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多地會選擇寄宿,其他分類差異則不明顯。
學習滿意度總計非常不滿意 不滿意 不確定 滿意 非常滿意是 11 109 138 79 3 340是否寄宿否 15 97 95 111 8 326總計 26 206 233 190 11 666
就整體而言,樣本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度普遍不高,“非常不滿意”占3.9%,“不滿意”占30.9%,“不確定”占35%,“滿意”占28.5%,“非常滿意”占1.7%。其中寄宿生對自己學業(yè)成績選擇“不滿意”“不確定”的均高于非寄宿生;在學業(yè)成績選擇“滿意”“非常滿意”的學生中,非寄宿生比寄宿生更多。
是否寄宿 科目語文 數(shù)學 英語是70.74 70.56 58.3否70.58 73.90 64.70平均分比較 +0.16 +0.66 -6.4
通過成績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寄宿生與非寄宿生在英語科目上有較大差異,寄宿生英語平均分明顯低于非寄宿生,低出6.4分,差異明顯。
***P<0.05
寄宿生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因子分均高于非寄宿的學生,其中在焦慮這個維度上,寄宿與非寄宿的學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7 P<0.05)。并且就總體均分而言,寄宿生也與非寄宿生有顯著差異(P=0.036 P<0.05)。這表明寄宿生對生活和學習的焦慮比非寄宿生更大,對外界的變化也更敏感。
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滿意度普遍較低,其中寄宿生對自己成績滿意度遠低于非寄宿生。寄宿生與非寄宿生入學成績有差異,其中寄宿生語文平均分高出非寄宿生0.16分,寄宿生數(shù)學平均分高出非寄宿生0.66分,但寄宿生英語平均分明顯低于非寄宿生,低出6.4分,差異明顯。
寄宿生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因子分均高于非寄宿的學生,其中在焦慮這個維度上的寄宿與非寄宿的學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7 P<0.05)。并且,就總體均分而言,寄宿生也與非寄宿生有顯著差異(P=0.036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