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旭
當前無論是從語文教學研討會,還是語文各類考試后的教學質量分析會,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個共同關注的焦點話題,那就是學生作文能力不強,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學質量。那么學生作文能力為什么不強?怎樣才能提高作文教學質量?這看似是學生與教師兩個方面的問題,其實都與一個內在原因有關,那就是我們作文教學方法的問題。換言之,要加強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教學質量,關鍵是要優(yōu)化我們的作文教學方法。
一是要變作文教學中的“無序”為“有序”,使作文教學序列化。我們知道,一個人為什么要從小學上起,再上初中,而后再上高中、大學……那是因為學習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作文教學同樣如此,由小學低年級的說話與寫一句話、一段話,再到中年級的學寫作文……所以作文教學,必須有完整的系統(tǒng)。完整的系統(tǒng)要有它的連貫性、有序性。作文的要求、各種文體及其教學方法在不同的訓練階段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并需要交叉進行,螺旋式上升。這就要求我們在熟悉小學、初中、高中作文側重的單項知識訓練重點的基礎上,詳細制定出本學段相應的作文訓練計劃,計劃制定時要注意突出兩個關鍵支出:
1.合理分布作文訓練知識點。首先要研讀《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各段作文教學目標要求。熟悉小學、初中、高中語文各冊教材的編排體系,尤其是每單元的閱讀內容及其作文訓練重點,而后再細讀每篇課文,再依教材的作文訓練的順序,將作文知識的每個單項訓練分散到相應的課文中去,把看圖作文、材料作文、改寫、續(xù)寫、擴寫、縮寫等各類題型的訓練依照寫作要求、層次深淺度的不同分散到各學段,同單項作文知識訓練交叉進行。
2.合理安排作文訓練系列。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文體序列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實用文;不同年級各有側重并交叉展開,具體要結合各單元的作文單項知識訓練安排,這樣才能各個擊破,逐步推進,進而整體提高。這樣就避免了我們平時教學作文知識及訓練的盲目性、隨意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變作文教學中的“要我寫”為“我要寫”,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許多教師的作文教學往往是封閉式的,把寫作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割裂開來。是周瑜要打黃蓋,黃蓋卻不愿挨式的“要我寫”,這必然把學生推向“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境地。要改變學生這種“強說愁”的現象,就要把學生帶到多彩的社會中去、帶到快樂的課外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火熱的社會中觀察世界,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外活動中感受生活,引導他們積累寫作素材,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讓他們情不自禁地去謳歌新時代,從而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要不斷激勵學生,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刊登在班級每月一次的手抄報上,選編到班級每周一次的班級墻報“優(yōu)秀作文選登”欄目中去,推薦到學校的校刊中去,潤色后投發(fā)到各類作文報刊,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同時注意將每個單元的作文知識訓練重點巧妙地滲透到作文中去,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各個序列訓練目標。
三是要變作文教學中的“讀寫分離”為“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同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要在上述變作文教學的“無序”為“有序”, 合理分布作文訓練知識點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初中語文每一單元具體讀寫內容及其編排方法,從編排方法不難發(fā)現編者的編寫意圖。就拿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來說,每一單元“閱讀”部分是什么樣的內容或體裁,那么這一單元“寫作”訓練要求就會是什么樣的內容和體裁。許多教師在教學時總是循規(guī)蹈矩等到一單元結束時再教學寫作,作文教學時卻不與課文教學結合,而是直接找優(yōu)秀作文作范文引導。我們在單元閱讀教學時,完全可以教學一課便安排一次寫作訓練。
如部編七上第一單元,教學完《春》后,就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寫作要求”,讓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春和心中的春;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一課后,就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寫作要求”讓學生寫當地的冬天和心中的冬天。這樣既體現了編者的意圖——讀為寫提供范例,嘗試應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又能通過寫反過來加深對原文的理解,對寫作特色再度品析,同時通過“舉一反三”的作文訓練,還能進一步強化對學生某方面的作文訓練,有效地達到本單元編者提出的作文訓練目標。
當然,優(yōu)化作文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途徑也很多。筆者僅是從作文訓練的整體性、學生作文的主體性和語文教學讀寫的結合的科學性三個方面來談的,以優(yōu)化我們的作文教學,使之有序高效。